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已达到一定的规模,但由于硕士研究生教育短期发展过快,在经验积累和科学性方面都需要大量深入细致的探讨。研究表明,国外的研究生教育更注重实践和细节,针对性和应用性很强,值得我们借鉴[1]。本文通过对美国高校体育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实证调查,以期对我国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建设有所启示。
一、美国体育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与课程简介
1820 年,被视为美国体育产业起源的体育双人马车俱乐部成立,随着它的出现,大众休闲体育健身的需求不断扩大,市场化运作的职业体育不断发展,全球体育产业已经成为令人瞩目的行业[2]。目前全球体育产业的年产值已经超过 6 300 亿美元,并且以每年 20%的速度高速增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在北美、西欧国家及日本,体育产业的年产值都排在国内十大产业之列。以美国为例,2012 年美国体育产值达 4 350 亿美元,占 GDP 的 2.7%,是汽车制造业的2 倍,影视产业的 7 倍。截至 2013 年,美国体育产业总规模约为 4 700 亿美元。美国的四大联盟———NFL、MLB、NBA 和 NHL———每年仅凭门票收入、媒体转播和赞助等就带来 230 亿美元的收益。即使在发展中国家,体育产业的支出也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例如,21 世纪以来,体育产业支出年均增长率中国为 20%,印度为 17%,巴西为 7%[3]。体育产业在增加社会就业方面的作用也十分明显。2009 年,美国体育产业吸纳就业人数为 32.43 万人。同 2009年相比,2013 年美国体育产业新增加就业岗位约2.7 万个,增长了 8.3%[4]。可以说,体育运动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体育产业的不断扩大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同时也使得体育产业对体育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相对应的以培养具有高素质体育人才为目标的体育管理学应运而生。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就有美国学者撰写体育管理的论文。第一个正规的体育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点是由俄亥俄州立大学于 1966 年建立的,麻州大学在 1971 年创立了第二个体育管理硕士学位点。1978 年美国已发展到 20 所学院和大学设有体育管理研究生课程,1985年达到 40 所[5]。到目前为止,在美国的大学和学院中,设有体育管理本科专业的达 370 所,设有体育管理专业硕士点的 99 所,设有体育管理专业博士点的39 所。体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突飞猛进,并已成为留学美国的十大热门学科之一。
美国体育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层次,每个层次都设有自己的核心课程。在全美运动与体育协会 NASPE(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与北美体育管理学协会 NASSM(North America Society forSport Management)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课程设置逐渐标准化,并在 1999 年制定《体育管理专业纲要标准和审核草案(2000-2007)》[6]。该文件的目的主要在于提高可能进入该专业领域学习的学生的质量,保证体育管理专业学生有一个广泛且又合适的专业人员教授的课程基础,并作为体育管理专业审核委员会审核能满足该纲要标准的体育院系的依据。
2008 年,新成立的美国体育管理认证协会 COSAM(Commission On Sport Management Accreditation)又制定了新的体育管理课程标准,但只对学士学位提出了具体课程要求,对于硕士学位只是建议参照本科课程进行安排。
二、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基于 2013~2014 学年美国相关大学体育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目录,从“北美社会体育管理(NASSM)”网站中随机挑选设有体育管理硕士学位的高校 80 所(其中公立 35 所,私立 31 所)作为研究对象。设有体育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分布在教育学院(n=19)、商学院(n=16)、健康与休闲学院(n=7)及其他学院(n=24),如继续教育学院、艺术与科学学院、公共事业学院等。对于网站上信息不明确或调研中的技术问题的大学(n=4)均被排除在外。
2. 数据采集与统计
自变量设为学校型(公立、私立)及大学型(教育、健康、商业等),因变量设为提供课程的频率。根据入选高校的名单,随机登录相关学校网站,记录所有体育管理方向的主修课程,所有被采集的数据都将录入统计分析数据库(SPSS)予以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 美国公立大学与私立大学的体育管理专业硕士课程比较
表 1 和表 2 分别是美国公立大学与私立大学的体育管理专业硕士课程统计数据。就公立大学而言,4 门优质体育管理研究生课程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如表 1 的前四门程课。这些课程一般都涉及一些商业概念,运用于体育活动中。相比较而言,私立大学也开设相同的课程,且具有显着性差异但不是非常显着,如表 2 的前四门课程。这两类大学都将体育研究方法学这门核心课列为研究生的必修课。然而,公立大学一般开设体育社会学,因为这门课在它们所属的院系中可以与其他相关体育学术课程交叉互动,比如体育教育学、运动科学、体育学研究、人体运动学。而私立大学通常将体育赛事管理列为体育管理学研究生的重要课程,体育管理见习实践课可以增强学生在体育行业的实践经验。鉴于体育研究方法学这门课涉及体育行业所需的重要常识和技能,两类大学都要求必修,该门课的重要性排在研究生课程的前 5 名之列。这表明体育研究方法学这门课是包括体育管理专业在内的大多数体育研究生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2】
2. 教育学院与商学院体育管理专业硕士课程的比较
美国大学的体育管理硕士研究生专业大多设立于教育学院和商学院。这两类学院体育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课程设置上有明显的差别。表 3 和表 4的数据表明,这两类学院的体育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前 4 门课程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其次就是教育学院的课程,表 3 的后 5 门课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商学院的课程中只有 1 门体育管理实习(68.8%)课程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余 3 门课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见表 4)。同时数据还表明教育学院更加侧重于体育学术课程与相关研究课程,商学院则更侧重于实践经验,但是体育赛事管理、体育传媒学和体育研究方法学在商学院的主干课程中的重视程度不高。【3-4】
3. 各大学体育管理专业硕士课程设置情况
表 5 是 66 所大学(公立和私立)体育管理专业硕士的课程设置情况。数据表明高频课程都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这些学科均包括大量商业内容或运用商业领域的理论反映体育管理专业的特征。这些课程均代表了北美体育管理研究生课程的核心部分,并且大部分资质大学的体育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均设有此类课程。第二层核心课程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此外,低频率课程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这些课程学分为 30~40 学分。【5】
综上所述,美国大学体育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公立大学与私立大学有差异;教育学院侧重于体育学术课程与相关研究课程,商学院则侧重于实践经验课程,但总体可以归结为,美国大学体育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由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构成。
核心课程为:体育营销学、体育管理与领导学、体育金融学、体育法学、体育管理见习、体育赛事管理、体育研究方法学。选修课程为:体育伦理学、体育社会学、统计学、体育传媒学、体育心理学、现代体育发展趋势、公共关系学。
四、启 示
美国体育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具有相对长久的历史,其课程在经历了近四十年的探索和改进之后,已经进入了相对系统化和整体化的阶段,同时又在不断地与时俱进与更新,确实具有可借鉴性。对于我国体育专业硕士课程建设而言,其启示主要在于:
第一,设置全国统一课程基础标准,体现对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体育专业硕士生培养有自己的不同于其他专业的目标和基本要求,全国统一课程标准应在知识提供、能力培养等方面体现这一目标与要求。
第二,开设个性课程,体现各校特色。每所高校都具有自身的特色,有的高校师资比较优越,有的高校设施比较先进,有的高校学生比较杰出;有的高校体育理论比较厚实,有的高校社会联系比较广泛,等等。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设置体现包括学校特长、专业优势、师资队伍特点等方面的各自的特色课程。譬如,在本研究调查中了解到美国一些学校根据自身的特长、专业优势、师资队伍特点等,开设了有各自特色的课程,如萨维尔大学开设了“NACC规则与政策”,春田大学开设了“会计学原理”,芝加哥罗优拉大学开设了“雇佣者健康”,堪萨斯卫斯理大学开设了“体育运动中的性别问题”,南方卫理公会大学开设了“体育赞助案例研究”,华盛顿大学开设了“旅游体育研究”等课程。
第三,注重实践课程,体现与社会和市场的广泛联系。实践课程不仅是为了锻炼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更主要的是因为体育本身就是一种要求体力和技能的教育。更进一步,在当今社会,从普及度和广度上来看,体育已经成为一种广泛的群众性运动,且对体能知识和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具有高水平的专业人员指导;从专业性和深度上看,越来越多的体育项目成为职业性运动,并发展成为市场性项目。所以,体育专业硕士课程应注重实践应用,与市场和社会接轨,培养学生在职业领域中研究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设立跨学科、跨专业课程,体现知识的拓展性。任何知识体系都既有专业的封闭性,也有与外界交流的开放性。体育管理专业知识体系也是这样,需要与相近学科的相互交流与对话,才能体现知识的发展。从 20 世纪中期以来,学科的专业性与交叉性一直是所有学科知识发展的两极趋势,正是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学科发展趋势,不仅使得既有学科不断发展壮大与更新,也使得新的学科不断涌现与昌盛。所以体育领域交叉学科的设置内容也应不断完善、拓宽学生知识面,使学生谋职择业能多元化。
第五,不断更替旧有课程,体现知识更新。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应在原有课程体系基础上,尽量体现当代与未来的要求,淘汰一些落后的课程,加强知识更新,注重课程的时代性、前瞻性,更多地关注现在和将来体育管理专业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杨 震.国内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比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2):93-96.
[2]袁 旦《.美国体育管理理论与实践》评价[J].体育文化导刊,2003,(1):68-70.
[3]Patrice Zygband,Herve Collignon. The Sports Market:Major trend and challenges in an industry full of pas-sion[EB/OL].
[4]Gwen Burrow. Not Just a Game:The Impact of Sportson U.S. Economy[EB/OL].
[5]尚宏明,刘慧青.美国管理学培养方案的解读及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2):134-137.
[6]汪 博.美国体育管理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体育学刊,2005,(2):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