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人口学论文

中国老龄产业发展困境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2-25 共537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基于人口老龄化的老龄经济建设探究
【第一章】 中国老龄产业发展困境研究绪论
【第二章】老龄产业的人口学背景
【第三章】我国老龄产业概述
【第四章】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状况
【第五章】我国老龄产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结论/参考文献】促进国内老龄行业发展的措施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1 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回顾我国老龄化不同阶段的状况及发展趋势,通过对 1953 年到 2015 年间我国 6 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在不断上升。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13 年底我国的老年人总数达到了 2.02 亿人,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 14.9%,65 岁以上的人口达到 1.32 亿人,占总人口的9.7%.
  
  12014 年底我国的老年人总数达到了 2.12 亿人,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 15.5%,65 岁以上的人口达到 1.38 亿人,占总人口的 10.1%.
  
  22015年底我国的老年人总数达到了 2.22 亿人,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6.1%,65 岁以上的人口达到 1.44 亿人,占总人口的 10.5%.对比三年数据可见,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和占总人口比重仍呈不断上升趋势。
  
  按照联合国 2012 年预测,中国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 2020 年、2030 年、2050 年将分别达到 1.69 亿、2.35 亿、3.31 亿,占总人口比重分别为 11.7%、16.2%、23.9%.而 80 岁以上的高龄人口 2000 年为 1348 万,2020 年、2050 年将达到 2621 万、9000 万以上。
  
  4人口老龄化继续加剧,老龄人口的持续大量增加,使老年人需要的社会服务成为中国社会迅速增长的社会需求之一,这种服务需要由老龄产业来提供和实现,因此老龄产业的发展成为当前一个亟需重视的问题。所谓老龄产业,就是满足老龄群体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一切产品与服务的产业总称。
  
  中国传统文化以“孝”为先,因此赡养老年人是子女的义务和责任。然而,由于多年来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我国的家庭结构由原先以老人为主的大家庭模式逐渐转变成一种“4-2-1”的模式,年轻一代的赡养压力逐步增大。同时,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改变了家庭的生活和居住模式,许多老人的子女因为工作、个人发展等诸多原因不能留在身边,很多家庭出现了“空巢老人”,象过去那样“养儿防老”,由子女亲自照顾已不切实际,无法实现,传统的养老模式--以家庭养老为主受到了冲击。解决这种办法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建立社会服务机构,积极提供服务和帮助,对“空巢老人”给予家人般的爱和关怀。
  
  再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老年人的素质、能力的增强,老龄群体已不再是传统观念中缺乏经济能力和生活能力的群体。随着人类寿命、健康水平在逐步提高,现在许多老人在退休金和养老生活保障外,还能利用自己的知识、才能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获得了更多的收人,老年群体购买力逐步提高,这是老龄产业的发展的必要基础。但就目前现状而言, 市场上还缺乏针对老龄群体的成熟的服务与产品,社会上的养老产品和服务都无法满足老龄人口的需要,老龄人基本物质和精神需求还不能得到满足,其供给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消费需求,造成老龄群体消费市场供小于求。如何通过分析老年市场供求矛盾,从而促进老龄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老龄产业健康而快速的发展,这是我们必须重视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1.2 研究意义
  
  老龄产业,既是“银发产业”,又是“朝阳产业”,是面向老年人的充满勃勃生机的产业。 大力发展老龄产业,在社会与经济两个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对于社会来说,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积极应对中国社会老龄化,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而对于国家经济,其发展也会促进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就业结构,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可以说,老龄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理论意义
  
  我国研究老龄化产业多数主要从理论出发研究探讨,缺少具体实践操作性。近年来学者们对于其研究融入了客观、实践的理念,老龄产业研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起步晚,经验不足,所以研究体系仍不系统、成熟。本文基于我国老龄产业发展所制定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对不同阶段的相关理论进行总结,分析我国老龄产业现状,对政府和市场在老龄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剖析,研究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方向和走势,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从全面、系统的角度,结合宏观、微观研究方法及定性、定量研究方法,对于我国老龄产业发展从多个学科层面进行分析,包括社会学、人口学、经济学、产业学等,力图在总结和借鉴前人的研究经验基础上,创新、丰富对老龄产业理论的研究。
  
  (2)现实意义
  
  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研究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为应对老龄化社会提出建议和对策。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是无法回避的。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老龄化社会也是如此,其负面影响和正面影响、消极因素和积极因素并存的事实,还不为各界尤其是企业界充分认识。一些非客观的片面认识阻碍了中国老龄产业的发展,而这些认识滞后的原因产生于对老龄产业重视不够,研究不够。只有提高对发展老龄产业的正确认识,深入研究老龄产业的发展规律,才能正确应对中国老龄化社会的现状,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模式,挖掘老龄产业的巨大商机,提供高品质的老年产品和服务,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老龄产业发展之路。通过对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理论及解决方案的研究,为政府和企业界提供老龄产业发展建议和参考正是本文的现实意义所在。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老龄化理论研究概述
  
  20 世纪 50 年代,世界着名人口学家 B·皮查特执笔的《人口老龄化及其经济和社会涵义》在联合国发表,标志着国外开始系统地研究人口老龄化问题。伴随着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矛盾日益突出,对老龄化社会的研究逐渐深入,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
  
  随后,1960 年,美国老年学家克拉克·蒂比茨的《老年学手册:社会(经济)诸方面》面世;1976 年,着名经济学家詹姆斯·H·舒尔茨出版《老年经济学》;1978 年,约瑟夫·J·斯彭格勒所着的《面对零人口增长》和 B·赫尔格主编的《人口老龄化与收入》出版;1980 年,罗伯特·L·克拉克和约瑟夫·J·斯彭格勒合着出版《个人与人口老龄化经济学》;1987 年,P·塞尔比(P.Selby)和 M·谢克特(M.Schechter)主编的《老龄化的 2000 年---对社会的挑战》出版;1987 年,日本经济新闻社编的《老龄化社会---无形的革命》问世;1992 年,由 J·斯托尔尼茨主编的《人口老龄化原因及经济后果》出版;1994 年,世界银行编着出版了《避免老龄化危机:保护老年人及促进增长的政策》;1996 年马尔科姆·H·莫里森出版《老龄经济学-退休的前景》;1999 年,法国保罗·帕伊亚(Paul Paillat)所着的《老龄化与老年人》出版;2011 年,美国费晓闻((TebC.Fishman )的《揭秘老龄化》出版;2014 年,理查德·马林《全球养老金危机:空账及其填补方式》;2014 年,马里达·伯托奇等编着的《人口老龄化、退休安排与养老金困境的优化》 出版。包括着名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人口学家在内的大批学者对老龄化和老龄产业进行了大量研究。
  
  从国外对老龄化理论研究可以看出,国外对于老龄化社会及老龄产业的研究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而逐渐深入。分析 60 多年来研究成果,从数量上看,研究学者越来越多,着作越来越丰富;从内容上看,包含宏观、微观,从理论研究到产业指导;从涵盖面来看,涉及学科越来越多,专业越来越细;从出版密度来看,从几年一本到密集出版,频率越来越快;从对社会和经济的意义来看,对政府的政策影响和市场的指导作用越来越大;从涉及的领域来看,已经涉及到了医疗、金融、法律、食品、服装、建筑、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从中可以看出社会老龄化需求的源动力使国外老龄化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完善,逐步系统化、体系化,已经开始走向成熟。
  
  1.2.2 国内老龄产业研究综述
  
  我国老龄化社会到来晚于西方发达国家,学界对于老龄化的专门研究开始的时间也晚于国外。但是,由于我国老龄化社会来势迅速,加之国外学者的研究可参考、借鉴,国内对于老龄化和老龄产业的研究进展较快。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大量涉及养老等与老龄产业有关的问题不断涌现,国内对我国老龄化和老龄产业的研究逐步加快,研究学者不断增多,理论研究有了很大进步,研究专着、文献逐步丰富,涉及面也越来越广。结合本论文研究内容,本节重点介绍和分析国内老龄产业的研究情况。
  
  上世纪九十年代,社会学和老年学的学者研究人口老龄化现象和老年消费市场时,逐步开始了对我国老龄产业的研究。1994 年张纯元开始对老年消费的市场需求进行了研究,指出中国人口老化引起老年消费市场规模扩大,将带来老年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
  
  11999 年赵宝华提出应由市场消费需求引导供给,尽快制定和完善扶持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同年,张京城指出日益增加的老龄人口将刺激社会需求,加快老年产业的发展,同时老龄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将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缓解我国就业压力和政府财政压力,将成为我国新世纪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进入 21 世纪,国内涌现出一批研究老龄产业的学者。陆杰华对国内老龄产业研究进行了阶段划分,根据研究内容和特点分为起步阶段(1997 年前)、开拓阶段(1997 年-2000 年前)和发展阶段(2001 年以后)。
  
  2007 年艾慧从必要性、内涵界定、性质界定、有效需求四个方面对老龄产业有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评价。
  
  2013 年陆杰华对我国老龄经济业态进行了划分,将老年产业分为养老产业、医疗产业、报刊产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保险产业、教育产业、会展产业和新型综合产业(包括法律、婚姻、信息服务等)等种类,并指出老年人在社会总需求中已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国老龄人口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的不断增长将成为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可以说,在我国老龄产业研究初期,即陆杰华所指 1997 年前起步阶段,国内对老龄产业的研究很少,基本上是翻译介绍国外研究成果,而且数量不多。
  
  研究方向上主要是国外老龄产业现状、老年消费市场、国内老龄化社会和老年市场前景等,同时普遍认为国内老年消费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潜力。
  
  1997 年首届全国老龄产业研讨会召开,老龄产业的产业性质得到认同,国内对于老龄产业理论的研究,开始向系统的、全面的层面提升,进入了陆志华所指的老龄产业研究开拓阶段。在老龄产业的概念界定、产业体系、涵盖领域、产业政策、市场建设等方面,研究者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在理论上进行了广泛深入探索,收获颇丰,为下阶段的研究打下了基础。不足之处是宏观上、理论上研究较多,个体和实践方面还有所欠缺。
  
  2000 年“全国老龄工作会议”和 2001 年“第二届全国老龄产业研讨会”开始了我国老龄产业研究的新阶段,进入了陆志华所指老龄产业研究的发展阶段。两次会议为老龄产业研究提供了广大平台,确立了产业发展指导方针和原则,对老龄产业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政策的支撑,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如何发展中国的老龄产业进行了探讨并达成一定共识。在这以后,中国的老龄产业研究开始逐步深入。
  
  除了学界认同的陆志华所述老龄产业发展三个阶段划分外,笔者认为 2013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标志着老龄产业研究进入新的阶段。该意见提出了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从完善投融资、土地供应、税费优惠、补贴支持、人才培养和就业、鼓励公益慈善组织支持养老服务等政策方面提出了措施。
  
  这些内容可以说总结了30 多年来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经验,充分吸纳了老龄产业的研究结果,阐述了在老龄产业发展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策涵盖面广,可操作性强,对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对我国老龄产业的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必将使老龄产业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综上所述,国内对老龄产业的研究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由外及内,由浅到深,从理论研究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越来越丰富。笔者相信,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老龄产业的生命力越来越旺盛,将会有更多的学者进入老龄产业的研究领域,国内老龄产业研究将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思路
  
  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龄产业发展起步晚。经历了 30 年的发展,由产生到兴起,刚刚进入加速发展的初期阶段。笔者通过对国内外老龄化和老龄产业理论的研究分析,从老年群体特征方面、市场供求和风险方面、老年消费和投资方面等对我国老龄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进行探讨和总结,并提出对策和建议。在理论上,本文总结了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历史,进一步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和影响,明晰了老龄产业的相关定义和产业属性,在一些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实践上,分析了我国老龄产业的基本情况、不足之处及产生因素,探讨解决办法,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1.4 论文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方法为以下三种:
  
  (1)文献收集法。本文从研究我国老龄产业整体发展现状出发,收集参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由于资源有限,大部分资料和数据不是第一手资料,采用了统计年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关机构及学者的调查数据等。为了解决二手数据的偏离性和不准确性,参考借鉴了权威着作的相关理论和期刊、政府部门的有关数据。
  
  (2)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本文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基于人口学理论、社会学理论、产业学理论、市场学理论等,论述我国老龄化产业的研究现状;同时采取定量研究法,根据现有数据分析我国老年化现状,总结老龄产业发展状况,多方面、多角度综合性地进行分析探讨,在此基础上思考、判断而形成自己的观点。
  
  (3)因素分析法。本文结合大量数据,通过对影响中国老龄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产业结构、产业投资、市场供求、市场风险等因素进行分析,探讨解决方法,提出了中国老龄产业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