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人力资源管理硕士论文

外资制造公司对国内技术型人才的激励研究总结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5-23 共205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外资制造企业知识技术型员工的激励机制研究
【第2部分】外企对知识技术型员工的激励措施探析绪论
【第3部分】知识技术型人才激励文献综述
【第4部分】国内制造业外资企业工作状态与激励问题现状
【第5部分】国内制造业外资企业对于知识技术型员工激励存在的问题
【第6部分】改进激励知识技术型员工的建议
【第7部分】 外资制造公司对国内技术型人才的激励研究总结与参考文献

  6 总结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以及发挥在职员工最大潜能难等方面的困扰,探索利用综合激励理论,结合实践经验,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案。因国内制造业外资企业及其员工所处的环境等特点,除开要提供给员工极具吸引力的薪酬及完善的保障福利外,企业更应当提供更多内在激励:如优良的工作环境、足够的职业发展空间、人性化的激励政策、极富挑战性的职业竞技平台。结合当地员工熟悉的特色企业文化,最大程度地发挥员工的潜能,并因地制宜改善激励措施,以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知识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的载体知识技术型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需要被我们重新评估和认识,我们应该重视他们,重视他们的工作、重视他们的思想、重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重视他们的个人发展,也只有知识技术型员工发展了,我们的企业才有得发展,也才有我们企业做大做强之可能,当前现代企业中,无不是把眼光放在企业的发展,投资者的利益之上的。企业前进和组织发展都依靠于人才推动。要最大程度利用人才效能关键在于建立科学有效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企业根据不同需求不断优化当前的人才激励机制是企业生存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环境下的必然趋势。

  企业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相结合,取长补短,针对性“用药”建立一套独特的、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激励员工的自我发展,从而达到企业目标,实现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俞文钊。中国的激励理论及其模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12:72-74.
  [2]顾建平。战略薪酬--知识员工薪酬激励理论与实证研究[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86-87.
  [3]韩大勇。知识型员工的激励[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210.
  [4]苏伟伦。卓有成效的激励[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4:118.
  [5]王志斌。赢在激励[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7:241-243/
  [6]张冬梅。企业经营者人力资本及激励方式[J].北京:中国经济出社,2006. 06:341-342.
  [7]银路,赵振元。股权期权激励[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7:158.
  [8]吴敬琏。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制度重于技术[J].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104-105.
  [9]杨和茂。高效激励[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1:78-80.
  [10]刘聪。我国雇佣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2006:54-57.
  [11]王志斌。赢在激励[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7:78-79.
  [12]赵永健,赵恒泰。激励的理论与实践。[J]社会心理科学。2006年第2期(192)。
  [13]陈霞。关于企业激励机制的探讨。[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6年12期(10)。
  [14]胡蕴慧。论企业员工激励制度。[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第8期。
  [15]亚伯林罕?马斯洛。人类动机的理论[M]许金声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年 1 版,Page89.
  [16]孙泽厚,罗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237-238.
  [17]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M](张湛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45.
  [18]杨春华。企业知识技术型员工激励机制设计[J].工业技术经济,2007,26 (11) : 23-25.
  [19]王文平,邓玉林。基于工作设计的知识技术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2008,23 (1) : 81-86.
  [20]邓玉林,王文平。基于可变风险偏好的知识技术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M], 2007, 43-44.
  [21]王双龙,周海华。基于心理契约的员工激励机制构建。[J];湖南: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年03期7.
  [22]王阳。基于员工需求的非货币激励策略探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5) : 94-96.
  [23]刘忠良。完善国有企业中的员工激励机制。[J].经济师,2006(2):148-149.
  [24]邓聚龙。灰色系统、社会、经济。[M].国防工业出版社,1985:21-25.
  [25]吴祈宗。系统工程。[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571-572.
  [26]胡宏峻。跨文化管理与全球领导。[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7]沈青。企业跨文化冲突与融合。[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3,(4)。
  [28]苏伟伦。卓有成效的激励[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4:78-80.
  [29]志青编。人力资源管理新思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32-37.
  [30]刘启明。国内制造业外资企业稳定的关键一人才[M].北京高教音像出版社,2006: 351.
  [31]贾勇。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与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硕士学术论文,2008:56-57.
  [32]黄立军。国内制造业外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务[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8:356-357.
  [33]龚建文。我国国内制造业外资企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J]工业企业管理.2002:25-27.
  [34]赵玉娟。企业人才流失正在加剧。[J]经济论坛,2002:20-22.
  [35]洪亮。企业怎样才能留住人才。[J]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1.10:110.
  [36]王剑峰,黄鲲鹏。如何有效地激励企业员工。[J]经济与管理,2002. 8:55-56.
  [37]齐力然,姜梅。国内制造业外资企业政策巧用[M].中国经济出出版社,2002.10:39-41.
  [38]王吉鹏。人力资源管理实战经典系列[M].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1:81-82.
  [39]William James.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M].1890 Page 289.
  [40]Peter F. Drucker. Management: Tasks, Responsibilities,Practices[M]. - 1973 Page 48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