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信息的快速传播提供了一个便捷的通道,全新的网络交流模式使得各种网络语体不断涌现。网络语体的范围主要包括各网站聊天室的用语,BBS论坛以及网络文学用语,等等。
这一新的语言形式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李军和刘峰在其《网络语体:一种新型的语体类型探析》(《宁夏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一文中从词语、句法、修辞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描述;毛力群和孙怡玲则在《从模因视角看咆哮体的流行》(《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一文中从一些理论形态出发对某一具体的语体(如咆哮体)的社会心理特征进行了说明;王世凯在《网络语体的软规范和硬规范》(《渤海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中对网络语体的规范性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网络语体的规范应从软、硬两个方面着手来建构。淘宝体作为网络语体的“新贵”,出现的时间虽短,但产生的影响却不容小觑。
首先看看“淘宝体”在如下几个例子中的应用:
(1)“亲,本店冲皇冠大甩卖,喜欢的仙女们赶快下手吧。两件以上包邮哦!”
(2)“亲,红灯伤不起哦!”。(交警贴出的公共警示用语)(3)“亲,你大学本科毕业不?办公软件使用熟练不?快来看,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招人啦!”(外交部网上招聘启事)以上三则是“淘宝体”的行文例示。“淘宝体”始于“淘宝网”,随后在实体店买卖双方的半调侃中时有出现,再后来网友或熟人之间的闲谈也时有应用。
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该语体已从语言应用较为随意轻松的商业领域延伸到了学校、交警部门甚至外交部等语用要求非常严格的部门,如例(2)和例(3)。“淘宝体”作为一种网络语言已从各个层面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淘宝体”以及其他一些“体”除了在网络上成为交际工具和交流感情、进行调侃、发泄烦闷、表露个性的工具外,还被一些部门用来发布正式的官方文告,表明它并不完全是文字游戏。这样的表达形式在网上是被称为“体”出现的,而且人们为它们定出了一些不成文的格式,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它们是有自己的特色的,因而很值得关注。
语言运用出现的这一现象除了可以从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角度加以解读之外,这一语体本身所蕴涵的语言学价值也很值得深入探讨。
语言有一个基本的性质:语言是基于心智的。①塞尔 (John Searle)还认为,我们必须将先于语言的心智能力搞清楚,才能够阐明语言的性质。② 为此,本文尝试以“淘宝体”为例对这些网络语体形成的心智过程进行研究,重点关注“淘宝体”形成过程中意向性所发挥的作用,包括个体意向性(individual in-tentionality)和集体意向性(collective intentionali-ty)。心智哲学对意向性进行了十分深入的研究,从多方面揭示了意向性的心智属性,从而为揭示在语言运用中意向性所起的作用、特点与具体表现提供了很好的学术资源。
研究在语言运用中意向性的体现,最初集中在话语主体的个人意向性上,后来集体意向性的研究也进入到研究的视野。本文集中考察个体意向性和集体意向性是如何造就“淘宝体”的。
一﹑“淘宝体”与意向性
1.意识和意向性
“淘宝体”的话语同其他任何话语一样,都是在话语主体的意识的意向性的统制下产生出来的。
意识(consciousness)和意向性(intentionality)都是心智哲学研究的重点问题,两者既有联系又相区别。哲学对意识和意向性的研究是从形而上的层面展开的。现象学家胡塞尔认为:意向性是意识的本质属性;意识必定是“关于某物”的意识,它总是意指外界的某物,“以不同的方式与被设想的对象发生联系”,意识是在认识主体对外界某物的“关涉”、“意指”、“拥有”这样的意义上说的。③ 因而,意识是自我感觉和对外部感觉的综合。
美国心智哲学家塞尔较早地将意向性概念引进语言研究。从语言研究来说,意向性体现了任何意识行为包括语言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意向性同对象性活动有关,是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的统一;就语言的运用来说,就是语言主体的意识同主体所运用的语言所意指的对象的对象意识的统一。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注意(attention)在信息加工过程中有特殊的重要性,意向性就是要在注意的选择中作出过滤和定位。选择和定位包括两个方面:意向内容和意向态度的选择和定位。意向内容是主体所关心注意并继而要关指的内容,从语言运用来说,就是主体想要表达什么内容;意向态度指主体对所关指的内容抱有什么态度,从语言运用来说,就是以什么态度来表述这一内容。这里所说的态度还可细分为三个次范畴:一是对关指对象所做出的相对的估量;二是对关指对象所取的心理状态;三是对关指对象所取的心理取向。在这三个次范畴中,以心理取向同“体”的运用关系最为密切。意向态度的心理取向,指主体对所关指的事物在关指时所采取的某种(些)心理的倾向性。例如,是以常态的(中性的)、形象的、委婉的、同情的、谐趣的、责备的、美化的、丑化的、亲切的、轻浮的等心理取向来看待,反映在语言的运用上就是以什么心理取向来叙述这个事件。④从心智能力来看,“淘宝体”语言表达的形成始于语言主体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和感受。如何感知就需要说话者对意识活动中的“注意”进行分配、选择和定位。从本质上讲,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self-centred)的,主体所注意的、所选择的,总是出于“自利”(self-interest)的需要。因此,人的注意力往往是“指向”或“关于”与自身关系密切的事物,这就会将自己 的注意点分配到自己熟悉的交际圈(communication circle),进而在这个语言圈中选择最适合这个圈子的并适合当前语境的语言内容和形式。这就体现了语言运用的意向性。任何言语行为都是以意向性作为表达的起点,并力图使话语能达到意向性的预期。“淘宝体”的运用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开始的。“引言”所引的三个“淘宝体”的话语主体,就是认为以这样的心理取向来说这样的内容较为“自利”。
就意向内容和意向态度的关系来说,相同或相近、相似的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态度。例如,都是指向(即都是说)“桃花源”的,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名篇至少有陶渊明的散文《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和王维的诗《桃花行》“两岸桃花夹古津”以及张旭的《桃花溪》等。又如,都是说“滕王阁”,王勃同时写成的骈文《滕王阁序》及一首七律,内容相近但体裁不一样就可能反映出不一样的意向态度。从态度来说,都是用委婉的态度(例如用委婉语)来指称“卖淫女”,称之为“失足妇女”和称之为“一楼一凤”,就有态度上的差异:前者委婉中带有责备和同情,后者则委婉中略显调侃和轻浮。内容和态度之间对应的这样宽泛的自由度,表明文体和修辞格所容纳的内容有比较大的伸缩度。就上面提到的“体”来说,已经在网上被人们认为是一种“体”,并冠以一些比较有趣的名称,它就必定凝固了一定的、能体现出这一名称的特征。任何一种这样的“体”的采用,不管它是否已列入文体学的较稳定的文体或语体序列,还是有一定的临时性或局部性;也不管说的是什么,都会有一定的基本的态度取向。但是,由于内容和态度并不一一对应,这就使语言表达的多样性成为可能。“淘宝体”的运用也体现这种多样性。
2.从意向性看“淘宝体”
“淘宝体”作为现今社会上尤其是网络上流行的一种“体”,它的运用可以表达多方面的内容,而运用的基本态度取向概括起来是:常态的与非常态的糅合,常序的与非常序的统一。
“淘宝体”如果不是依托于常态的和常序的语言表达,社会上就会看不懂而不被接受。例如,“淘宝网”卖家用“淘宝体”发货,有几个最基本的的关键词,包括“亲”、“包邮”,句尾感叹词“哦!”、“全5分哦!”、“给好评哦!”等,以及所用的许多其他句子表达,是同现代汉语的用法和语序是一致的,是常态的表达,不难理解。但此外还有所谓的非常态和非常序的特点则需加以说明。
很明显,如果语言运用不是有一定程度的非常态,就体现不出“体”的特点,就会混同于其他日常的一般的文字运用,就谈不上是“淘宝体”了。据所观察到的实例,“淘宝体”的运用至少具有如下一些语言特征:一是有几个高频的、常见的词,或采用自成体系的字母代替汉字,如“亲”、“哦”、“嘻嘻”、“耶”“仙女”、YY(衣服)等;二是多用语气词作语句的结尾,体现亲密、随意,并带有一点“嗲”气;三是语气多夸张,常自赞、他赞;四是句法特征是多采用简单句和省略句、松散小句、缩略式等,如“实物和图片一样,超赞!”,“X通龟速,急着穿建议X丰”(“X通快递”运送速度像龟那么慢,如果着急等着要穿,建议用“X丰快递”);五是语体特征口语化、简洁化,如“鞋子超级棒!大爱!”,“超级无敌棒棒棒!”等;六是少见被动句、复合句和深奥难懂的书面语体。归结起来,这些特点最为明显的和引人瞩目的是:亲密、随意;夸张,自赞;口语化,简洁化。这些体现了一定特征的用法,概括起来可能表现为三个“错”:交际主体的错位、交际环境的错置和交际话语的错序。下面是几则实例。
(1)(网上卖家A,买家B):
B:你好,店家,我想了解下X款衣服。
[按:买家用的是普通平常的说法]
A:这款YY有货,亲,要就直接拍下吧。
B:亲,便宜点好吗?[按:开始接上了“淘宝体”的说法了]
A:亲,已经是折扣价了,包邮的哦!
B:嘻嘻,那就送我一个小礼物哦!
A:没问题耶!
(2)亲,根据你的生辰八字,国庆肯定要发财哦,而且还是横财哦!不错的哦!嘿嘿,亲,有疑问可以电我哦!亲,全5分哦!给个好评喽。
(3)亲,要注意哦!中秋要到了哦!月饼不包送哦!你自己解决哦!天气转凉了哦!要注意加衣服哦!要注意查收消息哦!给个好评哦!!最后,中秋快乐哦!
(4)亲,祝贺你哦!你被我们学校录取了哦!
X理工,不错的哦!
211院校哦!奖学金很丰厚哦!
门口就有地铁哦!景色宜人,读书圣地哦!
亲,交不起学费也没有关系哦!我们有“绿色通道”哦!
亲,记得9月2日报到哦!
亲,录取通知书明天“发货”哦!
就可以查到通知书到哪了哦!查询编号EK*****CS哦!
亲,有疑问电我哦!
还可以登录学校微博哦!
亲,全5分哦!给好评哦!
为什么说这样的语言运用有一定程度的非常态,这可以用“错构”来作出说明。这就是,“淘宝体”的语言运用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结构性的“错误”,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1)交际主体的错位
显而易见,在淘宝网上,买卖双方的用语和语言习惯同传统的做生意的用语有很大的不同。传统上,做买卖不会用“亲”之类过分体现亲密和随意的说法或带有一点“嗲”气的用语,夸张而频繁地使用语气词也是少见的。这样地说“错”了话,体现了交际主体的“错位”。但是,考虑到卖家要拉近同买家的心理距离,讨好买家;而买家希望卖家的心情好而在价格上有所优惠,因而,也乐于接受并积极回应卖家的这一创造,因此,双方在语言上有这样的嬗变,也是可以理解的。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淘宝体最初仅限于网购这一商业领域,近来却有蔓延到其他行业的趋势,前文就提到交警、政府部门及学校的文告也有用“淘宝体”。这些交际主体对“淘宝体”的运用,从传统的眼光来看,显然也是“错位”。这种错位现象值得我们关心研究。熟人间的日常生活也有使用“淘宝体”进行普通交际的:女学生A与其同学BA:亲,ppt龟慢哦,我做。我先不走了。
B:那好,乖,那我先回去耶。
(2)交际环境的错置
“淘宝体”的言语来往原来是设计淘宝网买卖双方谈生意的,但是,“淘宝体”语言运用的不少特点、有关的词语和语气,都不是发生在传统的谈生意的语言环境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淘宝体”语言的运用同它的交际环境“错”置了。交警、政府部门及学校的文告也有用“淘宝体”,那更是表面上同交际环境的不协调。但是考虑到“淘宝体”作为一种新兴的语体,这里的错置和不协调,可能会带来较大的新鲜感。
(3)交际话语的错序
“淘宝体”注重口语化﹑简洁化,它的句法特征是多采用简单句和省略句、松散小句、缩略式等,这就容易造成某些话语的“错”序,如“ppt龟慢哦,我做”、“X通龟速,急着穿建议X丰”、“大爱,鞋子超级棒!”,很多话语的结尾都是“全5分哦!给好评哦!”,但这似乎并不都是有关内容合乎逻辑的结尾。另如:班长A和同学BB:亲,论文龟慢哦,我的。书还没到哦,好多天了。
A:亲,闪吧!不急哦。
B说自己的论文写得太慢了,原因是作为参考文献的书还没有到,班长安慰她别焦急。这些语境是双方知道的,在话语的表面是错序了,其实内部是有语境衔接的。
一定程度的非常态话语的“淘宝体”的兴起,表现了它的非常态的意图。如果将这一非常态的意图从常态的生活逻辑中分离出来,就会看得更清楚:一旦看出了“淘宝体”的表达同常态的生活逻辑相异的地方,就可能发现,原来常态生活是有可能非常有意思的。运用“淘宝体”进行日常生活的表达,其实就是用一定的非常态眼光来描绘常态的生活:我们习以为常的买卖、交通、招考……从中得到乐趣。
二、“淘宝体”与集体意向性
1.各种“体”在社会上流行的命运
“淘宝体”同其他的“体”一样,是在主体意识的个体意向性的统制下产生出来的。当“淘宝体”在个别意识活动中产生后,它是否会跨越个别主体意识,在社会越来越大的范围生存、蔓延和传播,为更多更大的社会群体所接受,成为在社会上更大群体的交际工具,这就要看集体意向性的作用了。为了说明这一点,可以先比较一下在网上提到的其他一些“体”的命运。
据不完全统计,在网上能看到近40种“体”,但很多是昙花一现,现在只留下一个“体”的名字和几行说明,或最多成为网友们在网上模仿开开玩笑的笑料。除“淘宝体”外,还有两种“体”比较有名:“纺纱体”和“走近科学体”。
“纺纱体”是网友在论坛中用于发帖和回帖的一种说话方式。该“体”的名称是“仿莎士比亚”的谐音,意为模仿莎士比亚所用的语言。使用这种文体要突出一种由英文翻译成中文的阅读效果,要使帖中的语言如同莎士比亚的戏剧一样典雅、优美、有特点。据说这种文体最早是从“百度”的佳木斯贴吧传出来的,一位网名为“夜叉罗刹”的女吧主经常故意用一种居高临下看似典雅的宫廷古怪文体对吧友进行“训示”。开始,网友对此不以为然,有时还反唇相讥,后来开始模仿跟风,最后甚至有人成立了“纺纱教”,以说明此类文体的使用。当然,其中也可能是暗含对其创始人的调侃。
“纺纱体”有如下特点:一是语言要有明显的翻译体的人为痕迹,有时候故意词不达意或故意不按汉语通顺的说法来表达,如大量使用倒装句,能用倒装句时决不用主动句;二是称呼或自称使用敬语或自谦语,如“阁下”、“尊敬的大人”、“在下”、“鄙人”等;三是全文不用标点,拒绝流行的网络语言和粗俗的字眼;四是如有强烈的感情需要,可能使用“该死的”、“见鬼去吧”这样的词语。如:尊贵的楼主殿下在下应天涯某位在这里不便提及其尊姓大名的高人召唤前来拜见在下不胜荣幸瞻仰殿下的尊严威容并拜读镌刻在华美殿堂的华丽文字请允许在下代表本吧数以十万计的目不识丁未开化野人向贵吧无与伦比的灿烂思想文化表达深深的敬畏之情……“走近科学体”的名称是套用某电视台科教频道的同名节目的名称,文体特点是开始故意把事件说得很玄妙,让人意料不到,“打呼噜”先不说是“打呼噜”,而叫“深夜里的恐怖怪音”;“精神不正常”先不说是“精神不正常”,而叫“看似有什么附体”;有时还要加插一些本来无关却似相关的事件,吊足读者(观众)胃口,而最后却只是呈现一个再平常不过的结果。全文需大量使用“人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然而,事情远非这样简单……”等这样吊诡的语句。
例如:某村一户人家老是发现自家瓷砖缝里会渗出像血一样的鲜红色液体,全村的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在请了许多专家过来勘测而无所得的情况下,一位上了年纪的村民突然回忆说,这栋房子下面在很久以前曾经是处坟地!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敬请关注《走近科学》。[后来所揭示的真相是:液体是这家人为了出名自己洒上去的]这些“体”并没有在社会广泛流传开来,但这并不表明它们有什么不好。这些“体”也是在主体的个体意向性的统制下产生的,从文体特征来说,它们都有自己突出的特点,或者说优点;运用的基本态度取向也是常态的与非常态的糅合,在不同程度、不同方面表现出“错构”。之所以没有看到它们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开来,或许可以通过集体意向性来加以说明。
2.集体意向性与社会集体行为
一种“体”在社会上流行、为一个群体所采用,是一种社会集体行为。集体行为是同个体行为有着本质区别的社会实在现象,完全通过个体行为的累积和个体意向性的叠加来对集体行为进行解释,显然是不充分的。集体行为在本体论上具有不能被还原为个体行为的本质属性。集体意向性和个体意向性的关系也是如此。例如,交响乐的演奏是集体行为,不是由一个个演奏者的演奏凑起来叠加在一起所能达成的。个别演员的个体意向性不能像控制自己个体演奏行为那样来支配集体演奏的演出行为,交响乐的演出是指挥家把自己的意向性灌输给每个演员,使它成为所有演员群体的集体意向性,交响乐就是这样的集体意向性的统率下的产物。
“集体意向性”是托米拉(R.Tuomela)和密勒(K.Miller)最先提出来的。① 他们认为,“集体意向性”指的是“与他人相关”的意向 (other-regarding intention),这种意向性是在社会成员的共同社会行动中体现的,集体意向性的前提是成员们拥有共同的社会行动的目标。这种意向能力不仅指他们可以进行合作,还指他们可以分享意向状态,如信念、愿望和意向等。集体意向性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合作需要集体意向性,竞争冲突中也需要集体意向性。
可以这样来观察个体意向性和集体意向性的关系。个体意向性是从个体的意识活动对“注意”进行分配、选择和定位中产生的,是个体意识活动对社会生活过程和条件在分配注意、行使选择和进行定位时的观念的反映。意识活动是个人的大脑活动,是以个人为主体展开的;“集体”并没有生物学意义的“大脑”,所以,“集体”也就没有真正生物学意义的“意识”、“意向性”。从这个意义上说,集体意向性说的是群体中的个体意识活动对社会生活过程和条件在分配注意、行使选择和进行定位时的观念的社会趋同性,而这样的趋同性是在一定的社会意识的熏陶下,借助人们之间的精神交往之后得以形成的。
在交响乐的排练过程中,乐队通过指挥家的指导,在他同乐队的成员进行“精神交往”,逐步使演员们对演奏乐曲的“意向性”同他的意向性趋同,从而形成了集体意向性。
试设想塞尔所提及的以下两个场景:一是公园的草地上坐着一群互不相识的休闲的人,天突然下起雨来了,人们不约而同地涌向附近的大厅、凉亭、房子;二是一个旅游团的成员按照导游的要求,第二天上午八点到达某公园的凉亭集合。塞尔认为,对于第一个场景,每个个体的目标而不是群体的整体目标;对于第二个场景,塞尔认为,这个活动中的单个成员的个体意向性“我打算/意图明天早上八点到达某凉亭集合”,是通过导游的熏陶,借助人们之间的精神交往,从集体意向性“我们打算/意图明天早上八点到达某凉亭集合”中衍生出来的。②塞尔这样的解释是合理的但不充分。首先,导游的要求化作每个成员的“意向性”同指挥家的意图化作每个演员演奏的“意向性”是一样的,所以,“衍生”同“趋同”在这里其实是针对同一回事的两种不同的说法:由当时某个可言说的“意向性”衍生出各个体的意向性或各个体的意向性趋同于当时某个可言说的“意向性”,而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即趋同和衍生都要在一定的社会意识的熏陶下借助人们之间的精神交往之后才能得以发生。
现在回过头来审视“避雨”的情况。它与上述两种情况的不同主要在于当时没有可言说的“意向性”,因表面上既没有趋同,也没有衍生,各人的自发行为似乎是突然发生的,纯粹是为了满足个体的目标而不是群体的整体目标。但是,往更深层次考虑,在人类世世代代的生活中,下雨需要“避雨”已经成为一种集体默认常识,这就成了几千年来人群的一种“集体意向性”:当下雨时要保护好自己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意识时,想方设法保护好自己就成为一个共同的社会目标,这就成了一种不成文的“集体意向性”。这样做就不是自发的偶然凑在一起的行为,每个人的行动所满足个体的目标已经成为群体甚至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许许多多的人的整体目标。
这就是说,当许许多多人都认定下雨时跑去凉亭是为了避雨,避雨是为了保护自己,这样,[跑去凉亭等]→[可避雨]→[可保护自己]就成为了社会意识,就成为集体意向性,这就造就了对象化的群体有共同目标的社会实在。
塞尔在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Reality(《社会实在的建构》)一书中论述了与集体意向性紧密相关的三个构件,其中在论述“功能的归属”(as-signment of function)时,提出了可视为集体意向性存在的构成性规则:“X在 语 境C中构成Y”(Xcount as Y in context C)。塞尔认为:“功能从来不内在于任何现象,它只是由有意识的观察者和使用者从外部来划分它们的归属。”①在塞尔看来,人类有一种显着的能力,即将功能归于某物体的能力。
因此,对功能的评论预设了目的、目标或意图等,而这些预设是服务于人类价值观的。当我们说“[跑去凉亭]→[可避雨]→[可保护自己]”(“凉亭”在“下雨”的语境中构成了“保护自己的工具”)时,就已经充分考虑到生命和生存的价值和目标,因而“功能的归属”比单纯的因果关系包含更多的内容,因为有关的目的、目标和意图是同一定的行为者相关联才存在、显现的。可以仿此说,“淘宝体”在“现今网上买卖”的语境中构成了“良好的沟通工具”。
3.集体意向性与各“体”运用
现在回归到“淘宝体”或某种“体”在社会群体中采用的问题上来。“淘宝体”或某种“体”为社会群体不约而同地采用,就类似于下雨时群体不约而同地“跑去凉亭避雨”。为了避雨,一间房子可用,哪怕它陈旧;一条走廊也许勉强可用;一个广场无论它如何雄伟壮观还是不可用,这用“X在语境C中构成Y”的规则一分析就可得知。各种“体”的运用仿此。
同“体”的运用有关的集体意向性至少包括三方面的要素:一是集体意向性必须呈现在多主体行为中;二是所涉及的各主体的个体意向性是基于共同行为目标而非偶发性的意向性;三是成员在有关的行动中拥有共同的社会环境即语境。就采用某种“体”来说,各成员还应做到:一是社会成员对有关的“体”所体现的规范性原则有所意识,即大家意识到这种语言有其自身的特色和风格;二是各成员有能力根据有关的“体”的规范性原则来选择合适的事件进行表述;三是各成员有能力根据规范,调整自己的语言以适应“体”的范型。如果说,同“体”的运用有关的集体意向性所包括的三方面要素是“体”在社会群体中采用的必要条件,那么,各成员还应做到的那三项是充分条件。
“淘宝体”原来只涉及买卖,这样的内容是人们容易表述的,后来,“淘宝体”扩展到其他领域,有关的内容也是容易表述的;至于“淘宝体”的语言规范,亦即它的所谓“非常态”的三个“错”,是人们很容易掌握的,是人们易于调整自己的语言以适应的。无论是网上的买卖,还是在其他一些领域,一方面各主体呈现了基于共同行为目标而非偶发性的意向行为;另一方面“淘宝体”的表达内容和有关的语言规范比较容易适应。也就是说,同“淘宝体”运用有关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都一定程度具备了,它在社会上的运用甚至一定程度的流行,就可以解释的了。
当然,易于掌握不等于愿意掌握,也就是是否愿意把自己表达的个体意向性与有关的集体意向性趋同,这还得看各个体的意愿。这是任何形式的语言运用都可能发生的情况。
再来看看“纺纱体”和“走近科学体”。人们是否都愿意在自己的日常语言表达中认同这两种“体”(或当中的某一种“体”)运用所涉及的集体意向性,这是有疑问的,因为并不是人人都需要、都喜欢在自己的日常语言中采取居高临下的典雅而又有点生硬的态度或故意把事件说得很玄妙、很吊诡;从语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来说,日常生活的内容不一定都适合甚至不一定都能说成“事情远非这样简单……”,或人人都能把话语说成“翻译体”。以上只是以“纺纱体”和“走近科学体”为例。这些都可能是影响一些“体”得到较大范围传播的原因。塞尔说:“我们必须认为是语言建构了这种现象,因为在X项向Y项转化的过程中,关键的一步是表征化。”① 因为这里所涉及的问题,都同语言的表征有关。
结束语
本文就“淘宝体”风行于网络世界的原因进行了心智层面的分析,初步认定是集体意向性在语言世界的体现。而集体意向性所体现的往往是一种集体行动,它具有规范性特征。这种规范性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成员对“淘宝体”所体现的规范性原则有所意识,即大家意识到这种语言有其自身的特色和风格;二是社会成员能够根据“淘宝体”规范性原则来选择合适的事件加以描述;三是个体能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语言以适应“淘宝体”的范型。
因此,笔者认为,淘宝体之所以能够广为流传,一方面是个人意向性发展为集体意向性的结果,另一方面因为这一“淘宝体”作为一种语言范型,其规范性要求比较容易满足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