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体育健康课教学目标的有效确立
在进行高中体育健康课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比如水平计划、单元教学计划等内容的制定),这样才可以让体育教学有计划、有目标地展开。此外,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体育教师还要考虑到体育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问题,设计的教学目标不宜过多,也不宜过高。因为过多的目标设计会造成教学内容没有重点;而过高的教学目标又会使得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因此,适当可行的教学目标的制定,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也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这些教学目标。
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教学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因此,体育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爱好。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要精选那些受学生喜爱同时又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内容。这些学习内容能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保证学生在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成长。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注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运动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的培养和引导,促进学生自觉、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以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运动的技能水平,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为培养学生的终身锻炼意识和“健康第一”的意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科学的体育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
科学的体育活动能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例如在足球比赛中,带球进攻要了解队员的位置,学生需要注意的范围比较广,他们既要高速带球又要防止被对方拦截,为了更高效地完成任务,就需要球员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力。运动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一系列良好的意志品质以及积极、友爱、乐观等多种感情。如在有些比赛中,一些个性较强的学生会因不服输而与对方发生争执,也有失利时学生之间相互埋怨的,导致受指责的学生产生怯场心理而退出比赛。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体育运动的正常进行,而且还会伤了学生间的和气。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及时地进行疏导,耐心地教育那些比较偏激的学生,让他们正确地看待比赛的成败,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让他们以一种更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比赛的结果。这样能有效地调控这些学生的情绪,对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引入拓展训练,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发展,心理拓展训练在我国体育教育教学中应运而生。这就要求高中体育教师要敢于突破教材,大胆进行实践,勇于创新,创造出新型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方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逐步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是有效落实“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指导思想的有力保证。体育拓展训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潜能,克服惰性心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形成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还能促使学生学会欣赏、关心、爱护和关注他人,全面促进学生的身体、精神、情感以及智力的和谐发展。
五、关注学生间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不同的学生在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根据学生间的这些差异性来进行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出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方案,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完成课程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能体验到学习带给他们的乐趣。有时候很多学生不能够顺利完成学习目标,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失败的情况,这样的结果会直接导致他们变得不喜欢上体育课。为此,新课程改革为了满足学生在体育与健康方面的多样化需求,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分为了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以及个性发展,能够促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而确保了每位学生都能从中受益。
六、采取灵活的激励性评价策略,促进学生形成健康自信的心理状态
体育学科不同于高考科目必须采取统一的评分标准,体育教学可以采用更为灵活的激励性的评价策略,把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主体发展放在第一位。由于学生在个体生理、心理、智能以及原有技能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这就导致他们的体育成绩也会有较大的差距,甚至不同项目间的成绩也不平衡。针对这些情况,教师不能单一地去记录他们某个项目的最终测评成绩,而应该根据他们的技能进步情况、学习情感态度、参与程度以及练习感受和体验,来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积极乐观、自信向上的人生态度。所以说,在进行体育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考虑到如何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促使他们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高中生。
作为体育工作者,必须要把“健康第一”的责任担起来,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高中生的身心特点,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校园的体育文化,不断地向学生灌输健康知识,激发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活动中来,让学生通过学校的各项体育活动养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在锻炼中不断强化自己的健身意识。
参考文献:
[1]毛振明,杨帆.论运动技能教学的有效性(一)[J].中国学校体育,2011(1).
[2]唐宏贵等.《俄罗斯“生命安全教育”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启示[J].体育学刊,2004(6).
[3]管水法.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单元设计的探讨[J].体育教学,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