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教学论文

以同伴教育理论促进高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8-13 共2581字
论文摘要

  大学体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的“社会人”。大学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环节、是终身体育的中间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可见,大学体育的功能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体育技能和技巧,还注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和意识培养,更肩负着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使命。然而,我国的高校基本采用寄宿制,学生们踏入大学校园那一刻起就有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自由感觉;更随着网络游戏的泛滥,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使学生们沉浸在科技带来的乐趣的同时,成为了“低头一族”,忽略了身体锻炼的重要性。如何让学生们重新走向运动场、提高身体素质,是每个高校管理者和体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课题。

  1 同伴关系、同伴效应和同伴教育的含义

  Weiss 和 Smith 等研究认为,同伴带来的社会影响对体育行为有激励作用,运动中的同伴关系可能影响到青少年对体育的参与程度。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很多不爱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由于受到身边同学或朋友的影响而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同伴关系指同龄人之间或者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同伴之间更容易接近,沟通起来更容易彼此接受,同伴关系为个体学习技能、交流经验、宣泄情绪、习得社会规则、完善人格提供了充分的机会,它在个体发展和社会适应中具有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心理学上称之为“同伴效应”。同伴教育指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之间传播知识、分享经验、传授技能的过程。大学生在学校期间与同学们朝夕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玩耍,如何发挥同伴效应,促进同学们体育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

  2 学校体育工作中的改革与实施

  现代课程理论认为,体育课程展开的全域范畴是由显露体育课程和隐蔽体育课程所共同构成的。显露体育课程指正式排入学校课表的体育课;隐蔽体育课程指学校为学生安排的、鼓励学生在学校参与的一切体育活动内容和社会体育课程。

  2.1 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同伴教育应用
  现今的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基本采用的是选项式教学模式,学生们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体育项目。例如,我校开设了篮球、排球、足球、武术、健美操、形体、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每个项目的学生不是来自一个完整的行政班,基本上每个行政班在某个选项上是三五个不等。因此,利用这种同伴关系来为课堂教学服务,将大大促进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同伴教育主要采用小组讨论、游戏、角色扮演等参与性强和互动性强的方式进行。同伴教育的组织中,侧重于态度的讨论和技能的培训,而不是知识的传授。其中,主持人的角色不是老师,而是话题讨论的引导者,启发大家就共同关心的话题提出建议。

  笔者是校健美操代表队的教练员,也是校健美操协会的指导教师。在每个健美操选项班上都有 2~3 名健美操队的队员,在具体教学中笔者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平时健美操代表队的训练中笔者会进行一定的技能和教学技巧的培训,并在课堂上让队员们负责管理和组织。在课堂教学中以每组 6~8 人的标准进行分组练习,大部分时间的讲解、示范、纠正和初步评价都由学生自主实施,由健美操队队员或协会基础好的成员作为同伴教育者,向周围的同伴传播知识和技能,以达到实施同伴教育的目的。

  当然,同伴教育不是对过去传统教学形式的否定,只是课堂教学形式的有效补充。这种方式不仅在课堂上发挥作用,在课外体育锻炼上也同样适用,能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2.2 学校体育活动与竞赛方面的改革
  2.2.1 体育代表队的训练与管理 各项目的体育教师应加强对各体育代表队的训练与管理,提高队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争取在各项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提高队员们在同学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努力将代表队的成员培养成同学们的体育骨干,为学校的体育工作服务。
  
  2.2.2 体育社团的指导与管理 给每个体育社团安排专门的体育教师作为指导老师,制定详尽的规章制度,定期给社团进行指导,以提高社团成员的运动技巧,提高社团干部的组织能力和业务能力。

  2.2.3 学校体育竞赛方面的改革 我校各体育竞赛一般由体育教研室主办,以系为单位进行组织。为了发挥同伴教育和同伴效应的作用,以篮球赛的组织为例,第1 个学期组织学生以 1 个大班(4 个小班)为单位报名进行 5 对 5 的篮球比赛;第 2个学期以寝室为单位组织学生报名参加 3对 3 的篮球赛。比赛的组织、管理、裁判工作均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由协会负责,学校只负责经费的支出。这样大大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同时也能促使学生们在平常的训练中发挥同伴教育和同伴效应的作用。

  3 发挥教师在课外体育锻炼中的作用

  高校中有大量的体育场地和设施,经常有很多老师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这时要发挥教师的指导和示范作用,同学生们变成朋友,带动学生们进行体育锻炼。例如,我校有 2 位男老师喜爱踢足球,但我校是一所医学院校,男生相对较少,会踢球、爱踢球的学生少之又少。但在 2 位老师的带动下,发展了一大批同学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学生们的运动技能和运动兴趣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还经常和外单位进行友谊赛。

  4 充分发挥体育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功能

  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是他们从家庭走出来,逐渐疏远父母,走进学校,走入同龄伙伴后最重要的社会性发展过程。然而,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溺爱下,或多或少有任性、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谦让、害怕承担责任、在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等不足。在体育活动中应充分利用同伴关系,发挥同伴效应,能教会学生们人际交往中的技巧,学会坚强、忍让、相互鼓励与相互帮助,提高个人交际能力。

  5 结 论

  5.1 高校体育教师应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用同伴教育的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2 抓好体育代表队和各体育协会的指导与管理,为学校的各项体育活动与竞赛培养体育骨干,促进体育活动的有序开展。

  5.3 学校教师应当发挥自身的示范榜样作用,与同学们共同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形成一个良好的学校体育氛围。

  参考文献:

  [1] 陈福亮,杨剑,季浏 . 成就目标定向与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的关系——友谊质量的调节作用 [J]. 体育科研,2013(4).
  [2] 冉建 . 城市社区群众体育活动中的同伴效应研究 [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11).
  [3] 向渝 . 中学生校外体育活动中的同伴效应研究 [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4).
  [4] 莫连芳 . 同伴关系与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关系 [J]. 体育科研,2007(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