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小型水库管理体制创新探究
【第一章】小型水库长久安全运行管理研究绪论
【第二章】小型水库现状及管理问题
【3.1 - 3.4】运用“多中心理论”革新小型水库管理机制
【3.5】法律约束与政府主导的水库管理
【3.6 - 3.7】建立“多中心理论”的水利管理机制
【第四章】璧山区水务局水库管理案例分析
【结论/参考文献】水库管理中多中心理论的运用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3.6 建立"多中心理论"的管理机制
"多中心理论"运用,使政府、市场与社会共同参与到小型水库的管理中,小型水库的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管理权也将分离,政府集权将会被打破,但政府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没有消除,而是转变政府的角色、管理方式等。
3.6.1 划定小型水库管理范围、改革产权制度。
(1)明确管理范围。
小型水库的安全运行除了水库枢纽包括的全部水工建筑物、监测设施、观测标志、防汛设备和设施、其它器材和机械、库区内水域水质,还包括水库上下游及周边一定距离内的水土保护和水源保护。
小(1)型水库:一级管理范围为按大坝上游临水山体的分水岭以下库区大坝背水坡脚外 50m,大坝下游两端各 80m,溢洪道两侧各 10m 所形成的区域;二级管理区为库区上游集雨面积区域内。小(2)型水库:一级管理区为按大坝上游临水山体分水岭以下库区大坝背水坡脚外 30m,大坝两端下游各 50m,溢洪道两侧 5m所形成的区域;二级管理区为库区上游集雨面积区域内。
(2)改革产权制度。
小型水库建设过程中的资金、劳动力大多由政府、集体及当地农民共同参与,导致产权模糊,致使管理各方"权力争夺、利益霸占、责任推脱".落实适应市场的产权制度可以明确管理各方责、权、利,理顺管理思路,适应社会发展,充分挖掘资源,建立有效长久的管理机制。
根据小型水库的具体情况,在确保小型水库的功能效益及资源开发的前提下,小型水库的产权也应该改革,界定产权,放活使用权、经营权适应市场发展。
翻查小型水库历史备案资料,准确审计,界定小型水库的所有权:国家投资建设的小型水库属国家所有;由集体兴建的属集体所有;国家和集体共同建设的,按投资比例,产权属大于 50%的所有;个人投资兴建的明确产权所有年限,在年限内归个人所有,超过年限归国家所有。
小型水库资源开发和长久运行与水库的经营、使用密切相关,在市场机制的推动下,小型水库可从实际出发根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承包、租凭方式下放使用权。小型水库在产权不变的前提下,为了加强对小型水库工程及设施的管理和刺激资源的开发利用,可放开经营权,对小型水库进行拍卖,或采取股份制形式。对于纯公益性的小型水库,如纯灌溉型的,由于经济效益低,管理经费难以自负盈亏,资源开发贫乏,可采用承包方式;而对于可发电的小型水库可对其进行拍卖,转让其使用权、经营权,使其进入商业化运作,既增加当地经济收入,更使小型水库在利益的驱动下得到更好更长远的维护。
通过多形式、多元化、多渠道的新机制, 不但可解决小型水库管理投入不足,而且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政府必须严格控制:(1)对小型水库资产进行标准评估并验证;(2)实事求是、公正合理的进行产权界定;(3)股份制在招标拍卖过程中公开招标说明书, 制定股息股利分配办法、经营管理办法及有关章程条例, 发动群众认股购股;(4)政府和董事会建立体系制度,明确"责、权、利";(5)严把合同,凡参与工程, 各方必须把各自的权利义务写进合同, 由公证部门公证, 确保合同的严肃性;(6)确保收入资金有用于小型水库的管理维护,推动小型水库管理机制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3.6.2 政府与社会组织建立长久运行机制。
(1)健全社会组织体系。
"多中心理论"强调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参与,充分调动内部动力,发挥社会组织在小型水库管理上的作用。社会组织的构成是与小型水库有着利益关系的农民、城镇用水居民、水库周边群众、志愿者及科研人员等等,他们是小型水库管理的内在组成,他们的组成更能激发管理的活力。但是社会组织参与小型水库管理也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如:社会组织自身能力的有限;组织机构的不合理影响正常管理;干扰政府职能规划和监督指导等等。因此,社会组织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合理组建。
社会组织要为小型水库提供长久持续良性的运行环境必须强化自身建设,提高社会组织的服务质量,提高内部组成人员能力和责任意识,完善组织内制度体系建设,加强社会组织与其他管理部门的合作,强化社会组织的培训,有效提高小型水库管理的专业化;在强化自身建设方面除了完善组织制度[80],确定组织目标,提升组织形象之外,还要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发现和解决管理内部问题;解决管理经费问题,不仅可以多渠道、多方式的集资,还可以充分利用市场开发来收取费用。
(2)社会组织与政府信息共享。
信息是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沟通的重要内容之一,让政府与社会组织及公众间相互支持和理解,杜绝谣言的产生,信息公开化也是解决管理问题的一种手段,只有及时、准确、全面了解管理实事,社会组织和公众才能配合政府,积极行动,发挥整体社会的功效。同时起到社会监督的作用,防止管理的独裁。做好信息共享,必需遵循以下原则:向社会组织及公民发布真实可靠的公共信息,这也是政府的责任;采用多种渠道及时向社会公布,避免因时间延长给小型水库管理带来影响,特别是可能引发水质恶化、溃坝的信息; 政府所公布的信息必需完整,不可只发布有利信息,规避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小型水库是当地重要生活、经济的基础保障,政府有责任向社会和公众提供真实、及时、准确的公共信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及时通过手机、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形式向民众通报,让普通民众及时了解情况,实现政府与媒体、公众的良性互动。
(3)建立监督机构、维护各方自身权利。
社会组织参与小型水库管理是独立于政府之外,让公民可以结合小型水库的实际拥有管理权、经营权及使用权。但是社会组织要实现自身所拥有的权力,对小型水库实施全面的管理,自我创新的管理方案也能被政府采纳,并顺利实施,才能达到引入社会组织管理小型水库的目的。否则,社会组织不仅失效,更成为了政府机构规避责任、逃脱监督的"炮灰".
政府需要成立一个对政府和社会组织双向监督的机构,该机构权力应大于小型水库所在地水行政管理机构,但是它不参与小型水库的管理,仅对社会组织和政府行为进行监督、控制。它是政府对社会组织管理小型水库是否有效的监督、考核机构,也是社会组织避免政府干涉自身管理和社会组织向政府表达自身管理意见和创新理念的机构。若社会组织管理不当或不利,该机构有权对社会组织进行整治;若政府干涉社会组织的合理管理或强制社会组织执行不法指令,该机构可直接阻止政府机构。
(4)社会组织与政府机构的责任、权力划分。
小型水库根据自身潜在的资源、功能分类后,纯公益性的水库资源价值低,难以吸引公民成立社会组织对其进行管理,基本全权由政府管理;而资源量大(如;农村安全饮水水源、发电等功能的水库),就有相当大的公民参与社会组织对其进行管理,而政府对其的利益也垂涎三尺,该情况就必须明确管理责任、权力、范围。小型水库一旦引入社会组织对其进行日常运行管理,政府机构就不再有管理小型水库的权力,仅有通过监督机构对社会组织进行考核、监督的权力。如果发现社会组织不履行职责或管理不规范、不科学,政府机构可通过监督机构对其进行整治,甚至取消社会组织机构,将管理权还给政府。但是监督机构必须公平公正的考核、监督社会组织。政府对社会组织采取的措施不合事实,监督机构有权驳回。
3.6.3 财政保障机制。
过去我国小型水库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国家的财政拨款和集体[81]、农民的投劳折资,且资金大部分用于小型水库的改扩建、除险加固、防汛抢险;一部分资金还来自水费收入、以及租凭水库水面。小型水库的可持续的运行需要资金作为保障和激励,因此在基本资金保证的情况下要建立多渠道、多形式融资。
公益性水库,发挥重点的社会效益,其日常运行管理的资金应以国家财政收入为主,特别是当地政府应建立专项资金。当然,在扩大中央财政投入的前提下,积极扩展融资渠道,争取国家财政以外的资金[82]进入公益性水库管理。而资源型水库除了国家财政予以基础保障外,应该以其资源开发作为管理资金的主要来源,根据相关法律确定开发小型水库资源的收费方式。如:水资源型的小型水库,应该根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与水利部《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2003 年)、《国家发改委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2006 年)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依据市场及成本、合理收取、公平收费的原则,对水价进行合理的核算,确立合理公平的水价,对用水户收取水费。
小型水库长久运行才能实现其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为了刺激和规范小型水库的管理,政府应该建立奖惩政策。奖的激励政策和罚的补偿政策,通过奖惩政策来获得小型水库管理长久有效的支撑。激励政策可对小型水库的开发管理者采取有效减少税收的方式,惩罚政策可对管理无为者进行各种罚金的方式来补偿小型水库的管理资金。以什么标准或方式衡量是否奖罚,一种是建立奖罚机制,明确奖罚条例和标准规范,严格按照条例标准评判是否奖罚;另一种是在省或全国范围内进行评选,取评选结果的前几名进行奖励政策,最后几名实行惩罚政策。
3.6.4 紧急事故处理机制。
大量小型水库在除险加固后若遇汛期连续暴雨天气,大坝经受着洪水的连续攻击,随时面临着溃坝的风险,一旦发生溃坝,或引发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将会对下游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因此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共同建立防汛抢险的紧急事故处理机制,应对突发事故。
(1)组织措施。
事故的发生时间和地点很难预测,只有在事前全面做好充分的预防措施,事发时才能从容应对。通过培训、宣传建立社会或管理者的危机意识及处理技术,让小型水库的安全问题得到社会大众的重视;建立防汛抢险预案,组织安排防汛队伍,落实防汛职责,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安排防汛值班员及现场监察员,保障防汛通信,配备防汛物资,进行防汛抢险突击演习。
小型水库的检查观测是预防事故发生的关键,可将事故隐患及时排除,减少灾害的发生。组织经验丰富的技术员运用专业仪器对小型水库的三大件(大坝、溢洪道、放水设施)通过眼看、手摸、耳听和仪器的检测,了解三大件是否存在损坏或异常现象,确定建筑物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裂缝、渗流量、浸润线、导渗效果、绕坝渗流、水位、流量、水质、水位形态及降雨量、波浪、冰棱等项目是否会引发建筑物的破坏,发现裂缝、渗漏、流土、管涌、滑坡等及时维修处理消除病险。
(2)工程措施。
小型水库坝型大多为土坝,库容小,坝低,抵御洪水能力弱,且容易受地震、白蚁等影响大坝安全,特别是在暴雨洪水过程后大坝容易出现裂缝、渗漏、管涌、流土及滑坡等,在日常及特殊巡视检查中发现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防止事故发生。管理工作人员应具备发现和处理水库安全隐患的能力,以下为常见安全隐患的处理办法。
裂缝处理:小型水库在巡视检查中一旦发现坝面有裂缝,应立即上报乡镇水管站及县水务局,接到上报后应组织水利技术人员迅速赶到工程现场,对裂缝进行勘查,测量裂缝的深度、宽度、长度,确定其走向,并预测裂缝未来的发展变化,查明裂缝产生原因,分析裂缝所属性质(属于表面裂缝、贯穿裂缝、浅层裂缝及深层裂缝)[83],特别是贯穿坝体的内部的裂缝,根据实际情况拟定处理方案。
在处理裂缝的同时必须控制好小型水库水位,保护坝体不受更大破坏[84],对裂缝采取控制保护措施。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的抢护方法:开挖回填法和充填灌浆法。
渗漏处理:当发现大坝下游有渗水现象,水利技术人员应首先通过观察渗水水量大小、水质清浊度、渗水带土粒没有及带土粒多少、有无冒水翻砂现象等判断渗水正常与否。如正常则不用处理,如渗水具有发展性、扩大、加剧趋势则应立刻上报,进一步判断险情。常采用的方法有帷幕灌浆、充填灌浆、防渗墙。
管涌与流土处理:管涌与流土多发生在坝址附近,产生的原因是渗水在坝体产生通路,发生在汛期时很难在大坝上游堵塞,只有考虑在坝后采取抢护措施。
发现大坝下游有管涌与流土,采取的常见措施为降低渗流出逸坡降[85],减少渗流压力,增强坝体或地基土的抗渗能力,主要采取围井法和导虑法。
滑坡处理:土坝滑坡是小型水库经常出现的险情,一旦发生应尽快削坡减载,压重固脚,封闭决口。处理原理为在滑坡体的滑动方向[86]上设置阻滑体,并及时导渗降低坝体内的浸润线,大坝下游阻滑须采用透水材料。滑坡处理应及时常常就地取材,使用堆土,堆石或抛石支撑,也可直接用编织袋装砂或竹笼。通常使用抛石来固定坝脚阻止坝坡滑动。
3.6.5 监督检查与考核机制。
(1)监督检查机制。
监督管理机制可预防和控制人为以及疏职酿成的违反操作或操作不当的一种制度。小型水库涉及到三个主体,即政府部门、经营使用者、管理组织(机构)。
它们所追求的利益目标是不同的,经营使用者利益的最大化与管理组织利益的最大化是相矛盾的,但是政府部门可以调和这种矛盾。小型水库的管理应建立对政府与社会组织(机构)相互监督管理体系与制度。小型水库监督管理体系可分为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管两方面,内部监管是社会组织之间的监管,经营者、使用者及其他组织之间的相互监管;外部监管是政府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同时包括政府上下级监管,如县、乡镇和村三个层次监管,政府的监管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法对社会组织监管来实现。政府监管应依靠管理法律法规、制度等,来约束管理组织对小型水库进行日常的运行管理。政府部门应对管理组织进行考核,对工程管理的行为督促检查, 对管理成效进行严格考核,并实施奖惩制度,从而确保工程规范运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使其长久可持续运行。
(2)考核机制。
小型水库管理机制的有序进行关键是通过管理使被管对象取得管理成效, 运用考核手段确认小型水库管理机制是否有效,并且可以分析发现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小型水库是重要的水利基础设施,对农业、农村、农民及社会的经济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日常的运行管理可保证效益的发挥,因此规范其运行管理才能确保工程发挥建设作用。
小型水库运行管理的考核,是通过建立小型水库运行管理的考核指标体系,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动态跟踪调查、统计和测定小型水库的运行情况、运行效果及日常管理情况,掌握小型水库运行管理的信息数据,从而对小型水库运行管理的质量进行客观评价,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促进小型水库管理的规范运行,最终实现其可持续运行管理。小型水库运行管理考核,也是政府监督管理小型水库运行的重要手段,政府通过考核可以更好地掌握小型水库运行管理信息,为政府制定小型水库建设管理措施与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及时发现小型水库管理问题,总结经验,更好的解决小型水库管理问题,确保小型水库可持续运行;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小型水库管理法制化、规范化、现代化,确保小型水库安全运行和效益充分发挥。
小型水库建立考核机制应遵循科学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层次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简明性及实用性原则。小型水库管理涉及工程、技术、管理、经济及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为使考核指标能够全面反映小型水库管理状况与效果,考核指标体系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如:科学全面的建立考核指标应该使指标体系具有不同层次,层次之间结构合理并突出关键问题,纵横向比较分析发现问题,根据问题拟定解决问题的措施;整个考核指标应具有系统性,所有指标应全面反映考核的整体,围绕小型水库可持续运行这个大系统;同时考虑指标的简明性,使考核简单易懂;保证指标体系实用性,便于操作,提高工作效率,便于考核人员操作。
考核指标的建立依据以下文件、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水利工程管理办法》,《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水库大坝注册登记办法》,《水库降等与报废管理办法》,《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办法》,《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
根据小型水库的特点和考核的目的及作用,依据国家和各省有关小型水库及水利工程管理的相关规定,对小型水库可持续运行考核分组织管理、安全管理、运行管理、经济管理四个方面,以下为考核内容和考核因子。
1)组织管理考核。
小型水库规范有序运行的保障是组织管理,其管理体制、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及管理设施等是影响小型水库运行管理的关键。组织管理考核的内容主要有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精神文明、规章制度、仪器及档案管理。
①管理体制。小型水库应当按规定明晰工程管理权责,实行管养分离,建立相应管理体系、管理模式。
②运行机制。运行制度,满足日常运行管理需求;适量竞争上岗,择优上岗,提高管理队伍能力;保证小型水库调度运行安全合理;奖惩激励,优化小型水库运行管理。
③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合理设置岗位,配备高端技术人员。小型水库根据资源特点采用的社会组织、村集体、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管理形式必须建立对应的管理机构,并配备合理的管理人员,并经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④精神文明。管理人员上下团结,爱岗敬业,遵纪守法,无私奉献;工作环境整洁优美;配套设施完善;文化生活丰富。
⑤规章制度。管理人员需用管理制度约束其行为准则,工程的运行必须用规章制度严格约束。整个管理体系及各个管理机构必须建立全面的规章制度并且严格执行。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学习培训制度、人事劳动制度、请示报告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事故处理报告制度、检查报告制度、工作大事记制度、工作总结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明示,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完善。
⑥仪器及档案管理。仪器指管理场所、办公器具及监测等仪器。小型水库管理组织必须拥有一定的管理硬件条件,如:办公室、仓库等、橱柜、办公桌椅、网络设施、通讯及计算机、打印机、测量仪器、水质监测仪器等。管理单位对工程所涉及的所有相关档案资料包括相关文件、登记记录、工程设计资料、验收记录、维修记录、单位帐务及票据、量测记录、各种计划、合同或协议等原始资料等。
全部资料应妥善保管、分类建档。
2)安全管理考核。
管理单位应以工程安全为根本,工程的长期运行是管理的实质。因此,对所辖工程必须进行安全检查和管理,出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工程的正常运行。对小型水库工程安全管理的考核主要为注册登记、确权划界、安全鉴定、防汛组织、水行政管理、防汛物料与设施、除险加固、防洪预案、更新改造、安全生产。
①注册登记。小型水库必须根据《水库大坝注册登记办法》进行注册登记,若水库有变更及时变更注册登记内容。
②确权划界。按规定划定小型水库的管理范围,明确职权,依法申请土地使用证;标志、界桩和警示标牌等标明保护范围。
③安全鉴定。根据《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对小型水库进行安全鉴定,鉴定数据和成果用于指导水库的安全运行和除险加固。
④防汛组织。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明确任务,落实措施;组建防汛办事机构,配备精干人员;组织防汛抢险队伍,严格培训,落实任务。
⑤水行政管理。依法管水,确保工程保护管理范围内无违章建筑,防止危害水库工程安全的活动,防止污染水质破坏生态环境的活动。
⑥防汛物料与设施。按上级防汛部门下达的定额备齐防汛物料,设专人专管,归档登记;防汛车辆、道路等齐备完好;备用电源使用可靠;防汛抢险工具完好、齐备。
⑦除险加固。水库有预防和整治病险的规划,发现病险有除险加固设计、实施计划,无病险的应该建立安全保障规划及措施。
⑧防洪预案。对超标准洪水设计防洪预案,内容包括通讯、转移、抢险、调度等,且计划周全,实施方便。
⑨更新改造。大坝及其附属工程更新改造有规划、设计,经费落实,项目按时完成,质量符合要求,有竣工验收报告。
⑩安全生产。水库安全运行,无重大责任事故。
3)运行管理考核。
小型水库资源的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是其生命力的象征,可刺激管理组织对小型水库加强管理,并为其提供动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是解决国民经济发展的保障。因此加强对小型水库的日常运行管理和日常维护检查才能保障小型水库可持续利用。运行管理考核的内容主要有工程检查、工程观测、工程养护、机电设备维护、工程维修、报汛及洪水预报、防洪调度、兴利调度、操作运行、管理现代化。
①工程检查。汛前、汛后各检查一次主、副坝、输水洞、溢洪道等建筑物及闸门金属设备等,平时按期检查,可每月检查两次,遇水位突变、高水位、地震等特殊情况应增加次数;检查工程各部位仔细全面,规范记录,负责人签字。
②工程观测。大坝沉降、位移以及水文水情应由专业测量观测人员负责,且人员固定、仪器固定、测次固定、时间固定,项目测量的精度、频率满足规范要求;特殊情况,如:地震或高水位,则应该加测,观测设备精度应达到规范要求,尽量选择先进、自动化程度高的观测设施;专门记录观测内容,观测分析意见;观测资料收集规范,保管齐全,并按时整编刊印。
③工程养护维修。水库各结构物的外观形象美观、功能作用完好。大坝坝顶平整,坝坡美观整齐,无裂缝或缺损,无杂草、树木、无白蚁,反滤体完整,防浪墙美观完整,排水沟、廊道畅通,溢洪道进出口岸坡完整无淤积和障碍物,消力池、工作桥完好,发电、供水设施正常。工程出现问题应及时上报、处理,重大维修有设计、批复文件,严格按规定完成维修。
④机电设备维护。闸门、启闭机等金属结构、机电设备应该有规范的维护制度并明示;设备定期维修养护,保持其操作运用的灵活性,保证随时操作安全可靠;必须有备用电源能随时启动并正常运行;有规范的维修养护记录。
⑤报汛及洪水预报。库区水文水情时时观测预报,建立自动化水文测报系统,保证水文测报准确;准确预报洪水,完成洪水调度,水文预报符合规范要求。
⑥防洪调度。制定并报批水库调度规程、调度方案和调度制度;调度原则及调度权限清晰;严格执行调度方案,并有记录;对洪水调度进行考评,总结经验问题及时调整。
⑦兴利调度。制定并报批年度兴利调度运行计划,认真执行,总结经验问题,及时修正调度运用。
⑧操作运行。对机电设备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如:闸门及启闭设备;固定专业操作人员并定期培训考核,考核合格持证上岗;按操作规程和指令安全操作运行,确保工程人员安全。
⑨管理现代化。管理应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改革,接受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探索创新管理,融入新的科技到管理工作中,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建立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实施现代化管理规划。
4)经济管理考核。
经济管理是管理组织(机构)重要工作,是保障管理有序进行的支撑,直接影响着管理人员和管理硬件设施。经济管理考核的主要内容有水资源利用、费用收取、财务管理、工资、福利及社会保障、多种经营。
①水资源利用。有灌溉、发电、供水管理制度;制定供水、灌溉、发电年度计划;准确测定渠系利用系数,优化供水调度,准确计量供水;完成批准的计划生产任务,总结经验及时根据市场需求修正计划;有根据市场需求对小型水库资源新型开发利用政府加以支持奖励。
②费用收取。按批准文件收取水价、电价等,按规定制定水费征收办法;有用水协议;并积极征收其他各种规费。
③财务管理。财务账目管理规范,收支合法透明,运行管理、维修养护等费用来源渠道透明畅通,有经主管部门审核批准的收入、支出年度计划,财政拨款及时足额到位, 无违规违纪, 严格执行财务制度。
④工资、福利及社会保障。工作人员工资按相关规定定期兑现,福利待遇不低于当地平均水平;根据国家规定完善工作人员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
⑤多种经营。充分利用水、土资源;经营方式多样,经济效益好。
在确定以上考核内容和考核因子后,采用评分方法,运用专家打分法对每一评价指标因子赋以一定权重(如表3.1),政府根据调查研究并按以上内容制定评分标准,根据评分标准,对考核对象逐一进行评价打分,汇总得到考核总得分。
总得分满足要求则判断小型水库的管理机制适应其长久可持续运行,若不满足要求则需分析研究调整管理机制。
3.7 本章小结
深入分析小型水库管理机制运用"多中心理论"后的优缺点、适用条件、发挥的功能及可能面临的问题。根据小型水库具有资源,将小型水库按资源类型及功能分类,根据不同类型的小型水库组建社会组织及完善社会组织内部结构、规章制度。确定小型水库管理范围,改革小型水库产权制度。政府根据小型水库的特点制定小型水库的管理制度、法规、管理结构层次、组织结构;运用"多中心理论"建立政府、监督机构及社会组织共同的小型水库管理机制。建立监督考核体系对小型水库的管理机制进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