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伴随着农村人口流动的加强和子女住房观念的改变,空巢家庭在我国已不是个例问题,空巢家庭老人的养老问题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为解决农村空巢家庭养老问题,子女应积极履行孝敬父母的责任,常回家看望空巢老人并多与父母进行电话沟通;国家应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使农村空巢家庭的基本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社会应强化公益组织活动,增强社会救助力量,为空巢老人提供全面的养老服务。
关键词: 空巢家庭; 养老; 成因; 对策;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文化生活变得颇为丰富多样,精神世界不再单调乏味。与此同时,在快节奏的时代下,中国传统养老模式也日渐消失,很多子女为了求学或是为生计所迫远赴他乡,留下老人独自在家。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空巢老人数量高达人口总人数的一半,孤独居住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空巢家庭的养老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1 、农村空巢家庭养老所面临的困境
1.1 、农村空巢老人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欠佳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总体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农村发展速度还相对较慢,经走访发现,农村空巢家庭经济收入低,主要来自低保、卖粮种地以及子女偶尔的经济补贴。这就使得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水平受到很大的限制,抱着能吃饱就行的态度,过一天算一天的生活观念,老人饮食较为单一,营养搭配不均衡,生活方式不规律等,这导致老年人患病率不断上升,心脏病、脑血栓、糖尿病、肝功能退化等疾病频发。60岁到70岁的空巢老人,身体状况尚可,可以适当参加农业生产劳动,靠出售一定量的农产品维持生计。而70岁以上的老人,身体素质不断下降,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国家的低保几乎成为农村大龄空巢老人的唯一经济来源,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拮据,营养搭配更不全面。
1.2 、农村空巢老人治病困难
在我国,虽然养老体系不断改进完善,但很多偏远地区的医疗条件依然有限。由于子女经常不在自己身边,空巢老人的饮食起居主要靠自己与配偶相互扶持,多数空巢老人都或多或少地患有慢性疾病,由于看病需要昂贵的医药费用,加之不愿增加子女的经济负担,致使许多老人的疾病不能得到及时医治;由于不愿影响子女的工作,导致患病老人身边无人照料;此外,节俭的生活态度使得空巢老人选舍不得花钱看病,多抱有拖一天算一天的心态,使得病情不断恶化甚至危及生命。空巢老人如果生病了,则需要老伴去悉心照料,但由于年纪较大,精力和体力都显得力不从心,日常生活起居都显得比较困难。因此,患病空巢老人的疾病救治及照料变得非常困难。
1.3 、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孤独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外出打工,把自己的父母留在家里。长期处于空虚孤独状态下的空巢老人,慢慢变得不爱说话,体弱多病,行动不便时,老人对待生活变得越来越消极,产生了凑合过日子的心理,身体素质也逐渐降低,随之也会产生各种疾病。孤独就是无形的杀手,在孤独寂寞的状态下,农村空巢老人会慢慢变得沉默寡言,反应迟缓,对任何娱乐活动都不像原来那样感兴趣,在农村空巢家庭中,如果还有配偶,还能一起相互交流,还能步履维艰地继续生活。但那些只剩下一人的空巢老人,情绪就会显得异常低落,甚至会出现抑郁,久而久之,可能会产生自杀倾向。
2 、农村空巢家庭养老问题形成的原因
2.1、 儿女住房观念的改变
养儿防老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父母为了自己在年老之时能得到照顾,所以生育、培养子女。但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的思想观念会发生改变,就居住观念来说,曾经的四世同堂已经很难出现在现代社会。老年人与青年人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等都产生了巨大差异,年轻人多喜欢现代快节奏的生活,而老年人由于经历过特殊的历史时期,多崇尚艰苦朴素,所以两代人生活在一起就会有各种的冲突与问题,很多新婚夫妻多会选择和老人分开居住,这就进一步促使了独居的形成。
2.2、 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不完善
我国是一个具有典型的二元社会结构的国家。城市养老保障制度与农村养老制度差别很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高,城市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相对比较完善,能够最大限度地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使老有所依。但是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相对比较弱化,国家补贴相对于物价消费水平而言,还远远不够维持他们的日常开销,使得他们不得不节衣缩食地生活。而且,由于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偏远地区地方财政资金有限,社会救济、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很难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使得农村空巢孤寡老人倍感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2.3 、儿女因升学就业流入城镇
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迁使人们的职业观念不断地发生着改变,过去人们崇尚“父母在,不远游”,但随着新时期社会的发展,这样的职业观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竞争如此激烈的职场,为了获得更好的求学机会和工作机会,子女们通常认为外出工作和学习能够获得更多的收入从而提高生活水平,这也就加速了社会流动。同时,伴随着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加速、生产力的进步,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了极大解放。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一部分农民在农闲时开始外出务工。有很多进城打工人员由于收入相对可观,久而久之,就不再愿意回农村靠务农养家糊口。而且由于老年人对原地区的留恋和无法适应城里的生活,愈来愈多子女外迁的老年人成为“空巢老人”。
3、 解决农村空巢家庭养老问题的策略
3.1 、国家应进一步完善空巢家庭养老服务体系
3.1.1 、完善农村养老体系和养老保障制度
面对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外出务工的农村青壮年不断增多,空巢家庭养老问题日益凸显。虽然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但是,其中仍然有不足之处。国家应使农村养老机构规范化、制度化,对民办养老机构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完善养老机构的基础设施;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为空巢老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对农村养老机构房屋进行统一规划建设,改变空间小、采光差的现状。再者,国家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村的基本养老金进行调整。完善落实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使每一位农村的老人都能享受全方位的养老保障,真正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3.1.2 、强化社会公益组织活动,增强社会救助力量
中国目前拥有数量庞大的农村独生子女家庭,且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农村独生子女家庭,这些家庭面临着巨大的养老风险和生活成本,如何应对这一风险,全靠政府是无法解决问题的,需要不断增强社会力量、壮大社会公益组织能力,开展社会慈善救济活动,让越来越多的人贡献力量,参与到公益组织的活动中,奉献爱心。再者,国家应进一步优化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的关系,使一些因病致困、“失独”家庭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济。
3.2、 子女应关心空巢老人,维护好家庭关系
百善孝为先,身为子女,赡养老人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是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变革,子女外出求学或工作使独自在家的老人倍感孤独寂寞,随着年龄的增加,老人机体功能退化衰老,这样的老人更容易出现低落的情绪,负面情绪常年累积,甚至出现抑郁倾向,所以,作为儿女仅仅给予农村空巢老人经济上的帮助是远远不够的,子女应该尽最大努力去赡养自己的父母,最好能让父母住在自己家里,陪他们聊聊天,逛逛街,在生活、心理、情感等方面上给予更多的关心。
3.3 、营造农村“敬老养老”的文化氛围
近年来,由于生活压力较大,我国农村地区出现了严重的道德滑坡,很多子女选择逃避赡养老人的义务,而这些人并没有受到法律的严惩。很多老人都面临无人赡养的处境,只能依靠政府的补贴金生活。为此,我们一定要在社会上弘扬传统文化美德,宣扬孝道文化,可以在农村举办有关孝顺子女的评选活动,而且在学校更应该大力宣扬传统美德。另外要对那些没有依法承担赡养老人义务的子女进行法律制裁,要在农村形成养老敬老的良好文化氛围。
3.4 、老年人应更新旧的观念,使老有所依
由于子女外出求学、务工、创业等导致家庭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家中只剩下老人留守,使得他们倍感孤独寂寞,不能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对此,空巢老人们应该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积极乐观地面对现有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增强自我时间观念,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充实而有趣,减缓对子女的思念之情。再者,农村空巢老人可以多参加充满正能量的老年人社团组织,广交益友,使自己永远保持健康年轻的心态,积极享受生活中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郑鹏.河北省农村互助养老模式优化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8.
[2]牛根波.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模式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3]云慧.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