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公共事业是国家公共服务建设发展的重要领域,对于推进国家和谐、经济稳步发展,起到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公共事业发展起步较晚,但在几十年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事业体系。在公共事业管理方面,我国一直着力于管理改革创新为驱动,为公共事业管理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当前,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强调深化公共事业管理改革发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本文立足于对公共事业管理现状的认识,从体制建设着力,阐述了新时期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的应对措施。
一、我国公共事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民间公共事业管理滞后,组织管理建设不到位
我国民间公共事业组织起步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几十年的发展进程中,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完善,也逐步得到发展与壮大。特别是在上世纪 90 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在“大社会”改革目标的导向之下,民间公共事业组织发展迅速。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民间公共管理事业的发展空间巨大。在民间社会力量、个人等参与之下民办医疗机构、学校及福利机构,日益成为我国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作用。但是,在“快发展、大格局”的现实之下,我国在民间公共事业管理方面,却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民间公共事业的混乱性,突显出我国公共事业管理建设中的诸多问题,如现有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对民间公共事业管理的规范相对较少,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民间公共事业组织管理的现实需求。与此同时,我国民间公共事业组织在规模上仍相对较小,且比较分散,而现有的管理体制存在较大漏洞与不足,随之而来的安全等问题,也成为制约民间公共事业组织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网络化公共事业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缺失的存在影响公共事业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化公共事业发展迅速,并逐步成为一种“时尚”.一方面,依托于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构建更加方便快捷的公共事业服务模式,成为现代公共事业发展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依托网络平台,网民自发组织“虚拟社会团体”,这与传统的社会团体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逐步建立健全网络化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是推进公共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在网络社团的法律化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空白,较大的管理缺失,成为一些“骗子”敛财的重要工具。于是乎,一些披着“善意”的骗子在网络上建立慈善团体,以募集善款为由,进行非法行骗。这不仅给公共事业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削弱民众参与的积极性;而且损害了公众的合法权益,不利于公共事业管理的科学发展。为此,为适应当前的公共事业发展,我国应逐步优化管理体制,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网络化公共事业发展,也进一步维护公共事业发展进程,共同为社会发展提供力量。
(三)公共事业缺乏规范化管理,制度性管理让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公共事业的快速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公共事业的形式、平台及渠道日益多样化,规范化管理的推进,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公共事业已由传统形式转变为多样化的发展形态,借助互联网实现跨国公共事业管理,更加强调公共事业规范化发展及管理的必要性。首先,在大发展、大繁荣的当前,政府在管理上的力量相对缺少,特别是在新事物、新技术等领域,表现出反应迟钝的问题,处于被动状态下管理工作,显然无法将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其次,过于强调制度管理,缺乏弹性管理下公共事业管理的创新发展。一方面,公共事业快速发展,管理模式、体制陈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共事业的发展,也阻碍了规范化管理的进程;另一方面,公共事业的社会参与面日益广泛,“捉襟见肘”的管理现状,显然与现实发展相脱节,规范化管理尚未实现,何以更好地推进公共事业发展。这值得政府职能部门思考,强化公共事业管理的主动性、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