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四种观点对税收流失的界定和范围虽然有差别,但也存在很多共性:
首先,都认为税收流失是国家税收收入的减少;其次,都认为是否依法收取足额的税收收入是判断一种经济现象是否为税收流失的标准。这些共性为税收流失的界定,提供了思路。
2.1.2本文对税收流失的界定
通过对分析和总结国内外的研究观点,本文认为,税收流失可以从两个层次进行分析:狭义的税收流失和广义的税收流失。
狭义的税收流失:由于税收行为关系人不遵从税法的行为,使得实际征收的税收收入少于按现行税收法律规定应该征收的税收收入的数额。这里的税收行为关系人包括纳税人、征税人和扣缴义务人、不遵从税法的行为指无知性不遵从和故意性不遵从的行为。
广义的税收流失:实际的税收收入水平和潜在的税收收入水平之间的差额。
潜在的税收收入水平是指在完美税制的条件下,按照税法规定应征收的税收;完美税制是指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税收征管水平最佳时,地下经济不存在时,政府按照最佳税率征收税款的税制。
本文讨论的税收流失是指狭义的税收流失。因为狭义的税收流失在判断标准上相对明确,为税收流失问题的计量和比较分析提供了方便。
2.2企业所得税税收流失的特点和影响
企业所得税税收流失的定义沿用上一节给出的税收流失的定义,即企业所得税税收流失是指:在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条件下,由于税收行为关系人不遵从税法的行为,使得实际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少于按现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应该征收企业所得税收入的数额。
2.2.1企业所得税的特点
(1)企业所得税的特点
企业所得税是以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为计税基础,与其他税种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①纳税义务人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包括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指在中国境内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或者组织,包括: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有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的组织。因此,企业所得税具有纳税人的多样性。
②税基确认涉及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税前允许扣除的项目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在确认一个纳税年度内的收入总额和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等,要对企业整个一年的经济业务进行计算,涉及到企业从生产到进入市场的各个阶段,因此企业所得税的税基的计算涉及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③税基构成以会计信息为基础企业所得税的计征与其他税种相比要复杂得多,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复杂多变,国家政策的影响,以及要进行各种成本、费用和损失的扣除以及资产旳税务处理等问题,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额的准确计算就显得比较困难,因此必须参照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加以确定。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税法规定一致时,会计的结果直接作为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结果;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税法规定不一致时,即会计税法存在差异时,要在会计信息的基础之上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调整。由此可见,所得税的计征要依靠配套的会计制度。
(2)企业所得税的职能
我国一直致力于建立以增值税为主的流转税和以企业所得税为主的所得税并存的双主体税制结构。企业所得税的不断改革,目标就是在整个税制体系中使所得税的比重接近流转税,共同对财政收入和调节经济发挥作用。但实际上,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我国双主体的税制结构严重失调,基本上是以流转税为主。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这一现象有所改变。市场经济条件下,税制结构要符合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和社会原则,所得税制同时符合这些原则。
企业所得税调节国家与企业间的利润分配关系,这种分配关系是调节其他分配关系的基础。企业所得税的作用主要表现以下两方面:
①财政收入职能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企业所得税作为我国的双主体税种之一,对保障足够的财政收入起到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企业所得税的收入也不断增长。由表2-1,可以看出,企业所得税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逐渐成为构成财政收入的支柱之一。
②宏观调控职能企业所得税税法中规定了许多税收优惠政策,其中包括减免税、降低税率、加计扣除、加速折旧、投资抵免、减计收入等税收优惠措施。这些税收优惠是为了促进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发展,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企业所得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促进了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