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应收账款的管理和控制
我国企业以往的应收账款管理方式重点关注的是如何加强对逾期应收账款的管理和控制,即重点加强对应收账款事后的管理和控制。然而,企业应该对应收账款的事前、事中、事后等各个环节全面地进行加强管理和控制,以大力提高应收账款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使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3.1 应收账款事前管理和控制
3.1.1 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制定各部门岗位责任制和授权审批制,形成一套规范化的应收账款工作程序,完善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如企业应严格按会计制度和准则确认、计量、核销应收账款,把好审核关,对逾期应收账款应及时派专人进行催办,建立催收责任制度,落实清收责任,明确管理,及时回笼资金,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提高企业资金周转速度。
至今,我国绝大多数企业是通过销售部门或人员来回收欠款的,没有设立应收账款资信管理部门。因此,企业应最好设立独立的应收账款资信管理部门,收集、整理、分析客户的资金规模大小、经营状况、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信息;及时掌握客户的信用变化情况;重点调查企业可能发生的会影响到双方合作关系的一些关键变化。如果企业的规模比较小,可以不用设立单独的资信管理部门或机构,但需指定专门的信用管理人员来对应收账款进行资信管理。
履约保障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尤其是对新客户来说更为重要。常见的履约保证方式有抵押、保证、质押、定金、留置等。
1.抵押。是指债务人把自己的财产押给债权人,作为清偿债务的保证。
2.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行为。
3.质押。即质权,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就该动产变卖优先受偿。
4.定金。是指在合同订立或在履行之前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作为担保的担保方式。
5.留置。是指债权人按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留置该财产,以留置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的权利。
3.1.2 实行应收账款的责任管理
我国企业尤其是规模较大的企业集团,需结合本企业实际,建立、健全应收账款各部门责任体系制度,制定各部门职责,落实责任主体、责任人。企业各部门应按照部门职能分工,本着各负其责、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及时沟通、共同促进的原则,建立应收账款责任体系制度,开展应收账款管理工作。
1.资产财务部门督导检查应收账款账务处理情况、应收账款基础台账资料建立情况、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情况、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转回情况、应收账款坏账核销情况、应收账款的债务重组情况、应收账款清收奖惩制度建立情况等,及时披露督导检查情况。
2.审计监察部门督导检查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及完整性、应收账款核算的合规性、应收账款账龄的真实性、一把手和责任单位(责任人)清收责任(目标)落实情况、应收账款预警情况、清收措施的有效性及清收效果、应收账款效能监察及考核情况、应收账款损失责任追究情况等。
3.风险管理部门督导检查合同签订合法(合规)性情况、重大合同的送审情况、逾期(含 2 年以上)应收账款法律风险评估、涉诉应收账款清收情况、大中型项目法律手续的取得情况、应收账款交接的风险管控情况、应收账款信用管理及垫资施工风险管理情况等。
4.企业在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的过程中,经营管理人员若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资产损失的,须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1)未按照规定订立合同的。
(2)擅自压低所提供产品或劳务价格的。
(3)擅自提供垫资(赊销)信用或者超出信用额度、期限提供赊销信用的。
(4)应收账款未进行及时催收、对账,以及对异常应收款项未及时追索或者未采取有效保全措施的。
(5)签订虚假合同,提供虚假产品或者劳务的。
(6)业务人员擅自离职,未办理交接的。
(7)挪用货款和票据的。
对上述造成资产损失的责任人员视所造成资产损失额度追究相应责任,具体处罚方式包括经济处罚、行政处分、承担法律责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其中,经济处罚具体包括:扣发一定比例的年薪、绩效工资(奖金)、工资等;行政处分具体包括:
警告、记过、降级(职)、责令辞职、撤职、解聘、开除等;对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3.1.3 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客户信用政策
1.对客户经营能力与绩效进行评估
主要包括以下指标:销售额、平均回款周期、销售平均毛利率、拥有客户数量等指标。
2.对客户商业行为与信誉进行评估
主要包括市场开发(营销)能力、价格水平、交货及时性、服务质量、市场口碑等评估指标。
3.划分信用等级,制定相应信用政策
对客户进行定期评估,结合客户性质(类型)评出 A、B、C 三个客户信用等级(A类为信用良好、B 类为信用一般、C 类为信用差)。企业应根据以往与客户的交易及往来情况(按期回款情况)、其净资产状况(经济实力、偿债能力状况),以及其对外提供担保或者与其它企业之间有无法律上的债务关系(潜在或有负债)等因素进行合理确定相应的信用等级和赊销额度。企业应当根据客户的信用等级及自身的行业特点,建立适合本行业或本企业的动态客户资信管理评价机制,并给予相应的信用资格和信用政策。
企业除应正确划分客户信用等级外,还应合理确定信用政策。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期间、信用标准和现金折扣等。信用期间是指企业允许客户从购货到支付款项之间的时间,或者说是企业给予客户的付款期间,企业应确定最适合本企业的信用期间;信用标准是指顾客获得企业信用所应具备的某些条件。如果客户不符合企业的信用标准,则不能享受企业的信用,或只可以享受较低的信用标准。企业在设定客户的信用标准时,应首先按照国际惯例 “五 C”系统来进行分析,合理确定信用标准;现金折扣政策是指企业对客户在产品价格上的扣减,鼓励债务人在规定的付款期限内提前付款,减少应收账款和经营风险,缩短企业的平均收账期。
3.2 应收账款事中管理和控制
3.2.1 建立客户信息资料
企业客户主要包括一般意义上的产品购买方、物业服务客户、产品及加工劳务客户等。企业的业务部门应负责收集整理客户的相关信息,建立客户信息档案。客户信息档案应该一式三份,业务部门负责人复核、签字后,交由单位办公室、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分别保存。客户信息档案包括:
1.客户基础资料
包括客户的名称、地址、电话、所处行业、营业范围,法定代表人(或行政负责人、具体业务负责人、关键业务人员)及个人兴趣、爱好、经历背景,与本单位接触的时间,业务种类等。
2.客户特征
主要包括客户营销能力、发展战略、经营特点等特征。
3.业务状况
包括客户的业绩、市场份额、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地位,与本单位的业务关系、业务量及合作情况。
4. 交易现状
主要包括与客户交易情况、存在的问题、财务状况、信用状况等。
以上客户的信息资料应根据业务人员与相关客户交往中所了解的情况,随时进行汇总整理,交业务部门定期予以更新或补充。客户的信息资料为单位的重要档案,所有经管人员须妥善保管,不得遗失。如因业务人员岗位调整或离职(含解聘、辞职),企业应做好信息资料的交接工作,凡资料交接不清的,不予办理调岗、离职手续。
3.2.2 增加应收账款风险防范意识
在我国,大量存在不守信用的现象,如客户资金拖欠、故意坑蒙拐骗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经营,造成坏账的产生。又如,当企业领导变动频繁时,新上任的领导对前任领导工作中形成的应收账款不够重视甚至不予理睬,造成呆账变死账、资金流失,同时也为经济犯罪提供了条件。
因此,业务部门要从合同执行开始,对客户进行跟踪、监督,确保客户正常支付货款,识别应收账款的逾期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逾期账款的发生率;业务人员要保持与客户经常联系,维护与客户的良好关系,提示付款到期日,催促付款,减少应收账款带来的经营风险。
另外,企业应健全应收账款的赊销申报制度,加强应收账款的事中管理和控制,增加应收账款风险防范意识。企业应首先编制一个四联赊销单,其需包括客户名称、开户银行及账号、经手人、联系方式、赊销期限、担保金额、经办人、责任人等主要信息,并分别由经手人、客户、资信管理部门、责任人保管,并定期进行检查,其中一联必须作为会计凭证附件附在增值税发票记账联后面备查。若客户要求延期付款时,企业的业务人员要填制赊销申报单,在经资信管理部门审核、企业法人代表审批签字后做出相应的赊销决策;企业的应收账款经办人应在资信管理部门的监督下全权负责对该项应收账款的清收工作,以保证及时、足额收回欠款。
3.3 应收账款事后管理和控制
3.3.1 应收账款坏账管理和控制
企业的业务人员负责自己经手业务账款的回收,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客户进行访问(包括电话或上门访问,每季度不应少于两次),访问客户时,如发现客户有经营异常情况,应建议单位采取措施,由业务部门负责人审查后提出处理意见,凡确定为坏账的,须按财务规定履行相关程序后进行处理。
企业的业务部门一方面应全盘掌握单位客户的信用状况及往来情况,对于逾期应收账款,应由经办人在账龄分析表的备注栏详细说明未收款的原因,对大额的逾期应收账款应书面说明,并提出清收建议;另一方面,业务人员应及时掌握客户的情况,发现坏账有可能发生时应及时报业务部门负责人,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更大损失发生。
在没有担保的情况下,不得继续向该客户发货,否则,业务人员应负相关损失的赔偿责任。
企业中的财务部门在业务部门的配合下,对应收账款可收回性进行分析,并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采用按账龄分析和个别认定相结合的方法计提坏账准备。其中,坏账损失应查明原因,对有合法证据证明确实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作为坏账处理。
3.3.2 建立客户动态管理系统
ERP 系统中提供了专门的客户信用管理平台,可以对每个客户的品质、资本状况、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进行有效评价,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效率。
1.账龄分析
在 ERP 系统,月末可以根据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分析、比较其变动情况,可以看出本月月初余额、本月增加额、本月减少额、月末余额。企业可对其进行分类,如将账龄最长,金额最大的应收账款划分为 A 类;将账龄最短,金额最小的划分为 C 类;其他划分为 B 类,对长期还未收回而且占应收账款总额比重较大的应收账款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催收,以避免坏账、呆账的发生。
2.对客户信用进行有效监控管理
在 ERP 系统中,可随时根据客户信用等级选择、维护客户的信用额度。若超出其信用额度时,系统立刻做出反应和有关提示,能够及时、准确地对客户资信进行科学管理,保证形成应收账款的质量,降低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
3.3.3 应收账款监控管理和控制
企业业务部门应做好应收账款的日常监控管理和风险评估工作。具体包括:了解客户付款的及时程度、检查客户是否突破信用额度、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平均收款期、检查应收账款坏账损失率、编制账龄分析表等方面。
财务部门应于月初 5 日内编制一份上月尚未收款的《应收账款账龄明细表》,提交给业务部门和主管领导。业务部门应对照交易信用额度和财务部门报来的《应收账款账龄明细表》,认真进行核对,及时进行账款回收,对未按期结算回款的客户及时联系并反馈信息给部门负责人。其中,业务人员在与客户签定合同或者协议书时,应按照《信用额度表》中对应客户的信用额度(含垫资额度)和期限,约定单次销售金额、分期结算金额和结算期限,并在结算期限内负责经手相关账款的催收和联系。超过信用期限的账款纳入逾期应收账款管理。
业务人员在收款前要仔细核对客户欠款的正确性,收回的账款应逐笔填写应收账款回款明细表,及时向财务部门交款并销账。需要债务重组(折扣或折让)的,应提供相关材料,经业务部门负责人审核、报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销货退回,业务人员要及时办理退库,不得积压退货。业务人员收款时应通过银行存款或银行票据进行结算(银行结算起点以下的应收款项可以通过现金进行结算),业务人员收取银行票据时,应确保银行票据的真实和票面金额准确无误,如有不符,应及时联系退票并重新办理。业务人员收到的款项及时交财务部门入账,不得坐支。收回的应收账款,应按照以收定支原则,履行有关审批程序后,由财务部门统筹安排资金支付。
企业应建立定期、规范的对账制度,避免因双方财务上的差异造成呆坏账,对账之后要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记录。此外,企业年末需开展应收账款分析、评估工作,通过应收账款分析评估,制定下一年度应收账款管理措施、控制规模和清收方案,落实清收目标、清收责任和清收时限。
2.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企业可以通过内审监督应收账款内控制度有效性和完善性,检查有无异常应收账款现象,有无重大差错、故意不收回账款等情况。内部审计部门要对信用等级评定、收款流程、业务职责分离、授权审批、定期对账、收款记录、应收账款核对、账龄分析及函证等事项进行监督,有效进行应收账款的监控管理。
3.3.4 逾期应收账款清收管理和控制
1.应收账款逾期需按以下规定清收
超过收款时限三个月(含三个月)以内的,由企业业务人员上报业务部门负责人,并制定措施抓紧催收;超过收款时限三个月至一年(含一年)的,由企业业务部门负责人上报主管领导,制定催收预案,进行函证(催款)或发律师函催收;超过收款时限一至两年(不含两年),经催收无效的,由企业业务主管领导报单位负责人批准后作个案处理(可提请法律事务部门通过起诉、仲裁等方式催收)。
各单位法律事务部门应提早介入应收账款的清收工作,参与本企业应收账款的诉讼,为应收账款的清收提供全面的法律咨询服务;财务部门要及时将逾期应收账款信息提供法律事务部门。
2.建立应收账款清收责任制
企业需针对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应收账款清收责任制,即以制度的形式明确应收账款清收机构及相关职责,对企业全部客户的欠款要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如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成立清收工作组(或明确清收机构),规定在应收账款未完全收回之前,责任人不得调离岗位或单位;对超限额赊销或未经审批赊销的相关人员应予以处罚;对清收工作组有贡献的人员,企业可按照收回账款的一定比例给予适当奖励。
3.逾期应收账款清收的主要方式
(1)延期付款
根据客户经营现状、短期资金困难状况、发展及合作前景,在信用承受范围内适当延长收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一年(特殊情况除外)。
(2)债务重组
债务重组主要包括采取贴现方式收回应收账款和以非现金资产收回应收账款两种方式。在债务人无力偿还欠款时,企业可以使用贴现方式收回款项;而在不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债务人的非现金资产能为企业充分利用时,可以考虑使用后者方式收回应收账款。
(3)债转股
通过与债务人协商,将应收账款转作对债务人的股权投资。单位债转股需按照规定履行相关审批手续。
(4)出售债权
出售债权是指应收账款持有人将应收账款所有权让售给代理商或信贷机构,由它们直接向客户收账的交易行为。单位出售债权应履行相关审批手续。
(5)法律诉讼
对于 3 次以上催收仍不履行偿还义务的债务人,要进行专项研判,在法律诉讼时效期内及早提起诉讼,履行债权回收职责,减少坏账损失。
(6)其他方式
3.3.5 应收账款经营考核管理和控制
企业应将应收账款作为一项专项指标纳入授权经营业绩考核管理中,根据预期经营状况、行业特性和发展规模,确定年度应收账款控制目标值,除按照考核办法扣(加)分外,对高于目标值的应收账款,高出部分按照收入利润率的一定比例计算,扣减当期考核利润,对低于目标值的应收账款,低于部分按照收入利润率的一定比例计算,增加当期考核利润。
此外,对逾期 2 年以上应收账款,按照考核办法在考核时按同期贷款(一年期)利率额扣减当年考核利润。对当年发生的超诉讼时效的应收账款,按实际金额直接扣减当年考核利润。对完成逾期清收任务的突出贡献人员,企业应该综合考虑清收难度、已提取坏账准备、款项收回等因素,按照收回金额已计提坏账准备的一定比例予以奖励。
3.3.6 应收账款交接管理和控制
如果企业的业务人员岗位有调整、离职的,必须对其经手的应收账款进行交接管理。如业务人员岗位需要调整,必须先办理应收账款工作交接。业务人员接交时,应与客户逐一进行对账(对账单交财务一份备查),移交人负责协调接交人与客户的联系接洽工作,遇有疑问或账目不清时应及时向部门负责人反映,分清责任;业务人员办理交接时,由业务部门负责人监督交接。交接需办理“移交清单”, “移交清单”一式三份,移交人、接交人核对内容无误后,由双方和监交人共同签字,签字后的“移交清单”交移交人一份、接交人一份,单位业务部门存档一份。
交接未完的,企业人事部门不予办理手续,交接不清的,责任由移交者负责,交接清楚后,责任由接交者负责。如果是单位内部的岗位调整,则可不办理应收账款交接,由经手人继续负责款项清收。如果有离职的,应提前 30 日向单位提出申请,批准后办理交接手续,须将经手的应收账款全部收回或取得客户付款的承诺担保,在一个月内未能收回或取得客户付款承诺担保的不予办理离职手续。未办理交接手续而自行离开的,其离职前工资和所涉及的经济补偿金不予发放。离职业务人员经手的坏账理赔事宜如已取得客户的书面确认,其追诉工作由接替人员负责。
3.4 应收账款的风险和防范管理
我国企业间三角债已经达到上千亿的金额,房地产、金融服务业等多个行业领域出现泡沫经济。虽然国家有关部门组织清欠队伍,动用上百万元清欠资金,清理了大量的三角债务,使企业资金紧张的状况中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缓解,加速了资金周转,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但仍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尤其是逾期应收账款的比重越来越大,金额越来越高,账龄越来越长,故企业应建立和完善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制度。
企业的内部控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动态的,故企业应及时关注应收账款客户的反常情况的出现。如当客户出现搬出高档办公地点、频繁变换相关人员、受到法律诉讼、财务人员故意回避、付款承诺失信、反常的经营与决策信息、大量使用期票、银行退票、频繁转换银行等情况时,企业应提高警惕,及早催收回款,避免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3.4.1 应收账款风险防范机制的现状及意义
目前,我国企业应收账款风险防范有待加强,逾期应收账款和坏账损失占流动资金的比例仍就很高。因此,应收账款的管理应从源头上进行合理控制,逐步完善信用管理制度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及应收账款风险防范机制,减少应收账款(包括逾期应收账款和坏账损失)所占企业流动资金的百分比。
3.4.2 如何建立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机制
3.4.2.1 加强应收账款内部管理,提高管理力度
1.建立信用管理机构(或部门),对赊销业务进行有效管理
企业应建立一个信用信息管理机构(或部门)来完成应收账款的调查、收集、分析及专业化的控制等具体工作,详细掌握回款情况,对赊销业务进行有效管理。
2.建立客户动态资信管理系统
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应当设置专门的信用资信管理部门对客户进行风险管理,动态监督重要客户,全面掌握客户的资信情况,建立客户资信档案,并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动态管理。企业在对客户进行资信情况评价时应遵集中性原则、控制授信总额原则 、“一笔一清”原则、新客户不授信原则、定期更新原则。
3.制定科学的信用政策,对客户进行正确的信用评估
在我国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集团中,应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通过客户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信用评级评估报告、以往的交易信息等评估其品德、能力、资本、担保、条件等资信调研工作,并每年评估一次,由此确定是否进行赊销交易、交易额度的大小、付款期限、结算方式等,并积极配合企业相关部门做好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
4.应当建立企业赊销申报制度
企业的资产财务部门或信用管理部门应建立应收账款的赊销申报制度,适度减少应收账款的发生。当客户要求对所购买的产品延期付款时,企业的销售业务部门经办人员须填制产品赊销申报表,填好客户名称、地址、开户银行账号、赊销金额、赊销期限、是否有担保等信息,并报资产财务部门或信用部门进行认真审核。
5.加强企业销售合同管理
企业在进行销售前,应该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并尽可能在合同中设置有利于企业的一些保护性条款。企业所签订的销售合同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主要包括购销双方名称、销售产品或项目名称、付款期限、结算方式、解决纠纷方式、销售日期等。合同签订后,企业销售人员应分别交信用管理部门、资产财务部门留存一份,对合同的执行情况加强管理,确保款项的及时回收。
6.加强应收账款的过程管理
企业应收账款的过程管理可分为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追讨等三个环节。
(1)事前预测事前预测是指将应收账款的管理列入企业年度预算中,测算出适合本企业的应收账款大小,对应收账款实行定额管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主要包括科学制定定额、合理分解定额、严格执行定额等三个过程。其中,科学制定定额是根据本企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往年应收账款的规模、风险评估、大小等情况,结合不同的市场竞争程度,根据企业年度预算测算出适合本企业应收账款定额;合理分解定额就是通过合同或协议,根据企业已建立的客户档案及应收账款台账,对客户的履约付款情况及财务状况进行分级,根据客户级别及市场竞争程度确定客户应收账款的信用额度,然后将年度确定的应收账款定额分解到每一个客户;严格执行定额就是企业签订销售合同时,应收账款的信用额度不能超过应收账款定额的最高限。 如果应收账款的信用额度达到定额底线,新增的小客户必须是采用现金进行交易;大客户须经过企业充分论证后再确定应收账款信用额度,且额度不能超越年度确定弹性定额的最高限,降低应收账款风险。
(2)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主要是通过对企业责任人进行监督、考核,使应收账款未签订合同不能挂账、即使签了合同挂账时间也不能逾期、挂账金额不能超过预算定额,严格控制应收账款,防范经营风险。
做好事中控制应收账款,企业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或协议 ,分解应收账款预算定额。二是明确应收账款责任管理部门 、责任人以及承担的责任比例。三是明确应收账款经办部门的职责。四是对销售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五是企业定期召开应收账款评估会议 ,对应收账款的风险情况进行科学评估 。
(3)事后追讨事后追讨就是企业通过制定收账政策、采取各种积极措施,追讨未签合同挂账、超信用额度挂账、超期挂账、终止合同及前期形成的各种非正常应收账款。 在追讨过程中,企业要视具体情况具体处理。如果是新形成的应收账款,应抓紧时间大力进行追讨,避免逾期;如果是企业前期形成的应收账款 ,可根据清欠难度大小视情况及时进行处置 ,盘活资源,降低因长期挂账收不回来的可能性。
7.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成本管理
企业应充分考虑应收账款回收的成本问题,它是否会给企业损失及损失的大小。
应该适当选择采取信用、委托收款等方式尽快收回欠款, 尽可能减少应收账款款在企业各环节造成的损失,加快资金周转;另外,如果有诉讼案件发生,应收账款应计算在索赔金额中,最大限度地争取索赔费用、降低损失。
8.对企业应收账款的周转情况进行仔细分析,严格控制应收账款,降低风险应收账款周转情况可通过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来进行计算和分析企业某特定期间收回应收账款的能力和速度。计算出来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 说明企业一年内收回应收账款的次数就越多,平均收回账款的时间也越短, 应收账款回收的就越迅速;相反, 收回应收账款的次数就越少,平均收回账款的时间也越长, 应收账款回收的就越慢 ,可能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运转。
企业也可以用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对应收账款的周转情况进行分析。一般,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越少,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越多,对企业就越有利。
9.有效利用债务重组降低应收账款风险债务重组主要包括贴现方式收回债权、债转股和以非现金资产偿债三种方式,企业要根据自身与债务人的情况选择适合本企业的方法。企业通过有效利用债务重组和出售债权的方式收回欠款,可以及时回收款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防范应收账款风险。
10.增加企业科技投入比例,大力创新产品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企业应大力加强产品市场调研及生产经营管理,增加企业科技投入比例,创新产品,提高产品的质量,逐渐减少资金在应收账款上的占用。
3.4.2.2 建立应收账款监控体系,发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企业应根据其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产业特点建立适合本企业的应收账款监控体系,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和控制。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可以有效改善应收账款的监督和控制制度、监管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执行情况、检查是否存在变化比较大的应收账款现象;核对企业销售业务的授权审批程序、核对应收账款、分析账龄、向债务人发出函证等,故企业应适当充分发挥内审的重要作用,以保证应收账款的顺利收回,改善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
3.4.2.3 建立企业应收账款清收责任制度,加强欠款回收力度在大型企业中,企业应该建立应收账款清收责任制度,具体落实到人,并定期向债务单位通过电话、发函等方式随时了解应收账款的金额、账龄、地区分布等关键情况,加速逾期账款的回收,缩短回收期限,努力回避应收账款的经营风险,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