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理论论文

当代中国男子100m短跑运动项目发展制约因素与对策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3-25 共4921字
论文摘要

  现代短跑讲究屈蹬技术,在途中跑阶段髋部发力,下肢关节主动支撑一次性完成支撑动作,与此同时协调的前腿积极前摆和后腿的大小腿折叠的积极前摆动作的快速转换,以及稍微前倾的上体和高重心的跑姿和腿在体前的活动幅度大于腿在体后的活动幅度,以髋、肩为轴的高速摆动-平动运动、以膝、踝为核心的下肢退让-支撑运动是现代短跑运动和短跑技术的本质特。中国教练员与运动员以及学者对 100m 技术探索了几十年,但时至今日中国学术界对100m 技术存在各种争论,对于技术及发展并未提出实质性理论。本文通过当代中国男子 100m 短跑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进行相关因素细致研究,找出制约我国短跑 100m 项目的实质原因,并探寻恰当的解决途径,为我国短跑 100m项目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战略依据。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中外男子 100m 运动员博尔特、盖伊、鲍威尔、刘易斯、蒙哥马利以及我国运动员胡凯和张培萌、陆斌、苏炳添、劳义等运动员。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武汉体育学院图书馆查阅图书以及文献,并通过期刊网和维普数据库进行文献资料的检索和收集,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的依据。

  1.2.2 录像解析 运用视频设备反复观看 2008 年、2012年奥运会、世界田径锦标赛和中国田径锦标赛视频,解析统计相关运动员全程跑技术数据并通过公式计算其步频步幅等数据以及途中跑技术参数。

  1.2.3 比较分析法 通过对中外优秀男子 100m 短跑运动员的各项数据得出相应结论,对中国短跑运动员技术的改进提供依据,为中国男子 100m 项目发展提出战略性建议。

  1.2.4 数理统计法 (1)利用 EXELE 表格对提取的数据进行运算整理;(2)利用 Spss13.0 统计软件对相关运动学数据进皮尔逊相关系数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外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 100m 成绩相关因子研究2.1.1 中外优秀男子 100m 短跑运动员起跑反应时对比分析 起跑反应时是指起跑时运动员接受信号刺激与做出第1 个动作之间的时间。如表 1 所示,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的起跑反应时为 0.163s,而我国选手的反应时平均值为0.149s,明显高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平均水平。但 2012 年伦敦奥运会前 7 名运动员的平均成绩为 9.82s,而我国运动员的成绩只有 10.14s,通过 Spss17.0 软件对起跑反应时与相应成绩进行 Pearson 相关性检验结果得出 P=0.441>0.05,Pearson 相关性为 0.260,反应时与最后的 100m 成绩无显着性相关。可见起跑反应时作为一个启动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运动员的快速启动能力,但对最后的成绩不构成重要成因。

  2.1.2 加速距离、最大速度及全程节奏的对比分析 研究表明,最大速度与 100m 成绩密切相关。如图 1 所示,除了鲍威尔与博尔特两人在60-70m时100m速度达到最高速度,其余世界优秀100m运动员都是在50-60m时达到最高速度。

  而最高速度博尔特在 2009 年柏林世锦赛上在 60-70m 阶段平均最高速度达到了 12.35m/s,其余选手也都达到了。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

  12.05m/s。虽然鲍威尔的 60-70m 阶段的最高速只达到11.90m/s,但他后 30m 的速度保持能力明显优于其他几位选手,所以他的成绩也优于其他选手。达到最高速后速度保持的越好,最后成绩就越好。反观中国选手,在全程的节奏上,速度曲线与国外优秀运动员保持基本一致,但是各阶段的平均速度都远远低于外国优秀 100m 运动员。20 世纪我国 100m 代表运动员陈文忠,阶段平均最高速度仅为11.11m/s,与国外优秀运动员差了将近 1m/s,这就是我国选手的成绩一直突破不了 10s 的原因,他的加速距离也仅为40-50m,与国外优秀选手差了近 10m,最高速度的限制直接导致了我国男子 100m 加速距离的缩短。

  论文摘要

  在 100m 项目中,运动员在加速段由 ATP 供能,但 ATP贮量很少,只能维持 6s 左右的极限速度,ATP 消耗后速度保持就成为影响运动成绩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当最大速度极限出现以后,采用顺其惯性放松跑的方法,就能使人体消耗的能量得到较好的补充。从视频 2012 北京奥运会男子预赛第二轮看,苏炳添在前 60m 还处在领先,但在后 40m先后被其他 3 位运动员超越,止步半决赛。从全程来看苏炳添采用加速至最高速度后尽力保持至终点,全身一直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肌肉很难放松,影响能量的供给(ATP再合成)。美国着名短跑教练涅特提出“放松”是通向冠军之路的诀窍。国外运动员在前程启动不占优的情况下,后程发力,超越苏炳天。他们的加速距离超过 60m。因此,合理的全程加速节奏是运动员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

  2.1.3 步长与步频分析 影响途中跑速度的主要因素为步频与步长,用公式描述为:速度(v)=步频×步长(m),二者成负相关系。步频主要与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有关,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步长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的身高和腿长,也与肌肉的柔韧性以及主动肌和对抗肌的协调放松能力以及途中跑技术相关。梅洛和科米的研究表明,在达到最大速度的过成中,随着步频的继续加快,步长呈现出稳定不变的趋势。

  由表3可以得到,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平均步幅为2.32m,步频为 4.47,全程步数平均值为 43.28 步,我国优秀运动员平均步幅指为 2.14m,步频为 4.58,全程步数平均值为 46.7步,可见我国 100m 运动员的步频这一指标高于世界优秀运动员 0.11,但是步幅与世界优秀 100m 运动员相比差了0.18m,在步频差不多的情况下,与世界优秀选手差很大成绩就不奇怪了。从全程步数上,世界优秀运动员平均用43.28步跑完全程,而我国选手多用 3.4 步跑完全程,根据 6s 定律,世界优秀选手节省了能量,降低了后 40m 速度的降低速度(从图 1 看出)。从步幅指数上看我国在步幅能力上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差不大,而在步频能力上则相差较大。

  因此得出我国运动员在步幅和步频都与世界顶尖水平相差很大,这也是我国 100m 水平处于低水平的直接指标差距。

  从个例讲,我国选手张培萌身高 1.86m,在莫斯科世锦赛上跑出 10s 成绩时全程用了 46 步,而苏炳添身高 1.72m,在国际田联挑战赛以46.5步跑出10.04s的成绩已经很不易,可见张培萌的步幅能力相当欠缺,技术性、身体比例因素、力量因素是制约其跑进 10s 的因素。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

 

  2.2.1 年龄因素对比分析 年龄对于运动员就是生命。通过对中外优秀运动员的最好成绩年龄的统计得出,世界优秀男子 100m 运动员的最佳竞技年龄为 24.4 岁,而我国优秀男子运动员的最好成绩的平均年龄为 24.2 岁,与世界优秀运动员非常吻合。对于苏炳添、张培萌分别 25、27 岁,还在最佳竞技年龄中,应抓紧时间继续努力。

  一个运动员成材从选材、训练、参赛至达到经济能力巅峰要经历 8-10 年的时间,因此从 100m 项目最佳竞技年龄逆向推算,青少年选材进行启蒙训练年龄应 14 岁左右,因此对于运动员不应过早进行专项训练。

  2.2.2 身高体重因素对比分析 表 4 中显示,世界顶尖100m 运动员的平均身高在 186.3cm 左右,平均体重为82.7kg,体重-身高指数平均值为 443.45,身高-体重指数平均值为 3.6,与世界顶尖 100m 运动员相比,我国优秀运动员平均身高在 177cm 左右,平均体重为 68.8kg,体重/身高指数平均值为 391.33,身高-体重指数平均值为 8.2。整体而言中国选手平均身高比外国顶尖选手低将近 10cm,平均体重比世界优秀运动员轻 14kg,身高-体重指数比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值大 4.6,体重/身高指数比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值小30,可见中国运动员从先天上就落后于国外优秀运动员,从身高-体重指数与体重/身高指数比这两方面来看,中国100m 运动员身体偏瘦,身高相对较矮。

  2.3 各相关因子与最后成绩相关性分析

  论文摘要

  对本文与成绩相关的因子与最后成绩进行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得出结果如上表。如表 5 所示,对于中国男子100m 运动员与成绩高度相关的因子按相关程度排序分别为“分段最高速度”、“步幅”、“身高”、“体重”、“步频指数”、“体重身高指数”、“步幅指数”、“步频指数”、“步频”、“反应时”、“年龄”因子。皮尔逊相关系数标准相关性<0.4 显着弱相关,0.4-0.75 中等相关,大于 0.75 强相,从“分段最高速度”这一因子为强相关,因此中国 100m 运动员应该将提高最大速度作为首要任务。

  “步幅”、“身高”、“体重”、“步频指数”、“体重身高指数”这 5 个因子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值在 0.4-0.75 之间,与成绩为中等相关,同时反映了身高对于短跑的重要性,因为它直接决定了运动员的步幅;体重与体重身高指数作为衡量运动员的力量直接指标;步频指数涉及步频与身高的因子,值越大说明步频能力越好。因此我们得出制约我国短跑男子 100m 项目的最主要因子为途中跑最高速度、步幅、身高、体重(肌肉力量)。

  2.4 中国短跑男子 100m 项目优、劣势下的发展战略2.4.1 现有运动员训练中的优劣势互补 通过上文的统计分析,中国运动员在步频、起跑反应能力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途中跑最高速、步幅能力以及专项力量能力方面相差很大,而步幅能力以及专项力量又是制约运动员途中跑最高速的主要因素。

  在运动员日常训练中应保持现有优势能力的保持,在这个基础上努力提高步幅能力。对于步幅能力,首先从技术上优化蹬摆技术,注重全程节奏及放松跑技术的掌握,其次对于中国运动员应增加专项力量能力的提升,调节体重与身高的合理比例,特别是中国运动员上肢以及核心肌群的肌肉发达程度,增加蹬摆力量、效果以及整体爆发力的程度。

  2.4.2 现代短跑技术下我国后备运动员竞技能力培养的要求 对于本文得出的制约我国短跑男子 100m 项目的最主要因子途中跑最高速度、步幅、身高、体重(肌肉力量),对于我国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做出了方向性的指导。

  首先对于运动员的选材上身高及四肢比例因素应着重考虑,从思想上打破中国现有男子 100m 地域性身材特点的束缚,同时对于原有选材要求更应精益求精,从根本上解决步幅能力的欠缺。

  对于我国男子 100m 后备运动员力量的训练,与现有运动员训练中力量训练理念一样,切实提高中国运动员快速力量能力的不足。

  2.4.3 新时代训练团队配备的必要性 刘翔团队成功开启我国运动员训练的新模式,随着世界竞技水平的提高,训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技术也越来越精细,因此从运动员启蒙训练中我们就要做到高要求。对于我国短跑 100m 项目多国家队队员乃至省队队员在平日训练中只由教练员带领训练,并未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对运动员进行技术跟踪,导致训练凭肉眼,技术凭经验的局面。训练完后也没有专门的按摩师、营养师给与运动员恢复上的指导,导致专业训练盲目化、粗放型恶性发展。因此,对于我国 100m 项目,新时代训练团队配备是非常必要的。

  3 结论与建议

  (1)制约我国短跑男子 100m 项目的最主要因子为途中跑最高速度、步幅、身高、体重(肌肉力量)。中国男子100m 运动员在步频、起跑反应能力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途中跑最高速、步幅能力、专项力量能力方面相差很大。

  (2)对于我国 100m 运动员的选材身高及四肢比例因素应着重考虑,训练中从技术上优化蹬摆技术,注重全程节奏及放松跑技术的掌握,其次注重运动员应专项力量能力的提升,调节体重与身高的合理比例,特别是中国运动员上肢以及核心肌群的肌肉发达程度,增加蹬摆力量、效果以及整体爆发力的程度。

  (3)运动员在平日训练中应借鉴国外先进加速技术,延长加速距离,提高放松跑的能力,打破中国传统落后技术的束缚。在平日训练中应尽量避免在肌肉紧张的状态下加速,体会核心发力肌群的发力时机和非核心发力肌肉的放松能力。

  (4)建立科学的、高效的、精简的短跑训练团队是我国田径男子 100m 项目健康、快速发展的必要保障,做到训练团队基层化、普遍化、实用化是我们今后发展 100m 项目的有效前提。

  参考文献:
  [1] 汪 伟,张旭渝.中外优秀男子运动员 100 米成绩差距分析[J].体育世界,2008(7):57~58.
  [2] 路国华,世界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 100M 跑素特征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2):58~60.
  [3] 陈彩军,张保金.现代短跑技术训练特征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7(5):101~103.
  [4] 马明彩,熊西北.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95~98.
  [5] 孙庆杰. 田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6~38.
  [6] 刘同众. 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影响步长与步频的因素[J]. 田径,2005(2):21~22.
  [7] 黄宗成 , 李诚志 . 短跑的送髋技术 [J]. 福建体育科技 ,1985(03):10~15.
  [8] 拉尔夫·曼,李建设.优秀短跑运动员的运动学趋势[J].浙江体育科学,1990(05):19~22.
  [9] 黄桥贤,胡香莲.中美短跑训练理念[J].体育文化导刊,2009(3):18~2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