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硕士论文

初中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中流行文化的运用

来源:集美大学 作者:谷雨
发布于:2020-08-19 共14194字
    摘 要
   
    21 世纪以来,科学、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的加快了全球化的进程,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多元文化的大发展。中国文化领域呈现出多种文化形态共存的新格局,其中,流行文化的蓬勃发展,使之已在社会主流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而流行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兴盛与扩张,对于青少年的成长也产生极大的影响。例如,作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以流行音乐、影视剧作、通俗文学以及网络消遣为代表的流行文化,正在不断影响着青少年的思维方式和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美术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的责任,作为美术教育者,面对流行文化对于青少年的多面影响,从流行文化中积极探索能为美术所用的教育资源,使之更好地成为美术教育的正能量,无疑已是基础美术教育的现实亟务。本研究符合美术新课标、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将流行文化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引入到初中美术教育。
   
    本文阐明本文的写作目的及写作意义,同时对流行文化在初中美术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的研究现状分为三个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最后简要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并从流行文化与美术课程资源的概念界定、实际调研、理论依据以及现实意义入手,阐明了流行文化作为初中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应用的可能与可行性。在初中美术课程的设计·应用、综合·探索、欣赏·评述以及造型·表现四个领域中,寻找流行文化资源契合美术课程的切入点,展开进行教学设计并实践。最后根据文献数据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反应、辅导教师的建议以及笔者的反思,结合归纳提出结论与建议。
   
    结语中,本研究对优秀流行文化给美术教学带来的深远影响给予明确肯定。在文献资料的理论梳理与具体教学实践探索同步互动的研究过程中,笔者深切的感受到,优秀的流行文化对于青少年具有巨大影响力和亲和性。作为初中美术教学、研究绕不开且不断受惠其现实性、广阔性的对象、内容和资源,极具开发意义。本文希望通过对流行文化教学探讨的认识,为初中美术教学探索更好的道路,为美术教育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关键词: 流行文化;中学生;美术教学
   
    Abstract
   
    Since the 21st centur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greatly accelerated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further promoted the greatdevelopment of multiculturalism. For example, as a form popular with the public, pop culture,represented by popular music, film and television dramas, popular literature, and onlineentertainment, is constantly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people's thinking and coreartistic literacy. Art education bears the responsibility of cultivating modern citizens withhumanistic spirit, innovative ability, aesthetic taste and fine arts literacy for the society, As an arteducator, in the face of the multifaceted influence of pop culture on young people, activelyexploring educational resources that can be used by art from pop culture to make it a positiveenergy of art education is undoubtedly a realistic task of basic art education. This study is in linewith the new art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the times. Pop culture is used as a curriculum resource to introduce junior high school arteducation. Specific discussions include:
   
    In the first chapter, the preface first clarifies the writing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article. At the same time, it analyze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popular culture in the art curriculum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to three aspects, finally, the researchmethods and innovations of this paper are briefly explained. The second chapter starts with thedefinition, practical investigation,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popular cultureand art course resources, and clarifies the possibility and feasibility of popular culture as a juniorhigh school art course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key chapterof this article. It is divided into four fields: the design-application, synthesis-exploration,appreciation-review, and modeling-performance of art courses in junior high school, find theentry point of popular culture resources that fit the art course, and carry out teaching design andpractice. The last chapter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data, combined with thestudents' reactions, the suggestions of the tutors, and the author's reflection, combined with the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In the conclusion, this research gives a clear affirmation of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fexcellent popular culture on art teaching. In the process of researching and synchronizing thetheoretical combing of literature and the exploration of specific teaching practices, the authordeeply felt that excellent popular culture has great influence and affinity for young people. As an object, content and resource of junior high school art teaching and research that can not bebypassed and continues to benefit from its reality and broadness, it has great development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hopes to understand the exploration of popular culture teaching, explorea better way for art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and make a small contribution to thedevelopment of art education.
   
    Keywords:Popular culture; Middle school students;Art teaching
   
    目 录

    第 1 章 引言...................................................................................................................................1
    1.1 研究缘起及意义..................................................................................................................1
    1.1.1 研究缘起.......................................................................................................................1
    1.1.2 研究意义.......................................................................................................................1
    1.2 研究现状..............................................................................................................................2
    1.2.1 对流行文化的研究......................................................................................................2
    1.2.2 流行文化对于青少年所产生影响..............................................................................3
    1.2.3 流行文化与教育..........................................................................................................4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4
    1.4 创新点..................................................................................................................................5
    第 2 章 流行文化作为初中美术课程资源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6
    2.1 流行文化与初中美术教学...................................................................................................6
    2.1.1 什么是流行文化..........................................................................................................6
    2.1.2 流行文化的特点..........................................................................................................7
    2.1.3 流行文化对初中美术教学影响的调研......................................................................9
    2.2 流行文化作为初中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依据........................................................14
    2.2.1 隐性课程理论............................................................................................................14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4
    2.3 流行文化作为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现实意义................................................................15
    2.3.1 满足青春期学生的特定需求....................................................................................15
    2.3.2 建立活力开放的美术课程........................................................................................16
    2.3.3 转变传统单调的教学方式........................................................................................17
    第 3 章 流行文化资源在初中美术课程中的教学实践.............................................................19
    3.1 影视动漫与美术教学........................................................................................................19
    3.1.1《广而告之》(设计·应用学习领域)..........................................................................20
    3.1.2《自己办展览》(综合·探索学习领域)......................................................................25
    3.2 波普艺术与美术教学........................................................................................................29
    3.2.1《流行艺术文化:波普艺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30
    3.2.2《流行艺术文化:波普艺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34
    第 4 章 结论与建议.....................................................................................................................37
    4.1 结论....................................................................................................................................37
    4.2 建议....................................................................................................................................38
    4.2.1 海纳百川,积极面对各类文化形式和现象............................................................38
    4.2.2 勤于思考,寻找美术课堂文化交集与合力............................................................39
    4.2.3 融会贯通,合理配置与学生共情的流行资源........................................................39
    结 语.......................................................................................................................................40
    致 谢.......................................................................................................................................41
    参考文献.......................................................................................................................................42
    附录...............................................................................................................................................43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7
   
    第 1 章 引言
 
   
    1.1 研究缘起及意义
   
    1.1.1 研究缘起

   
    如果我们将教育视为提高和传承人类的技术、科学、道德、知识储备及精神境界的行为,那么从广义上来说,一切有关于学校教育课程的资源,就都是我们的认识对象了。没有资源的支持,我们无法凭空实现教育的目的。为此,当下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的提出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非偶然,且新颁布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年版)》,也有针对性的明确提出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施建议。这在教育教学逻辑上,道理很简单,选择有针对性的课程资源也更有利于课程的实施,而对于优秀的课程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与利用,也能更好地推进课程改革。作为美术教育研究者,选择符合学生兴趣特点,符合时代特点的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从而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
   
    21 世纪以来,科学、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使流行文化也迅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与泛滥起来,流行文化也以前所未有的强劲之势成为社会潮流的一部分,渗透在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流行文化的身影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处处可寻,例如,影视综艺、娱乐报刊、流行音乐、互联网等流行文化已经构成了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对于流行文化的喜爱,对于学校的教育产生着重要影响。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流行文化,不仅仅是对于流行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能针对学生的兴趣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1.1.2 研究意义
   
    首先,随着新课标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也越来越重要,教育工作者们意识到美术课程教学水平亟待提升。然而流行文化作为一种受到大家广泛关注、广泛传播的文化,就成为在美术课程教学中具有独特优势的课程资源。流行文化是学生熟悉、喜欢的文化现象,而流行文化的引入,对于增加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具有很大贡献,符合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的课程性质,作为课程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又能增加课堂教学的丰富性,提高教学效果,焕发美术教育的活力。
   
    其次,将青少年们所喜闻乐见的流行文化资源融合到美术课程教学,是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恰好的方式,符合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的特点。同时,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美术教育的影响并不局限于学生。当作为美术教育者关注到流行文化,并在对其开发利用过程中,也促使教师更加关注文化生活,进而在更加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对课程资源更深入细致的研判和筛选,以及有意识的从信息化、现代化资源中萃取出优秀流行文化,从而教学相长,既开阔学生的视野,也促进师生融入生活、关心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三,流行文化对于青少年的影响极大,这种影响是把双刃剑,或如一枚硬币具有两面性。青少年世界观与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当面对形形色色的流行文化扑面而来时,可能会凭兴趣及第一印象全盘接受,会产生消极的影响。而美术承担着“审美教育”的重任,因此,笔者认为学校美术教育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学生选择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流行文化资源,将庞大丰富的流行文化资源,转化为美术教育现实而鲜活的、生生不息的文化资源库。面对流行文化这个绕不开的问题或语境,启发学生判断和思考,提高审美能力和品位。从而实现中学美术教育与流行文化之间的生态化、常态化的和谐交流与发展的目标。
   
    无论从所谓“精英文化”、“流行文化”、“民间文化”之间的互化性讲,还是就社会发展共生律看,历史表明,流行文化的变化,既是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也预示着未来文化的态势。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时代的大步发展,要求青少年具有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眼界,以及研判创新的思维和兼容并包的胸怀,这对于基础美术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现实要求。
   
    1.2 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更是层出不穷,从而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对于流行文化本身、流行文化对青少年所产生影响以及流行文化与教育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1.2.1 对流行文化的研究
   
    流行文化这一概念来自西方,因此对于西方学者理论的借鉴对我们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西方学界通常将“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视为同一概念进行研究。
   
    如英国文化主义理论代表人物海蒂兹(D.Hebdige)将其定义为:“流行文化就是那类普遍可得的人工制品:电影、录音录像带、CD 或 VCD、时装、电视节目、沟通和交流的模式等。”而在英国着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眼里,流行文化就是“被成千上万或几百万人观看、阅读或参与的娱乐”;除了对于流行文化涵义的研究,国外学者更加注重对流行文化功能的研究。如着名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齐美尔(Georg Simmel)等人,认为“通过流行文化,社会个别成员可以实现个人同社会整体的适应过程,从而实现其个性的社会化。此外,包括法兰克福的“社会批判”、伯明翰的“文化研究”等在内,根据流行文化所反映的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不同层面的内容,西方学者则分成了不同的流派。
   
    对于流行文化的涵义我国学者也通过不同角度进行了界定。如高宣扬在其 2006年出版的《流行文化社会学》中,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文化现象,从多个学科的角度,对流行文化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研究分析;在王维丽的《流行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中提出,流行文化相对于高雅文化而言,它是当代一种较为普遍的生活方式;昊小玲则在《流行时尚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中认为:流行文化是一种同大众媒体紧密联系的文化形式,因其性质的独特深入人心且蔓延迅速,等等。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高宜扬的《流行文化社会学》是我国学术界第一部全面论述当代流行文化的社会学着作,他分别从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以及哲学等多学科的角度,通过分析研究大量最新理论资料,从流行文化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表现形式,以及与人们心理状况的紧密关系等方面,深入而全面地探讨了流行文化的运作逻辑及其本质。作者以生动新鲜的实例资料与深刻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地分析了流行文化内在与外在的特点,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基本理论依据。

   
    …………由于本文篇幅较长,部分内容省略,详细全文见文末附件
   
    第 2 章 流行文化作为初中美术课程资源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
   
    就初中美术教学而言,畅销通俗读物、影视作品、流行歌曲等流行文化,属于潜在课程资源,合理引入到美术课程,能够帮助美术教学建构活力课堂,提高美术核心素养;流行文化与青少年成长发育的环境息息相关,能满足青春期学生的特定需求;将流行文化运用于初中美术教学实践,有助于改善教师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建构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具有确定的教育价值和现实意义。可以说,流行文化在教育学意义上的相关属性及其多方面的功能,为其作为初中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行性,提供了客观而坚实的基础。
   
    2.1 流行文化与初中美术教学
   
    2.1.1 什么是流行文化

   
    流行文化属于文化的范畴,具有文化的一般特征,同时也有其特有的属性,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对流行文化的定义,如同对文化的定义一样,即便是着名专家学者,也是言人人殊、各持己见。一些学者从流行文化的功能角度定义,如在英国着名社会会学家海蒂兹(D.Hebdige)看来,“流行文化就是那类普通可得的人工制品:电影、录音录像带、CD 或 VCD、时装、电视节目、沟通和交流的模式等”;波普艺术之父理查德·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对流行文化的定义是:“通俗的、短暂的、易忘的、低廉的、大量生产的、为年轻人的、诙谐的、性感的、欺骗性的、有魅力的、大企业式的”;斯普洛勒斯(Sproles)则从流行文化的产生角度指认:流行是某种包含新款式的创建、介绍给消费大众以及广受消费大众欢迎的动态社会历程;受伯明翰文化研究传统影响,一些学者将流行文化与“意识形态”这一概念缠绕在一起,持批判的态度定义流行文化,D.麦克唐纳认为流行文化是一种寄生于高雅文化身上的,是由统治阶级为赚取利润或为了维持其阶级统治而发展的为了人们消费的文化。
   
    就笔者管见,以上言论,从一枚硬币的两面看,“流行文化”一方面是感性的、时髦的消费文化、都市文化、休闲文化,以及流行品味、流行生活方式等表象概念组成的一个成分复杂但内容丰富的总概念,一方面又内在反映着有关开放求新、活力认同、自由分享的人性底色和生活诉求。所表示的,是在一定地区甚或全球范围内,以一定的周期、一定节奏,在不同层次和阶层人口中广泛传播起来的大众化、日常化的社会时尚。而且,尽管其内涵,就像今天我们视“宋词”、“水墨”为经典,但其源头不过是酒肆茶楼歌女吟唱的流行小调、文人士大夫抒发心意的案头小品那样,不同视角、不同时代,会被赋予不同的意义和理解。但总体说,随时代发展,与时代同步并反映时代,既是流行文化在不同定义与表述中的共有属性和动态特征,也是它的生命力之所在。
   
    2.1.2 流行文化的特点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后工业化社会的历史背景下,流行文化最显着的一个势能,就是它以温和明快的方式,消解了传统精英文化的滞重和与日常生活的隔离,促使包含多种矛盾共同体的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无论喜欢与否,仅此一点就可以说,关注和研究流行文化,对于推动以青少年为主体的基础美术教育乃至审美文化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做到、做好这一点,就必须客观、理性地分析和研究流行文化的特点,以便准确对接和把握所对青少年心理作用的内容、方式和维度。
   
    2.1.2.1 流行文化的体验性
   
    就心理学的一般态度而言,流行文化是大众进行自我抚慰的文化形态,是欲望化、感性化的文化,通过各种媒介形象和通俗文化符号能日益支配人们的现实感受。
   
    正因为如此,流行文化被人们歌颂、喜爱、拥抱和分享不是因为它的思想性,而是贴近人的感觉和欲望,对人们内心带来的情感体验。这在青少年群体中很容易形成。
   
    而流行文化,因其更能够使青少年了解和表达自身的情感变化,从而对其更具吸引力和亲和性。例如,从中央到地方,从《星光大道》、《中国好声音》到《偶像练习生》,在各级电视媒体兴起的选秀节目中,整个比赛机制除了专家评审之外,普通观众也被更多的给予了投票、网络舆论等各种参与方式,也就是说,通过对参与、互动和激烈赛制的体验式设计,吸引和激发起青少年为自己所喜爱的选手呐喊、助威、投票的热情浸入。还有,对于一些青少年迷恋网络、享受网络、甚至无法自拔的现象,如若究其根因,也主要有这样几点:网络能给人以必要、合理的情绪发泄;能获得表露内心感受的自由感;能娱乐且在娱乐互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能丰富生活、体验生活等等。客观讲,这些在学生群体中的不以输赢为目的,而以富余精力释放、过程体验为硬核的文化娱乐活动,不仅以其积极主动的参与性特征,正面体现着流行文化所具有的正当性,同时也在促进、提高学生间的互动性上凸显了自身存在的合法性。比如,国际上不少节日之所以显得比我们的节日更活跃、更热烈,原因就在于包括男女老少在内的参与人群的普遍性,而其中无论是节庆游行、文体表演,还是手工制作、演唱晚会,又都充满了青少年强烈的互动性。可以说,流行文化的这种注重过程的主动参与性,主客间的互动性等体验性特点,对我们探索实践即重结果、又重过程的发展性评价教学,不仅能够带来重要的启发,而且也与新课改所提倡的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挥主观体验性,提高学习自主性等教育观、评价观不谋而合。
   
    2.1.2.2 流行文化的娱乐性
   
    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对于流行文化持批判态度,但也因此客观凸显出大众文化为大众提供了娱乐、消遣和身心放松这一娱乐性特征。而对于流行文化娱乐性与教学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流行文化与审美性、教育性的文化相比,其更受青少年普遍接受和广泛传播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它所具有的轻松舒适的娱乐性。
   
    生产、经济快速发展所激发的社会竞争与博弈,整体性地带来人们生活节奏变快,学习、工作压力增大。尽管青少年物质生活压力比较小,但学习和学习型社会语境带来的精神心理压力较大。这使得他们自觉不自觉地更容易通过娱乐活动来进行调节和消遣。此外,青少年通常对传统、僵化的各种规制不满,往往通过娱乐活动来逃避约束、寻求自由。流行文化、特别是那些深谙青少年消费心理且有针对性的流行文化,自然会广泛获得他们的青睐。理性看,在发展迅速且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生活中,无论是流行文化的娱乐性,还是娱乐性的流行文化,不但帮助青少年群体放松压力、得到快乐,还有助于他们不断调整情绪变化。显然,如果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借鉴、开发具有娱乐性的流行文化,使学生在轻松、明快的学习环境下自由抒发情感,不仅能够增强美术课程的愉悦性,而且有利于美术核心素养与教学目标的发展和实现。当然,目前流行文化的流行,一方面受大众感性文化趋势的影响,一方面受流行文化制造者经济利益的驱遣,的确存在着片面迎合青少年对感官刺激的需求,以至淡化甚至丧失对青少年道德理想感召的现象。也正因此,这也正是需要我们以构建活力课堂为驱动,以培养创新个性为使命,通过切合学生实际,科学把握尺度,正确开发利用流行文化的娱乐性资源的价值理性之所在。
   
    2.1.2.3 流行文化的开放融合性
   
    在后现代主义文化视野里,流行文化是指那种消弭了“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之间、艺术与商业之间界限的文化类型。这种理解把握住了大众文化与高雅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相互渗透,认为流行文化具有跨阶层性或是跨阶级性这一显着特征。比较而言,传统文化是人类历史经验的积累和在发展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在历史的分工中,由于它通常是专业人士通过严格的教育手段,缓慢地、有条件地在社会中传播开来的职业性活动,往往也是一种精英文化。但随着社会工业化、信息化的递进,全民教育的普及,使得日新月异的科技也为文化教育的传播不断提供新的手段。由之,当代流行文化已不再为文化精英所垄断,也无须有高深而特别的专门学问才能掌握,相反,从文创到双创,作为可任由整个社会成员参与的文化实践活动,其特有的平易与亲和,日益受到社会大众的喜爱,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换句话说,从精英到百姓,因各色人等、各层文化的融入,流行文化日益以雅俗共赏的路向,否定性地弥合了传统的、所谓精致与粗鄙、高雅与媚俗的文化区隔,从而不断打破和摒弃等级制度的束缚,以更具感染力、更有包容性的“娱乐消遣”的姿态,“寓教于乐”的亲民效应而自立于新世纪。我们看到,从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到罗丹的《思想者》,从芭蕾舞《天鹅湖》到梵蒂冈恢弘的教堂建筑,这些精致高雅的艺术文化,随着时代开明与高科技的融入,都有更加人性化、通俗化的崭新演绎和智能化的表达。不止如此,很多借鉴于唐诗宋词且风靡于青少年中的古风歌曲,很大原因就是其歌词打动人心的通俗化。显而易见,优秀的流行文化并没有与传统的经典文化相背离,而是对其进行解构和重组,注入了新的人文理念,让我们更加直观的感受经典,就像波普艺术虽是借用了商业消费的文化符号,但却因此产生了新的艺术主题,进而使得艺术创作产生质变。不妨说,当代流行文化这种融高雅、通俗于一身的潜移默化性,以及参与生产、消费的跨阶层性,是其因独到而独有的文化魅力所在。
   
    综上,笔者认为,虽然流行文化还有其他内涵和特点,但是从美术教学开发利用流行文化资源的内在逻辑看,只有紧紧抓住以上三点,才能更好地构建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的联系。
   
    2.1.3 流行文化对初中美术教学影响的调研
   
    流行文化是被大众喜欢和热烈追随的文化,是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对初中生的身心发展以及学校教育产生较大影响。对于这种影响,本研究以《关于流行文化资源在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现状调查》为题(问卷详见附录),在厦门市湖里实验中学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共收回学生有效问卷 493 份,各科有关教师有效问卷 43 份。通过问卷调查所发现的问题,以及与该校教师深入的访谈交流,形成了美术教学受流行文化影响情况的客观分析。
   
    2.1.3.1 调查统计
   
    首先是对“教”方的摸底调查。鉴于教学资源的选择和配置教师在实际中的主导作用,决定了本研究的调查、表述方式和逻辑。在“教师卷”方面,笔者首先关注的一点,就是该校利用流行文化资源辅助教学的既有状况。调查显示(如图 2-1所示):

美术硕士论文
   
    将教师有效问卷做百分比看,“经常”利用和“没有”利用流行文化资源辅助教学的两极情况各占 8%,“偶尔”和“有时”利用则占比 84%。换句话说,没有和有时偶尔利用流行文化资源的情况总体达到了 92%。也就是说,只有不到一成的教师经常利用流行文化资源。显然,其利用率很低。
   
    但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如果仅就可否将流行文化引入教学的一般意见上,老师们的态度又与上述数据表现出了很大的反差(如图 2-2 所示):

美术硕士论文
   
    如图显示:仅“认同”、“较认同”这两项就达到了 46%,超过“不认同”5倍。那么运用“消极”和“积极”两种倾向预设的归纳法处理、对比数据,可以看到,前者(消极):9%的“不认同”+ 44%的“中立”= 53%,超过肯定性态度 7个百分点;后者(积极):“认同”、“较认同”+“中立”= 90%,不仅超过前者总数 37 个百分点,同时也超过“不认同”者 10 倍。换句话说,老师们对流行文化引入教学的态度,在“道理”或是“理想性”上,总体又显然是积极的、肯定性的。
   
    这种反差耐人寻味,也引人深究。经深入调研,发现有两个方面问题:首先是不同教龄的教师对于流行文化进入初中课堂的态度褒贬不一。持认同观点的,普遍是青年教师,而持消极、否定态度的,则主要是教龄颇长的老教师。其次,包括持肯定态度的一些年轻教师在内,普遍存在一些顾虑,可以归纳三点:一是难以把控流行文化对课堂乃至校园文化的导向性影响,怕犯错误、担责任;二是流行文化引入教学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三是难以将其与教材内容相结合等等。这两方面一定意义上又是内在联系的。

美术硕士论文
   
    那么,对教师既有的对流行文化资源或元素的利用情况,当然也是笔者所要了解和研究学习的。其情况可概括如下(见表 2-1)。结合访谈得知,除了 15%的教师或课堂在利用流行文化资源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其它各列,有近一半的教师或课堂,则是在没有经过教学设计或是粗略设计的情况下临时发挥的。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流行文化资源的这种利用方式,想要发挥出它所应有的教学效果,其困难性,也是可想而知。
   
    其次是对“学”方的摸底调查。
   
    首先归纳汇总“学生卷”部分对流行文化资源相关认识及态度(见表 2-2):

美术硕士论文
   
    调查表明,绝大部分学生对于流行文化引进课堂的态度是积极赞同。通过进一步交流了解到,学生赞同的理由可分为一般和具体两个方面。一般方面包括四点:
   
    可以使课堂更加生动更具趣味性;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并调动积极性;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可以更多更广地学到课外知识等。具体方面包括:普遍认为流行文化对美术学习有帮助,主要有五点:可以帮助知识的理解;增大知识接触广度;增加学习兴趣;有些内容可以为美术创作提供灵感;一些作品可以作为很好的美术素材等。当然,也有少数学生持反对态度,主要理由是认为流行文化缺少传统,不能算作是一种文化。这些看法也给笔者后续的教学实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
   
    再就是综合性的调查摸底。
   
    下面是从学生的视角,调查教师和家长对其接触流行文化的态度(如图 2-3 所示):

美术硕士论文
   
    数据表明,教师的态度集中在“不知情”和“反对”二者之间,呈现出两大极端——这与前述正面问卷所得结果(如图 2-2 所示)存有偏差。某种程度上,这或许更真实地反映了教师特别是成为家长的教师的“现实”心态。相比之下,家长的态度则稍显多样与均衡。其中持反对态度的约占三分之一,是教师和家长明显的共同趋势;“引导”的所占比例都不大,少数家长还存在着“不理睬”的情况。那么结合表(2-2)学生的心态,不难看出,在对待接触流行文化的问题上,教师和家长似乎都匮乏对学生生活主动而理性的思考和了解。
   
    进而将师生相关问卷整合对比,则呈现出更为有意思的情景(如图 2-4 所示):

美术硕士论文
   
    此图反映出师生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接触和运用流行文化样式的差异。四类样式中,影视作品占比较大,无论在学生的接触率还是教师的使用率上,均在 50%上下。通过与生、师进一步交流,确认影视动漫最受普遍欢迎,原因很明显,影视动漫视听兼备、充满想象力等优势,对学生极具吸引力;但对于网络文化,生师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大概因其存在着价值导向的争议,虽经常接触但却很少与课堂对接;此外,受认知水平局限,以及信息不够直观,畅销通俗读物对初中生的作用相对较小;流行歌曲总体占比不高且师生相差不大。这也为笔者后续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11.07.
    [2]陆玉林.什么是“青少年流行文化”[J].中国青年研究,2003(02):4-7.
    [3]刘世清.论流行文化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6(16):15-40.
    [4]叶志良.大众文化[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12.
    [5]王蕊.虚拟的文化盛宴 当代大众文化解读[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7.
    [6]阿兰?斯威伍德.大众文化的神话[M].冯建三译,北京:北京三联书店,2003.
    [7]王晓玲.流行文化对中学生审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8]许文郁.大众文化批评[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9](美)尼尔·波兹曼着.娱乐至死[M]. 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0]王寒松.当代文化冲突与青年文化思潮[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8.04.
    [11]于文秀.当下文化景观研究[M].北京:人名出版社,2007.
    [12]王晓青.当下中国流行文化分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4(06):820-822.
    [13]张馨心.当代我国青少年流行文化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 2012.
    [14]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15]钟一彪.后现代消费:青少年娱乐亚文化及其发生[J].当代青年研究,2007(01):31-34.
    [16]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编.中学教育心理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
    [17]王春阳,杨彬.教育心理学[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
    [18]王晓玲.流行文化对中学生审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19](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 100 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11.
    [20]肖辉,晨楠.中学生心灵美的培养[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21]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2]侯令.美术教育与人文精神的涵养[M].上海: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3]陈昌柱,陈英英.卡通艺术[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
    [24]徐凡,冯化.漫画基础[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
    [25]余洋.中小学美术教学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08.
    [26] 王欣欣.波普艺术的美学研究[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04.
    [27]韩帅.波普艺术与大众文化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启示[D].山西师范大学,2010.
    [28]高迪.中学生流行文化观的理性再平衡研究[D].开封,河南师范大学,2014.
    [29]杨景之.创造力与美术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教育出版社,2001.
    [30]张振举.中学美术教学中面对流行文化应对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11.
    [31]王天慧.以流行音乐为载体在青少年中弘扬传统文化[J].黑龙江史志,2008(1):85-86.
    [32]李甲.初中美术课程的人文素养研究[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16.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
原文出处:谷雨. 流行文化资源在初中美术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D].集美大学,2020.
相关标签:美术硕士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