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延边地区留守家庭主要问题探析
【第一章】延边留守家庭特点研究绪论
【第二章】留守家庭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
【第三章】延边地区留守家庭的基本状况和问题
【第四章】延边留守家庭的发展状况及问题
【结论/参考文献】延边留守家庭发展优化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5章 结论和对策建议
5.1 结论
本文通过对延边地区留守家庭现状及问题,留守家庭发展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留守家庭成员的留守方式各不相同。留守儿童的家庭中留守配偶与儿童共同生活的家庭占得比例最高,共 67 户,占留守儿童家庭总数的 40.4%;留守配偶的家庭中留守配偶单独生活占得比例最高,共 297 户,占留守配偶家庭总数的 81.4%;在含有留守老人的家庭中,单独留守老人户数比例最高,共 328户,占留守老人家庭总数的 89.4%.可见,留守儿童与父(母)一方生活是留守儿童主要留守方式,而留守配偶和留守老人多是以单独留守为主要方式。
二、留守劳动力年龄人口少,空巢留守老人比重高。在留守人员中,留守儿童 191 人,占被调查人口的 17.4%,留守老人 532 人,占被调查人口的48.4%.留守老人与留守儿童合计比重达到了 65%以上,社会抚养比上升,人口红利下降。在留守家庭中,只有留守老人的家庭为 328 户,占留守家庭总户数的 41.5%,其中近 90%的家庭老人单独留守无子女照料。在目前社会保障尚不完善,尤其是延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的情况下,老年人的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保证老年人拥有安全的、有尊严的晚年生活,共同分享社会发展的红利,还需要政府和全社会不断创新有中国特色的老年保障和服务体系。
三、劳动力年龄留守人口远距离流动意愿强烈。在劳动力年龄留守人口调查中,没有外出计划的留守成员所占比重高于有计划外出的留守人员,很多参与调查的 16 至 59 岁留守人员仍然愿意长期在当地生活。参与调查有计划未来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年龄留守人员中,70%都是希望能够到海外其他国家进行务工,而计划在本省里面务工的人数是 0.可以看出在延边地区人口迁移意识里,第一选择多是出国务工,在已经流出的人员中,迁入地同样多以境外为主,这样的选择对流出地人口具有延展性,形成对该地区留守人员的计划外出地点选择的影响,使其他留守家庭成员在有角色转换的选择时,也多以选择出国务工为主。
四、留守家庭生活状况稳定。延边地区留守家庭住房面积处于﹝50 ㎡,80㎡)区间内的比例最高,住房面积差别较大,最小不足 10 ㎡,最大的有 400㎡;砖瓦房是延边地区留守家庭典型的住房类型;具体使用的交通工具仍以摩托车和农用车为主,分别占到总体的 15.3%和 12.9%,使用汽车的家庭共有 12户,占 1.5%;留守家庭中有线电视接入和手机、座机的比例最高且比较接近,普及度很高,而卫星天线所占比例也接近五成,家用电脑和互联网接入的比例与前几项相比差异性较大,仅占 10.0%.
五。留守家庭的经济收入来源多样化,总支出有所提升。外出务工汇款在留守家庭的收入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留守家庭重要经济来源。农业收益是延边地区留守家庭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是留守家庭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生产补贴是转移支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留守家庭收入的重要补充。留守家庭中主要家庭成员外出务工,家庭收入几乎都比过去有所提高,留守家庭中总支出上升的比重也随之增加。
5.2 对策建议
一、 加强地区民族特色经济产业发展
借助“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有利政策环境,延边地区在建设跨境通道和口岸的同时,促进其地方民族特色经济产业发展。延边地区是吉林省特有的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地区之一,无论在吃、住、行还是购物等方面都有其特有的民族特点,利用地区少数民族的特色,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发展旅游产业,推进绿色经济的发展,通过加强地区经济的发展,吸引部分外出劳动力回乡进行发展,减少留守家庭人员的比重。
二、提高地区公共服务水平
延边地区是属于边境的地区,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进一步提高,比如在通讯网络建设需要普遍铺设到村级,对于留守家庭成员来说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与外界沟通的方式;对于留守儿童,学校和政府可以通过安排校车接送上学和下学,为留守儿童的安全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对于留守的配偶,政府和社会应该要根据延边地区的实际情况,在生产和生活中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在延边地区的留守人口中,大部分是留守老人,很多老年人单独地呆在家里面,没有亲人的照顾,建议政府和房地产企业可以考虑共同为留守老人打造出相应的养老社区,采取只租不卖的销售模式,以租金的方式让留守老人享受到社区服务,并同时做好养老社区的配套服务,尤其在社区医疗上配备相应的设施和设备,积极发展老年服务事业,创新社会化养老模式;对于留守家庭,政府和社会相关团体可以结合自身的职能和职责,为留守家庭开办乡镇(社区)食堂,解决留守家庭成员的部分生活照料问题,分担留守妻子、留守丈夫和留守老年人的压力,并解决了延边地区到外面进行打工成员的后顾之忧。
三、加强社会互助活动开展
在留守家庭中,家人、亲属等非正式的支持网络是留守人口目前获得帮助的主要渠道,但是,关于留守儿童监管教育、留守妇女发展方向、留守老人养老保障等方面,是以上非正式的支持网络无法解决或者不能够完全解决的。因此,需要政府和机关团体共同开展社会互助活动,组织群众性的互助互济,为留守家庭成员提供针对性的帮助,积极建立健全的正式支持网络,与非正式网络相互补充,相互发展,提高留守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与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 高侠丽,侯春在。家庭功能理论研究的进展[M].社会心理科学。2008. 23(3):29-33.
[2] 周福林。我国留守家庭状况的统计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26(6): 92-94.
[3] 周福林。我国留守家庭研究[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19-20.
[4] 张继焦。外出打工者对其家庭和社区的影响[J].民族研究,2000,(6):61-67.
[5] 朴今海,郑小新。延边地区朝鲜族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监护问题[J].延边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42(1):103-108.
[6] 张敬威。 延边朝鲜族“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2):58-59.
[7] 王化波,王鑫。延边朝鲜族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学刊,2011,(2):69-74.
[8] 张天路, 黄荣清。人口学家为延边朝鲜族人口负增长“把脉”[ J ] . 民族团结,2000, ( 10 ) : 22 – 23.
[9] 叶敬忠、潘璐。别样童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044-045.
[10] 李庆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发展的影响[J].上海教育科研,2002,(9):25-28.
[11] 吴惠芳,饶静。农村留守妇女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2):18-23.
[12] 叶敬忠,吴慧芳。阡陌独舞-中国农村留守妇女[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048.
[13] 王菲 . 留守妇女:农村上演新织女故事[ J ] . 中国社会导刊, 2007 ,(4):26-28.
[14] 高小贤。当代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业女性化趋势[J].社会科学研究,1994,(2):83-90.
[15] 侯春在。儿童心理成长论-成人视野中的儿童社会化[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16] 叶敬忠,贺聪志。静寞夕阳-中国农村留守老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004-008.
[17] 畅红琴,董晓媛。中国农村劳动力外流对留守家庭成员时间分配的影响[J].世界经济文汇,2009.(4):53-57.
[18] 唐钧。农村“留守家庭”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J ] .长白学刊, 2008, (2) : 96–103.
[19] 曹广忠,边雪,赵金华。农村留守家庭的结构特征和区域差异--基于 6 省30 县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与发展,2013,19(4):2-10.
[20] 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29-36.
[21] 潘晓娟,卢春龙,等。中国农村留守群体生存状况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12.
[22] 杜鹏,聚焦“386199”现象 关注农村留守家庭[J].人口研究, 2004, 28(4): 25-36.
[23]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99.
[24] 王跃生。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变动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6,(1):83-86.
[25] Olson D Circumplex. Model of Marital and Family Systems[J]. Journal ofFamily Therapy, 2000,22 (2):144- 167.
[26] Shek D T.Family Functioning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SchoolAdjustment,and Problem Behavior in Chinese Adolescents With and WithoutEconomic Disadvantage[J].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 2002, 163(4): 497-500.
[27] 王胜今。人口社会学[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4.
[28] 杨思然 . 延边地区人口流出特征及其对留守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4.
[29] 王哲。我国陆地边境地区人口流出及对流出地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3.
[30] W.A.刘易斯着,施炜等译。 二元经济论[M]. 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31] 刘杰,孟会敏。 关于布郎芬布伦纳发展心理学生态系统理论[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2):250-252.
[32] 王晓峰。东北边境地区人口与发展研究[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14.
[33] 周福林。我国家庭结构变迁的社会影响与政策建议[J].中州学刊,2014,9:83-86.
[34] 刘伟江,丁一,杨雪,王晓峰。延边朝鲜族劳动力外流及其影响研究[J].人口学刊,2014,36(1):97- 104.
致 谢
时光飞逝,转眼间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首先特别感谢我的导师王晓峰教授,从论文的选题方向、结构安排、内容撰写和后期修改都给予悉心的教导和帮助,老师的治学严谨、态度温和、指导耐心都深深的感染着我,成为我学习的楷模!在此向王晓峰老师表示真诚的感谢!
同时我也要感谢吉林大学公卫学院和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的各位老师,老师们踏实的学风、深厚的学术素养、幽默风趣的讲解,都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为我的学业经历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感谢领导、同事、家人,三年来,你们的默默支持和奉献助我完成研究生学业!感谢自己的坚持,终圆学业梦!最后,向公务繁忙而又抽出时间对我的论文进行评审并且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地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