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基于国外成功经验理清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思路和方向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6-03 共4051字
论文摘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和教育”.“十八大”还号召要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使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志愿服务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是城市文明建设的有效助推力。1993年开始实施的“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是我国青年志愿服务建设工作正式展开的标志。

  20年来,社会各界积极响应,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产生了强大的助推力。因此,我们把青年志愿服务作为 一个致力于创造明天希望的行动,把志愿服务看作是一项着眼于未来发展的事业,是前途无量的事业。笔者认为,对照国外志愿服务的既有经验,理清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思路和方向,对于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与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外志愿服务发展的经验及趋势
  
  国外的志愿服务启蒙于19世纪初,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在许多西方国家,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广大公民的自觉行动,这一行动也已被作为加强公民道德教育的有效手段,在维护社会稳定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国外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已经开始逐步走向规范化、系统化和组织化。究其成功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国家重视,志愿服务走向社会化。法国政府明确规定,凡18周岁以上符合条件的男性公民,必须履行国民志愿役,如有违犯将被处以两年的有期徒刑;韩国自1995年就将初中生志愿服务活动义务化,而且自1998年以后志愿服务活动的分数要占到高中成绩的8%;墨西哥政府则规定大学生在校期间只有从事过6个月以上的志愿服务活动,才能获得毕业文凭。这说明,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对志愿服务还是比较重视的。

  第二,社会认同,志愿服务大众化。据统计,美国在2010年有6 280万人参与了志愿服务活动,占到了人口总数的26.3%.服务时间累计达到了81亿小时,为社会创造了近1 703亿美元的价值。英国是志愿服务最为成熟的国家之一,志愿服务的种类也非常之多。英国有半数以上的人都会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平均每周服务4个小时;德国的环保志愿者中有1/3的人每月会平均花费15个小时参与各类环保志愿工作。可以说,目前志愿服务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正逐步走向全球化。

  第三,自负盈亏,志愿服务市场化。政府的支持、服务所得的相关收入以及一些民间捐赠是国外非营利组织资金的主要来源。据统计,2009年美国非营利组织收入的42%来自于提供服务的收入,30%来自政府拨款,20%属于捐赠收入,而剩余的8%则来自投资收益。在我国,非营利组织收入中政府拨款和服务收入构成了其主体,其中政府拨款占53%,服务收入占31%;民间捐赠占10%,国外援助以及其他收入占到了6%.

  为推动志愿服务的开展,英、美国家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志愿服务的税收优惠政策,如美国的遗产税制度以及英国的返还所得税制度等,大大促进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在美国,人们更愿意在生前捐助社会公益事业。将志愿服务市场化,使得每一个志愿服务组织都能取得独立的法人资格,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且将其与公司利益挂钩。

  第四,社会保障,志愿服务法律化。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开展,有赖于社会保障和法律的支持。美国、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对于志愿服务都已经有了明确的法律规定,借助法律可以将志愿服务工作的使命、志愿者与服务对象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等加以明确。例如,美国在1973年颁布了《志愿服务法》,加拿大出台了《志愿工作法》,德国制定了《奖励志愿社会青年法》,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为志愿者提供了保险以及法律的支持。当志愿者参与一些危险性比较大的活动时,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将志愿服务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以保障志愿者的合法权益。

  二、国外志愿服务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在我国,志愿服务是伴随改革开放而发展起来的。1983年,我国第一个志愿者服务点在广州诞生。1993年12月19日,2万余名铁路青年在铁道部和团中央的组织下率先行动起来,打出了“青年志愿者”的旗帜。2000年,共青团中央将每年的3月5日暨传统的学雷锋活动日确定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经过20多年的探索与发展,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已经逐步发展壮大,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在当前大力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我们应充分发挥其优势,扬长避短,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确保志愿服务工作能够有效有序地开展。

  1.志愿服务发展社会化
  在“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执政能力,建设和谐社会”思想的指导下,遵循“公民参与”志愿服务的重要理念,应鼓励志愿者树立创新意识,激发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体从事义工服务的热情,使志愿服务逐步走向社会化。

  2.志愿服务团体独立化
  志愿服务团体成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方便,特别是一些弱势群体,更是他们服务的重点,而这些服务活动的开展不应受到其他机构或组织的干预。因此,应根据社会需要对志愿服务项目进行灵活的调整,允许服务人员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决定是否提供服务。

  3.志愿服务资金多元化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及经济体制、管理体制的日趋完善,我国志愿服务组织和社会团体在数量上逐年增加,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开拓了日益多样化、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因此,既需要政府提供政策倾斜,也需要企事业为志愿资助、税收减免等提供帮助,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鼓励人们积极创业,保证国民收入不断增加、人民的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激发人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使志愿服务资助渠道多元化。

  4.志愿服务项目创新化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及价值观转变的阶段,志愿者可以对志愿服务的内容、项目等进行积极大胆的探索。这既可以为志愿服务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还可以为志愿者的创新行为提供必要的勇气。

  5.志愿服务人员长期化
  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为志愿服务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笔者认为,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这对于激励志愿者“长期服务、终身服务”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6.志愿服务网络普遍化
  志愿服务网络普遍化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志愿组织网络化。为确保志愿组织的蓬勃发展,各组织之间应互相支持,各级政府部门应给与绿灯通行。二是志愿服务对象网络化。志愿者为对象提供服务,服务对象挑选志愿服务组织,营造志愿服务的互选氛围。三是志愿社会力量网络化。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国内外社会团体应进一步加强联系与沟通。四是志愿信息网络化。利用网络技术、媒体技术等先进的传播手段对志愿服务信息进行广泛传播,吸引全球公众的目光,积极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政府应加大投资的力度,改善志愿服务办公设施,为志愿服务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7.志愿服务保障法制化
  志愿者是自愿把自己的技术、时间和精力等拿来为他人及整个社会提供服务的。因此,志愿服务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对志愿者合法权益的保障。通过对志愿服务立法,给予志愿组织以法律上的支持,让志愿组织能够依法开展社会服务。另外,志愿者自身也应通过学习、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改变“做好事可以不顾一切”的传统观念,使志愿服务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开展。

  志愿服务是一项既乐人又乐己的活动,在为他人提供帮助的同时,也可以达到自助的效果。在为他人及社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自己的灵魂也同时得到了净化,人格得到了升华,精神世界得到了丰富。因此,志愿服务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国民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使他们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体悟人生真谛。通过开展跨越地区和国度的志愿服务活动,使志愿者深度了解不同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下的人文精神,从而提高他们自身的文化修养。

  法国着名的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指出,“人只有在相互作用之下,才能使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焕然一新,也才能开阔自己的胸怀,并发挥出自己的才智”.因此,志愿者在提供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把不同社会群体、社会阶层的人联系起来,成了社会各界乃至世界各界人士联系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志愿者在加深了对他人、社会和不同文化的了解的同时,也使被帮助对象同样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和他人的关爱,促进了社会的人际交流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志愿服务事业在21世纪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会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韩森。 做志愿者[M].南京:金城出版社,2001:132.
  [2]安国启。 志愿行动在中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9-22.
  [3]游宏宇。 非政府组织建设与管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187-188.
  [4]元竹。 国外志愿服务的发展[J].社区,2005(8):12-15.
  [5]江泽全。 英国志愿服务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3):18-19.
  [6]陈素文。 比较与借鉴:中外青年志愿服务现状透视[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26-28.
  [7]丁元竹。志愿精神在中国[M].纽约: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1,182-184.
  [8]王名。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86,153-154.
  [9]江汛清。关于志愿服务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7):96-98.
  [10]刘家祥,杨娟。 青年志愿者行动的价值内涵[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00.
  [11]穆继亮。 试谈构建和谐校园中青年志愿者服务的重要意义[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2):45- 47.
  [12]崔嵬。 论青年志愿者行动在高校德育中的有效作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2):24- 25.
  [13]王先江。 论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社会作用[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35.
  [14]南山。 青年志愿者服务的社会意义[J].当代青年研究,2006(5):15.
  [15]林爱菊。 青年志愿者与社区建设[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4):17- 18.
  [16] 祝灵君。 论志愿精神[N].学习时报,2005-07-16(4)。
  [17]邵士庆。 当代集体主义的三重视域[J].学术论坛,2005(12):21.
  [18]北京志愿者协会。 走近志愿服务[M].北京: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47.
  [19]王达三。 重建文化中国,应对文化台独[J].儒家邮报,2007(10):1- 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