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落实途径。
观念与意识是一个抽象的词语,其落实途径既要从日常生活之中培植,还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当中进行培养。
(一)拓展日常文化生活。
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别人不经意说的一句话,都会给人的潜意识造成小小的波动,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人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孟母三迁的故事也说明了这一点。
对于教育硕士来说,校园是其成长的主要场所,所以重视在日程生活中对观念意识进行培植,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可以滋补人的精神层面,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善于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了解教育家们在教育上的心得体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强化自身,用自己独立的思维对观念意识进行再认识。在书目上,可以阅读经典的教育着作和历史方面的书籍,虽然对历史的学习并不能马上见到成效,但历史可以给人提供经验,它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没有一个学科可以脱离历史单独存在。经典的教育着作是通过历史的沉淀流传下来的,包含着杰出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主动的探索,积极的相互交流,分享各自的想法,将团结合作的氛围延伸要日常生活中。
(二)开展精神文化活动。
开展精神文化活动,可以促进学生教学观念与意识建设,因为不同的活动可以为学生营造出特别的环境和氛围,使身在该氛围中的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能在潜移默化中向积极的方向转变,并产生认同感,从而实现对学生教育观念与意识的塑造。例如可以开展具有特色化的“教师教育讲堂”,定期聘请基础教育一线的专家和优秀校长、教师来校讲学,给学生们灌输当下最真实最鲜活的教学观念与意识,努力实现教育硕士培养与基础教育无缝隙对接。不光要吸收国内一线教师的教育理念,学校还应在培养过程中,不断加强与国外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宽教育硕士的国际视野,了解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教育硕士试点单位某师范大学就在 2011 年的 4 月与美国厄巴纳大学共同签署了教育硕士联合培养的合作意向,具体包括 1+1 的联合培养、2+0 的联合培养和短期培训三种模式,依据协议规定的时间,该师范大学的数名优秀的教育硕士和教师赴美国厄巴纳大学,圆满地完成了既定的培训和访学任务,这些同学访学归来后普遍反映深受国外教学启发,受益匪浅,通过撰写了调研报告,在学术报告上与其他学生进行了交流。
(三)完善课程设置。
为了更好地满足教育硕士观念意识的培养要求,在课程上也要做相应的调整。首先,应把历史课加入到选修课中,阅读历史是一个人了解过去,展望未来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历史课是作为德育教育的重点课程,但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过程中,却没有关于历史的课程。历史课对教育硕士的培养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历史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通过对古代的文明史、近、现代的屈辱史和后期的曲折发展史中所包含的经典历史事件、人物,以及历史现象进行分析和阐述,揭示与总结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教训。教育硕士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以史为镜,古为今用,不仅可以提高对祖国的认识,还可以加强自身的素质。
因为教育硕士输出的是一线的中小学教师,所以教师的观念意识就应该与中小学的教学情境和素质教育联系起来。可开设相关课程,帮助教育硕士系统的了解中小学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目标、途径和方法。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真正的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必须在教育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就要强化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具备科学的教育观念与意识,才可能正确的把握教育的节奏,产生积极的教育行为,以获得良好的育人效果;相反,如果教师的教育观念意识是有偏差的,可能就会在实际上的教学过程中产生影响学生的负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