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理论论文

王国维体育教育观及其对学校体育的影响(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0-13 共10099字

  3 王国维体育教育观述要

  3. 1 提倡“体育”是培养“完全人物”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 王国维在 1903 年发表的论着《论教育之宗旨》开篇就强调了什么是教育的宗旨问题,他说“教育之宗旨何在? 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谓完全之人物? 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人之能力分为内外二者: 一曰身体之能力,一曰精神之能力。

  发达其身体而萎缩其精神,或发达其精神而罢敝其身体,皆非所谓完全者也。完全之人物,精神与身体必不可调和之发达。”

  王国维创造地提出了“完全之人”,这在“中学为本,西学为用”的年代,不亚于一声春雷。这是因为中国自有教育以来,从未有人这么提过。同时,王国维又把“四育”与“真、善、美之理想”结合起来,提出了“知力”“感情”“意志”三者为“教育之要事”.

  王国维的这些教育思想主要是基于他对康德哲学观的推崇与借鉴,并将康德的“纯粹理性”“实践理性”和“判断力”拓展为教育领域的“知”“意”“情”与“真”“善”“美”.

  “王国维的四育说,特别是美育说,对清末的教育改革,对民国时期的教育均有影响。如小学设唱歌、体育、美术等课,大学设美学等课,均可见王国维教育思想的影响。”

  王国维是中国教育史上第 1 个提出了“完全之人物”培养的教育宗旨。他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用图解的形式,清晰地阐述了教育与体育之间的关系: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体育与心育是并列的,而两者皆是培养“完全之人物”必可缺少的内容。其中王国维提供的依据是: “人有身体及心意二部,故教育的人类学,自分为二。研究其有形的身体者,谓之教育的人体学; 其研究无形的心意者,谓之教育的心理学。”[9]21他认为,人的能力分为身体和精神两部份,而教育主要包括心理上的教育和身体上的教育,心理上的教育又包括: 知育、德育和美育,教育不是单一的学习和认知。为了达到“完全之人物”的教育目的,王国维认为必须要实施智育、德育( 意育) 、美育( 情育) 、体育全面发展的综合教育,这样才算完成了完整意义上的教育[2].因此,他认为,“故教育之时,亦不能加以区别。有一科而兼德育智育者,有一科而兼美育德育者,又有一科而兼此 3 者。3 者并行而得渐达真善美之理想,又加以身体之训练,斯得为完全之人物,而教育之能事毕矣。”[8]32 -55王国维在《教育方便之种类》一章中也强调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思想,并强调了体育的重要性: “教育之方便有三种: 增进其身体之生活,必由卫生; 坚固其道德的生活,必由训练; 长其知识,则有教授。然此三者相依相助,而不能相离者也。卫生虽为体育之主要方便,然欲奏其功,不可无节制,勤勉诸德,又不可为卫生之知识,故必借训练与教授之助。

  于训练时亦然,非由卫生以健其身体,由教授以得道德之知识,亦不能达其目的。就教授言之,亦非由卫生及训练之助。而于身体及心意上有必要之能力,则教授亦属无效。要之,三种之方便,必互相统一,然后可达教育之目的。就时之次序言之,则卫生最早,训练次之。然非教授始而卫生与训练即告终也。三者当并行而互助,既如上所论矣。”[11]33同时,他指出:

  “各筋肉不可不悉运动,即手腕、身、足之筋肉,依由游戏体操及此外全体之运动。”[11]35王国维在《去毒篇( 鸦片烟之根本治疗法及将来教育上之注意) 》章节中还揭示了国人不喜欢运动而导致疾病: “起居之不时,饮食之无节,侈于嗜欲而啬于运动,此数者,致病之大源也。不治其源,而俟其病而谨之,虽旋病旋愈,未为善卫生也。”[12]在该章节中,他再一次重申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3. 2 重视儿童体育教育 王国维在 1901 年翻译了《教育学》; 1902 年从日本回国后,受罗振玉之托负责编写中小学教科书; 1903 年在通州师范学堂任教,通读了叔本华和康德 2 位大哲学家的书,1906 年发表了《论教育之宗旨一文》。针对王国维的教育工作经历,有国外学者认为: “王国维开始在西方的哲学世界中开始寻找解决中国的一些问题,用西方的思想来解释中国的问题,与他同时代的人相比是独一无二的。王国维认为西方的思想同样应该可以应用于中国,叔本华的哲学思想为王国维在哲学、美学、教育学等方面都开放了王国维认识的渠道和方式。”

  因此,王国维的许多思想主要来源于叔本华与康德,同样,王国维有关儿童体育教育方面的观点,也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影响。如当时西方的教育者们关于“教育当自何时始乎?”也就是教育该从何时起这个问题有些争议,有些人认为“以儿童之对其行为而有道德上之自觉时为始”或“谓幼儿在母胎内已受教育者”,王国维认为 2种说法都是比较极端的说法,他认为: “宁以生于世之日为始,为适当也”.[11]16“受教育者以未成年人者为宜。盖人类有发达之时期,遇此时期,则品性已定,教育不能与以感化也。”[11]15王国维把人的一生分为发育期、成熟期、衰老期 3个时期,其中发育期是从出生到二十四五岁止。他又把发育期分为 3 个时期: “1) 即自生至六七岁,即换齿之时也。此间又可分为二小期: ①哺乳期,即一岁以内。此时植物的生活最盛,身体各部,皆极软弱,感受性极强而生长甚速。②游戏期,幼儿至此,能独立步行、学言语,其脑质脂肪少而水多,至七岁而渐坚固。其期大抵因自由之游戏,以广其经验,然尚未能就有秩序之课业。2) 儿童期。即自六七岁至十四五岁之间也。当此时,各种之天票,己大抵发达,身体亦壮;好游戏之心,虽犹有之,然渐让步于好学心。其入小学在此时期也。此时儿童之心,最渴望材料与动作,记忆力亦强,名誉之心亦渐发生,而可应用称赞与非难。3) 少年期。即自十四五岁至二十四五岁之间也。

  此期身体之各机关,已完全发达,能保持各部之调和。生徒依从前期所得之材料,而自己思考之,又渐有自制独立之力。”[11]29王国维认为,在 7 岁以前,儿童的脑质脂肪少而水多,这一时期,孩子们大都是喜欢自由玩耍和游戏,然后在游戏中慢慢地积累经验,此阶段是接受体育教育的最佳时期。但自十四五岁至二十四五岁之间,此段时期身体的各部分,已完全发达,骨骼已经发育到顶峰,人体的骨骼、肌肉的肌力、韧带已经发育到了最好的状态,过了这段时期,人体的机能状态开始下降,所以这些时间段进行体育教育已经没有多大的进展和提高的空间。因此,他说: “教育当以何时终乎 ? 有意之教育,非终身所必要: 故教育当逮儿童之达成人,即二十四五岁为止,此后虽非无要教授、劝诫之处 .

  然同有之教育,已不可施之。”[14]16另一方面,王国维主张儿童的体育锻炼应遵循生活作息的规律。他说: “于儿童之食事,当立一定之规律。食之前后,不可使其身心活动。”[11]34特别是儿童正直身体发育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营养、运动都会给他们的身体发育有非常大的影响。他认为儿童时期,孩子的吃饭一定要有一定的规律,在吃饭前后不能够进行大强度的体育锻炼。

  同时,他又指出: “运动之分量,及运动与休息之交代,必不可不适当。”[11]35运动与休息要适当地相互交替。“活动之后,必须休息。……故吾人有意之运动,亦不可不与休息相交代。”[11]23王国维还认为运动有助于更好地休息: “昼间当使儿童十分活动,则夜间自能酣睡。”[11]35白天较大强度的运动锻炼还可以促进儿童夜晚睡觉的质量。

  3. 3 提出人体运动的解剖学与生理学依据 王国维认为: “教育者不可不就所教之儿童而精密研究之。

  此种研究,即教育的人类学也。人有身体及心意二部,故教育的人类学,自分而为二。其研究其有形的身体者,谓之教育的人体学; 其研究无形的心意者,谓之教育的心理学。”[11]21即他把教育学划分为: “第一,教育人类学: ( 一) 教育人体学,( 二) 教育心理学。第二,教 育 方 法 学: ( 一) 卫 生,( 二 ) 训 练,( 三)教授。”[14]17王国维又从教育的人体学出发,继续划分: “教育人体学,与一般人体学同,分为解剖学及生理学之二部。解剖学示身体各部之构造; 生理学示各机关活动之法则者也。依次二学,分人体之装置为三种,即运动装置、营养装置、神经装置是也。”[14]23在王国维的教育学中,他认为人体可以分为 3 个部分的装置: 运动装置、营养装置、神经装置。其中人的身体运动是一种运动装置。

  王国维在“教育人体学运动装置”章节中讲到:“人之身体,一种之运动器械也。而其组织与活动,虽精良之器械,无以过之。此器械亦如一般之器械,得分为二部: 一受动的器械、一他动的器械。骨、韧带及关节,属第一种; 筋肉与运动神经,属第二种。而人体亦如蒸汽器械,即各部分不可不连结。又其活动也,不可无热,而欲生此热力,不可无必要之材料,以供其燃烧。此材料支持器械之活动,并补偿其损失之分量也。活动之后,必须休息。不随意之机关,如心脏、消化器、呼吸器等,其活动常间断也。故吾人有意之运动,亦不可不与休息相交代。” [15]23他又从营养学角度出发,认为: “吾人体中之势力,如世间一切活动。 不可无材料。于是身体各部,有代谢作用 . 即收取必要之材料,而排泄其无用者。掌此作用者,即营养装置也。身体必要之材料,为养气、水、小粉、蛋白质、脂肪、砂糖、盐类、石灰、铁、硫、磷等。此等材料,1 部由吸息,1 部由饮食供给之。饮食物在消化器中,依分泌液之补助,而变为血液。血液以其所含之材料,输送于身体之各部,且流去其无用之部分。又养气与无用之部分相化合,而生燃烧,内是生生活上必要之体温。”[14]24同时,他还从生理学的神经系统角度出发,认为:

  “身体之各机关,依神经系统而统一之。吾人由之以知外界之现象,又生运动者也。神经系统之中心有 3点: 脑髓、脊髓、神经节是也。感觉神经,以身体各部所起之刺激,传诸中心。运动神经反之,以中心所起之兴奋,传诸身体各部者也。而兴奋之自脑来者,其所起之运动,谓之有意的运动。神经之全系统,分为二种: 一动物的系统,一植物的系统。前者管理心意之诸现象; 后者无意识,而管理不随意之运动者也。

  此二者又得各分为二种,即动物的系统,可分为感觉的系统与运动的系统; 植物的系统可分为脊髓系统与交感系统。”[14]24王国维的以上这些理论可为人体从事运动、卫生、营养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

  3. 4 主张“身体、德道、知识”教育相辅相成 王国维

  在《教育方法学》章节中认为: “教育之方便有三种: 增进其身体之生活,必由卫生; 坚固其道德的生活,必由训练; 长其知识,则由教授。然此三者相依相助,而不能相离者也。卫生虽为体育之主要方便,然欲奏其功,不可无节制,勤勉诸德,又不可为卫生之知识,故必借训练与教授之助。”[14]33也就是说增进身体健康的方法是“卫生”( 体育) ; 提高人品道德的途径是“训练”; 而增长知识的方式是“教授”.这 3 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帮助、互相影响的关系,缺一不可。他说: “于训练时亦然,非由卫生以健其身体,由教授以得道德之知识,亦不能达其目的。就教授言之,亦非由卫生及训练之助。而于身体及心意上有必要之能力,则教授亦属无效。要之,三种之方便,必互相统一,然后可达教育之目的。”

  同时,他还认为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最高目标: “欲望若但望某事物,而未有达之之手段。则唯谓之欲望而已。然若信有成就之手段,而欲实行之,名之曰意志。意志若依同一之主义,而前后不相矛盾时,谓之曰品性。养成善良之品性,教育最高之务也。”[11]28关于 3 者之间的秩序,王国维认为: “就时之次序言之,则卫生最早,训练次之,教授又次之。然非教授始而卫生与训练即告终也。三者当并行而相助,既如上所论矣。”[11]33

    4 王国维体育教育观对当今中国学校体育的启示

  4. 1 王国维“四育并举”学校教育观对当下的学校体育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中国教育史上王国维第一个明确提出了培养完全人格的德、智、体、美四育的教育主张,这一主张与蔡元培的“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育并举是一脉相通的,只是所表述的方式不同,此后,蔡元培将美育定义为: 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情感为目的者也。[16]

  当今学校,中国应试教育依然盛行,如何处理好“德、智、体、美”之关系始终是一个悬而未解的问题,从学理上,上至校长,下至每一个教师、家长都明确德育、体育、美育之重要性,但在实践层面,智育在教育中的绝对地位还是非常根深蒂固的,因此,王国维“四育并举”学校教育观对于当下学校教育的方向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首先强调了德育、体育、智育之先后次序: 体育卫生最早,训练道德次之,教授知识再次之; 而且他又指出身体、道德、知识的发展是并行互助、相辅相成的。这对于学校教育的重要启示在于:

  学校各学科教学互为相通,即知识教育中既包含了德育教育,也有美育教育的内容,体育教育中同样包含了德育教育、美育教育,各学科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科知识教学,更要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美感教育。同时,王国维体育卫生先行观为学校体育之重要性、基础性提供了依据,说明对于中小学教育而言,身体发展是最重要的,它是促进中小学生知识教育、道德教育的基础,失去了这个基础,德育、智育的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

  总之,王国维的“四育并举”学校教育观与体育卫生先行观不仅对于学校的办学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而且对于一些片面重视学校知识教育的校长、家长、学科教师都是一个很好的提示。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