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当代社会是网络盛行的时代,网络改变了传统的交际模式,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随着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网络交际越来越受到欢迎,而随之衍生出的网络交际中的语言变异现象更是层出不穷。
随着网络语言的兴起,研究者们对之展开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研究是从语言学的视角对网络语言进行研究和探讨。研究内容包括网络语言的定位、网络语言使用的现状、网络语言的未来、网络语言的规范、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等多个方面。另一种研究则从网络语言中有趣的语言现象出发,对各种新兴的网络语言进行研究和探讨。这种研究大多是业余者对网络语言的讨论。
通过分析已有的两种研究成果,我们发现网络语言变异现象,是两种研究探讨的热点问题。语言变异是指因语言使用场合、交际对象的变化而引起的语言形式和结构上的变化。[1]网络语言变异是语言变异的一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网络交际中的语言变异现象进行归纳,并分析引发语言变异现象的驱动力。
二、网络交际语境
网络交际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它具有快速、隐秘、交际方式多样化等特点。网络交际的独特性形成了其特有的网络交际语境。网络交际语境包括: 话题、交际目的、交际参与者、语体等部分。
话题在网络交际中处于核心地位,也是网络交际的前提。在网络交际中,不同身份、地位、年龄、性别的人因为相同的话题而聚集到一起。话题决定着网络交际方式和网络语言集团的形成。[2]
网络语言集团形成的前提是交际者喜欢同一话题。聊天室、主题社区的用户都是因为话题而聚集在一起。如新浪的 BBS 便根据讨论内容的不同,分成了时事论坛、情感论坛、体育论坛等不同的版块。
交际目的是网络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网络交际时,人们往往有自己的交际目的,或陈述事实、或寻求帮助、或宣泄情绪等等。为了达到交际目的,交际中的成员会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言语行为,努力理解其他人的话语意图,并及时给出反馈。网络交际目的包括: 给予型即给他人提供帮助; 索取型即寻求帮助; 交换型即给予的同时也索取; 非给非取型即既不打算索取,也不愿意给予。[3]
网络交际参与者即网络交际中的不同角色。与现实生活中的角色不同,网络交际参与者在网络中可以尝试许多截然不同的角色,如进行其他性别角色的扮演、与现实中不同身份角色的扮演等等。网络交际参与者对不同角色扮演的需求,大大地丰富了网络交际的内容和形式。
语体主要分为口头和书面两种。由于网络交际具有即时性和互动性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网络交际时,为了即时给交际对象提供反馈,往往选择更快速的口头语体。口头语体的语体风格直接导致了网络语言的不规则性,为了实现快速交际的目的,网络交际者们在进行交际时,创造了大量约定俗成的图形和符号。
网络交际语境与现实交际语境的不同,直接导致了网络交际语言发生了变异。网络交际语言是日常交际语言在网络这个特定的交际语境下,形成的特有的语言,网络语境为网络语言变异提供了条件。
三、网络语言变异现象
网络语言具有语言特征,但这种特征又不同于日常交际语言。与日常交际语言相比,网络语言在被使用的过程中,发生了语音变异、词汇变异、语用变异等变化,形成了其特有的语言特征。网络语言发生变异的类型及内容如表 1 所示。【1】
(一) 语音变异
由于网络语言大部分属于通过计算机键盘输入转化的口语化语言,人们在进行语言输入时,难免会使用谐音的词汇来代替相似的词汇,并创造出约定俗成的表示法。同时,人们也喜欢使用叠音的方式来增加网络语言的形象性。而拟声的手法也常常被用在网络语言中,这让网络语言变得绘声绘色。
谐音修辞手法变异是网络语言语音变异的一种,是指网民在网络交际中,使用音同或音近的词代替原有词语,并被其他网民所认同。如: 表要 = 不要、有木有 = 有没有、神马 = 什么、稀饭 = 喜欢。也有使用数字谐音来表达意思的情况,如: 9494 = 就是就是、7456 = 气死我了。
叠音修辞手法变异是指网民利用汉字的叠音结构来增强节奏感和形象性,突出网络语言的俏皮和亲昵。如: 漂漂 = 漂亮、东东 = 东西、虫虫 = 虫子、饭饭 = 吃饭。
拟声修辞手法变异是指网民利用数字、汉字来模拟人的语音,来帮助说话人传达自己的心情、语气等。如: 网民在聊天时常常使用“呵呵”“哈哈”“呜呜”“嘿嘿”“555”等拟声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 二) 词汇变异
根据调查,中国有 10%的网民在聊天时经常使用“斑竹、美眉、恐龙、菜鸟、酱紫、东东、粉丝、屌丝、高富帅、白富美”等发生词汇变异的词语。[2]
词汇变异包括: 词形变异和词义变异。其中,词形变异又包括: 汉字新词、字母缩写词、表意数字等等。
词形变异中的汉字新词,是指在原来的汉语词库中不存在的词语,网民在网络交际中使用汉字拼造出的词语。“网民”“网瘾”“网友”等与网络相关的新词,“酱紫”等音变造词,“伊妹儿”“美眉”等谐音造词,都属于应网络交际需要而产生的汉字新词。
字母缩写词在网络交际中也很常见,其通过字母的组合来表达某种含义。英语字母缩写和汉语拼音缩写都属于此类。英语字母缩写,如: “BF”表示“男友”、GF 表示“女友”.汉语拼音缩写,如: “GG”表示“哥哥”、“JJ”表示“姐姐”.表意数字则是用数字谐音、数字密码等表示某种含义。如: “1314”表示“一生一世”、“4242”表示“是啊是啊”、“885”表示“帮帮我”、“007”表示“我有秘密”、“1775”表示“我要造反”.也有使用数字和英文字母组合的情况来表意,如: 使用 F2F 来表1[4]词义变异是指词汇原有的意义,在网络这个特殊的交际语境中,发生了变化,有了不同或者完全相反的意义。如: “偶像”在网络交际中通常被用来指“呕吐的对象”、“猫”是指“调制解调器”、“楼上”指前一个或上一层的帖子、“恐龙”指“丑女”.
( 三) 语用变异
语用变异是指网民在网络上进行交际时,建立了与现实交际完全不同的语用原则。由于其交际语境的特殊性,网络交际的语用具有了其特有的“直接”“委婉”“调侃”“讽刺”等特点。
由于网络交际强调交际速度,在很多时候,网民在进行交际时,往往选择直接表达的方式,而在遇到自己不想回答的提问,又不想引起对方的尴尬时,则往往选择“委婉”的表达方式。如: 在进行 QQ 网络聊天时,当听到令自己不高兴的事情时,网民可以直接使用“抓狂”的表情,来表达自己的厌恶; 当被熟悉的朋友问到不愿意回答的问题时,网友则往往使用“微笑”的表情来避免尴尬,维护朋友之间的关系。
网络交际环境的开放性,让网络交际的语用变得“调侃”“讽刺”.如: 网络中盛传的“郭美美事件”,曾经导致大量网民在网络中公开发表对“中国红十字会”的调侃和讽刺。
随着网络在我国的普及,网络语言的变异现象越来越常见,也越来越多元化。在网民的视野里,常常会出现新的网络词汇,这些新的网络词汇将会成为网络语言变异新的研究对象。
四、网络语言变异的驱动力分析
网络语言的变异现象层出不穷,现象背后的驱动力来自多个方面。网络交际目的、网络交际方式、网络交际语体特点、网络交际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等都是重要的驱动力。
( 一) 网络交际目的是网络语言变异的内在驱动力
网络交际目的包括给予型、索取型、交换型、非给非取型四种类型。交际目的不同,网民们使用的网络语言也不同。网络语言随着交际目的变化而变化,交际目的是网络语言变异的内在驱动力。
聊天室中广告类帖子、话题类贴吧中分享型帖子属于具有给予型交际目的的网络交际。这类交际往往针对某类人群,为了达到广告和分享的目的,交际发起人往往会使用一些众所周知的网络语言,来引起网民的注意和兴趣。因此,具有给予型网络交际目的的网络交际一般使用较为常见的网络语言。
求助类帖子的交际目的属于索取型,为了让大部分网民明白自己的求助内容,达到求助目的,求助者往往使用比较传统的语言进行表达。因此,索取型网络交际大多是使用常见的网络语言,较少创造新的网络语言。
交换型网络交际目的是指交际双方在网络交际中各取所需,互利互惠。如围绕一个话题发表各自的看法便属于交换型。在网络交际中能够实现交换型目的的交际双方,一般具有相同的某一特征。为了顺利地实现交际目的,交际双方往往会选择对方熟悉的语言进行交际。在交换型网络交际目的下,我们也较少发现网络语言的变异现象。
以给予型、索取型和交换型三种交际目的进行的网络交际,虽然较少创造新的网络语言即较少引起网络语言的变异,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已有变异语言的使用,为新的网络语言变异现象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动力。
非给非取型是网络交际中常见的一种交际目的。上网聊天大多属于非给非取型。具有此种交际目的的网民,在网络交际中并没有实际的交际目的,聊天只是为了发泄情绪,并不需要有实际的收获,所以在非给非取型网络交际中,网民使用的交际语言非常随意。非给非取型网络交际是网络语言发生变异的主要来源。
( 二) 网络交际方式是网络语言变异的重要条件
与现实中的交际方式不同的是,网络交际方式具有匿名性、即时性等特点。网络交际方式的这些特点为网络语言变异提供了重要条件。
大多数网络交际都是以匿名方式进行的。匿名的交际方式让网民摆脱了原有身份和地位的束缚。
在网络交际中,网民可以按照自己的理想,参与话题讨论,给予他人帮助或者寻求帮助。在进行网络交际时,网民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语言进行表达而不用顾及自身的身份。匿名性为网络语言变异现象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重要条件。
即时性是网络交际的又一大特点。在网络交际中,参与者发表的意见能够迅速地得到其他网民的反馈。而有意思的网络变异语言一旦在网络中出现,也能马上得到广大网民的响应和推广。如: “神马都是浮云”这样的网络特有语言在出现之后,很快便被广大网民所熟知和使用。即时性为网络语言变异提供了时间上的优势,让网络语言变异现象迅速得到发展。
( 三) 口语化交际语体是网络语言变异的加速剂
由于网络交际的即时性和互动性的特点,人们在进行网络交际时,常常选择更快速的口头语体。
口头语体可以让网络交际双方快速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帮助交际者较好地达到交际目的。口头语体的风格是网络语言不规则性的主要原因,是网络语言变异的加速剂。
网络语言变异现象中,语音变异中的叠音和拟声很多是来自于现实中口语化的语言。叠音修辞手法的应用大多是模仿了幼儿经常使用的口语化语言,如: 用“觉觉”表示“睡觉”、“饭饭”表示“吃饭”.拟声修辞手法也是模仿了口语中人的一些发音,如:呵呵、哈哈、嘿嘿。
词汇变异常常使用与原词语读音相似的汉语拼音缩写来代替原有的词语,表达相同的意思。如:MM 常常用来表示美眉、GG 表示哥哥、JJ 表示姐姐。
很多网民喜欢使用原词语拼音的首写字母缩写来表示原有词语。
口语化的网络交际语体加快了网络交际的速度,给网络交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网民们乐于使用约定俗成的口语化交际语体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口语化交际语体可以称得上是名符其实的网络语言变异加速剂。
( 四) 非语言语境是网络语言变异的添加剂
与现实交际一样,网络交际也会使用一些非语言交际手段来辅助交际。现实交际中的非语言交际可以通过人的表情、身势语、说话的语气等来实现,网络交际虽不具备现实交际中的这些优势,但网络交际可以使用一些特用的网络表情符号来起到辅助交际的作用。
网络表情符号一般由计算机键盘中已有的标点符号、特殊符号、字母和数字组成。它们作为网络语言变异的添加剂,在网络中被广泛使用,用来补充或者修饰网络语言,为网络语言提供具有网络特点的语境。[5]
非语言语境可以为网络交际提供副语言语境,帮助说话人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语气。如: 我今天很郁闷 ~ ~ ~ ( > _ < ) ~ ~ ~ ( 呜呜) 、见到你很高兴O( ∩_∩) O( 哈哈) .非语言语境大大地丰富了网络语言的表现力,增强了网络语言的趣味性。非语言语境除了可以使用网络表情符号来表达之外,一些网络图片也能较好地帮助交际者表达自己的言外之意。
( 五) 网络社会文化背景是网络语言变异的后盾
根据调查,在所有的网络用户中,35 岁以下的网民 占 82%,而 在 18 - 24 岁 之 间 的 网 民 占37. 2% .[6]网络用户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年轻人的心理特点是容易接受新事物、追求个性、习惯使用直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在网络交际时,年轻网民更喜欢选择直接、快速、简单的方式来进行交际。网络平台下的社会文化背景具有虚拟性和自由性的特点,契合了年轻网民的心理特点,成为了网络语言变异的坚实后盾。
网络社会文化背景的虚拟性为网民提供了安全感。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进行交际,信息传输速度快,让交际双方感觉既开放又自由。同时,网络交际也具有现实性,因为交际的双方是人。集现实与虚拟于一体的网络社会文化使网络语言变异变得可能。具有现实性的交际者是使网络语言发生变异的主体,而网络社会文化的虚拟性特点又让交际者在创造网络变异语言时,不再因担心自己的隐私被泄露而有所顾忌。
自由性是网络社会文化背景的又一特点。在网络世界里,行为的主体是网络上人的代号,随之个体行为的责任也被转移到代号上。因此,与现实交际相比,网络交际具有更大的自由。在网络中,个体可以讨论自己喜欢的话题,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使用自己喜欢的网络语言,这为网络语言变异的发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五、结语
网络语言有着无限的创新性,给传统语言带来了很强的冲击,网络交际中的语言变异现象是一个很复杂的现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网络交际群体的变化,网络语言变异新现象会不断发生。而随着网络世界的发展,本文指出的语音变异、词汇变异和语用变异三种网络语言变异类型也将会只是网络语言变异的冰山一角。同时,网络交际中语言变异的驱动力也会随着网络世界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因此,网络语言变异现象及其驱动力是一个值得长期研究的课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围绕网络语言变异现象开展的研究也会收获不同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陈松岑。 语言变异研究[M]. 广州: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2]于根元。 中国网络语言词典[Z].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3]索振羽。 语用学教程[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沈晓静。 论网络语言的特征及其规范[J]. 成都师专学报,2001( 1) .
[5]刘静。 网络语言变异现象初探[D]. 南宁: 广西大学,2004.
[6]冯海燕。 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分析[J]. 经济管理者,2009(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