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目的性与人的社会实践特性(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1-16 共705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促进教师发展的教育硕士培养目标研究
【第2部分】新时期教育硕士培养目标定位引言
【第3部分】 目的性与人的社会实践特性
【第4部分】教育硕士的观念与意识培养
【第5部分】教育硕士的情感与态度培养
【第6部分】教育硕士的知识培养
【第7部分】教育硕士的能力培养
【第8部分】教育硕士人才培养目标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根据相关资料[40]显示,在对十二所院校培养现状比较总结中,存在着对不同办学维度重视程度上的偏差。得到超过半数学校重视的还有以下几方面:培养模式 12 所院校中有 6 所都针对其学校的办学特色制定了相应的培养模式,其中学校 1 和学校 8 都提出了“三明治”式的培养模式;学校 2 提出了“2233 浸入式”和六个一工程;学校 9 制定的是“UPS”前后一体模式;学校 11 制定的是“1+1”模式;学校 12 则制定了“五以”培养模式;注重实践技能,其中包括与实践基地的合作和对实训平台的选择,通过落实建设方案和签署协议书,明确了工作站和实践基地的工作目标、管理体制与机制、双方的权力与义务及保障措施等,为教育硕士提供了坚实组织基础与制度保障,并且要求教育硕士平时自觉深入中小学熟悉情况,逐渐培植教育调研的能力;注重师资管理。包括制定教师管理制度和导师培训进修,整合教师资源,对双导师制进行普及。但是在构建培养目标的体系上,却仅有学校 1 和学校 12 对其进行相关的制定,其余院校通通忽略了这一点,而对培养目标的忽略也导致了院校不能制定出课程目标,这两个目标的缺失造成了国家的教育目的无法具体化。

  教师的培养离不开培养目标,那么作为一个冉冉升起蓬勃发展的专业学位教育,有着怎样的培养目标呢?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在 2010 年发布的全日制和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指导性培养方案》中,概括的描述了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中小学教师和基础教育管理人员”.我们已经分析出了培养目标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原则,它应该是清晰的,具体的,具有鲜明特点的,可是反观我们的教育硕士培养目标,仅仅给出了模糊化,概念化的寥寥数十字,又突然戛然而止,缺少了一个完整全面的体系,在之后给出的五条“具体”要求中,有例如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等等,这些要求提出的有些泛泛,又不全面。似乎勾勒出一幅人民教师画像,但缺少五官,没有细节,让人看的云里雾里,是一幅残缺的模样,现行的教育硕士培养目标正如这幅残缺的画像一般,缺失了很多它本应该具备的内容。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目前教指委对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并不重视,所给出的培养目标也不完善。这其中的确实既有目标整体的缺失,也有细节上的缺失。

  1.目标整体缺失。

  做任何事都需要目标,哈佛的一项实验已经证明了具有长期目标的人是最具有发展前途的,因为目标有巨大的导向作用,同样,国家也会制定详细的五年发展规划,向巨人崛起的目标前进。培养目标的缺失会影响国家的整体教育质量,尤其对于教育硕士这种刚刚成长起来的学位教育来说,更需要清晰的目标来规划其成长的道路,培养目标是学校教育行为的出发点,也是人才培养应达到的指标,确保培养出来的人的质量和规格与时代发展相符。培养方案是由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教指委)制定的,教指委对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起着监控和保障的作用,近年来,教指委专注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培养方式改革,在多所学校中设立了综合改革试点,并计划组织教材的修订与编写,唯独忽略了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再宏伟的改革计划,都要在目标明晰的基础上进行,缺失了培养目标,如同缺失手中唯一的稻草,任何改革都摸不清楚章法。

  2.目标细节上缺失。

  一味的强调理论知识,强调政治素养,而忽略了学生的历史观、文化观、生活观等等。的确,身为人民教师知识和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两大技能,但这不是教师的全部,作为社会公民,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是很有必要的,文化观决定一个人的道德水准和处世态度,历史观让人学会反思与总结,生活观指引人生前进的方向和轨迹,哪一样拎起来都是重中之重,但我们的培养目标中却遗忘了这一块。各级各类学校下发教学任务是都是以培养目标为准则,根据自身学校的办学历史和特色加以设置的,培养目标的不完整会造成学校人才培养的偏颇,教出来的学生只懂学习而不懂生活,只明事理而不明人性。教师在这种环境下,可选择的教学内容很少,只能根据排表按部就班完成教学任务。在很多高校的课堂上,都会看到这样的一幕,任课教师在讲台上了无生趣的授课,学生在下面或是昏昏欲睡,或是手机上网,课堂气氛十分压抑。上课需要激情,也需要富有激情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学任务只禁锢于书本,脱离实际的社会和生活,再热情的教师也会失去耐性,那么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又怎能发展自己呢?面对培养目标不完善所埋下的恶果,健全的培养目标就成为学校的办学宗旨,教师的课堂宝典,学生形成良好素质的良药,促进着学校、教师、学生这三方共同进步。所以,一个明晰详细、行之有效的教育硕士培养目标的构建,是势在必行的。

  (二)教育硕士培养目标的制定依据。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培养目标,而教育是与时俱进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教育硕士培养目标时,应站从宏观到微观,从社会发展到教师发展这两方面来考虑。

  1.满足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需求。

  伴随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对我国教育的影响巨大。并且,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期,对职业分化的要求越来越细、对技术含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国家对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多,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所以为了配合我国对人才的需求并且促进教育的持续发展,必须重新审视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基础教育作为一切教育之基石,那么作为基础教育的教师更是承载着育人为本的希望。最近几年随着大家对教师教育的重视和各大院校的扩招,我国基础教育教师的学历有了很大提升,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高学历教师的数量仍然很少。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0 版本的数据,可以得出普通初中专任教师的学历情况中,研究生学历占0.6%,而小学研究生学历教师仅占 0.11%,这甚至低于美国 80 年代的数据。由此可见,我国基础教育教师的高学历人数和美国这类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很明显,我国基础教育需急迫的更多高层次的教师,这就需要教育硕士培养单位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结构、多维度的教育,使他们不仅有高层次的学历学位,还有高层次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2.实现人才培养任务的保障。

  随着人类社会基本性要求水平的提高,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传统的技能要求已不能满足现今发展的格局,总体上培养规格呈现出结构性、复杂性、系统性等特征。为了满足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我们需要一套清晰的目标,它既可以保障人类行为的规范性,同时也可是使行为得以保持在理性层面的基础。如果没有目标体系,弃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于不顾,那么人才的培养将会是随心所欲的,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会成为无用武之地的“废材”.

  3.满足教育改革的需求。

  国家一直关注着教育的改革,刚刚结束的两会也把关注教育改革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与此同时,教师教育的改革也紧随步伐,首当其冲的就是对目标的完善,完善目标是一个讨论--争辩--逐步稳定的过程,这个过程与教育改革的步伐是完全一致的,其中既包括教育的目的,还包括教育的价值、教育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等。所以,为了满足教育的改革的需求,完善培养目标势在必行。

  4.满足教师职业发展与进步的需求。

  教育硕士生这个群体是目标明确的,说他目标明确是因为学生基本都经历了四年的本科教育,专业又多以师范专业为主,所以他们的目标是成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希望通过教育硕士两年的学习可以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使他们的能力提高,不会被飞速发展的时代淘汰。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各大师范院校应彻底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的问题进行修正,结合现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三维目标:一是观念与意识;二是情感与态度;三是知识与能力。而每一个维度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与学习。教育硕士生的学习动机是发自于内心的,每一个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人都想通过两年的学习使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未来的教师与其说在被训练为负有组织创造性、参与性和训练性学习使命的教育家,不如说在被训练为各学科的研究者”[41],要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只有一桶水是不够的,而是要像河流一样有源源不断的水流,而这源源不断的水流只能来自不断的学习,只有学习才能让一个人不断地成长,摆脱被社会淘汰的危机。

  基于对上述现状以及依据的分析,本研究将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分为三个维度和,依次是教育硕士的观念与意识、情感与态度和知识与能力,并分章节依次论述各个维度的一、二、三级目标。由于知识与能力内容偏多,特分成两章。

相关标签:社会实践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