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与高等教育相结合的模式———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对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运动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高校通过试办高水平运动队,使得高校中的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活动开展得到了蓬勃发展,有力地推动了高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然而,随着高校竞技体育的不断开展,其自身的弊端也逐渐的暴露出来。
本研究主要立足江西省普通高校竞技体育的项目布局现状,通过系统的调研,分析竞技体育项目布局中存在的弊端和态势,为江西省高校制定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以江西省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江西财经大学、赣南师范学院、井冈山大学等8 所高校的在校高水平运动员、教练员,及相关专家为研究对象。
1. 2 研究方法
1. 2. 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的需要,检索《中国期刊网》,整理了大量国内外有关高校竞技体育的论文。通过查阅我国及我省颁布的有关高校高水平运动的相关文件,并整理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运动训练学、体育管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论著,为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参考依据。
1. 2. 2 问卷调查法
调查问卷的设计严格依据问卷设计原则,根据研究需要,设计了教练员和运动员两套问卷。问卷效度的检验采用德尔菲法,将初步设计的问卷以函件的方式分别向江西师大、华东交大等高校的专家进行征询,而专家又以函件的形式提交意见。经过两次反复征询和反馈,进行了严格的筛选整理,剔除不合理的题项,最后形成正式问卷。
第一轮问卷调查发放教练员问卷 19 份,回收 15 份,率78. 9% ,有效问卷 14 份,有效率 93. 3% ; 发放运动员问卷 83份,回收71 份,率85.5%,有效问卷 65 份,有效率 91. 5%。一个月后进行第二轮问卷调查,采用小范围重测法,随机抽取先前发放过问卷的南昌大学和江西师范大学,对同一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的重测,目的是检验问卷的信度。两次调查的结果利用斯皮尔曼相关系数进行信度检验,测得运动员、教练员问卷的信度系数分别为 R1 =0. 824; R2 =0. 836。一般测验的信度系数达到0.80 以上,就可以认为是一个信度较高的测验,因此,两种问卷有较好的同置信度。
1. 2. 3 专家访谈法
访谈了江西省体育局、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和赣南师范学院等高校研究竞技体育的专家,了解他们对江西省高校竞技体育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看法和见解。
1. 2. 4 数理统计法
对获取的有效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学处理,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 1 项目布局基本情况
目前,江西省由国家教育部批准具有试办高水平运动队资格的普通高校有8 所(见表1) ,从江西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规模上来看尚处于摸索时期,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需识别与分析影响它发展的主要因素,这对于解决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和主要矛盾,以及制定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2. 2 各项目生源分布状况
近年来,我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得到了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充分的发挥它在学校竞技体育中的龙头作用。2009- 2012 年,全省每年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约 70 - 120 人,共 526名学生运动员。布局项目增加至10 项,包括田径、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赛艇、跆拳道、武术,各项目人数的具体分布情况见图1,主要分布在篮球、田径、健美操和足球等项目。
在发展期间,项目的布局有所调整,部分项目由于生源和师资不足等原因而取消。就招生规模和项目布局来讲,江西省高水平运动员特招的规模较小,而且生源有逐年减少的趋势,2012 年与 2011 年相比,减少幅度高达 56. 7% (见图 2) 。
竞技运动项目的布局呈现出不均衡的发展态势,项目的布点高校散,10 个项目中有4 个项目的布点高校只有一所,无法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难成“气候”,不利于竞技水平的提高,因此,项目布局的合理性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2. 3 运动项目的生源分布发展态势
目前,江西省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项目包括田径、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赛艇、跆拳道和武术等10项。根据2009 -2012 年来录取的各个项目的高水平运动员人数来看(见图3) ,主要集中在篮球、田径、排球、足球、健美操等5 个项目,但有部分项目的生源稀少,如赛艇项目只有1 人。从10 个项目的人数分布动态来看,相当一部分项目的发展呈现出极不稳定的态势,如田径、篮球、排球,其中,田径表现得尤为突出,2012 年的生源居然为零,但田径却是分布点最广的项目,出现如此严重的生源危机,应引起有关部门和人员的高度重视。
3、 结论与建议
3. 1 结论
1. 江西省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特招的规模较小,而且有逐年减少的趋势,减幅较大,田径项目出现严重的生源危机。竞技运动项目的布局呈现出不均衡的发展态势,布点高校散,难以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项目布局的合理性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2. 运动员从事的运动项目主要集中在篮球、田径、排球、足球、健美操等5 个项目,部分项目的发展呈现出极不稳定的态势,如田径、篮球、排球,其中,田径表现得尤为突出,2012 年的生源居然为零,但田径却是分布点最广的项目,应引起有关部门和人员的高度重视。
3. 2 建议
1. 合理布局,非均衡协调发展
江西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项目布点的非均衡性决定了运动训练不可能齐头并进、均衡发展。应采取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模式,以各校的优势为出发的,因校制宜,突出重点项目,发挥优势,使各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项目布局与自身的实际相匹配,有层次定位,真正地做到非均衡协调发展。
2.“一条龙”体系领先,多渠道并举
运动员的来源应在多渠道并举的基础上重点抓后备人才队伍的培养,致力于自我培养人才。目前,江西省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主要生源是普通高中生,培养潜力较大,但是体能、技能基础不扎实,应建立自己的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形成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的训练体系。即各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优势,与就近中、小学或本校的附属中小学联合办业余体校或训练中心,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这种措施既是培养高水平竞技人才的好办法,也是学校输送优秀后备体育人才的基地。
参考文献:
[1] 冯 瑞. 中国与美国高等学校竞技体育管理机制比较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3) :100 -103.
[2] 郭晓琴,程其练,等. 中美两国高校“体教结合”的对比研究[J]. 中国学校体育,2007(1) .
[3] 于东生. 影响我国高校学生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因素及解决对策[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5) :86 -88.
[4] 宋 旭. 高校实施“体教结合”的桎梏与实践反思[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28(4) :48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