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的目的
通过对四川省 34 所高校 850 名在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结合与我国部分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比较分析,旨在能深入了解和掌握在不同地域环境、经济基础、文化观念、人文特色背景下,四川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为该地区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健康发展提供客观的可行性建议;同时也为该地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改革思路与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按四川省各高校所处地域分为川西、川东、川南和川北四个片区.随机抽取如西南交大;阿坝师范学院;西华师范大学、川北医学院等各片区共 34 所高校在校大学生做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并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900 份,回收 873 份,有效问卷 850 份,(其中男生 363 名,女生 487 名),有效率达 97.365%.回收率和有效率均符合科学研究的要求.通过泸州医学院图书馆和维普网站等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和综合分析与整理,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借鉴.采用 SPSS15 进行数理统计,并结合四川、我国相关部分高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体育消费是一种人们在满足自己日常基本生活所必需消费后的更高级消费.它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基本条件.(1)体育消费基础:即体育消费的前提是首先在满足自身生活所必须的基本消费后的高级消费,所以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2)体育消费动力:即体育消费者需拥有"想"体育锻炼的意识和思想观念,包括主动与被动观念;并具有体育消费是有益于健康的正确认识,其参与体育消费与锻炼是"由内而发"的自愿行为;(3)体育消费场所:体育消费不是简单的"买"和"卖"的关系,它必须要为消费者提供能进行体育消费的场所.以上三个基本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体育消费链条.因此本文主要依据这三个基本条件展开调查、分析与阐述.
3.1 四川省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基础
大学生家庭经济基础、月生活费用、月可支配金额(扣除每月生活所必需费用以外的余额)是大学生经济状况的参考指标.以上三者相互联系且具有很强的依附性,其中月可支配金额是最重要的指标,它直接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能力的强与弱.从图 1 看出:四川高校大学生家庭经济收入主要集中在 1000-2999 元区间内,占 48.000%.四川高校大学生月基本生活必需费用约为 400 元左右,从图 2 可见:四川高校大学生,月生活费绝大部分集中在 400-799元,其中 400-599 元占 41.765%,600-799 元占 23.176%,因此四川高校大学生月可支配余额大多集中在 200 元以下.
而上海大学生月可支配余额较高,从图 3 调查中出现两个峰值,一个为 700-799 元占 20.31%,另一个峰值为 400-499元,占 11.26%; 200 元以下的学生总数不足 20%[2].在经济基础较大差距下,无论是体育消费水平、体育消费质量和体育消费层次,四川地区都不及上海、广州、重庆等经济较发达地区[3] [4].
3.2 四川省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动力
体育消费动力是人们出于自己意愿或是受周围人群鼓动而进行体育消费的意识力量.它与人的思想观念、所处环境氛围、以及地域文化特色密切相关.自古以来,四川省省会成都就享有"悠闲之都、天府之国"的美誉,其人文特色主要是休闲娱乐.在这种氛围下,人们体育消费与锻炼的意识是较为积极和乐观的.尤其近几年"西部大开发"的契机,为体育消费提供了良好发展的外部环境.
3.2.1 四川省大学生体育消费内在动力 是指人们凭着自己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而自主进行的体育消费.它是人们出于各种不同的动机和需求所进行的消费,与人们所持的正确观念和态度以及对体育的热爱程度密切关联.现代大学生代表着社会新生力量,其思维活跃、观念新潮、追求完美的特性决定他们拥有良好的内在体育消费动力.从图 4 可见,其体育消费的主要动机是"强身健体"和"对体育感兴趣",两者各占 52.117%和 46.471%.图 5 显示:
"适度的花钱买健康是值得的"比例最高,占 56.471%.由此表明,四川省大学生体育消费观念和态度即"内在动力"比较积极.结合表 1 可见:北京、上海、重庆等地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主要也都集中在"强身健体"上,所占比例与四川比较接近,约占 50%以上[5][2] [4].这反映出:四川地区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和认识与其他地区的大学生无明显差异.另从表 1 可见,四川大学生选择休闲娱乐和社交的比例也是较高的,分别占 46.471%和 26.000%,与四川人休闲娱乐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性豪爽好客的特点相关.
3.2.2 四川省大学生体育消费外在动力 是指人们受外在的氛围和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而被其带动进行体育消费的动力,它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图 6 所示: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和消费的主观因素排在首位的是"周围人的体育锻炼氛围不浓"已占 48.823%.由此可见,四川省高校体育锻炼氛围不浓,未能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体育消费的外部环境.而这一结果却与该地区大学生拥有积极的体育锻炼意识与观念相互矛盾.通常,拥有积极的体育消费观念的人群其体育锻炼氛围应该是浓厚的.出现这一矛盾的原因:(1)受经济条件、体育基础设施以及其它条件的限制.(2)由于"自己不会体育运动技术"已达 42.118%,这种高比例的"不会体育运动技术"的现状,也是阻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3)有 34.824%的大学生"对体育不感兴趣".因此虽然该地区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体育消费观念积极,但是它仅存在于意识形态而未能真正形成一种实践的氛围,其整个大学生群体参与体育锻炼与体育消费的热情不高,也就导致四川省大学生体育消费与锻炼的"外在动力"不足.由此表明:四川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内在动力"还处于"萌芽"阶段,还缺乏良好的外在的助推动力.从另一侧面也反映出四川省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效果令人堪忧的问题.这与"重专业轻体育"观念的影响有很大关联.由此可见,对大学生体育意识和兴趣的培养教育任重而道远.查阅文献资料发现:与上海、北京等地区大学生"内在动力"相比较,调查数据差距不大.但是上海、北京等地区高校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体育消费的氛围.
3.3 四川省高校体育消费设施
体育消费需要相应的场地与体育基础设施,它直接影响体育消费的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四川地区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整体还停留在以公共体育设施消费以及低端体育消费场所阶段,这种状况必然导致以大众化的、简单、简便的体育锻炼与体育消费占主要地位.而像高尔夫、网球、垒球、保龄球等体育项目却未能开展,势必造成大学生体育锻炼和消费项目与层次的单一化.
从图 6 调查中可见:"学校体育设施缺乏"、"资金有限,没能力进行体育消费"、"空闲时间不多"和"学校体育设施收费过高"的比例依次为:54.471%、47.176%、44.824%和 27.176%.其中"学校体育设施缺乏"成为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与锻炼的首要因素;从图 7 可见:"羽毛球"、"三大球"及"健身"是四川大学生主要的体育锻炼项目.而"网球"、"桌球"等其他项目所占比例较低.在四川各高校体育场馆调查的图 8 反映出:除室外田径场与篮球场各学校均有以外,还有 32.353%的学校无室内场馆,一半以上学校的运动设施场馆不齐备.结果表明:四川省高校体育设施比较缺乏,而校园运动场馆的收费又因大学生经济状况而难以维持.据调查,四川省一些高校体育场馆课余开放的收费标准为网球 30 元/1h、羽毛球 15 元/1h、乒乓球15 元/3h、游泳 5 元/3h 等,较高的收费必然限制该地区大学生体育消费和锻炼项目的多样性选择,不能满足其锻炼的需要,造成其体育锻炼兴趣不浓,体育技术技能低下和体育消费质量不高的现状.
3.4 四川高校地区实际体育消费与体育锻炼状况
从图 9、10 中可见,四川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和体育锻炼情况均不容乐观.在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情况调查的图 9 反映出:有 40.353%学生选择锻炼情况"一般",而有22.471%学生选择"几乎没有"或"偶尔"参加.图 10 中可见:每月体育消费在 50 元以下占 60.000%比例.这其中,体育消费又是以"实物型"消费为主,占 56.824%.
如表 2 所示,与我国部分高校比较发现:四川大学生体育消费项目都主要集中在"实物型"消费上,但是其中有细微差别:如北京、上海、重庆等地区体育消费比例均高于四川地区[5] [2] [6],尤其是上海大学生体育消费和锻炼参与性良好,具有多样化、层次相对均衡的特点,这反映出该地区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和水平较四川好,与其较好的经济基础有关.
3.5 四川大学生体育消费场所和可接受校园体育消费价位
从图 11 可见,四川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场所主要选择在校园内收费场所占 39.059%;图 12 可见,可接受的校园体育消费价位在 2 元以下/次占 36.000%,2-5 元/次占 33.765%,而 10 元以上/次仅占 2.588%.因此四川省部分高校体育消费的收费远远超出学生能接受的价位.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经济基础的欠缺是阻碍四川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最重要原因,而体育设施的缺乏及校园体育消费过高的收费是阻碍大学生体育消费发展的主要原因.由于其经济、人文特色、文化背景和消费观念的差异,与国内其他发达地区相比较,四川省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
其体育消费存在较大差距,表现为体育消费的水平与体育消费层次和体育消费的多样化均不如发达地区,但是体育消费动机和消费结构与经济发达地区高校大学生的调查情况基本一致,因此四川省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具有较大的提升和发展空间.
4.2 建 议
(1)完善大学生"勤工助学"机制,鼓励和提倡"边学边工"的助学模式,有效推动该地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和规模.(2)加大公立性体育设施和高校体育设施的建设与投入,为大学生体育消费提供可接受价位的体育消费场所.(3)加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和锻炼意识的培养与教育,积极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锻炼和消费的氛围.(4)深化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开设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时尚的兴趣选项课程;积极开展多形式的课外俱乐部活动和易于推广与普及的大众性健身项目的课余训练和竞赛,既是引导和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和消费的积极的必须的教育改革措施和手段;也是促进大学生能真正掌握一至两项终身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的、不再让大学生因"不会体育运动技术"而影响其体育锻炼和体育消费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催生体博会新理念,[EB].长沙市体育局政务网,2009.
[2] 邵 君.上海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消费结构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0):6.
[3] 蔡建辉,彭夏辉.广州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2007(08).
[4] 易 军.重庆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研究[J].体育科技通报,2009,19(07):113~115.
[5] 吕 鹏,范一飞,等.北京部分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调查分析[J].科技信息、音体美,2011(07).
[6] 李 永,龚建伟.重庆市大学生体育现状调查及其对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6 年 10 月(上旬刊)总第 481 期.
[7]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N].中国教育 2001.05.29.
[8] 李淑娟.大学生体育消费研究的评价[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01).
[9] 霍德利.大学生体育消费心理与行为特征研究综述[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01).
[10] 刘 可.论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文化特征[J].浙江体育科学,2007(02).
[11] 周晓燕.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调查[J].体育文化导刊,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