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不但能使教学手段更丰富,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技术,对学生掌握技术后的运用更有帮助,更是课堂差异性的体现。文章就如何深化对教材的理解,基于五个不同的视角理解教材,结合实例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深化;理解教材;教学实效
体育教学0.94,低于上报检测值,如未经上报检测计算综合平均分应为81.49分,综合分排名第四,经过我们上报检测数据后其综合平均分为77.99分,综合排名下降一位。开元小学的综合合格率未达0.95,如未经上报检测计算综合合格率为97.38%,经过我们上报检测数据处理后其综合合格率为93.23%,综合排名由第四降为第六。
平均分排序:将“综合平均分”一栏中的“平均分”按数值大小排序,并填入“数序”表内。同法计算并填写“综合合格率”一栏中的“数序”.汇总“数序和”:将平均分数序与合格率数序相加,数值填入“数序和”一栏内。最终排名:通过上述数据计算与转换,得到一个“数序和”值,根据“数序和”值的大小我们可以从行政层面科学准确的评定各学校学生体质的健康状况。
特殊情况学生的处理方法外籍学生及转学(进、出)不需参加测试的学生,各校需在区内抽测前及早告知与说明。确实因病不能参加测试的学生必须办理病免手续,病免证明需是各级医疗部门出具的书面证明,并在抽测组工作人员测试时上缴病免原件或复印件,否则不予认可,抽测当天病或例假的同学一周后补测。未参加测试且不能出具医务证明的学生,在进行学校合格率计算时按不合格计入,在学校总分计算时按50分计入。
按上述方法对学校学生体质健康进行评价,能够科学合理真实的反馈各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解决简单方式评价带来的弊端,为确保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切实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起到推动作用。
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不但能使教学手段更丰富,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技术,对学生掌握技术后的运用更有帮助。笔者在一次优质课的观摩活动中发现,对教材的分析和解剖随着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定位的差异而产生变化。这样的变化导致教师对教材有不同的分解和重组,进而影响教师对课堂教学手段的选择。正是这样的重组差异,改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使不同教师的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程度的差异性,一些优秀教师就是凭借对教材独到而深入的理解,使他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效。
一、基于教学对象的差异理解教材
教学对象的差异使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样的篮球运球对于小学生和高中生而言,采用的教学手段差异明显,小学生注重体验,高中生注重实用。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来理解教材对于教学对象的作用和意义。如刘翔的训练计划必定是科学的,但未必适合所有的跨栏运动员,更不可能适合中学生的训练。
为什么教,能不能学,适不适合。例如篮球行进间单手低手上篮对于高中生的教学,男生采用的教学手段要更趋近于比赛,在动作上要有更高要求,有时需要结合传球、突破等相关技术进行。而对女生的教学则要注重动作的连贯性,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要以运球为主,不需要附加一些突破和传球的练习。这些区别主要源于教学对象的差异,这些差异还体现在年级的差异中。因此,同一个教材基于不同教学对象去理解、分析,就会有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达成不同的预期。
二、基于实战运用的需要理解教材
作为运动技能的教学,笔者认为也可以站在实战需要的角度去考虑和理解。例如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单手肩上投篮。传授这些技能并非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来锻炼身体,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篮球比赛中玩得更好,玩得更开心,投篮更精准,更乐于参加比赛,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最终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基于此,在篮球技能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多考虑技能的实用性,结合实战挖掘技能及如何运用技能等。正如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可以结合小碎步进行运球变向的练习,也可以结合原地侧身运球衔接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再如,篮球教学中常采用的结合防守的教学手段,篮球持球突破的练习设计在半场45度位置上篮等。这些手段的出现都是基于技术实战运用的需要设计的。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课堂教学才能更有效率,学生才更有兴趣。
三、基于教师自身运动体验理解教材
体育是基于身体活动的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媒介的,该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身体体验。在体育技能的教学中,教师对技术有一定的体验,将会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这就是篮球专业教师与足球专业教师同上篮球课有区别的重要原因之一。再者,体育教师的特点就是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学生,因此,在传授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自身对技能的体验进行总结,提早规避学生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如篮球持球交叉步突破技术的教学,作为篮球专业的教师对教材体验较多,因此,在教学中往往会在突破技术前加入跳步急停,还会拓展为向不同方向的跳步急停,结合投篮假动作等等。而足球专业教师的理解,往往局限于假动作,而在假动作上,可能会以身体虚晃为主。如上案例,两者对于技术体验的不同,使得对教材处理也有差异,进而采用的教学手段也有差异。基于教师自身运动体验理解教材,可以丰富教学手段,拓展技术外延,因此,教师要丰富自己的体验,从而丰富课堂教学。
四、基于运动项目特点理解教材
运动技能不是独立的,而是整个运动项目的一部分。例如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是突破技术之一,更是篮球运动项目中的一项技能,教师就可以从篮球运动项目整体去理解该教材,而不仅仅从技能自身的角度去理解。
如在什么位置突破,突破后要干什么,如果理解为突破后传球,在教学中就注重突破后传球的练习,而注重上篮的则会安排结合上篮的练习,突破后要急停跳投的,就需要结合跳步急停或跨步急停;再如,有教师基于运球的基本姿势衔接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有教师就运用运球小碎步衔接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这都体现了基于运动项目的特点来理解教材,安排教学手段的差异。
五、基于运动技术的关联性理解教材
在众多的运动项目中,有很多项目或技术是关联的,有些技术是另一技术的延伸和拓展,有的则是类似。例如跳远和三级跳远,属两个不同的技术,但同属于跳远类。因此,在三级跳远的教学中,施教者要找两者的相关性,如在助跑、起跳、落地的教学上找到共同点。再如双手胸前传接球和双手胸前投篮技术,完全可以通过练习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手段来学习双手胸前投篮,甚至有教师把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和三级跳远联系在一起(这里的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是指:运球单脚跳一次拿球后跨步跳起抬腿上篮的动作),用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来学习三级跳远,就很好的运用了不同技术之间的关联性。有人说“田径是体育运动之母”,可见很多体育项目、技术都和田径的走、跑、跳、投技术密切相关,基于这些技术之间的关联性,可以大大深化对教材的理解,从而丰富教学手段。
总之,教材是固定的,但是如何理解教材却因人而异。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教学手段特别新颖,而有的教师相对平常,这都体现了执教者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加工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只有不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才能有更多、更新颖的教学手段,才会有更有效的体育课堂呈现在学生面前。运动技能是学生在学习和锻炼中完成动作的能力,反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基本特征,是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目前,关于技能教学研究多侧重于课堂细节和练习方法、手段上,对于课程设置和进度上的研究较少,本文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突破,提升技能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