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体育经济学论文

比较分析我国与西方体育产业发展的经济基础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5-15 共8378字
论文摘要

  1 体育产业的发展
  
  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它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体育产业也不例外。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进一步深化。爆发于 18 世纪 60 年代的产业革命,把工业推到历史前台,机器大工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接着在 20 世纪初又爆发了第二次产业革命,表现在铁路、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马克思把社会分工区分为一般分工、特殊分工和个别分工三种形式。一般认为,现代工业始于手工业,现代服务业始于商业。一般分工导致了畜牧业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的产生; 而基于一般分工的特殊分工,使服务业分化为商业、金融、教育、体育等一系列部门,体育产业产生。

  体育产业起源于英国。18 世纪 60 年代,英国率先开始了产业革命,随着工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劳动生产力得到了释放。同时,许多户外运动开始在英国出现,并逐步演变为各种项目的俱乐部。

  在英国出现的运动项目俱乐部体制是开展体育经营所必需的组织形式,是体育产业产生的基础。体育产业是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产物。

  体育产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经济持续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显着提高,竞技体育尤其是职业体育迅速兴起,体育的经济功能日益强化,体育的产业地位得到进一步确立。

  体育产业是制度创新的结果。虽然体育产业源于英国,但其真正发展是在美国。美国在发展俱乐部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备了职业体育联盟制,从业余体育走向职业体育,向市场化、商业化和产业化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制度创新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形成。

  2 中外体育产业发展的经济条件比较
  
  在影响体育产业发展的条件中,经济条件是最直接、最基本的因素。影响体育产业发展的经济条件主要包括: GDP 和人均 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城市化水平等。

  2. 1 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2. 1. 1 发达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从世界体育产业发展状况看,体育经济的繁荣是各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体育强国的共同特征。从代表性经济大国和体育强国的比较来看( 见表 1) ,经济总量是体育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样本国家体育产业规模平均占 GDP 的比重为 2. 13%.1980 年,美国体育产业增加值为 258. 7 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1%,到 90 年代达到 2%,现在已接近3% ,是汽车产业的 2 倍、影视产业的 4 倍。即使是在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由于在经济低迷时期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对体育消费的参与度提高,美国的体育产业也未受到重创,2009 年四大职业联赛的收入反而增长了 8. 1%.【表1】
论文摘要

  美国体育产业增加值从1986 年的 470 亿美元增加到 2000 年的 1920 亿美元,2001 年的 1950 亿美元,2010 年的 4410 亿美元( 见图 1) ,2010 年占其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 3%,达到 3. 07%.【图1】
论文摘要

  2. 1. 2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 9. 8%以上,居于同期各国之首。从 2008 ~2012 年,在我国 GDP 基数持续提高的情况下,年均增长速度达到 9. 26%.2012 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519322 亿元,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经济总量的增加为我国体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前提条件。虽然 2010 年我国体育产业的比重仅为 GDP 的 0. 55%,2011 年体育产业增加值估算为 2442. 63 亿元,占 GDP 比例为 0. 52%,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是从另一角度说明未来我国体育产业提升空间大,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 1978 年的 381 元增加到 2012 年的 38354 元,增加了近 100 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6000 美元,达到 6102 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有利于大众体育消费水平的提高,促进体育休闲健身业、体育用品业等的发展。

  2. 2 可支配收入提高与消费结构升级
  2. 2. 1 发达国家的可支配收入与消费结构
  在现代体育发源地的英国,从 1850 年到 1890年,一直停留在他所出身的那个生活岗位上不动的人,平均来说,已经活着看到自己每周或每小时的工资率有了大约 30% 的上升。不同行业和工作就是波动于这个数字上下的。

  收入增长是体育消费增加的基础,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体育消费属于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只有当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时人们才愿意和有可能进行体育消费。从表 2 可以看出,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1999 年的 24356 美元增长到 2011 年的38016 美元,增加了 13660 美元,增长了 56. 08% ,呈持续增长态势。体育消费属于一般商品和服务,随收入增加而增加,收入的增加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表2】
论文摘要
  
  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的调整给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使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马克思认为,人的需要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三个层次;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发展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人的需要是有层次性的,当人们的基本需要被满足以后,转而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当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后,体育就会有市场,因为体育可以满足人们发展、享受、健康、社交、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需要,满足人们精神层次的需求,去享受生活,而运动是人们享受生活,体验人生的最佳方式。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人们的劳动时间在逐渐缩短。有钱,有闲,使人们参与运动,享受体育成为现实的需求,需求产生供给,需要社会主体提供人们参与运动,享受体育的条件和可能性,来满足需求,消费结构的调整推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2. 2. 2 中国的可支配收入与消费结构
  我国居民收入依然处于较快增加时期,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直线上升。从表 3 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1999 年的 5854 元增长到 2011 年的 21809. 8 元,增加了 15955. 8 元,是1999 年的 2. 73 倍,呈持续增长态势。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居民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1978 年的 133. 6元增加到 2012 年的 24565 元。收入的增加为消费提供了现实的购买力,可支配收入是影响消费的直接因素,可支配收入的上升带来总消费量的扩大,对体育消费的支出增加。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有利于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表3】
论文摘要
  
  2012 年我国人均 GDP 已经超过 6000 美元。在此阶段,居民消费将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之后进入对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快速增长阶段,文化体育等消费需求将大幅度提高,形成新的消费增长极。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认识观念上的提高,体育消费在整体消费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体育消费总量不断扩大,并快于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变化给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契机。

  从表 4 我国城镇中等收入群体消费结构的变化,可以得出以下两个特征:

  ( 1) 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呈下降趋势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从 2001 年的 39. 6% 下降到 2010 年的37. 9% .恩格尔系数的不断下降说明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支出中用来维持基本生活条件的食品支出下降,而购买其他物品和服务的可支配收入得到相应增加,使体育消费的增加成为可能,而体育消费的增加需要体育供给来满足,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发展。【表4】
论文摘要
  
  ( 2) 服务性支出增加在温饱型消费为主的时代,人们注重实物消费,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基本需求的满足,人们对各种服务的需求增加。从 2001 年以来,居民服务性支出稳步增加,其中包括教育文化娱乐的支出。限于当下的统计口径,体育消费的支出没有单列,包含在教育文化娱乐中。教育文娱支出从 2001 年的12. 9% 到 2010 年的 11. 3% ,整体趋势略有下降,中间的起伏主要缘于教育支出受国家政策的影响,教育支出下降,我们可以合理推定体育消费支出呈增长之势,体育需求增加。

  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为我国体育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也昭示了我国未来体育产业结构变动的方向。

  2. 3 产业结构升级
  2. 3. 1 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
  从三次产业结构转换看: 第一产业无论从产值看还是从就业人员看,其所占份额都存在不断减少的趋势,第二产业所占份额则首先是迅速增长,然后趋于稳定,第三产业所占份额则一直增长,存在由“一、二、三”向“二、三、一”再向“三、二、一”的转变趋势。第三产业逐渐成为主导产业。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第三产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上升。第三产业产值占国内总产值的比重 1980 年是 69. 87%,1990 年是 76. 28%,2008 年是 81%,2010 年是 81. 43% ( 见图 2) .按照就业人口占 全 国 总 就 业 人 口 的 比 重 来 说,1980 年 是67. 27% ,1990 年是 72. 17,2008 年是 77. 03% .其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处于绝对优势。体育产业属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占比不断上升为体育产业发展带来了契机。首先,作为第三产业的体育产业可能获得从其他产业转移来的社会投资; 其次,政府出台投资融资、税收减免、用地的优惠政策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 第三,产业结构调整给体育产业带来了更多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图2】
论文摘要
  
  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动力是人们需求层次的变化。关于产业结构升级演进的动力问题,有许多说法。但根本的动力当属“需求决定论”.任何国家、任何社会都是因“人”而成。而人的行为是由不断上升的需求层次支配的。整个社会的发展也会因个体需要的变化而呈现出社会需要层次的逐级攀升,这势必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演进。实证研究表明,美国家庭消费结构的提升是美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决定性因素。

  2. 3. 2 中国的产业结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一、二、三产业比重在不断调整,三次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第一产业占比不断下降,由 1978 年的 28. 2% 降到 2012 年的10. 1% ,第二产业占比稳定在 45% 左右,2012 年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 45. 3%,第三产业占比不断上升,从 1978 年的 23. 9% 上升到 2012 年的 44. 6%( 见图 3) .体育产业属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占比不断上升为体育产业发展带来了契机。【图3】
论文摘要

  2. 4 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
  2. 4. 1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和工业化
  英国是现代体育的摇篮。18 世纪后,伴随着工业革命和铁路的迅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的发展,英国是最早进入工业时代城市化的国家。在早期铁路时代,沿途被装进他们自己的火车里的英国人民。都被“抛回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

  这个时代,正如 1851 年的人口调查所表明,是以一半人口为城市人口而告终的,这或许是世界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在任何一个大国里前所未有的一种情况。人口的聚集,现代意义城市的形成,使得业余体育向职业体育转型具有操作的平台。包括格拉斯哥、伯明翰、谢菲尔德在内的地方逐渐成为英格兰的最大城镇,而英国最早开启职业化先河的足球,是从1855 年在谢菲尔德酝酿成立谢菲尔德足球俱乐部开始的。真正开启美国体育职业化先河的是棒球。

  从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到 1885 年前后,美国铁路迅速发展。到 1885 年,美国经营的主干铁路里程达到128. 3 千米,其总长度超过全世界的一半,铁路网逐渐形成。交通的便利加快了物资和人员的流动,从而加快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美国的工业化注定了美国会是一个城市化的社会。

  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使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体育意识和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给职业棒球的发展带来的良机。1869 年第一家职业棒球俱乐部---辛辛那提红袜队成立,1871 年 3 月,全美职业棒球协会正式成立。

  世界上高收入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已达 80% 以上,中上收入国家达 60%,中小收入国家在 55% 左右。美国在 1920 年城市化水平已达 50% 以上,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2011 年美国的城市化率达到 82. 60%,英国为 90. 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产业逐渐在城市形成聚集,产业聚集能够带来规模效益。体育本质上是城市文化,体育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城市经济发展所缔造的经济基础、社会结构、产业网络、人才积聚等基础条件。国外职业体育俱乐部大多分布在人口稠密、媒体发达、交通便捷的大中城市,其产品及服务的消费主体主要集中在城市。体育产业在城市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不断扩大规模,形成规模效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升。随着城市化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发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体育服务业为核心的体育产业必将快速发展。

  2. 4. 2 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需要服务业加速发展的阶段。根据目前公认的工业化与经济增长理论: 我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即成熟工业化阶段,工业化的扩散期。在这一阶段,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会依然持续,但是投资可能会在一个区间内窄幅波动,与之相伴的是产业结构巨变和城市化的加速,尤其是包括体育服务业在内的第三产业的迅速扩张。作为消费享受和发展型中最有生机的朝阳产业,体育产业是我国当前进入成熟工业化阶段可以获得长足发展的新兴产业。

  工业化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城市化,因为工业化需要城市化生产的市场聚集效应和产业规模效益。有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前半段,估计到 2020 年前后将基本完成工业化的任务。在我国,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占 GDP 的比重已于 2000 年超过 50%,此后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开始逐步上升,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则出现持续下降,近年来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也开始逐渐下降。到 2012 年底,第一产业仅占 10. 1%,第三产业占 44. 6%,第二产业降到 45. 3%.三次产业比重的变化表明,我国的工业化程度正在深化、水平正在提升。这种现象符合多数国家工业化的发展规律: 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先是快速上升,然后是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也下降。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化也进入加速期。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在 1978 年只有 17. 92%,2003 年超过 40% ,达到小康社会的水平; 2011 年达到 51. 3%,首次超过 50%,意味着我国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 见表 5) .总体而言,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不高,但进入 21 世纪后,城市化进程加快。联合国 4 月 5 日发布的 2011 年版《世界城市化展望》报告说,到 2050 年,中国城市人口将增长 3. 41 亿,在城市人口增长最多的国家中位居第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必然伴随着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2012 年我国城市化率达到 52. 6% ,比上年末提高 1. 3 个百分点。城市人口的聚集效应为体育市场的培育与发展提供了可能,城市的发展会带动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从而促进以体育竞赛表演业为代表的体育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必将成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2. 5 劳动报酬率和消费率比较
  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形成居民收入、企业收入、政府收入,合理调整三者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关系,是扩大居民收入的一项关键措施。2000 年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呈持续下降趋势: 2000 年为 65. 5%,2008 年为 57. 1%,居民收入比重下降了 8. 4 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下滑0. 93 个百分点( 见表 6)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政府、企业所占比重过大,居民收入比重持续下降,比重过小。【表5.6】
论文摘要
  
  在国际比较上,从 1995 年开始我国劳动报酬率12 年间持续下降,2007 年的劳动报酬率已经远低于中等收入国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见表 7) .【表7】
论文摘要
  
  此外,在企业生产要素分配中,近年来工资收入占企业运营成本的比重不足 10%,远低于发达国家50% 的水平。而工资收入是我国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这一现象同样体现了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份额不断下降的现实。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份额不断下降,且下降速度较快。而消费是收入的函数,居民收入份额的下降,加剧了我国消费率持续下降的程度。

  2000 ~ 2010 年,我国居民消费率从 46. 4% 下降到33. 2% ,降低了 13. 2 个百分点,平均每年降低 1. 32个百分点。从世界各国横向比较看,居民消费率世界平均水平一般为 60% 左右。其中,中等收入国家约为 55% ~ 60%.

  而我国 2010 年仅为 33. 2%,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劳动者报酬率的持续下降直接影响到居民消费能力,居民消费难以有效提升也是必然结果。居民消费难以有效提升影响居民的体育消费,居民消费有效提升将带来体育消费需求的增加,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应该采取“国退民进”的策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低于经济增长,使劳动报酬增长不低于企业收入增长。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的比重是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必要条件。

  3 比较分析的启示
  
  3. 1 从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
  2012 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居于世界第二,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在 100 名以后。经验表明,经济总量的增长有利于一国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我国在 2008 年北京和 2012 年伦敦夏季奥运会上金牌数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二。而人均经济总量的水平对于大众体育,对于体育产业的影响更大。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大大低于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决定了体育产业发展滞后于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2010 年我国体育产业附加值只占 GDP 的0. 55% ,大大低于样本国家 2. 13% 的水平。

  3. 2 从可支配收入与消费结构比较
  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在 1999 年为 24356 美元,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 1999 年为 5854元,折合 707 美元,相当于美国的 2. 9%; 美国 2011年为 38016 美元,我国为 21809. 8 元,折合 3462 美元,相当于美国的 9. 1%,比 1999 年的 2. 9% 有了大幅提升。其原因一方面是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更重要的是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高于美国同期。可支配收入的差距体现了消费结构的差异,我国的消费结构落后于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

  从可支配收入与消费结构来看,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起步阶段,我们必须正视现实,同时也预示着我国体育产业潜在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3. 3 从产业结构比较
  体育产业属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占比不断上升为体育产业发展带来了契机。美国第三产业产值占国内总产值的比重 1980 年是 69. 87%,2010 年是81. 43% .按照占 GDP 的比重和就业人口占全国总就业人口的比重,第三产业在三大产业中处于绝对优势。我国第三产业占比虽然从 1978 年的 23. 9%上升到 2012 年的 44. 6%,但仍然大大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大体相当于美国 1940 年的水平,英国 1950 年的水平,日本和德国 1970 年的水平( 见表 8) .第三产业比重偏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但同时也说明随着第三产业占比的提高,体育产业发展的空间将会不断释放。【表 8 】
论文摘要
  
  3. 4 从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比较
  体育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城市经济发展所缔造的经济基础、社会结构、产业网络、人才积聚等基础条件。世界上高收入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已达 80% 以上,中上收入国家达 60%.2011 年美国的城市化率达到 82. 60%,英国为 90. 20%.我国 2011 年城市化率为 51. 3%,只相当于美国 1920 年的城市化水平。我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还较低,没有充分具备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体育产业发展所依靠的基础条件将逐步完善,城市化红利将惠及体育产业的发展。

  3. 5 从劳动报酬率和消费率比较
  目前我国的劳动报酬率和消费率均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体育产业的发展,随着继续深化改革,未来我国的劳动报酬率和消费率将逐步提高,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
  
  4 结语
  
  总之,从我国与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经济条件比较分析,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经济条件还不完全充分,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速较快,而且可以借鉴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具有后发优势。

  参考文献:
  [1]《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 体育强国战略研究[M]. 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128.
  [2]普兰基特市场研究公司( PRE) [R]. 纽约: 2010年美 国 体 育 产 业 统 计 报 告,www. plunkettr-eseach. com.
  [3]国家统计局[N]. 201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
  [4]叶朗。 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 2012) [R].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81.
  [5]克拉潘。 现代英国经济史( 中卷)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9:615.
  [6]陈宝森,等。 当代美国经济[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52.
  [7]腊斯金。 建筑学的七盏明灯[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847:359.
  [8]克拉潘。 现代英国经济史( 上卷,第二分册)[M].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9:536.
  [9]乔纳森﹒休斯。 美国经济史( 第 7 版)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99.
  [10]乔纳森﹒休斯。 美国经济史( 第 7 版)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368.
  [11]英国经济学人智库[R]. 2012.
  [12]余斌,等。 国民收入分配困境与出路[M]. 北京: 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163.
  [13]国家统计局。 201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S]. 2012 01 28.
  [14]余斌,等。 国民收入分配困境与出路[M]. 北京: 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16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