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安全管理学在电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3-14 共516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山市电梯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章】中山市电梯安全管理优化研究绪论
  【第二章】电梯安全管理的相关要素
  【第三章】电梯安全管理机构和标准体系
  【第四章】中山市电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安全管理学在电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第六章】中山市电梯安全管理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中山市电梯安全管理困境探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五章 安全管理学在电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事物都有正反两面,电梯也不例外,其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潜在安全隐患。,在广泛使用电梯的同时,必须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电梯事故的发生,才能使电梯更好的为我们服务。长期以来,中山市质监、安监、消防等部门和电梯从业单位在电梯安全管理实践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对于电梯安全管理的理论作用于实践的总结、概括和提炼等内容,甚少涉足研究甚至不以为然。如果对理论的指导作用不重视,电梯安全管理只会平庸化、事务化,管理水平会一直停留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表面文章上。重视和加强电梯安全管理理论的学习研究,使电梯安全管理更趋向科学、高效、安全。[15]

  安全管理学理论是从安全管理活动中概括出来的有关安全管理活动的规律、原理、原则和方法,是对安全管理活动的一般性和规律性的认识,是指导安全管理活动开展的理论依据。其本质是防止和控制事故的发生,其核心内容是事故预防理论,这核心对电梯安全管理亦然管用。安全管理学理论内容包含两部分:一是事故致因理论;二是事故预防控制理论。[16]

  5.1 事故致因理论在电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事故致因理论主要是探讨事故发生、发生规律,研究事故始末过程并揭示事故本质的理论。其认为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物质危险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缺陷以及环境因素。其中物质危险因素是事故发生的物质基础,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缺陷是事故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因而在事故预防过程中,对物质状态的控制,对人的行为以及对管理工作的规范应当作为预防事故发生的主要途径。[15]

  5.1.1 加强对事故致因理论的客观因素的监管

  物质状态属于客观因素,是电梯机件自然老化的一种客观存。加强电梯这物质上的安全,是电梯安全管理的源头。《安全法》规定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是电梯的主要管理部门,中山市质监局需要履行其职责要做到:

  (1)加大对电梯的设计生产单位监管。中山市目前整梯生产企业 8 家,电梯配套企业则有 30 多家,对这些电梯生产企业,需要从设计方案的通过、制造环节的监督检验、重要部件的型式试验等,都要按照国家相应的标准法规严格监管好。从源头上杜绝如翻新机、贴牌机等以次充好的企业,拒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2)是要加强对中山市的电梯生产、安装、维保等单位的监督检查,促进其依法生产,按安全技术标准和质量保证体系从事本职工作。

  (3)是要政府部门的监管职责起到牵头作用,在房建办、地方电梯协会、公安等部门的协作下,定期对辖区内的电梯进行拉网普查,做好电梯基础资料的登记工作,并将资料录入监控平台数据库,实行动态监管。对年久老化的老龄梯、人流多的商场梯实行重点监管。

  5.1.2 加强对事故致因理论的主观因素的改进

  在对电梯的安全管理中,客观的因素需要控制好的同时,一定要高度重视人的主观因素。事故致因理论将人的主观因素分成人的管理行为和人的内在能力两方面。

  (1)事故致因理论认为人的管理行为是涉及到安全规则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安全检查的有效性、安全分析和评估的科学可靠性等问题。[15]

  在电梯安全管理实践应用中,中山市政府相关部门应做到:

  1.建立电梯专项制度。电梯的安全管理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从标准制定到制造工艺提升,从生产安装到维保使用,牵扯到不同部门不同人群,其管理涉及到社会的公共安全,任何方面的疏忽大意都有可能为电梯安全留下隐患。因此中山市质监局应将电梯从现有的特种设备中独立出来,应设定其专项的管理制度。比如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独立运行的监控网络、专用的维修基金等。针对电梯在实际运行中带来的各种问题,由中山市政府牵头,各相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协调沟通,加强调查研究,从长远全局的角度来制定适合电梯管理制度。

  2.实现电梯安全管理标准化。将各项电梯安全指标量化,使政府安全监督人员和电梯企业明确各项安全指标要求。一改以往,单凭靠经验的管理模式,大大避免了因为经验而犯下不可挽救的严重错误。要推进中山市电梯安全监督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技木化,就要通过制定电梯安全监督管理的相关标准,通过制定标准,达到了规范中山市电梯市场安全监管的作用,减低电梯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

  3.下放监管权限,建立多方参与的监管机制。按 《安全法》规定中电梯监管权限归属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但以单一部门的人力资源去负责整个城市的电梯日常监管工作,是不科学的。除了让监管人员疲于奔命外,对监管质量也难以保证。将电梯基础数据登记、日常安全巡查、提醒电梯责任人按期维保、跟进需整改电梯的整改进度等工作权限,下放到各街道办、社区的协管人员,这样一名协管员就负责几十台电梯,而且这些电梯一般比较集中,监管起来也方便高效。发挥街区网格化管理作用,是将监管权限"细化、分解、下放"的重要一环。

  4.推动电梯安全评价工作。电梯检测单位通过技术手段,加强电梯的安全检测评价工作,可以为电梯的修理、改造、更换等维保工作提出建议和技术依据。安全评价是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先进检测设备,对电梯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计算出电梯系统中危险源分布位置、数量、发生故障概率等,并有针对性提出降低危险风险的对策和措施,从而实现电梯安全管理关口前移,降低或消除老龄电梯安全事故风险。[16]

  安全风险评价项目范围应尽量广,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除必须评估的对电梯安全有直接影响的八大子系统(如曳引系统、重量平衡系统、导向系统、电气控制系统、轿厢系统、层门系统、电力拖动系统、安全保护系统)外,老龄梯的维护保养以及使用管理等状况等因素也要列入评价项目范围内。

  (2)事故致因理论认为人的内在能力是包含了人员的安全意识、文化素质、心里素质、技术能力等。注重对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的培养,努力提高电梯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从而保证电梯安全管理行为的有效性。[15]

  在具体实践中,中山市政府部门应做到:

  1.提高管理人员数量与素质,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不仅电梯本身相关的技术标准复杂繁多,而且与电梯的管理的法律条文更是一部接一部,这就需要管理人员不但要熟悉各种电梯管理的法律法规,而且还要了解电梯的组成部件、运行原理等技术,因此必须要不断的进行人员的日常培训,让其能跟上不断更新的电梯技术和法律。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发展,越来越多高层建筑拔地而起,电梯的数量也日益增多,人员力量补充也需有序进行。中山市电梯从 2010 年到现在的数量如下表:

  


  从上图可以看出,电梯数量差不多以每年 25%的增长率在奔跑,而监督局的检察人员数量,这几年的增长率远低于电梯的同期增长。目前中山市电梯监管人员人均管理电梯超过 800 台,尽快培养出大量合格的电梯监管人员,科学合理的配置好人力资源,是需要管理部门有长期有效的方案出台,比如和高校进行人员培养合作等。

  2.加强岗位培训,促进人员能力高起来。电梯的维保、检测、监察等是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而且这些岗位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是几年就要更新的,迫切需要不断的学习。由中山市质监局牵头,设立课堂课程讲师,定期召集与电梯安全相关的从业人员进行电梯理论、法律法规等系列知识全面系统的培训学习,教导电梯从业人员把学习业务知识作为一种责任来对待,增强自我学习意识,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3.设立资格考试门槛,促使人员水平强起来。开展中山市甚至广东省或全国级别的资格认证考试,制定有关的政策规定,鼓励电梯从业人员去考取相应岗位的资格证书,如安全工程、检验师、监测师等。以持证上岗为基本条件,强使电梯从业人员去充实知识,提高技能。

  4.以老带新,交流经验。中山电梯协会可以多组织电梯从业人员进行电梯知识和业务技能比赛,加大电梯从业人员的学习热情的,也可以开展联谊会、交流会等增加经验知识的交流,让老员工的宝贵经验有更多的渠道传给新人,让整个电梯行业受益匪浅。

  5.2 事故预防和控制理论在电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安全管理学认为对事故发生原因的研究分析只是事故预防的第一步,在基本弄清事故发生的原因之后,更重要的是如何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事故预防和控制理论是在事故致因理论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了本质优化理论、先兆辨识理论、多重防护理论、重点控制理论。

  5.2.1 先兆辨识理论在电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先兆辨识理论认为,任何系统的失效和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些可发现的征兆,比如电梯导向轮磨损、钢丝绳裂缝、安全钳过热等细小变化,都是会有信息向外界传递出来的,对这些信息要第一时间收到和处理,就可以对事故先兆有所识别,从而为及时预防和控制事故发生提供了处理方法和时间。对先兆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分清那些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决定性先兆并采取相应的消除措施是很重要的,如果对决定性先兆判断不清,认定不准,是会导致错误的决策而错失预防和控制事故的最佳时机。[15]

  建立电梯监管系统和各种日常安全检查防控措施,就是先兆辨识理论在电梯安全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其目的是为了及早识别事故先兆,尽快确定导致事故发生的决定性先兆,以便及早采取措施,遏止决定性先兆的继续恶化。中山的电梯在以每年 20%以上的速度增长,监察检查部门人员不足,人、机数量不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对保证电梯监察和检验工作质量带来严峻挑战。利用现在兴起的物联网技术,实现从传统的人工巡查到电子实时监控的转变是一种趋势。[16].应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动态监管,包含对电梯层门桥厢等监控视频的实时监管和电梯各子部件参数的实时传输显示这两方面,这既可以有效的支持管理部门对电梯的安全运行监管工作,也提高电梯故障处理效率和日常维保的质量。

  随着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对在用电梯动态监管也变得越来越迫切。要让新技术更好的服务电梯安全,要做好下面两点: 1 电梯监管系统要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进行研发。电梯监管系统涉及到质监、安监、消防、物管等多部门,其数据交换要与众多部门的服务器对接,中山市有关部门应加紧出台相应的标准来规范监管系统的开发,以尽快实现全市范围的互联互通 .2 系统要分级开放。 生产维保企业需要知道电梯各部件的运行参数、职能部门要了解电梯的安全数据、民众需要查看电梯的健康程度等都需要系统开放支持,一套合格的系统是需要各方的共同管理维护,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做到防患于未然。

  5.2.2 重点控制理论在电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重点控制是指在对系统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理清脉络,分清主次,确定导致事故发生的关键和重点,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重点控制理论认为,控制重点,就能控制大局。[17]

  由于电梯安全管理系统涉及面广,子系统繁多且相互关系又十分复杂,实现对系统的全面控制比较困难,所以应集中力量,对重点加以控制,从而实现对整个系统的全面控制。

  在电梯安全管理工作中,最常用的是依据电梯风险程度的不同,划分出重点监控对象。电梯风险程度的判断,通常是采用 R = f((S,P)这样的函数来描述风险的。S 代表伤害的程度,P 代表伤害发生的概率,这公式对电梯的风险评价也适用的。先根据电梯各子系统所起的安全作用和磨损程度,将数据代入风险公式算出每子系统的风险等级,最后通过多层综合评价模型的方法评估出电梯系统总体风险等级。可以接受的风险等级,为一类风险,管理维保人员按日常规章管理就行。如果出现不能接受的风险,为四类风险,这类电梯必须要大修甚至更换,否则不给以开梯。在一类和四类之间,可通过风险等级对各因素分配不同的权重,相加后得到总体的风险数据,根据数据进行不同程度的提醒预警,指示使用和管理者应重视的主要安全风险和提前做好风险消除措施。

  老龄电梯由于使用年限较长,存在不安全的隐患多,在电梯安全管理实践中,是被列为重点控制对象,对其开展风险评价是很有必要的。但由于各种利益纠纷等原因,目前中山市老龄梯相关使用者自发开展评估活动还是很少的。本着安全至上的原则,安全评价一是由有关部门,如中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来牵头,中山市电梯行业协会、民建办等部门协助,组织有资质的评价机构对老龄梯数量较多的一些区域,开展评价试点,开展好评价工作并总结经验,为逐步推开今后全市电梯安全评价工作打基础。二是政府应将老龄梯安全评价作为一项惠民政策,政府出资聘请评价机构对老龄梯进行安全评价,并将评价数据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实行管理的依据。当然,重点不是孤立的,它是整个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把重点控制好并兼顾全面,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事故发生。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