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随着近些年广场舞的兴起,全国各地有关广场舞的报道层出不穷。据时代周报 13 年 11 月 28 日报道:解析广场舞:最初出于创文创卫的需要由政府推广,在中国,广场舞正在以"健身"的名义高强度、大范围蔓延,全国各大城市中,中老年人"占领"了大大小小的文化广场、小区空地。有人将之形容为"遍地开花".
2014 年 4 月 2 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当"广场舞"成了噪音公害;法制日报 4月 11 日报道:广场舞高音炮和解只是开始;据兰州晚报 6 月 5 日报道,中、高考临近,广场舞也让很多备考的考生们无法集中精力复习,6 月 3 日晚,东方红广场城管执法人员对东方红广场舞大妈进行劝解和执法,却遭到了广场舞大妈大叔们的围攻。此外还有每日电讯 6 月 5 日报道:高考季如何让大妈不跳广场舞;北京青年报 6 月 4 日报道:城管高考前欲劝停广场舞 大妈不买账继续跳,称可调低音量不会影响考生,抱怨跳舞场地难找。除了媒体方面的报道,还有网络上声音:不要让广场舞变成"扰民舞".
从以上有关媒体友对广场舞的关注情况来看,广场舞的"扰民"问题已经深刻地影响到居民的生活,寻找广场舞的解决办法也迫在眉睫,希望通对广场舞扰民问题的研究,克服以往研究中的不足,对"扰民"问题找出合理的规避方法。推动今后广场舞的良性发展。
1.1 选题的意义。
1.1.1 理论意义。
随着和谐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展群众参与的体育活动被列为体育工作的重点。特别是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体育法》和 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的深入实施,人们的意识也在逐渐转变,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到全民健身行列中来,主要由于其动作简单,舞步明快,容易掌握,并且它不受场地的限制,在广场、公园、街边、操场,有一块空地和音响即可马上跳。广场舞作为全民健身的一种普遍的形式顺应时代的到来,逐渐成为居民生活的一种方式和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正在全国乃至世界许多大小城市和村镇风靡,深受民众喜欢。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关于广场舞方面的研究,以往对广场舞价值的研究,基本上停留于广场舞所带来的价值,而对于其所带来的问题方面,涉及的比较少。
关注的是其好的一面,对于广场舞所带来的社会矛盾,很少研究,但是随着广场舞的日历发展,其所带来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已经发展成为社会问题。人们对于广场舞所带来的扰民问题,也日渐关注起来。本文通过对城市广场舞开展中扰民问题的调查与分析,提出城市广场舞扰民问题的解决方法,力求找到合理规避的对策与方法,预防矛盾的产生,并为城市广场舞已带来的社会矛盾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好的发展,使本文研究更加具有现实性和实践意义。
1.1.2 实际意义。
广场舞由于其解决健身问题的灵活性,在实践当中迅速成长,广场舞引发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并逐渐演变成大家争论的焦点,其中的赞美声,批评声不绝于耳,甚至引发了广场舞爱好者和民众暴力冲突。作为市民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广场舞本生是城市文明符号体系的组成部分,但随着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广场舞大军"会越来越庞大。可是公众对这一群体的评价也越来越差,普通市民与他们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城市广场舞在我国蓬勃发展的同时,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特别是成都"水袋门"、武汉"泼粪门"、北京"藏獒门"事件,将广场舞所带来的扰民问题推上一个新台阶,使广场舞扰民问题发展成一个社会问题。
通过本文的研究,力求找到有效的方法,使城市广场舞有利的一面能继续发扬,从而合理地预防和规避其所带来不利的一面,从实践方面为指导城市广场舞开展中的扰民问题提供解决和参考的意见,提高广场舞开展中扰民问题解决的科学性。
1.2 文献综述。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会议文献数据库,查阅了近十年的相关国内外资料,以"广场舞"为主题词共搜集到相关广场舞论文 339 篇,以"扰民"为主题词搜到相关论文分别为 1214.查阅了近十年的相关国内外资料。本人细梳理各种文献后,对本研究有主要参考价值的相关文献整理如下:
1.2.1 关于广场舞的研究。
上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一个覆盖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初见端倪,广场舞便伴随着建设多姿多彩的城市广场应运而诞生。广场舞将各种舞蹈元素兼收并蓄,另辟蹊径,这个以健身为目的的体育舞蹈,向大众化、平民化迈出可喜的第一步。它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南方崭露头角,继而辐射到全国各大城市。早期的广场舞是统治阶级用来进行宗教祭祀的一种形式与手段,后来才逐渐发展到宗教仪式、民间节日、祈祷节庆等不可或缺的舞蹈表演形式。
李辉在《当代城市广场舞蹈调查研究》中指出:在当前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广大农村和农耕文化正在消失。另外,从本质上来说,城市广场舞蹈和乡村广场舞蹈是同宗同源的,都是来自民间舞蹈两个不同空间上的演绎。然而,传统的纯正的乡村民俗性广场舞蹈正伴随着农耕文化的消失而慢慢消亡,往往会被地方政府部门出于保护的目的被挪移到城市广场上进行,而那些群众自发参与的以健身娱乐休闲为目的的乡村广场舞蹈大多是模仿城市广场舞蹈的形式和内容,没有自己独创作品和节目。所以,城市是开展广场舞蹈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培育和壮大广场舞蹈的重要空间。把中国城市广场舞蹈作为研究对象不仅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广场舞蹈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易红武对广场群众舞蹈文化现象发展特征进行研究,得出广场群众舞蹈具有社会性、多样性、开放性的特。牟顶红把广场舞的特征归纳为:群众性、多样性、简易性。
雷胜辉认为广场舞具有自发性,娱乐性,随意性等特点。吴春辉对广场舞艺术特征进行分析和描述,并归纳出广场舞具有广大的动作性、行情性和节奏性三大特征。同时他还对广场舞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得出:积极的发展、广场舞自身的自发性,娱乐性,随意性等特点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广场舞时下兴旺的三大原因。
有关广场舞的价值,秦华在《论体育资源配置模式--社会经济条件变革下的中国体育改革(一)》一文中认为: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不断增强,广场舞蹈作为一种新颖的健身方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广场舞的功能和内容形式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着变化。近年来,我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各个县市建立了许多文化活动广场,这为广场舞蹈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如今在祖国大地的各个角落都有广场舞的身影,这已然成为城市生活中新的风景线。
邵兰燕在《广场舞的类型及其文化功能》中提到广场舞的类型大致可归纳为四种,第一种是原生态的舞蹈,在广场舞中占很大比例,且种类众多。该形式多分布在农村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例如草原上的蒙古舞蹈、新疆舞蹈、朔州的踢鼓子秧歌等。在节庆日,群众自发表演。这些舞蹈多源于当地生活,具有地域特色。原生态广场舞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厚,是很多新创舞蹈的基础。第二种是在原生态舞蹈的基础上加工和整理的舞蹈。第三种是根据民间舞蹈素材创作出的新型广场舞。第四种是踏歌型的广场舞。此类型近几年才兴起,是伴随音乐的高低音节奏而有序地踏出舞步,类似于交谊舞的节奏,慢三慢四、快三快四、中三中四等这几种节奏比较常见,参与者一般是中老年人。
郑腾腾在《论广场舞的健身效应》中指出广场舞有以下特点:广泛的群众性、适应性;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动作简单;表演性、自娱性;节省资金,受限条件少;参与者情绪高涨;窦彦丽, 窦彦雪在《广场舞文化溯源与发展瓶颈》中指出广场舞内容形式独特,广场舞功能多样。
秦华在《试论广场舞蹈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作用》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经济收入日益提高,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当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精神等更高层次的需求。广场舞蹈的兴起和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产物,这项运动不仅可以愉悦身心、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而且可以培养人们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它具有参与者大众化、参与方式灵活化的特点,还具有健身、健心、健美、娱乐、竞技等方面的价值。目前广场舞已经被很多人所接受,其本身也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态势,广场舞蹈必将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构建和谐社会增添光彩。
代敏在《武汉市主城区中老年人广场舞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中提出武汉市广场舞练习的组织管理工作不够完善,场地设施不是十分充裕,练习时噪音扰民,指导员专业水平不齐。但是针对噪音扰民问题并没有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
有学者在《论"广场舞"引发的权利冲突里》把权利冲突的基本理论与"广场舞"的现实问题相结合提出采用立法、司法和执法途径解决权利纷争的问题。
综上所述,目前有关广场舞的研究基本上是从广场舞的特征、产生原因、开展现状和作用等方面方面展开的,对于广场舞所存在的问题研究的较少。
1.2.2 关于扰民的相关研究。
张健,刘阳,郭萌在《餐饮业、娱乐场所扰民噪声调查与研究》指出餐饮业、娱乐场所扰民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卡拉 ok音响设备噪声扰民相当严重。通过研究扰民噪声的传播特性从而建议可以提高房屋顶棚面的密度,并留有大的空腔和充填吸声材料来预防噪音扰民。
邓秀清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防扰民及环保措施探讨》中提出防扰民及环保措施,并指出,民扰工作重在预防。
刘正云在《一起噪声扰民监测案例的思考》中提出:对于案件的调处监测,首先,要认真思考声源的构成和界址周边现状环境及其界址的混杂性,在按照技术规范和国家标准进行监测与评价的同时,还要针对特定的噪声污染现状,优化制定出更加合理的监测方案;其次,要本着体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为出发点,以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为宗旨,按照严格的标准,科学的方法,有利于化解污染矛盾为工作目的。蔡秀明在《 娱乐场所噪声扰民问题探讨》中提出:娱乐场所应做噪声现状监测,噪声现状评价。
席云在《噪声扰民、振动监测技术要点探讨》中提出: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耳目,监测部门如何严格按照监测标准、监测技术规范开展监测,为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是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科学管理环境、公正解决纠纷的关键所在。
基础设施建设是国家西部开发战略中的重要内容,西部大开发,如何把好环保第一关,环境监测前沿哨卫作用尤为重要。
李镜羽在《我国城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研究》一文中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我国纠纷解决机制的缺陷:投诉难、调解难、诉讼难。在提出对策中提到应动用劳动人民的力量来共同解决环境噪声的污染问题。
综上所述,目前对于餐饮业,建筑业扰民提及的比较多,而对于广场舞扰民这一块研究的非常少,就算有研究涉及的也不是很深入,也没有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随着广场舞如火如荼的开展,其在开展过程中所带来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其中存在的扰民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1.2.3 个人见解。
广场舞随着时代变迁而产生动态的变化,作为全民健身一项重要的内容,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广场舞作为人民群众晨晚练点的一项重要内容,大部分的团队都是群众自发的、松散的、没有统一规范管理的群众健身队伍,在发展中容易遇到问题。
目前有关广场舞的研究基本上是从广场舞的特征、产生原因、开展现状和作用等方面方面展开的,根据国内其他学者对广场舞开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方面,只是稍微涉及并没有展开研究,对于扰民现象的研究,大多数是从餐饮业建筑业等方面去阐述,对于日益热门的广场舞扰民问题涉及很少,就算有研究涉及的也不是很深入。随着广场舞如火如荼的开展,其中存在的扰民问题不仅是不容忽视的,如果没有解决好会上升为严重的社会矛盾,如何进一步探究其根本原因,解决城市广场舞扰民问题,推动城市广场舞良性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2.4 相关概念的研究。
1.2.4.1 城市广场舞。
广场舞作为群众体育的新兴项目,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理论基础比较薄弱,至今没有相对统一的概念界定,虽然社会上的广场舞蹈活动已经十分红火,但是关于广场舞蹈的理论研究却远远滞后于实践,有很多研究才刚刚起步。
关于广场舞的定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给出一个确切的、权威的说法,不同的学者从不同侧面对广场舞的概念进行了探讨。文章将广场健身舞、广场舞蹈和广场健身操等统称为广场舞。通过文献检索,目前对广场舞的定义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是认为广场舞属于舞蹈的范畴,是一种舞蹈类型,如:"广场舞蹈"是自发性的以健身为目的的在广场上进行的舞蹈或是一种舞蹈形式,如:广场舞蹈应当是这样一种舞蹈形式:以开放的形式、简单的方式、在广场上展开的、适合大众普遍参与的能够偷悦身心、强身健体的艺术形式,对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挥巨大的作用。广场舞蹈是一种通常在广场上开展的以歌舞形式呈现的具有开放性、自娱性和广泛的群众参与性以及大众化的节奏韵律感和艺术美感的舞蹈样式。
二是认为广场舞属于舞蹈与体育融合发展的产物,认为广场舞是具有健身性的,以舞蹈为载体或形式的活动。如:广场健身舞是一种集健身与形体舞蹈为一体,配以富有节奏感的音乐,并在广场、院坝等宽敞场地开展的群众性健身舞蹈活动;现代广场舞是指人民群众自发的,在广场上进行的、统一的,以健身、自娱、交友为目,在音乐伴奏下的以舞蹈为载体的健身活动。广场舞是利用空矿的场地,在空闲时间自由、随性进行的,以娱乐身心为目的的身体活动。通过比较分析,目前对广场舞定义的界定还没有达成共识,上述定义还存在一些缺陷,或过于偏颇,或过于宽泛。基于此,笔者将重新对广场舞的概念进行界定。通过查阅报纸、网络、书籍等方式了解到,目前在城市广场上进行的广场舞种类有:
健身操、形体舞蹈、秧歌、腰鼓、国标舞、健身街舞、养生操、武舞、民族舞蹈、排舞等等。在广场舞的种类中,既存在体育和舞蹈单独的项目,也存在体育和舞蹈融合的项目,且动作内容体现音乐的主题性,因此笔者将广场舞定义为:以城市文化广场,公园,社区空地等为据地,以周边人群为参与对象,以健身娱乐休闲为目的的一种群众性的舞蹈形式。该操作性定义的合理性经过了专家的认定,共访问了湖南师大体育学院 8 位从事体育理论和体育社会学的专家,对概念合理性认定情况为:非常合理和比较合理占了 87.5%,一般合理占了 12.5%.
1.2.4.2 扰民。
"扰民"最先是"驯服百姓"的意思。如:在语本《周礼·天官·太宰》中有:"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扰万民。" 宋 王安石 《原教》:"善教者浃于民心,而耳目无闻焉,以道扰民者也。" 严复 《<原富>按语》:"此岂立治扰民者之所前知者耶!"后来发展成为"侵扰百姓"的意思。《清史稿·镇国将军品级巴思哈传》:"追议在 永昌 纵兵扰民,降镇国将军品级。"在辞海里面对"扰民"的解释是"搅扰人民群众",本文中所提到的广场舞扰民,是指在广场舞开展过程中,其所妨碍,打扰居民的正常休息活动的一切行为。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城市广场舞开展中的扰民问题为研究对象,对长沙市 5 个主城区的文体局、15 个具有代表性的街道办和社区管理人员,以及 5 个大型的广场中的广场舞领队进行访谈。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到图书馆查阅与广场舞相关的文献书籍,并对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以及互联网上有关广场舞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对其中的 203 余篇文章进行重点阅读和分析,为本论文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2.2 访谈法。
在 2014 年 9 月-12 月,通过对长沙市 5 个主城区(天心区、开福区、雨花区、芙蓉区、岳麓区)的文体局、15 个具有代表性的街道办(新开铺街道办、伍家岭街道办、井湾子街道办、马王堆街道办、银盆岭街道办等)和社区管理人员(新天、紫荆园、白田、杨家山、桐梓坡等社区),以及贺龙体育场、烈士公园等5个大型的文化广场和公园中的广场舞领队共110人就城市广场舞开展中扰民的相关问题进行访谈,其中广场舞领队有 59 人,基本为女性,平均年龄 55-60岁,文体局、街道办和社区管理人员 51 人。在访谈时,根据访谈提纲对个体访谈的数据做了记录,并进行整理,为本研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2.2.3 数理统计法。
通过访谈和提问记录所获得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2.4 个案法。
对广州、长沙两地的广场舞扰民问题解决方式和现行城市广场舞新设备的情况进行必要的资料收集,进行研究分析,为本文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也为之后提出可行性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