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堂实验是促进初中生学习物理的重要途径。课堂物理实验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抽象的物理知识,提供给学生对物理的感性认识,辅助学生形成立体的思维,对提高初中生物理学习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不断完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因为物理实验能有效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能力,所以本文通过物理实验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讨论如何设计更高效的课堂实验方案。
关键词:物理实验; 课堂设计; 初中生; 高效方案;
课堂实验一直是学生比较热衷的,特别是初中物理教学,自从新课程实施后,课堂实验已经在物理教学中占据了较大比重。但由于受时间限制,课堂实验实施过后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并不明显,反而导致教师课程紧张,学生一头雾水这种尴尬局面的发生。为了让物理实验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状况,拿出一些比较直观易懂的实验方案来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达成实验与课堂高效结合的教学目标。
一、课堂实验对学生的推动作用
由于初中生初次接触物理学,对书本中抽象的概念和定义难以理解。所以,大部分学生感觉物理是一门"无法理解,无法下手"的课程,从而导致学生对物理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结合初中生追求新奇的特征,针对初中生的兴趣爱好设计课堂实验方案,给学生创造一种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一课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光的折射是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从而发生偏折的现象。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三菱镜作为实验器材,借助阳光给学生做演示,阳光透过三菱镜呈现出七种颜色,并且轨迹和之前有较大偏差。通过课堂小实验,既可以把物理学中抽象的概念简单化,又能让学生对光的折射这一概念了解清楚。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堂上现有的工具自己动手做实验,教师可以示范:取一个装有半杯水的杯子,把铅笔放进杯内,观察铅笔的形状有什么变化。然后让学生按照同样的方式操作,这样,几乎每人都能参与到实验当中,近距离观察光的折射所产生的效果。所以,实验对学生在课堂上理解物理概念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这类实验不占用太多课堂时间,同时也能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让学生感觉物理并不是"无法理解,无法下手"的奇怪课程。
二、物理课堂实验创新设计方法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进步,很多学校都非常注重课堂的创新。所以,现在针对初中生的物理教学要采用:语言说明的同时搭配课堂实验。在课堂上教师要擅长利用小实验引导学生,例如:在学习《力与运动的关系》一课时,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力与运动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小实验演示:教师可以借助一颗乒乓球在地上滚动,让学生明白乒乓球之所以滚动,是因为有力的作用;但是在滚动的过程中,乒乓球并没有受力,而是惯性的作用带动它向前滚动。所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也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但是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是依靠本身的性质来决定的。这样学生通过一个乒乓球就能清楚的了解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同样,教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物品作为实验工具,按照自己刚才的实验方式重温一遍。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小实验,不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让课堂气氛瞬间活跃起来,学生在自己实验的过程中,能再次加深对力与运动的理解和掌握。
三、科学分组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教师都知道物理课堂实验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不但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在做一些较难的实验时,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科学分组,高效率完成课堂小实验。因为物理实验的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在课堂上往往会因为材料不齐全等原因无法完成实验。因此,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准备材料,而且需要教师大胆的完善实验方案,一些较复杂的实验让每个人都做不太现实,如果按照分组的形式,人人都可以学会,而且还能节省很大一部分时间。例如:在学习《电流的磁场》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课堂上现场制作电磁铁。教师可以按照竞赛模式让学生比赛谁做的又快又好。在大大缩短制作时间的同时还能锻炼学生之间的配合,而且初中生都存在争强好胜这类特征,所以他们会为了自己小组取得好成绩专注地做实验,也能让学生体会到责任感和使命感。
综上所述,在物理课堂实验的设计上,教师和学生一起多动手,多参加,多思考,利用简单的小实验来理解课本内容,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简单可行的方法。在科学分组实验中,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不足,并且能加以改正。因此,教师通过创新小实验,对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动手能力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梁翠梅,帅晓红。初中物理课堂演示实验的创新设计---以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电功率"为例[J].湖南中学物理,2017(11):82-84.
[2]张家陆。初中物理趣味小实验的研究与实践[D].江苏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