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人口学论文

C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穆梦佳
发布于:2022-11-28 共16172字

摘 要

  人口问题是当代中国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所言,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无不与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密切相关,在人口问题上的任何失误,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难以逆转的长期影响。当前,我国人口结构问题特别是人口老龄化问题正在逐步凸显,立足于未来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及早进行战略部署,对于中国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C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研究国内外减缓老龄化趋势的对策及经验。根据C市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探索,对C市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生育政策 社会经济影响

The President Situation and The Strategy for The Problem of An Aging population in C city

Abstract

  The problem of population is one of fundamental realities of China. As the decision that putforward by the general offic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great council about theway to solve the population problem with improving the birth control, Weather the economy andsociety can realize sound and fast developmen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opulation size,qualityand structure distribution. On other words, any mistake of population will badly influence the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Nowadays, the problem of population structure especiallythe aging of population is turning up increasingly. Therefore, it is essential to make strategic planfor the trend of aging of popula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realizing the targets of achieveing comparative prosper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paper is tend to analyse the current situation, challenges and problems of the aging of populationin C city, in addition, it aims to do some researches about the experience to deal with thisphenomenon at home or abroad. Then it is significant to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solve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aging of popul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ality of C city.

  Key Words: Population aging ; Birth policy; The impact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目 录

  1.绪论
  1.1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1.1.1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1.1.2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C市人口老龄化的目的和意义
  2.C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特点及其原因
  2.1 C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2.2 C市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2.3 C市人口老龄化的原因
  3.C市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3.1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1.1 劳动力老化后对生产的直接影响
  3.1.2 人口老化对分配的影响
  3.1.3 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的影响
  3.2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2.1 老龄化医疗保健的影响
  3.2.2 老龄化对生活的影响
  3.2.3 老龄化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
  3.2.4 人口老龄化挑战社会保障体系的应对能力
  4.C市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探讨
  4.1 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
  4.2 要充分利用 25 年战略机遇期做好应对老龄社会的各项准备
  4.3 充分利用老龄化前期和初期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经济
  4.4 认真落实相关政策
  4.4.1 有计划的适时调整生育政策
  4.4.2 推进户籍制度和相关制度的综合配套改革,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压力
  4.5 加快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4.5.1 经济供养方面
  4.5.2 医疗保健方面
  4.5.3 照料服务方面
  4.5.4 权益保障方面
  4.5.5 精神文明生活方面
  4.6 大力发展老龄产业
  4.7 加强对老龄社会的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
  结 语
  参考文献

  1.绪论

  1.1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1.1.1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中国人口老龄化始于第五次人口普查之后,根据普查资料,1953 年中国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 4.41%,1964 年为 3.56%,人口年龄结构出现了年轻化,但是到 1982 年老年人口比例又回升到 4.91%,1990 年为 5.57%,2000 年已经达到了 6.96%。根据 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2005 年老年人口比例已经达到 9.07%,已经迈入老年型社会。从人口学上分析,人口老龄化主要是受人口惯性、生育率下降和死亡率下降等因素的影响。有研究表明,1982-2007 年的 25 年间,我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老龄化水平升高中的 27.11%来自生育率下降的贡献,18.67%可以归因于平均预期寿命的增加(死亡率的下降),人口惯性可以解释人口老龄化水平升高的 56.06%[1]。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预测,21 世纪中国人口老龄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 2001 年到 2020 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将平均每年增加 596 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 3.28%,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 0.66%的增长速度,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到 2020 年,老年人口将达到 2.48 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 3067 万人,占老年人口的 12.37%。

  第二阶段,从 2021 年到 2050 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伴随着 20 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中期的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进入老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开始加速增长,平均每年增加 620 万人。同时,由于总人口逐渐实现零增长并开始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速。到 2023 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 2.7 亿,与 0-14 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到 2050 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 4 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 30%以上,其中,8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 9448 万,占老年人口的 21.78%。

  第三阶段,从 2051 年到 2100 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 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 4.37 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 2 倍。这一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4 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 31%左右,80 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 25-30%,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2]。

  1.1.2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过程来看,表现出人口老龄化水平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口规模大、区域差异明显等一系列特点。

  一是人口老龄化水平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一项对世界各国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发展关系的最新研究表明,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到 21 世纪中叶,中国人口老龄化将一直显着地超前于经济发展。尽管期内中国经济增长很快,但随着人口进入加速老龄化阶段,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的强度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并有可能在 2040 年前后达到高峰[3]。

  二是老龄化速度快。尽管我国人口老龄化起步比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要相对晚,但是近 20 年来其推进的速度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从人口老龄化趋势看,65 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 7%提升到 14%,中国只需要 27 年,而发达国家大多需要 45 年以上的时间(其中,法国 130 年,澳大利亚和美国 79 年左右)。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为 118831709 人,占 8.87%;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比重上升 2.93 个百分点;65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 1.91 个百分点。

  三是老年人口规模大。2004 年底,中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 1.43 亿,2014 年将达到 2 亿,2026 年将达到 3 亿,2037 年超过 4 亿,之后一直维持在 34 亿的规模根据联合国预测,21 世纪上半叶,中国一直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21 世纪下半叶,中国也还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国[4]。

  四是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明显。中国人口老龄化水平呈阶梯状分布,即东、中、西部区域对应人口老龄化程度的“高、中、低”。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水平区域差异不均衡,区际间的差异及东部区域的省际差异有减小的趋势,但是总体省际间差异却在不断扩大,尤其是中部和西部区域的省际差异。

  此外,城乡之间也差异明显,由于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改变了城乡人口年龄结构,使得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明显高于城市。

  1.2 文献综述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老年人的比例上升到一定标准的一种人口社会现象。主要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5]。

  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 10%,或 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 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当 1999 国际老人年到来的时候,中国人口也悄然步入了老年型社会[6]。老龄问题包括老年人问题与老龄化问题,而老年人问题与老龄化问题相联系,但又不完全相同,一般把有关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权益保护看作“老年人问题”,把有关老年人增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称为“老龄化问题”,这是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范畴来认识老龄问题。

  目前,全世界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 6 亿,有 60 多个国家的老年人口达到或超过人口总数的 10%,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引起了联合国及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关注。80 年代以来,联合国曾两次召开老龄化问题世界大会,并将老龄化问题列入历届联大的重要议题,先后通过了《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十.一国际老年人节》、《联合国老年人原则》、《1992 至 2001 年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全球目标》、《世界老龄问题宣言》、《1999 国际老年人年》等一系列重要决议和文件。提醒各会员国“铭记着二十一世纪的社会老龄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对任何社会都是一项重大的挑战”,吁请各会员国“加强或设立老龄化问题国家级协调机构”,“在国家、区域和地方各级制定综合战略,把老龄问题纳入国家的发展计划中”,“为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提出了“建立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的口号,以期增强人们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和老年人问题的重视。

  人口老龄化日益成为世界性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人口学领域的问题,更是一个经济和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是值得我们关注,中国农村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 54%。早在 80 年代我国的老龄化问题就引起了极大地关注,1982 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老年人口的比例为 7.6%,到 1990 年人口普查时这一比例上升至 8.6%,而 1995 年全国 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这一比例进一步上升至 9.4%。在 2005 年全国 1%人口抽样调查时这一比例达到了 11.03,这一系列的变化充分说明,我们的老龄化速度是比较快的。

  但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老龄化问题的压力更大。据预测,到 2020 年农村老龄化水平的时候是 20%,比城镇要高出 5 个百分点,到 2030 年的时候农村和城镇分别为 29%和 22%,农村的老龄化程度是 29%,要高出 7 个百分点。所以我国农村是经受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区[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势必会加快农村的老龄化进程,而且农村问题历来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农村社会保障有着重要的影响。

  1.3 研究C市人口老龄化的目的和意义

  在人口老龄化发展进程中,发达国家人口从年轻型转向老年型的转化过程较长,发展比较缓慢,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有了较长的准备过程,因此,社会生活对人口老龄化的适应性较强。而我国几乎是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发展速度较快,转化周期较短,在社会设施和社会心理等方面都准备不足,承载能力较弱[8]。

  在国民经济与人口老龄化的关系上,发达国家表现为“先富后老”,而我国将是“先老后富”。发达国家在进入老年型人口阶段时,人均 GDP 一般都超过或接近 1 万美元,现在是 3 万多美元;而我国 1995 年人均 GDP 还只有 490 美元,2004 年为 1200 美元,刚跨进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由于国家经济水平还比较落后,在群众的收入水平还比较低的情况下,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家庭、个人,都缺乏承受能力。

  城市人口老龄化带来城市负担系数增加。老年负担系数已由 1990 年的 8.75%上升到2000 年的 11.25%。据统计,全国劳动人口与老年人口之比,1982 年为 12.5:1,1993 年为 9.2:1,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将变为 2.9:1。这是警戒信息,它预示着需要赡养的人口越来越多[9]。

  对于老年人口迅速发展及其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中国政府是早有预见和非常重视的。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在努力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的同时,“还要注意人口迅速老化的趋向,及时采取正确的对策。”党的十四大报告又指出:“重视研究人口老龄化问题,认真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党的十五大报告再次指出:“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1997 年 8 月 29 日中国第一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颁布实施,明文规定:“应当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人的社会风尚。”“老年人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资帮助的权利。”国务院也相继公布了有关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一些规定,并把这种制度逐步扩大到所有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城镇个体劳动者。所有这些指导原则和法律法规,就为调整、规范、解决中国老年人口的各种社会问题,指明了方向,也有了可靠的保障。

  C市是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之一,人口老龄化也先于全国到来。迅速的老龄化和高龄社会的出现为社会经济发展提出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为此,我们必须深入研究人口老龄化给我们带来的问题和困难,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备,积极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本文主要研究C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了解C市老龄人口的现状、特点以及掌握C市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及其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对解决C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探讨,这将会对我国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一些帮助或参考作用,因此对C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2.C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特点及其原因

  2.1 C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我市以 2010 年 11 月 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开展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5 月 6 日,市统计局发布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公报显示:

  全市常住人口为 1510103 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2000 年 11 月 1 日零时的 1262365人相比,十年共增加 247738 人,增长 19.62%,年平均增长率为 1.81%。全市常住人口中,0-14 岁人口为 138279 人,占 9.16%;15-64 岁人口为 1206118 人,占 79.87%;65 岁及以上人口为 165706 人,占 10.97%。同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 岁人口的比重下降 4.69 个百分点,15-64 岁人口的比重上升 3.68 个百分点,65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 1.01 个百分点。与全国其他城市相比,C市户籍老年人口数量的高速增长期,整整提前了 15 年,比上海还要提早了 5 年。C市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应该说在全国范围是比较严重的地区。全国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占全国人口总数 11%左右,我们C市已经达到了 20%,这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10]。

  2.2 C市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目前C市人口老龄化具有如下特征:一是老年人的规模大、增长速度快。C市现有总人口 104 万,其中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达 18.7 万人,占总人口的 18%,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高出 7%,比目前美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还高(美国为 16%),仅次于日本和德国 24%的水平。从 1982 年以来,全市人口增长了 6.7%,而 60 岁以上人口增长了 89%。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是总人口增长的 13.28 倍[11]。

  二是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不同步。西方发达国家是“先富后老”,而我们是“未富先老”。

  三是高龄化趋势显着。不仅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增加,而且老年人口内部结构也在不断老化,70 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和“老老年人”将增多。目前 70 岁以上的有 8.73 万,占老年人口的 46.6%。80 岁以上的有 2.26 万,占老年人的 12.06%。

  四是人口老龄化速度农村快于城镇。五普资料表明C市乡村年龄构成 65 岁以上的占 11.47%,而城市为 7.2 4%,两者相差 4.23% 。

表 1 C市老年人口发展状况

C市老年人口发展状况

  资料来源:C市人口普查资料

  2.3 C市人口老龄化的原因

  从人口学意义上来说,造成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有二个因素:一是生育水平的下降;二是死亡水平的下降,确切地说,这里死亡水平的下降是指老年人口预期寿命的提高。

  C市人口老龄化的关键因素是生育率的下降,而生育率的下降与我国实行的生育政策是有直接关联的。

  人口老龄化是总人口中老年人口比例上升的过程,是年龄结构的变化。从封闭人口看,只有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才会影响人口结构的变化。西方人口学家在生育率和死亡率对老龄化进程的影响研究中,得出了明确的结论:人口老龄化的决定性因素是生育率下降,而不是死亡率下降而导致的平均寿命的延长[12]。死亡率下降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是双向和分段的,死亡率初期的下降会导致人口年轻化,而后期下降则会促进老龄化。

  这一结论无论是对发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都是成立的。我国学者对新中国以来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13]。联合国 1973 年出版的研究综述再次指出,生育率下降是导致人口老化的最大原因,并且进一步指出,生育率下降的程度可以加速或延缓人口老龄化的过程。

  中国人口转变是社会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相互作用的结果,社会经济因素在人口转变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生育率转变是有社会经济发展基础的,这一点可以从全国一致的计划生育政策而各地不一样的生育水平上得到验证。但是,毫无疑问计划生育政策大大地加快了C市生育率水平的转变,而加快了的生育率转变也就加快了人口的老龄化。当然,计划生育不是C市人口老化的根本原因,因为即使没有计划生育的实施,C市人口也会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产生老龄化。但计划生育是C市人口加速老化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中国强有力的计划生育的开展,使人口生育率迅速下降,而生育水平急剧持续的下降,必然使中国人口老龄化迅速展开,C市人口老龄化也随之展开。

  我市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环境的改善,带动了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再加上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得人口预期寿命上升不少。目前,C市人口平均寿命已经达到 78 岁,相比 1949 年刚解放时,增加了 33 岁。但是,人口老龄化的来临,也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

  3.C市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3.1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1.1 劳动力老化后对生产的直接影响

  劳动力可分为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的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衰退的,并且比脑力劳动者快。如果一个地区的生产方式,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那么,人口老化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必然是很大的。其二,近几年兴办了乡镇企业后,大批成年劳力被转移到了乡镇企业,致使务农劳力中的老、弱、幼、妇比例急骤上升,素质更差。如果不能进一步改进农村中的劳动服务设施,将对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

  其三,我市通过兴办乡镇企业,把大批务农劳力转成务工劳力后,现阶段的收益虽然增加了。但是新兴的乡镇企业仍然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它同样存在劳动力老化对它的影响。所以劳动密集型企业,如果不能向技术密集型转化的话,劳动力老化对生产的直接影响将永远存在[14]。

  随着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相应下降,也不利于经济发展。我国的劳动力自 1978 年以来以年均 3%左右的速度增长,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但是,今后的一段时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将逐渐减少,导致劳动力不足。而且,老年劳动力较难适应快节奏的生产活动,特别是在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中,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结构的冲击与挑战最为明显。今后 100 年内我国人口老龄化不会产生西方国家所出现的劳动力供给不足问题,而在于我国劳动力质量难以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15—64 岁劳动年龄人口中 45 岁以上的中老年劳动力人口比重不断增加,尽管这些人口拥有丰富的经验,但是他们接受新技术、采用新方法、使用新工艺、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与水平一般要低于青年人,他们动手能力、协调能力也相对较弱,因而往往难以适应快节奏的经济社会活动,难以适应科技革命对劳动者自身的要求,从而不利于技术的革新以及生产率的提高,长此以往,必将削弱我国的综合竞争力。

  另外,中老年劳动者重新学习与培训的费用较高、职业流动性较差,他们往往是结构性失业的最先承担者,而且一旦失业常常很难就业。因此,在劳动力年龄结构发生变迁过程中如何采取措施使中老年劳动力资源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3.1.2 人口老化对分配的影响

  人口老化后,一般的规律是,由于人均产值低,老龄人口的增长使劳动人口负担加重,积累减少。另外,老龄人口增长,个人储蓄减少。这两方面都对资本形成不利,影响扩大再生产。所以人口老化后,对分配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市由于 50 年代和 60 年代两次生育高峰中出生的人口,当前均进人了劳动年龄,使我市的劳动补充资源比较丰富。所以 1982 年 65 岁以上的老年负担系数只有 11%,比 1964 年只增加 0.03%。

  另外,近几年由于大办乡镇企业,使我市的工农业总产值成倍翻番。全市 1964 年的工农业总产值只有 3.97 亿元,1982 年就达 17.97 亿元,是 1964 年的 4.5 倍;1985 年达40.37 亿元,是 1982 年的 2.2 倍。这种成倍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度。所以,近几年的人均工农业总产值不是下降而是上升的,这对资本的形成和扩大再生产不构成影响。但是,这种现象是在特定情况下产生的。在坚持计划生育和提倡一对夫妇只生 1个孩子后,当工农业生产达到一定水平时,人口老化对分配的影响就会逐渐加深[15]。所以,当前的现象不是事物的本质。

  3.1.3 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的影响

  人是消费的主体与直接承担者,社会的发展总是为了满足人的某种需要。一定社会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以及由此形成的产业结构总是与这个社会的人口构成因素密切相关。随着人口结构的转变,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将使得未成年人口的消费品需求逐渐下降,而适应老年人口需求的各种消费品以及服务将会不断增加,并由此对现有的产业结构提出了挑战。

  一方面,14 岁以下人口的消费总量逐渐下降,该群体的整体购买力也随之下降,针对该年龄段所生产的服装、日用品、保健品以及文化教育等数量及产业相对减少。如对尿布、奶瓶、玩具、少儿服装与食品、少儿图书、幼儿园、中小学教育等的需求将逐渐萎缩或减少,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也会相应减少。

  另一方面,老年消费品需求增大,老年人口消费总量持续上升,从而改变着人们的消费结构,影响人们的消费偏好。因此,适应老龄化、针对老年人自身需要的产品与服务如老年服装、老年食品、老年保健用品、老年休闲旅游养生娱乐等的消费需求将越来越大。这种消费结构的变化又会自觉和不自觉地吸引更多的人员从事老年产业研究,开发老年消费市场,从而引发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变迁。这样,社会必将大力兴建公共养老设施、扩大老年活动场所、增加老年服务项目、提升老年服务水平、发展老年服务产业。所有这些必将对我市消费结构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动产生深远的影响。

  3.2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2.1 老龄化医疗保健的影响

  老龄人的人体功能衰退,抵抗能力减弱,发病率比较高,对医疗保健的需求最大,要求社会发展更多的医疗保健事业,保障老龄人能安度自己的晚年生活。

  3.2.2 老龄化对生活的影响

  老龄人体力差,活动能力减弱,普遍希望就近得到各种生活上的方便,要求社会能在他们的住宅周围,设置适合老龄人生活的各种城乡商业网点、游玩娱乐场,以及供休息、锻炼的公园景点,使老龄人的晚年生活充实而丰富。

  人口的老龄化,不但会对老人的生理健康造成影响,而且会影响老人的心理健康。

  老人离开工作岗位后,与同事见面的机会减少,再加上家庭的子女忙于工作,“空巢家庭”增多,导致老人的心理发生较大的变化,特别是高龄老人大多存在苦闷、抑郁、烦躁、多疑,甚至幻觉和厌世。老年人口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障碍日益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认同和理解。

  3.2.3 老龄化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

  老龄人的心理特点最怕孤独,尤其是丧偶的老龄人,由于这种孤独感,以至引起他们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病变,加速衰老过程。所以,有些丧偶老龄人希望再婚建立新家庭,但又于旧观念的束缚,不能真正从孤独中解脱。这就要求社会在精神文明建设上,为老龄人创造一个宽松的精神文明环境。

  3.2.4 人口老龄化挑战社会保障体系的应对能力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挑战最为直接。

  首先,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覆盖面提出了挑战。上世纪 80 年代逐渐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障制度本应遵循广覆盖原则,可是,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做到应保尽保,覆盖面非常有限,广大农民及农民工仍然依靠自我保障。

  其次,人口老龄化对现行的家庭养老方式提出了挑战。我市现行的养老方式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家庭养老方式。但是,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四、二、一”家庭模式和抚养系数比上升将使得现行的家庭养老模式发生困难。人口老龄化普遍产生了“四位老人、一对年轻夫妇以及一个未成年小孩”这样一种家庭结构模式。在人口流动频繁的今天,这种情况必然导致家庭物质供养、生活照料以及精神安慰等方面严重缺乏,依靠现有的居家养老方式难以实现养老目标。

  再次,人口老龄化对我市养老金支付能力提出了挑战。为了解决新中国成立以来城镇职工养老保障存在的矛盾与困难,认真贯彻和落实我国实行的“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

  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度。但是,这种“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措施”的养老金制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必然产生“空账”问题[16]。

  最后,人口老龄化必然对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提出了挑战。老年人是一个容易患病的特殊群体,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他们对医疗保险的需求将会急剧增加。由于我国目前离退休人员医疗费用实行国家与单位共同负担,因此,在离退休人员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对整个医疗费用的承受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总之,C市人口老龄化必然引起社会人口结构、投资结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对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多方面重要影响,将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压力、挑战和新的发展机遇。

  4.C市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探讨

  对C市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需要逐个加以分析,根据国内和国际的经验,结合C市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C市应加快建立社会养老、居家生活、社区服务三位一体的养老模式[17]。

  4.1 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

  我国已经进入并将长期处于老龄社会,我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及全社会必须充分认识人口老龄化挑战的严峻性,树立老龄意识,增强应对人口老龄化和老龄社会挑战的紧迫性和自觉性。在研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时,要切实从老龄社会这一基本市情出发,把应对老龄社会的挑战列入未来C市的发展战略。

  正确看待人口老龄化问题,不要将老龄化仅看成是危机,产生悲观消极情绪,而要将人口老龄化看成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必然趋势,增强积极应对的信心和决心。二是不要只将老年人口作为社会负担。老年群体是蕴藏着技能、经验、智慧的人才宝库,挖掘老年人的潜能,是建设未来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老年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三是增强人们尊老敬老的道德观念。要让每个人经常自我意识到,今天的青年人就是明天的中年人,今天的中年人就是明天的老年人,从而形成融洽、和睦的代际关系,代际之间相互扶持,和衷共济,共创美好生活,实现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社会。

  4.2 要充分利用 25 年战略机遇期做好应对老龄社会的各项准备

  从现在开始的未来 25 年,是应对老龄社会的关键准备期,也是仅有的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期尤为重要。我市要充分认识和把握老龄社会的挑战和机遇,把解决老龄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发展战略,制定发展规划,完善法律法规,调整社会经济政策,做好应对老龄社会的各项准备。要制定应对老龄社会挑战的中长远战略规划。要立足当前,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加快发展老龄事业,健全和完善适应国情的老龄工作机制。

  4.3 充分利用老龄化前期和初期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经济

  解决老龄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速经济的发展,尽快提高经济实力。统计和预测表明,从现在到 2020 年,C市存在一个抚养比较低,发展经济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少儿人口负担系数逐渐下降,老年负担系数刚刚上升,总负担系数处于从下降到上升的低谷,劳动力年龄相对较轻而且劳动力资源充足。应充分利用这段时期,大力发展经济。为适应老龄化的高速发展和高龄社会的到来奠 定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根据老龄化发展的趋势,建议积极开发利用老年人智力资源,发挥老年人的作用。这既可以减轻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压力,又可以使老年人进一步实现自身价值。

  4.4 认真落实相关政策

  4.4.1 有计划的适时调整生育政策

  必须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有计划的适时调整生育政策,防止人口严重老化。加强对老龄化工作的宣传、教育。像C市这样处于东部发达地区的城市,由于总和生育率已经处于极低水平,人口老龄化问题比全国早了 15 年以上且日益严重,适龄劳动力缺乏,已有的政策无法解决此类问题,为使社会有序运行,需要制定新的生育政策,生育政策调节的迫在眉睫。

  生育政策是一个比较敏感社会话题,它的任何较大变化都会引起生育行为的波动,并对计划生育产生巨大压力。考虑到生育政策放开后,补尝性生育会导致生育的堆累,同时育龄期独生子女比例下降的一个过程,因此政策调整的步伐不能迈得太大。因此,从稳定低生育水平、优化人口年龄结构等考虑,建议小步慢行式逐步放宽生育政策,最终达到“二孩加间隔”的政策[18]。具体调整方案是:第一步,从现在开始允许夫妇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另一方是非计划外出生的,就可以生育两个孩子,并不分城乡、不分地区普遍实行;第二步,从 2015 后,过渡为普遍实行“二孩加间隔”的生育政策。

  C市地处东部发达地区,计划生育工作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面临的问题也较全国突出,应该说生育政策的调整在全国来讲也是必须面对的,但由于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在各地有很大的不平衡性,因此,对现行生育政策的调整一定要慎重,切不可草率行事。在中国目前情况下,生育政策的调整如果处理不好,极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生育率的大幅度回升与多年计划生育所取得的成果被葬送掉。

  4.4.2 推进户籍制度和相关制度的综合配套改革,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压力

  按C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2010 年全市户籍人口控制在 106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控制在 80 万人以内。如果按 2010 年C市的外来人口为 80 万人计,届时全市常住人口总量中的外来人口比重将达 43%。需要考虑的是,一个城市的常住人口中非本市户籍的流动人口比重过高,是否有利于城市管理和城市的和谐发展。长期以来,C市的户籍人口增长低于苏州全市平均水平,当然也是反映了控制人口的成效。但值得注意的是,户籍人口增长过快和常住人口中的外来流动人口比重过高,也许都有一个增大管理成本的问题。用于一个流动人口的管理成本在许多方面并不低于户籍人口。近年来,C市的户口准入,在制度设计上,对高学历、高技术职称人员的流入相对比较宽松,但吸引力不太大。建议,一方面仍要重在引进高端人才,另一方面也要适当调整准入条件,适当加快户籍人口的增长。

  抓住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有利时机,大力引进各类优秀人才,为C市社会经济事业的腾飞储备人才资源。我国近年来由于大学扩招,造成大量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有些人为了能够就业已经在调低原来在大城市工作的期望,大学毕业生的流向开始向中小城市扩散。C市地处长三角的核心区域,与上海、苏州、无锡、南京等大城市的距离都比较近,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又比较高,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届大学生的青睐。C市要制订引导性的政策,鼓励企业使用大学毕业生。大学生在C市落户,特别是在郊区工作,可以享受购买住房的税费补贴等优惠待遇。

  放宽技术工人落户的条件,吸引各类人才的积聚。具体实施可分以下几个步骤:首先,由劳动部门根据C市“十一五”规划及劳动部门的“十一五”规划就技术工人的需求情况编制一个大的底数。然后,由劳动部门提出逐年的需求数,与公安部门协调,确定当年的控制数。最后,由劳动部门拟订一个评分表,根据申请人的技术等级、在C市工作的年限以及参加社保的年限等情况综合评定,凡达到要求的,即可由劳动部门审批准入。

  4.5 加快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建设完善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是从根本上解决老龄社会日益突出的养老医疗问题的制度安排。要在健全和完善城市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体系的同时,大力推广城乡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制度。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形势下,努力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普遍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并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试点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30 年人口老龄化最严峻时期到来以前,在全国城乡基本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城乡老年人养老、医疗问题的妥善解决。

  4.5.1 经济供养方面

  C市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结合本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的特点,对老龄工作实行统筹规划、科学决策、循序渐进、巩固提高的发展战略,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工作措施,促进老龄事业的健康发展。

  建立和完善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四结合的养老保障制度,确保老年人基本生活水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逐步提高,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到“十五”期末,全市城镇养老金社会发放率达 100%,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 84%。初步建立了农村集体养老保险制度,全市各镇均建立了由国家、集体、个人相结合的社会保障筹资机制,农村老年居民按月享受基本供养待遇和社会养老补贴的覆盖率达到 91%。60 岁及以上农村老年居民的补贴标准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目前是 60 岁至 69 岁每年 800 元,70 岁至 89岁,每年 1000 元,90—99 岁,每年 1360 元,100 岁以上每年 2200 元。以上补贴不包括每人每年 600 元的农村独生子女家庭扶助金在内。每年的“老年节”,春节,还要给老人发放慰问品、过节费或压岁钱。“五保”老年人由政府实行供养制度,每人每年 4000 元。

  目前,我市老年人的养老保障覆盖面和养老保障平均水平名列江苏省前茅。

  4.5.2 医疗保健方面

  为满足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求,制定完善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到 2005 年底,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 100%,农村大病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 85%以上,并建立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为方便老人看病就医,建成了市、镇、社区居委(村)三级医疗保健服务网络,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站率达到 100%。近年来,该市针对老年群体中的不同需求,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个体化服务。例如,建立市级老年医疗康复中心;医疗机构开设老年常见病专科门诊,设立家庭病床;为 60 岁及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为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等等。

  4.5.3 照料服务方面

  全市建立健全了养老服务网络,城区建有 1 万多平方米的社会福利中心,床位 525张。各镇新建、扩建了敬老院、福利院 34 所,平均每个镇供养床位 140 张,全市养老机构拥有床位 2027 张,农村镇级敬老院覆盖率达 100%。该市积极开展敬老、爱老、助老活动,全市建立各级老年人协会组织 453 个,各社区服务站积极招募志愿者队伍,开设为老年人服务项目。主要有家政服务、高龄老年生活照料、婚姻介绍、抚贫帮贫等服务内容。市民政、劳动保障、人事等部门,有计划地组织社区居委干部和家政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尤其重视家政服务人员的素质教育,推行持证上岗制度,有效地提高了基层老龄工作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4.5.4 权益保障方面

  为切实保障老年人这个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提高全体市民尊老、敬老、爱老意识,该市宣传部门、 司法部门和老龄工作部门, 结合全民普法教育活动的开展, 编印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法律知识普及读本》等宣传手册,免费向市民发放[19]。

  市委、市政府出台了老年人景点旅游、就诊挂号等涉及 13 个方面的优待优惠政策。该市还建立了老年人法律援助中心和 18 个基层法律援助站,安排专职律师和法律工作者,定期接待老年人来访,妥善调解处理各类纠纷和矛盾,依法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4.5.5 精神文明生活方面

  多年来,C市十分重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营造健康老龄化的社会氛围。

  一是加强老年活动阵地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建有老年活动中心(室)456 个,总面积8.14 万平方米,使老年人有一个交换信息、交流情感、增进友谊的场所。二是抓好文艺团队和兴趣小组组建工作。先后组建了老干部艺术团、“夕阳红”艺术团等艺术团队和老年京剧、锡剧、越剧、评弹票友会以及书画组、摄影组等兴趣小组,定期开展广场文艺汇演和下乡巡回演出活动。三是倡导学科学、学文化、学技术,鼓励老年人发挥余热,贡献社会,市新闻媒体专门开设了《老年天地》、《金色夕阳红》栏目,市老龄委创办了内部刊物《C市老年报》,为他们提供抒发感受、传授知识、教育后代的渠道。

  4.6 大力发展老龄产业

  发展老龄产业是应对老龄社会、满足庞大老年人群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要制定老年服务业发展规划,实施国家对老年服务业的扶持保护政策,建立老年服务业发展管理体制。立足城乡社区发展为老服务业,培育老年服务中介组织,培养专业化的为老社会服务队伍,在 2030 年以前,使老年服务业有较大的发展。同时,大力研制开发老年消费品,培育老年用品市场。

  4.7 加强对老龄社会的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

  老龄社会的挑战是史无前例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如何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应对老龄社会的挑战,还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因此,必须要加强对老龄社会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加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老龄事业的研究。创造条件,建立相关的研究机构,组织相关学科研究人员,把人口老龄化和老龄社会作为我市的重大宏观战略课题,立项进行攻关研究,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提供科学依据。

  结 语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C市人口老龄及发展趋势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深刻的影响,给现有养老模式带来了困难和挑战。C市应该加强研究,积极应对,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研究调查了C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希望能对C市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帮助。同时希望本论文所总结出来的各种建议、措施,能为我市甚至是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作出贡献。

  本文主要从国家立法、政府、经济和社会力量等方面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可以更好的解决C市人口老龄化问题。

  参考文献

  [1] 何友丽.中国的人口问题现状、影响及对策[J].地理教学,2010(5):6-8.
  [2] 杨娜娜.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对策[J].活力,2008(6):64-64.
  [3] 孙水英 曾慧 张丽平.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6,21(11):76-78.
  [4] 丁开杰.我国老龄化社会问题现状、成因与对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50-55.
  [5] 刘丹.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实现老有所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理论观察,2010(2):59-60.
  [6] 人口研究编辑部.中国跨入老年型社会[J].人口研究,1999,(5):3.
  [7] 冯瑛.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与对策[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22(1):34-37.
  [8] 张红.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社区老年护理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2008,6(3):62-63.
  [9] 杜夏.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山东经济,1998(5):18-22.
  [10] 袁静.江苏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对策探析[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8(1):25-26.
  [11] 张国平.常熟市人口老龄化发展的趋势及养老对策研究[J].C市高专学报,2004,18(3):34-37.
  [12] 李竞能.当代西方人口学说[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226-230.
  [13] 杜鹏.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325.
  [14] 骆勇 赵明强.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影响及对策思考[J].西北人口,2009,30(6):72-76.
  [15] 张先振.老龄化视野下中国城市社保的规制现状与完善对策[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8(2):20-25.
  [16] 侯峰.农村老年人生活现状及对策--来自南通市 24 个乡镇 48 个村 489 户的调查报告[J].江海纵横,2008(5):39-43.
  [17] 韩青松.老年社会参与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3(4):41-44.
  [18] 李中流 过琥岗.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9):195-195,10.
  [19] 狄玉梅.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思考及应对[J].经济师,2010(9):280-28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