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土木建筑论文 > 建筑设计论文

“暴露”手法的历史发展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05-18 共423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建筑空间设计中暴露手法的运用
  【引言  第一章】建筑空间创新设计探析绪论
  【第二章】 “暴露”手法的历史发展
  【第三章】建筑空间中建筑材料“暴露”手法的现实意义
  【第四章】建筑材料“暴露”手法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结语/参考文献】空间设计中建筑材料暴露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二章“暴露”手法的历史发展
  
  一、“暴露”手法的兴起
  
  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建筑艺术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设计思潮逐渐显露多元化趋势,高技派建筑成为这一时期的产物,这一建筑派别在当时是非常活跃的。近些年涌现出了一批建筑大师,他们用夸张的手法,反常规的表现,造就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建筑作品。
  
  技术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里程碑,从建筑空间的设计发展来看,几乎伴随着每一次的形式和结构的更新与变革。很多新的材料和新的工艺的运用都使建筑空间的设计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使建筑空间更加自由,设计师也对建筑投放了越来越多的个人情感,建筑空间设计的造型与风格也伴随着设计师的思维越来越个性化。这一切的转变都得益于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与利用,通过对建筑材料的利用,将技术充分的融入到建筑空间设计中的每一个细枝末节。成为表现建筑美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不断的拉近建筑技术与艺术的距离,使其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从狭义上来看,“暴露”手法就是一种关于建筑材料反常规应用和对未来实用主义的信奉,使建筑师们开启宽阔的设计思维,以建筑空间为载体,打造出在表现流派上能够符合时代的精神特质,在艺术美感上能够迎合大众的审美需求,思想性、艺术性、实用性兼备。简单来讲,建筑材料“暴露”手法就是在建筑中通过新技术、新工艺,将建筑材料反常规的运用以此来彰显美学上的审美变化,将科技含量较高的构造、材料、配置转化为建筑空间表现自身门径的一种建筑空间设计手法。受到机器美学思想的影响,在 20 世纪 20 年代衍生出一大批严格遵循经济和适用方针的高技派建筑,最新的工业革命的可以成果得到了充分的彰显。这一时期的建筑追求方便功能的同时也追求快捷的效率,赋予了这些建筑绝对理性的外表,这些充斥着工业元素的建筑满足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对于住宅的大量需求。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就曾经说过“建筑是居住的机器”.在那个时期的建筑,着重于强调机械的美感,甚至当人们看到飞机螺旋桨的盘旋时,绘画艺术也被宣告“完蛋了”.在那个时代,工业化的结晶如轮船、汽车等都得到了建筑师的高度赞扬,被认为是完全不受外形约束,只从功能要求出发的设计,具有绝对的合理性。
  
  二、技术美学的演绎
  
  (一)第一代机器美学
  
  1、时代背景
  
  20 世纪初是一个对机器充满盲目崇拜的年代,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兴起,一股崭新的工业潮流在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兴起。可以说 20 世纪是资本主义社会走向成熟的分水岭,资本主义国家经过一百多年的时间,逐步的完善了政治、经济、文化体系的构建。
  
  城市的兴起主要依赖于人口的增加,以更多的劳动力来带动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时期以来,随着人口的增加,欧洲国家开始了大踏步的城市化进程。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地矛盾逐渐凸显,人口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许多城市周边的农田被吞并,迫使大批的农业人口离开自己原本的土地,投身到这一进程中来。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加快了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城市的都市化进程刻不容缓。由此整个西方社会开始了巨大的变革。
  
  3在意大利的未来主义建筑中,机械美和技术美的概念已经开始显现出来。这一时期的建筑更像是一个大机器,提倡将电梯和结构以他们独特的方式暴露在建筑空间中。人们开始崇尚技术,将技术视为建筑空间设计的核心,以此来主导机器美学的发展。
  
  2、特点
  
  以功能主义为出发点,从根本上忽略了设计的形式,强调功能的适用性逐渐成为设计的目的。以实用主义理论为依据,重视设计的科学性,讲究设计的功能性,在实施设计的过程中,使设计更加具有效益性和便捷性。
  
  在这一时期的建筑中,受到实用性主义的影响非常大,提倡简洁明了的几何造型。由此引发的用柱子来支撑建筑底部的设计形式,框架结构由此逐渐成熟起来,建筑幕墙由此兴起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这一时期的建筑也越来越讲求高效性,被用于解决人民大众的居住问题。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建筑也开始了批量化生产的时代,想要满足批量化的一个必要前提就是生产的标准化。建筑成本逐渐降低,日益成为人民大众能够支付的消费品,由此实用主义开始崭露头角,逐渐取代了原本的装饰主义思潮。繁琐的装饰不仅没有实用意义,还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开支,使建筑成为了华而不实的奢侈品,背弃了建筑作为基本生活必需品的基础属性。现代主义的建筑大师们积极地投身到反装饰主义的活动中去,形成了实用主义鲜明的意识形态立场。在色彩的考量上,无论是从造价还是从反装饰主义的立场出发,都要求色彩一定是中性的,符合现代建筑的设计立场和技术要求。
  
  为了确保空间的整体性,就要更加重视空间性,在保证室内承重的安全性前提下,不设置过多的墙面分割,尽可能选用自由空间布局。设计成本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经济问题第一次被放入到设计的环节中来进行考虑,追求设计成果的经济适用性成为了一个全新的目标。
  
  (二)第二代机器美学和高技派建筑
  
  1、背景
  
  “第一机械化”是由工业革命带来的一系列的工业化进程的统称,正式兴起于工业革命后。这一时代也被称为“第一机械时代”.在 60 年代,这个时代逐渐开始退出历史舞台,由此,现代主义建筑也开始走向衰退。从人类登陆月球开始,人类的发展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一创举对全世界人民来说都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在 60 年代末期,“第二机械化”或者说“第二个机械时代”开始到来。
  
  4高技术建筑思潮兴起于 50 年代后期的阿基格拉姆派机械美学思想,在建筑中提倡一种翻肠倒肚式的设计手法,旨在表达建筑的科学性、技术性和先进的生产流程。这一时期提出了一些乌托邦式的设计思想,这些思想由于受到当时技术和资源的限制,并不具有实施的条件。但在一定程度上为新技术美学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构成了第二代机械美学的主要理论构架,同时对建筑设计的理论和实践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本世纪 70 年代以来,这种以高技术为依托的设计思潮已经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并且将其与艺术归结到同一立场之上。不仅仅只关注建筑功能本身,还要将科学技术和工业化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丰富了设计手法的运用,还能够将设计师的思维灵活的展现出来。
  
  2、特点
  
  建筑已经开始趋向于工业化,许多建筑构件已经由设计师交由工厂打造跟设计。建筑设计的构建已经开始了标准化的量化生产,许多建筑都是与厂家一起设计和实施的。
  
  设计师为了能够更加灵活的改变空间的分割和构成方式,使室内空间更加完整和简单,设计师开始提供一系列的带设备的区域。空间的分隔形式中很多都是非永久性的阻隔,而某些永久性构建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拆除,或者从设计之初,呈现出的就是一个未完工的空间形态。
  
  结构设备的表现和暴露尤为明显,这一时期的建筑师喜欢将大面积的结构、设备等原本应隐藏起来的建筑构件通过设计手段加工后暴露在外。这就造成了许多需要考虑的新问题,如防火、防潮等等。甚至有些设计结构是反常规的,在使用中如不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建筑空间可能根本就不成立。
  
  归纳来说,第二代机械美学更加注重透明性与层次感,不吝啬于展露内在的结构和设备在功能性的表达和生产流程上充满着运动感。更加专注于通过轻细纤巧的建筑构件来实现建筑师的某些反常规的设计,并在其中融入对科学技术的信仰。
  
  (三)新高技术美学
  
  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一些以机械美学为主导设计思想的设计师、建筑师已经在国际上站稳了脚跟,获得了较高的国际美誉。在这种设计思潮的影响下,崇尚高技术的建筑开始盛行起来,人们也开始发觉这种建筑本身的一些缺陷,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对于情感的漠视。
  
  技术美学刚刚渗透于建筑中时主要考虑的是成本、实施以及为满足空间的灵活性需要而产生的一个又一个大跨度的大面积的建筑空间,这些都是建筑空间中 急需运用技术手段来解决的问题。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开始在建筑中逐渐的上升到了美学的高度,人们对于空间的感受和要求也提高了。在当时的技术美学是完全以工业革命为依托的,是大工业化时代下的衍生品,人们仍然崇拜大机械化的高效率,简洁和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大尺度空间。标准化的工业生产刺激了高效率的工业化进程,致使人们对于人文社会中的情感关怀甚少,这就导致了在这一时期的建筑显得缺乏“人情味儿”.
  
  人类在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依循着自省的态度与经验的积累,酝酿出一个让科技高速成长的时代。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难以想象,新的思维与创造让这个世界充满了全新的无限可能,技术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发展,并逐渐的呈现出美学的形态。一个一直被人们忽视的现象开始变得越来越鲜明,技术的大红大紫让其无处藏身,那就是技术的负面效应。5科学趋同、艺术存异,艺术原本就没有统一的固定答案,每个人对艺术的理解也都不相同。但是全球化的标准化生产与发展使人们开始脱离原本的生活环境,弱化了地域特色,建筑形式趋同。过于重视技术至上和技术崇拜,原本的地域文化和自然环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这就导致了一些列的关于建筑设计的危机。如:特色、情感、环境。
  
  于是到 80 年代后期,建筑师们开始重视并且越来越多的考虑使用者的情感需求。一方面他们更大程度的接受科技创新带来的便利,也专注于新方式、新材料的运用,将新的设计思维融入于建筑设计中。大胆的将新的科学技术运用于表现在建筑的情感领域,这一大胆的尝试,为人体工程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衍生出一个有关于建筑领域的全新的学科。新高技术美学区别于过去的发展,在自然环境上更加注重建筑与人的关系,以高科技手段为出发点,以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为落脚点。在设计形式上保留了现代主义设计思潮中对建筑设计的严谨、简单明了的特性,在实施过程中一如既往的保持高效运作。从某种程度看,这是建筑设计师们在尝试摆脱对技术的盲目崇拜,走向对人本的关怀。在设计上开始尝试以人为本,从人类最本能的情感需求出发而进行的以高技术手段为探索来解决人类本身的生存问题。
  
  每个时代都有代表这一时代潮流的美学观念,机器时代的到来,向人们展示了沉重、粗糙和大尺度的建筑空间设计。6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年代里,建筑师们运用技术美的手段,将原本情感淡漠的建筑仔细的雕琢成精致的、具有人的情感色彩的建筑空间。由此,技术美学的理论也就成为我们这个科技突飞猛进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衍生品,成为时代主流的美学观点之一。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