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各类教育信息化手段不断更新,尤其是在线课程这一形式。“慕课”
(MOOC)以其覆盖人群广、开放性强、访问学习便利、精巧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与有效的学习流程等特点,作为大规模在线课程的最新形式,自2011年以来席卷全球,被誉为撬动教育变革的支点。我国已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等多所高校加入国际着名的慕课平台或自主开发了慕课平台,以发挥其教育教学作用。
目前,在我国“慕课”课程涉及多个学科门类,但体育类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却较少见,尤其针对高校学生的体育类“慕课”更是寥寥无几。
笔者在分析各类在线课程特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需求和教育信息化的硬件支持等方面的基础上,提出普通高校体育“慕课”设计的主要原则与制作的基本步骤,从而促进“慕课”这一在线课程形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慕课”概述
“慕课”(MOOC)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教育平台(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简称,[1]它是利用IT技术的发展成果以及日趋开放的教育环境,通过精心设计高质量的在线课程并实施开放共享,促使大众人群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与传统课堂针对单一教师授课和学生数量确定的封闭式教学环境相比,“慕课”能够灵活支持听课时间和学生数量弹性变化的开放学习环境。其主要特征包括:
(1)由知名学校的明星教授或教师录制课程并通过网络免费或有偿对所有学习者开放;(2)所录制的在线视频课程由多个10分钟左右的“微课程”组成;(3)每个“微课程”的核心内容是某个知识点的视频展示,利用各种类型的教学素材充分展示知识点所涉及的要点,并配以教师的语言讲解;此外,还包括教师精心设计的与所授知识点内容相关的精读材料、自测、讨论和过关作业[2]等环节。
二“慕课”与其他在线课程的对比分析
从教育部大力推广的在线课程的形式与阶段看,我国在线课程的发展主要经历了2003年开始建设的精品课程、2011年大力发展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和视频公开课以及2014年作为建设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慕课”三个阶段。起步最早的精品课程的建设目的在于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并促进现代信息技 术 在 教 学 中 的 应用,[3]初期较注重授课计划、教案等文本资源的建设,资源呈现形式以文本和静态图像为主,后期虽加入了对授课录像的评审,但多为教学片段,且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较差。
2011年开始大力发展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和视频公开课,不仅将服务对象扩大至社会大众,而且在授课录像的制作与呈现方面,以及互动性方面均有所提升。但总体而言,授课录像几乎只是将传统的课堂授课搬至网络,较缺乏针对视频学习者的精密的教学设计,互动性仍然不足。
2014年作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慕课,充分考虑到网络学习的有效性与碎片化等特点,将一门课程分割为不同的知识点,并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后期视频制作予以呈现,同时配合在线测试、分组讨论和在线沟通等,逐步实现对传统课堂的完全翻转。课程学习者不一定按照传统的课程体系顺序学习,也不一定要按照规定的时间上线,而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和空余时间进行选择,学习的主动性和灵活性较强;此外,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可以通过在线测试进行评价;还可以通过各种社交网络应用与其他学习者和课程管理者进行交流与深度讨论,[4]课程互动性大大增强。
三 高校体育课程与“慕课”
高校体育课程的授课对象为普通高校学生,其主要目的之一在于使学生掌握1-2门能够用以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运动技能,因而课程内容涵盖较广,对运动技能水平高低无严格要求。但存在课程时数少、学生人数多以及教学场地设施不足等现实状况。与此同时,运动技能学习内容非常适合以动态的视频形式呈现,每个运动项目的某一基本技术可视为一个“知识点”,从动作示范呈现与分解讲解,到易犯错误的提示与纠正方法,进而推进至基本的练习处方,时间长度多在10-15分钟,与“慕课”的主要特征不谋而合。故通过分运动项目进行高校体育“慕课”的设计、制作与应用,可大大节省教师教授运动技能时间,增加教师指导时间和学生练习时间。
学生课外通过网络自学课程内容后,可将疑问带至传统课堂与教师和小组成员进行讨论练习,提高学习兴趣与教学效率。
四 高校体育课程“慕课”设计的原则
根据上文所述的“慕课”的主要特征,在高校体育“慕课”的设计中,应大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视频时间长度以10分钟左右为宜有研究表明,大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的平均时间只有10分钟,[5]目前主流的三大“慕课”平台的单个视频教程时长多为10分钟左右,这与以往的精品课程以及视频公开课30-45分钟的时长相比,大大缩减,观看效率得到提升。为了提高普通高校体育“慕课”教学视频的学习有效性,其时间长度应以10分钟左右为宜。
(二)以初学者为主要教学对象进行设计对现有的各类运动项目教学视频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一,绝大部分教学视频均较严格地按照专业运动员运动技能学习的顺序与要求进行设计讲解,缺乏趣味性;其二,较适合已有一定运动技能基础的提高者观看与学习,而少有针对零基础的初学者的教程;其三,对运动技术重点与难点的讲解较为粗略,缺乏独立的可操作性;其四,对运动技术的呈现,重动作示范,轻练习指导。这些缺憾使很多热爱某一运动项目但又无基础的初学者只能望视频而兴叹。
此外,通过浏览国家级与省级的体育类精品课程网站,很难找到直观的、具有学习指导作用的教学视频,要么视频资源缓冲较慢,要么为45分钟的单堂体育课程实录,既缺乏体系与可看性,更无法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体育课程的需求。
因此,在进行高校体育“慕课”的设计时,从运动技能点的选择,到导入知识点素材的加工与呈现,再到知识技能点的重难点解析以及练习方案的呈现和测试反馈等环节,必须充分考虑初学者或零基础者的起始基础与学习需求,以这类人群作为主要教学对象开展教学设计。
(三)教材展示数字化高校体育“慕课”由多个“微课程”组成,每个“微课程”的核心内容是某个运动技能点的展示与剖析。
与纸质教材上静止不动的文字和图片相比,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示范讲解相比,“微课程”将运动技能点进行数字化,通过表演和比赛片段赏析导入运动技能点,通过慢速动态图片和语言讲解明晰运动技能点的重点与难点,通过交互式的测评系统评估学习者的技能掌握情况,利用“慕课”富媒体的特色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发挥富媒体各种形式辅助学习的作用,使原本枯燥没有生命的运动技能点鲜活起来,从而实现教材展示的数字化。
(四)知识技能点的选择与排列兼顾灵活性与系统性在运动技能点的选择与顺序排列上,可以是平行式的排列方法,而不一定非要严格遵守竞技训练领域的习练顺序。“慕课”学习者可以根据学习兴趣自主选择运动技能点进行学习,当其发现还需要先学习某一技能点后才能更好地掌握该技能点时,自然会主动地寻找相应的课程内容进行学习。这也要求高校体育“慕课”的课程设计者对不同运动技能点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学习者的学习思维与学习习惯十分熟悉,并在微课视频中给予学习提示,以更快更好地引导学习者找到自己需要且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的“慕课”内容。例如:在羽毛球项目的教学中,对于零基础的大学生而言,传统的教学顺序多为先教授正手发高远球,再教授其它技术,且考核标准较高,学生练习枯燥、掌握困难,久而久之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慕课”设计与运动技能点的排列上,呈现握拍方法后,可先排列正手杀球这一很多初学者想要了解的技能点,且学习要求无需太高,以满足其学习兴趣。当练习到一定程度时,为了提高击球效果和保持动作一致性,再建议初学者选择正手击高远球教程进行学习,这时学习者对正手击高远球技能点的学习兴趣便会倍增。
(五)反馈测试内容设计具有可操作性高校体育“慕课”的设计必须有相应的反馈测试环节,以评估学习者的掌握情况。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在线对学习者的运动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评估,主要通过回答相关的问题,而尚无法由系统进行直观的评估。因为运动技能的掌握是不断重复练习的过程,仅通过10分钟左右的视频学习是不能完全掌握的,但对技术动作概念的理解程度,则可通过回答相关问题进行测试。测试题目类型可以是图片选择类、文字判断类、视频观察类,这些测试均能实现对学习者运动技术动作概念掌握情况的评估,具有可操作性。
(六)互动方式高效便捷作为一种大规模的在线课程,高校体育“慕课”在设计时还必须充分考虑课程设计者、实施者与学习者之间互动的高效性和便捷性。在互动工具的选择上,基于网络学习碎片化的特点,可合理利用教师与学生均较为熟悉的社交网络平台及软件,如QQ、博客、微信平台以及微博等,不仅在稳定性和即时性方面有保障,在交流工具利用、互动信息传递与辅导效率提高等方面均有较好的表现,可使课程设计者、实施者和学习者之间有更加高效便捷的交流,延伸课程整体效果。
五 高校体育“慕课”制作的基本步骤
首先,与传统的课程设计开发类似,普通高校体育“慕课”在制作时中,必须明确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对象基本情况,并确定课程整体目标。
其次,选择知识点或运动技能点进行单个“微课程”的设计,简称为“选题”。在选择时应注意,一节“微课程”只讲某个特定的知识点、运动技能点或典型问题,若有涉及其它的技能点,则最好另外再设计一节“微课程”。所选择的知识点或运动技能点应为教学中常见的、典型的且有代表性的问题或内容,其独立性、完整性、示范性和代表性要强。例如:在篮球投篮的教学中,手指拨球的动作非常重要,但仅通过教师的慢速示范与讲解并不能使学生了解其中的奥秘和要领,可以将这一内容选择作为一节“微课程”的主要内容,因为它是投篮环节中非常重要但学生不易掌握的技能点。
第三,剖析运动技能点,明确教学视频展示的顺序、教学环节设置、时间安排以及教师讲解文本,形成单个“微课程”的演示脚本,还应明确以何种形式的素材辅助展示选题内容。
第四,寻找、加工和制作教学素材。根据教学设计和课程演示脚本的需求,寻找、加工或制作教学素材,以更合理更简洁更直观地向学习者展示运动技能点。这些素材应满足运动技能点展示的需要,辅助理解教材的需要和反馈测试环节效果的需要。具体而言根据动作技能展示和学习的特点,可能需要更多的比赛录像分析素材、动作示范视频素材、慢速动态图片素材、常见错误动作图片素材、练习手段展示音视频与图片素材、教师讲解音频素材。
第五,合成并测试教学视频。在教学素材准备完毕基础上,结合定稿的“微课程”演示脚本,对所有教学素材进行后期制作与合成,并进行测试,以保证教学视频的完整性、简洁性、可看性和可操作性。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慕课”制作的基本步骤见图1所示。【1】
六 结语
“慕课”在我国引进与应用的时间不长,主要应用于通识类课程和专业特色课程,在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中的应用上不普及。普通高校体育“慕课”的设计原则与开发基本步骤与之前的精品课程和视频共享课有相同之处,但在教学设计、脚本演示和时长控制方面有较明显的区别。若要发挥“慕课”对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辅助作用甚至形成完全的翻转课堂,则需要解决的关键点在于如何评估学习者对于运动技能的真正掌握情况、如何实现课程实施者对于学习者的个性辅导,以及课程设计者、实施者与学习者三方的良性与高校互动,这将是今后体育“慕课”发展的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