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京津冀地区政府推进城镇化发展研究
【第一章】城镇化进程中政府职能发挥探析绪论
【第二章】城镇化相关概念
【第三章】城镇化过程及其中政府作用的历史考察
【第四章】京津冀地区的发展概况及对策
【参考文献】发挥政府在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参考文献
2 城镇化相关概念
2.1 城镇化的涵义
2.1.1 涵义
城镇化在不同的学科如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等都有不同角度的理解和界定。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城镇的地位和功能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处于中心的位置,还对国民经济发展有主导作用,发挥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用;从地理学的角度看,城镇形成和发展是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变革和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伴随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在社会学看来,城镇是一个非农业人口密度高度聚集的大面积区域等等。这些观点即有合理性的一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整体研究界定城镇化,是一个以政府宏观调控及市场机制为导向,以非农业产业化和非农业向城镇集聚为基础,依托城镇发展实际,逐步实现城乡自愿互动、城镇互相融合、人及大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城镇不断吸引非农业产、农业人口、信息、资金向其聚拢的同时,农村也被城镇反哺,在农民生活方式、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观念、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多角度的逐渐融入城镇的发展潮流当中。城镇化内核是各类城乡的要素、资源及生活方式相互融合过程。其中,城乡要素融合中劳动力的自由就业及流动是重点,多余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是核心。
2.1.2 内涵分类
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解读城镇化发展内涵:
第一,农业从业人员和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和转移过程,是初期城乡生产生活方式融合的过程,也是基本的要求。这些城镇非农产业及农业相关服务业的聚集逐步推动着城镇化的发展。
第二,建立和完善城镇体系。各种生产要素和非农业产业发展向城镇聚集,逐步形成了小城镇、中心城镇和大城市等这些不同等级的城镇体系,同时,多等级的城镇体系也对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向现代化转型起带动作用。
第三,城镇反哺农村。农民的生活生产方式在城镇发展的影响下不断的改善和提高,不断实现现代化。城镇发展初期实现了农村生产要素的吸纳,城镇经济的不断壮大,在城镇人口素质提升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技术、管理、产业、生活方式等方面不断向农村输入,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现代化发展、农业装备、技术水平提高和农民的现代化转型。
四是城乡高度融合,实现整体资源共享。城镇化的高级阶段包括城乡经济产业、文化、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作为一个整体高度融合,通过城乡的整体高度融合,来实现城乡资源的共享。
2. 2 政府及相关理论
2.2.1 政府干预
政府干预指政府利用调控和干预措施弥补市场在运行过程中机制的不足而出现的市场失灵现象。政府通过以下途径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包括:采用税收和补贴的手段,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系,纠正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完善法律法规,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调整收入分配等。但如果政府没有及时的进行干预,就会出现资源的无效配置现象,呈现出“政府失灵”的结果。
2.2.2 市场失灵与政府存在的正当性
市场失灵是针对在市场的运行机制里缺乏竞争、公共物品和公有资源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原因,不能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的理想状态, 导致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市场本身无法解决的,因此政府存在和作用也就有它的合理性。事实上, 国家和政府的作用始终存在于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经济的发展史上,只有国家出面认同并确立了法律和货币制度市场经济的两大基石之后,才可能持续不断扩展被哈耶克称为的“自发秩序”.从广义上讲,有国家和政府的存在,才会有市场经济的存在,所以我们更应该关注政府干预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