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经济飞速发展,许多社会问题开始进入校园。其中,欺凌问题尤为突出,其严重程度甚至足以触犯刑法,因此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
人们对校园欺凌问题的研究,源于 20 世纪 70 年代,以挪威瑞典卑尔根大学心理学教授 Dan Olweus 出版的《学校中的攻击:欺负者与替罪羊》一书为代表。
Dan Olweus 教授将校园欺凌定义为:一名学生长时间并重复地暴露于一个或多个学生主导的负面行为之下,致使其身心受伤,这就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波及他们进入社会的生活,因此,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问题是当下国际社会需要迫切解决的难题。
目前,我国校园欺凌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心理学、法学、教育学等,而很少有涉及社会工作介入方面。社会工作拥有独特的专业理念和介入视角,能够给预防和介入校园欺凌提供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案,同时也给校园社会工作提供借鉴参考,为学校治理和预防校园欺凌提供实务依据。社工人员秉承“助人自助”的价值观,运用专业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服务对象走出困境,发挥社会功能,实现自身发展。这能有效降低欺凌事件的产生几率,减少消极影响,是净化校园风气的好帮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广东省中山市 S 中学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搜集信息与资料,分析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行为特征等,通过个案辅导,对具有代表性的两名学生进行介入干预。笔者首先对案主进行需求评估、问题界定,接着订立合理目标,制定可行方案,再协助案主按步骤完成计划,达到减少、消除、预防欺凌行为的目标。最终,个案通过接案、预估、计划、实施、评估和结案六大步骤顺利开展,探索出社会工作介入校园欺凌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此外,笔者还从家庭、同龄群体、学校以及社区等角度提出相关的可行性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校园欺凌;社会工作介入;中学校园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many socialproblems began to enter the campus. Among them, the problem of bullying isparticularly prominent, its severity is even enough to violate the criminal law, so it hasaroused the concern of all sectors of society.
The study of bullying on campus is based in the 1970s, as the author of Attacksin Schools: Bullies and Scapegoats, published by Dan Olweus, a psychology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Bergen in Bergen, Norway. Professor Dan Olweusdefines campus bullying as a student who suffers physical and mental injuries bybeing exposed to one or more student-led negative behaviors over a long period oftime. Campus bullying has a great negative impact on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health, and may even affect their social life, so the problem of preventing andcontrolling bullying on campus is a difficult problem that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needs to solve urgently.
At present, most of the research on campus bullying in China focuses onpsychology, law, education, etc., and rarely involves social work involvement. Socialwork has a unique professional concept and intervention perspective, can provide newsolutions and solu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of campus bullying, butalso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ampus social work, for school governance andprevention of campus bullying to provide practical basis. Social workers adhering tothe value of "helping others to help themselves", the use of professional methods andskills to help clients out of difficulties, play social functions, to achieve their owndevelopment. Thi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bullying incidents, reducethe negative impact, is a good helper to purify the campus atmosphere, has a very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X City S Middle School in Guangdong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questionnaire method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to collectinformation and information, analysis of the causes, manifestations, behaviorcharacteristics of campus bullying, through case counseling, the representative twostudents to intervene. The author first of all to the case owner needs assessment,problem definition, and then set a reasonable goal, develop a feasible plan, and thenassist the case owner to complete the plan according to steps, to achieve the goal ofreducing, eliminating and preventing bullying behavior. Finally, the case is carried outsmoothly through six steps: case-taking, estimation, planning, implementation,evaluation and closure, and the effective ways and means of social work to intervenein bullying on campus are explored. In addition, the author also from the family, thesame age groups, schools and communitie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feasibility of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Campus Bullying;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High School Campus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II
第一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1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2
1.2.1 国内研究综述····2
1.2.2 国外研究综述····4
1.3 研究思路、内容与意义····6
1.3.1 研究思路与内容6
1.3.2 研究意义··7
1.4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8
1.4.1 欺凌和校园欺凌8
1.4.2 理论基础··8
第二章 中山市 S 中学校园欺凌行为的调查与分析····10
2.1 广东省中山市 S 中学概况介绍10
2.2 基本情况调查···10
2.3 结果与分析··11
2.3.1 校园欺凌行为的类型与具体表现形式··11
2.3.2 校园欺凌行为内部角色的分类与特征··15
2.3.3 校园欺凌行为的特征16
2.3.4 原因分析18
第三章 中山市 S 中学校园欺凌的个案介入····23
3.1 个案工作介绍···23
3.2 案例分析·25
3.3 介入计划与实施····27
3.3.1 个案介入计划拟定····27
3.3.2 个案工作的实施···28
3.4 介入的结果与评估41
3.4.1 介入结果41
3.4.2 介入评估43
第四章 中山市 S 中学社会工作介入校园欺凌行为的结论与对策···47
4.1 结论····47
4.2 对策····48
参考文献52
附录···55
致谢···58
第一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与城市化建设飞速发展,校园问题层出不穷,尤其是校园欺凌行为愈演愈烈,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校园欺凌行为,是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我国也不例外。在各大媒体、期刊、网站上经常出现的校园欺凌事件,涉事情节相当严重,甚至已经触犯刑法。
2016 年 5 月 12 日,云南省昆明市卫生学校学生小云在毕业离校那天与同学在宿舍起了争执,双方经过争吵和厮打使得矛盾迅速升级,最终,小云从学校寝室阳台坠落,经司法机构鉴定,小云的胸腰部椎体骨折,鉴定为 9 级伤残,该事件被追究刑事责任严肃处理。 2017 年 10 月 15 日,在陕西渭南实验初级中学,有一名初三学生乐乐(化名),前后分别三次遭遇校园欺凌行为。经公安机关调查取证,有 9 人参与到欺凌行动中。其中一次欺凌行动,欺凌者们殴打辱骂乐乐持续长达 5 分多钟,在被欺凌女生当场求饶的情况下,欺凌者依然没有停止这一行为。欺凌者有一人通过手机将欺凌过程记录下来并曝光到网上,该视频一经上传立马引发热议,并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2018 年 12 月初,河北省清河县初中一年级女学生刘某在 10 天内遭到 7 名同学的多次殴打,该事件导致女孩胳膊、后腰等位置多处肋骨骨折,经警方鉴定构成轻伤二级,论刑事案件处理。
校园欺凌现象也备受国家关注,2016 年 4 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目的在于加强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同年 11 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2017 年 11月,教育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明确了学生欺凌的界定为:发生在校园内外、学生间,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身体伤害、财产损害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要求各地各校在实际工作中严格区分学生欺凌与学生间打闹嬉戏的界定,并强调学生欺凌事件必须依法依规处理。
网络上也开展了许多欺凌的问卷调查。2016 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办公室合作,收集了约十万名青少年有关欺凌经历的看法,其中有三分之二的人表示曾经遭受过欺凌,40%以上的人因为害怕或者羞耻而没有将欺凌情况告诉任何人,25%的人不知道遭受欺凌后该告诉谁。同年,一项涉及全国29 个县的中小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校园中经常被欺凌的学生比例为 4.7%,偶尔遭欺凌的学生比例为 28.66%。我国社科院发布的 2017 年《公共服务蓝皮书》
指出,从全国样本分布来看,有 17.20%民众自己或朋友的孩子曾遭遇过校园欺凌,有 51.66%民众自己或朋友的孩子未曾遭遇过校园欺凌,有 31.14%的民众表示不清楚。《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的调查数据表明言语欺凌为主要欺凌方式,占 23.3%,发生率明显高于肢体、关系、网络欺凌等。我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针对10 个省市约 5800 名中小学生展开调查,数据显示常被高年级同学欺负的学生约占 6%左右,偶尔遭欺凌的学生约为 32%。
综合上述欺凌事迹和各界的关注,笔者认为以广东省中山市 S 中学为例,开展校园欺凌行为的介入研究是有必要的,该研究能够有效地解决和降低校园欺凌行为,同时也为预防校园欺凌事件提供实务借鉴和有效的解决对策。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得知,关于校园欺凌的研究,国内学者大多侧重从心理学、教育学、法学等学科入手,研究对象集中于中小学校园,主要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国内香港学者黄成荣教授主张采用复和公义来处理校园欺凌问题。复和公义是与传统司法主张“惩罚为主”的方法相对应,即组成一个调节会,让犯事者与受害人在会议中明辨自己的感受,给双方彼此倾听对方心声的机会,实现双方的和解与内心疗愈。他还提倡学生、父母和教师们建立社群福祉观,重视人之间的联系,用同理心去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福祉观态度,采用非暴力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罗怡、刘长海从心理学视角出发,认为校园欺凌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学生的基本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而导致的。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可知,欺凌者由于自身的安全、生理、尊重、归属和爱等方面的需求长期无法得到满足,导致其产生报复、妒忌等心理,所以才会通过欺负别人来满足自身的需求。张文新等人从干预策略和干预模式着手,深入研究校园欺凌问题,通过系统分析和开展具体案例,有效减少学校中的欺凌问题。他提出通过需求表达、质量环、自信训练、头脑风暴、角色扮演等多种策略对欺凌行为开展干预,进而得到一种符合我国青少年自身发展的干预救助模式。刘飞飞等人通过教育干预训练对小学欺凌行为开展介入,通过训练提升学生的移情能力以及对欺凌后果的认知能力,以减少欺凌行为。
1.2.2 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对校园欺凌行为的研究较早也比较成熟,主要以心理学为主,包括校园欺凌的概念、欺凌的类型划分、欺凌的成因、干预措施与对策等。
挪威学者 Olweus 以社会生态心理学作为自身研究的出发点,在学生、班级以及校园等多个角度对青少年的欺凌行为开展介入,通过多年研究与实践,极大降低了中学校园欺凌的发生率,仅为介入前的 48%,见效极为显着。Hanish 和Tolan 的研究提倡从家庭系统出发,家长采取有效的沟通方式同子女交流,积极教育子女并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帮助其构建自信心,使孩子在面临欺凌问题时采取积极的行为方式。正是因为运用这些家庭干预方案和措施,才大幅度提升了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使得子女能够预防和解决所面临的欺凌问题。Arnold P.Goldstein、Barry Glick 和 John Gibbs 主张对欺凌者实施侵略性替代训练(ART),该模式通过教授社交技能、训练愤怒的控制力、教育道德判断力,来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的攻击行为。
1.3 研究思路、内容与意义
1.3.1 研究思路与内容
本文主要是以个案辅导的方式介入校园欺凌事件。首先是对 S 中学欺凌情况开展实地调查与分析,获取校园欺凌行为出现的相关因素以及不良影响,再开展个案介入,摸索出相关的实务方法,这不仅能为青少年和校园社会工作提供实务借鉴,也可以作为学校制定校园欺凌行为预防和治理方案的依据,更是校园和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研究的延伸。
本文第一章首先论述了研究的背景,分析其实践意义与研究方式。通过整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得出我国目前研究的不足,最后得到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方案。第二章主要开展问卷调查分析,首先分析校园欺凌问题的类型和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内部角色分类和基本特征,最后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与原因。第三章主要是社会工作介入校园欺凌行为的个案研究,介绍了开展个案工作的具体情况以及得到的结果分析等。第四章为结论部分,通过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得到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角度的校园欺凌预防对策。
1.3.2 研究意义
学校和老师往往会忽略校园欺凌行为,比如言语欺凌、关系欺凌等,只有在欺凌事件上升到肢体暴力或是群体斗殴等程度才会给予关注,对欺凌者也只是道德谴责或是行政处罚,这样难以有效地解决和预防校园欺凌事件。本文通过研究广东省中山市 S 中学部分中学生,整理出校园欺凌的具体情况,让广大群众、教职人员、行政人员等能够意识到校园欺凌问题的严重性,以此来提高个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重视。
本文通过研究中山市 S 中学校园欺凌行为的情况,发现欺凌事件普遍涉及多个群体层面,将关注点仅仅停留在问题表面和单一群体难以取得有效的成果,因此需要多层面通力合作解决欺凌问题。在校园欺凌研究方面,法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研究层面居多。本文结合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操作,深入探索和研究中山市 S 中学校园欺凌行为的情况,以社会工作独有的理念和优势视角解决校园欺凌事件,为解决校园欺凌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切入点。
本文通过应用社会工作相关理论,研究校园欺凌的具体原因,使得社会工作介入校园欺凌行为的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再结合中山市 S 中学实际情况,通过个案工作介入,在实务过程中不断反思专业理论和干预技巧,从中找出减少和预防校园欺凌行为的方法与对策,也为后续社会工作介入和预防欺凌行为提供一个参考方向和实务借鉴。
本文以 中山市 S 中学为例,深入研究中学校园欺凌事件,及时对欺凌事件的参与者提供帮助与保护,这无疑对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是有益的。其次,该研究的介入减少了学校欺凌问题的发生率,有助于改善中学的校园风气和学习环境,为中学生的成长提供重要保障。再者,案例的介入通过服务的具体步骤,能够帮助家庭改善亲子关系,促进家庭和睦,使家庭互助系统形成良性循环。最后,该研究从实践中探究摸索,通过分析整理与总结,得到了解决校园欺凌问题的具体方案,通过借鉴并且再应用的方式来帮助家庭、学校和社会解决相关难题。
…………由于本文篇幅较长,部分内容省略,详细全文见文末附件
第二章 中山市 S 中学校园欺凌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2.1 广东省中山市 S 中学概况介绍
广东省中山市 S 中学成立于 1956 年 9 月,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环境优美,绿树成荫。各种教育教学设施齐全,配备艺术楼、科学馆、体育场、饭堂、图书馆等,能有效地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学校已开通校园网,新教学大楼多媒体课室,形成现代化的教育网络。学校现设 25 个初中班,在校学生一千二百多人,教职工 75 人,其中有高级教师 13 人,一级教师 50 多人。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人员精干,素质较高,拥有全国优秀教师 2 人,市教育名师 2 人,市学科带头人1 人,还有市优秀教师、市优秀班主任 20 多人等。该市经济发展迅速,为适应广大市民的需求,该校招收若干积分入学的流动人口子女。从 2017 年开始,本人在该校附近社会工作机构实习,以社工平台为基础,深入开展社会工作活动,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各种资料。笔者分别从初二和初三年级,选取两名欺凌情况突出的学生做详细的调查,再结合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实务技巧,探索式展开个案介入,旨在促进中学生可以健康快乐地学习与成长,也为社会工作介入校园欺凌问题领域提供治理经验和解决方案。
2.2 基本情况调查
(1)准备工作
首先是制作调查问卷,笔者先查阅相关书籍与网站,多方对比后得出一份问卷的初稿。在对中山市 S 中学实地调查前,笔者采用问卷的初稿分别在其他镇区的不同校园各开展 30 份试调查,基于多方的综合建议,得知问卷内容中有难以理解和表述不清的情况,为此笔者对其加以修改。笔者还对题目的数量和长短进行调整,同时加入表格问题,通过降低畸形问题的数量,来确保良好的问卷反馈,最终得出调查问卷模板。
再者,确定调查的目的。为了解 S 中学校园欺凌的情况,笔者先与校区相关人员协商调查时间,拟定调查安排表。调查日程为:2018 年的 4 月到 6 月期间,笔者通过电话和微信的方式与学校联系,在校方人员的带领下,笔者进入校园并对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再与教师进行深入访谈,最后整理与分析相关收集的资料。
(2)调查的过程
在学校教师的帮助下,笔者顺利地进入到各个班集开展问卷工作。本研究采用系统抽样的方式,分别从三个年级挑选出部分学生,抽取的每名学生相隔 13个学号,通过整合多方面的信息资源,在获得校方允许的情况下开展校园调查。
本次研究,研究者采用友好的说教模式,向同学表明这次的来意,并告知学生开展调查问卷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此次调查要求学校管理人员避免参与其中,告知学生在清楚理解问题后自己独立填写答案。
此次调查一共下发问卷 130 份,回收 128 份,回收率约为 98.5%,其中有效问卷为 125 份。研究者将问卷资料通过归纳整理,以数据的形式录入 SPSS 数据库,再通过整理得出相关资料。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校园欺凌行为的类型与具体表现形式
关于欺凌行为的类型,我们按方式可以将其划分为肢体欺凌、语言欺凌、关系欺凌、强索以及新出现的网络欺凌等。根据欺凌者是否直接作用于被欺凌者的关系,我们将欺凌行为分为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直接欺凌行为主要包括语言欺凌、肢体接触以及强索欺凌等方式,而间接欺凌行为主要包括关系欺凌以及网络欺凌等。
通过观察以上柱状图 2-1 的数据,我们得知欺凌行为的总体发生率为 56%。
言语欺凌是最常见的校园欺凌活动,出现概率为 19.2%,关系欺凌位居第二,出现概率为 13.6%,其次是肢体欺凌行为,出现概率为 10.4%,最后是强索欺凌行为和新出现的网络欺凌行为,出现概率分别为 7.2%和 5.6%。研究者通过查阅资料和深入分析问卷结果,针对概率位于首末的两种欺凌行为方式进行原因分析。
言语欺凌行为。言语欺凌发生比例居高不下的原因有下述几点:青少年阶段的孩子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和心理都处于不成熟的状态,因此对情绪的控制能力偏弱,无法避免“逞一时口舌之快”,加之感性的人际应对方式加剧了言语欺凌的发生概率;学生们从家庭、社区、学校、社会中学习了不正确的沟通方式,认为具有攻击性的言语欺凌能够给自己带来正向作用;大家普遍认为言语欺凌造成的伤害程度较低,所以教师、家长和学生往往容易将其忽略,加之便利的发生条件,使得言语欺凌发生的机会增加。
网络欺凌行为。由图 2-1 得知,网络欺凌行为是所有欺凌行为中出现概率最低的,这是因为它是一种新的欺凌方式,出现时间较短,通常被人们认为不会给他人造成实际伤害或是伤害可以被忽略不计。但事实上,网络欺凌在精神层面上产生的伤害及影响不可小视。在网上,欺凌人员的个人信息、存在地点等因素是不可知的,这就让欺凌者很好地隐藏了自己,基于这种优势,欺凌者可以毫无顾忌地利用网络途径,通过文字或言语辱骂、中伤别人,而且他们也不会产生内疚情绪及担心需要承担后果。
从我国社会现状来看,上述欺凌行为是主流常见的欺凌类型。就一般情况而言,肢体、强索、关系、网络欺凌中,因为欺凌人员双方存在明显的力量对比,所以欺凌行为存在很强的指向性。而网络上出现的欺凌行为,学生可能成为欺凌者也可能成为受欺凌者,由于欺凌者没有指定的欺凌对象,不会针对性地去欺凌目标,因此具备较强的随意性特征。
就中学生而言,由于处在青春期,身心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因此会出现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多数学生都处在“半成熟”状态,内心往往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例如紧张、神经质、躁动不安、困惑等。由于中学生现阶段独立意识增强,导致他们急需寻找归属感,从而促使同辈关系发展迅速,人际交往的摩擦就会增多。
学生如果没有掌握良好的沟通与交往技巧,就会提升摩擦严重程度,从而引发校园欺凌行为。
将欺凌类型进行分类,再具体统计欺凌类型中子类型的发生概率,我们得出表格 2-2。由图可知,肢体欺凌中,同学间相互推搡的行为约占 41.2%,采用肢体暴力的方式捉弄他人的约占 58.8%;言语欺凌行为中,给同学取绰号或者取笑其绰号的比例较大,约为 45.8%,嘲笑别人的外表、体型或背景不佳的约为 29.2%,采用侮辱性语言斥责别人的比例占 25.0%;强索欺凌行为中,威胁他人,强迫他人帮自己做事的比例达到了约 61.5%,故意向他人索要物品或是藏匿他人财物的行为约占 38.5%;关系欺凌行为中,几个人串通一起来排挤他人的比例约占44.44%,故意忽视他人的比例约为 33.33%,威胁他人孤立某人的比例约占22.22%;网络欺凌行为中,恶意评论他人的比例约为 57.1%,给他人发送恶意的消息、电子邮件的比例约为 28.6%,散播他人的不雅照片或是视频的约占 14.3%。
根据柱状图 2-1 的几种欺凌类型,我们分析得知,比例较大的欺凌类型都是相对容易实施且造成直接伤害较小的。采用肢体暴力捉弄同学,会让他人觉得只是开玩笑一般,比推别人或者是撞别人造成的后果和影响小得多;取笑别人的绰号、外表、体型或家庭背景是同学间常有的事情,不容易遭他人记恨,要比用言语直接侮辱别人程度更轻,更容易被同学接受;强迫别人索要题目答案或者是作业的情况也比较常见,同学间都见惯不怪,而抢东西、索要东西或是偷东西造成的后果和影响较大,让人心有顾忌,所以发生次数较少;故意忽视他人或是串通熟悉的同学一起排斥某人会更加可靠和容易实施,而威胁同学孤立某人的做法涉及的人数较多且隐蔽性低,容易被老师发觉;给他人发送恶意的网络消息、电子邮件要比散播他人的不雅照片和视频造成的伤害和影响小得多,容易操作且不会被深究。综合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学生的选择往往是操作简单、容易实施且造。
参考文献
[1]黄成荣.复和公义在香港的应用和实践[J].江苏社会科学,2004(02):85-88.
[2]黄成荣,袁志文.穗港澳三地青少年欺凌行为比较与社群福祉观辅导应对[J].青年探索,2010(06):22-29.
[3]罗怡, 刘长海 . 校园欺凌行为动因的匮乏视角及其启示 [J]. 教育科学研究,2016(02):29-33.
[4]张文新.学校中的欺负问题——我们所知道的一些基本事实[J].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3):3-8+12.
[5]刘飞飞,胡靖靖.校园欺凌者个案工作干预研究——以北京市 X 中学为例.新丝路,2017(20):89-91.
[6]王献蜜,刘曼怡.初中生校园欺凌现象调查[J].中国德育,2016(06):25-28.
[7]李爱.青少年校园欺凌现象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6(03):66-68.
[8]魏叶美,范国睿.社会学理论视域下的校园欺凌现象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16(02):20-23+46.
[9]张国平.校园霸凌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报业,2011(12):45-46.
[10] 李 春 燕 . 萨 提 亚 家 庭 治 疗 模 式 下 校 园 欺 凌 的 分 析 [J]. 青 少 年 学刊,2017(03):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