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语
新中国成立后,黄河工程管理逐步形成了专职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黄河基层水管单位集"修、防、管、营"于一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后,受传统治黄思想和治黄体制的影响,水管单位存在的体制不顺、职责不明、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管理粗放等问题日益突出,导致工程老化失修,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益。根据水利部、财政部安排,山东黄河河务局 2006 年对下属的各基层单位进行了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改革,初步建立管养分离的黄河水利工程管理机制。由于黄河工程管理的特殊性,新的黄河水利工程运行机制在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不少与改革目标不相符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人员素质和思想观念不适应新形势下工程管理的需要;维修养护单位后劲不足,履行维修养护合同能力差;各方关系复杂,制约维修养护工作的开展;人员流动不畅;规章制度不够细化、不易操作等。
为巩固水利工程管理改革所取得的成绩,保证黄河水利工程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通过对新形势下黄河水利工程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建立符合山东黄河实际情况的运行机制,促进治黄事业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通过分析水管体制改革后,山东黄河工程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以解决这些问题为切入点,以深化治黄改革为出发点,从公共管理的理论出发,借鉴外国先进管理经验,结合山东黄河工程管理的特点,提出了完善山东黄河工程管理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主要结论:
1、借鉴工程建设项目的做法,实行水管单位"项目法人制"的管理理念,合理界定各方的职责、权限,巩固了水管单位的主体地位。
2、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深化改革中,采取三步走方针,逐步引进竞争机制,实现改革的目标要求,为黄河维修养护公司的发展壮大和企业转变提供一定时间空间。
3、水管单位在国家财政还没有全额拨款的情况下,必须结合自身优势,采取多种渠道开展经营创收工作,来弥补事业经费的不足。
4、黄河维修养护企业多措并举,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现代化养护企业,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建立适灵活的薪酬分配政策,合理利用和引进人才,使企业尽快成长起来,满足黄河工程管理和养护的需要。
5、做好工程建设与工程管理相结合的文章,坚持建管并重,工程建设为工程管理服务的原则,把工程建设与工程运行管理结合好,逐步解决工程面貌差距大的问题。
6、对水管单位的人才管理,提出了以身份管理为主、岗位管理为辅的思路,解决了人才流动的"单行道"问题。
参考文献:
【1】贾琦、高佩敬。国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及我国的改革思路[J].中国行政管理。2009(9)。
【2】陈燕、傅春。荷兰水资源综合管理[J].中国水利。2004(3)。
【3】许衍荣。黄河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年。
【4】贾士强。黄河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运行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年。
【5】刘可。黄河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与养护体制研究[D].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年。
【6】朱兴明、杨洪祥、庞潜。黄委基层水管体制改革后工程管理运行机制研究。山东水利[J].2009 年(3)。
【7】孙宗海、苑斌。山东黄河水利工程管理运行机制探讨[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3 年(8)。
【8】梁雪梅。水管单位公益性资产与经营性资产的界定[J].陕西水利。2008(4)。
【9】汪斌。基于项目治理理论的公益性水利工程专业化建设管理体制研究[D].河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年。
【10】赵静、张萍萍、孟洪亮。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后面临的问题[J].北京农业。2013 年(3)。
【11】李瑞。黄河水利工程管理的特点浅析[J].经营管理者。2013(31)。
【12】陈浩。国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分析[J]. 中国新产品新技术。2011(10)。
【13】王玉华、张志友、王振臣。新时期黄河基层工程管理工作的认识与实践[Z]. 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2013(10)。
【14】黄小勇。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其借鉴意义[Z].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4(3)。
【15】黄河水利史述要[Z].黄河水利出版社。2003.
【16】黄委会。黄河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总结[Z].2006.
【17】曹忠文、付铁英。浅谈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3(2)。
【18】黄委会。黄河堤防工程管理标准(试行)[Z].黄建管【2007】2 号。2007 年。
【19】黄委会。黄河河道整治工程管理标准(试行)[Z].黄建管【2007】2 号。2007 年。
【20】刘春生、廖虎昌、熊学魁、黄迪。美国水资源管理研究综述及对我国的启示[J].环球了望。2011(6)。
【21】山东黄河河务局。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机构、人员分离的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