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人口学论文

留守家庭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7-05 共346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延边地区留守家庭主要问题探析 
【第一章】延边留守家庭特点研究绪论 
【第二章】留守家庭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 
【第三章】延边地区留守家庭的基本状况和问题 
【第四章】延边留守家庭的发展状况及问题 
【结论/参考文献】延边留守家庭发展优化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2 章 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留守家庭

  唐钧认为,由留守的亲属构成的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呈“不完整”状态的家庭可称为“留守家庭”.①曹广忠等认为,有家庭成员外出务工 3 个月及以上的家庭,即为留守家庭。②留守家庭解释为夫妻一方或者双方外出务工经商而留下子女、老人或者配偶的家庭。关于留守家庭,学界普遍界定的基本因素:家庭有外出务工成员,外出累计时间达到一定限度以上,户籍地留有直系家庭人员。周福林觉得留守人员主要都是老年人、女性成员、子女为主体。③但留守家庭成员的留守身份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其身份往往是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

  三个群体留守家庭成员中,留守老人在健康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有部分留守老人到附近的城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其身份立即转换为流动人口。留守配偶在另一方外出务工的体验下,外出流动的愿望再次加强,其留守的状态不再保持着稳定的状态,可能随时会被打破。留守儿童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父母外出打工的逐渐稳定,考虑将子女接到自己的身边一起共同生活,留守儿童的身份就由留守转换为流动;或者留守儿童到达高中这一期间,由于长时间受到父亲和母亲外出务工的影响,往往会自己选择主动放弃学习的机会而进行外出务工,随之这部分留守儿童的身份也随即终止。由此可见,留守家庭成员的留守身份可以随着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前文根据留守成员的留守身份划分成留守老人、留守配偶、留守儿童这三种类型。但是对于留守家庭的构成不是三类留守成员单独存在的,更多的时候是连带出现,可分为以下七种类型:留守儿童单独留守;留守配偶单独留守;留守老人单独留守;留守儿童与留守老人共同留守;留守儿童与留守配偶共同留守;留守配偶与留守老人共同留守;留守儿童、留守配偶和留守老人三者共同留守。

  2.1.2 留守儿童

  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段成荣、周福林认为,留守儿童的概念是父亲和母亲两人或者其中一人在外地进行工作,孩子留在家乡没有办法与父亲和母亲一起生活的子女。

  ①叶敬忠和潘璐觉得,农村留守儿童的概念是因为父亲和母亲两人或者其中一人每年在外地工作的期限累计超过半年时间的,然而留在老家交给父亲或者母亲、家中老人、或者独自一人在家的孩子。他们对儿童的年龄界定为:儿童指 18 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②潘晓娟、卢春龙等人觉得,留守孩子的概念是由于父亲母亲两人或者其中一人外出进行打工,而留在老家无法与父亲和母亲一起生活不超过十八周岁的未成年的孩子。

  ③由上述所列举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对于父母的外出时间,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界定。而且很多的研究者并未就父母外出时间做出相关说明。对于儿童年龄的界定尚具有争议性。对于儿童年龄界定的不统一,也影响了对于留守儿童规模推断。

  从总体上来看,留守儿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征: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儿童与父母分离半年以上;儿童生活在原居住地或者户籍地;儿童在特定的年龄以下。

  2.1.3 留守配偶

  周福林认为,由于人口流动造成的夫妻在一定时期分开居住,独自留守家中的女性成员被叫作“留守妻子”,而独自留守家里的男性成员被叫作“留守丈夫”.对于留守的妻子或丈夫,由于夫妻一方外出而造成的夫妻在一定时期内分开居住,而另一方由于留在户籍地被称为“留守配偶”.在我国大部分的农村地区里面,因为外出务工人员大部分都是男性成员,因此,学术界关于留守配偶探究大部分以留守女性成员为主。④叶敬忠和吴惠芳觉得,留守女性成员的概念是丈夫每年外出打工超过半年的时间不在家里,自己独自一人长时间留守在老家不超过五十五周岁的女性成员。①通过上述内容可以发现,对于留守配偶,学界普遍涉及三个因素:夫妻一方外出务工,外出时间在限定时间以上,一般限定在 6 个月以上;留守配偶年龄有界定,一般是 55岁以下或 50 岁以下。

  2.1.4 留守老人

  对于留守老人,周福林觉得留守老人的相关概念是指子女都到外地进行打工的时候留守在老家的老年人。②杜鹏觉得留守老人的相关概念是在整个家庭里面,子女都到外地进行打工的超过了六十周岁的老年人。③总结以上观点,对于留守老人,同时具备:子女外出务工;老人生活在原户籍地;留守老人年龄在 60周岁以上。

  2.1.5 家庭结构

  关于家庭结构,费孝通先生认为家庭结构是指一个家庭包括哪几位成员,以及各成员之间属于哪种类型的亲属关系。④王跃生认为,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中不同代际的家庭成员,相互的血缘和婚姻关系,主要分为:核心家庭、复合家庭、直系家庭、单人家庭、残缺家庭和其他家庭等这六种类型的家庭。⑤综合看来,家庭结构是指一个家庭的成员构成及其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

  2.1.6 家庭功能

  0lson 认为, 家庭功能是一个家庭内部系统中各成员的相互间情感联络、家庭规则的确立、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以及应对外部事件的有效性⑥; Shek 认为家庭功能是一个家庭成员从自身家庭系统获取的家庭成员的相互关系、相互关怀、应对困难的能力、成员间的家庭凝聚力以及各成员的家庭生活质量。①综合来看,家庭功能被认为是家庭成员形成一个互动的系统,该系统对每个家庭成员都会起到功用和效能,并且每个成员之间也会发生影响。

  2.2 主要理论

  2.2.1 “推力-拉力”理论

  “推力-拉力”理论是由 R ·郝博尔在 1938 年提出的,他认为对每一位迁出者来说,都具有其迁出的地区一些相关因素造成推动的力量以及迁入的地区一些因素造成拉动力量。由这两股力量共同作用导致的人口迁移流动。

  1969 年,博格将影响 “推力”和“拉力”因素进行了发展和补充,其主要观点为:从运动学的角度看,人口是否流动是两种不同方向的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种是促使人口向其他地区转移的力量,即人口迁移的积极因素;另一种是阻碍人口向其他地区转移的力量,即人口转移的消极因素。影响人口迁移具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迁入地的影响因素、迁出地的影响因素、迁移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和个人因素等。人口迁移是迁出地和迁入地共同作用导致的,其中迁入地的拉力比迁出地的推力效果更加明显。

  2.2.2 二元经济结构的观点

  二元经济结构的理论属于区域经济学里面非常重要一个观点。刘易斯(A.Lewis,1954)提出了“两部门剩余劳动理论模型”,主要观点为: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的农业生产部门和以工业生产方式为主的现代工业部门是同时存在的,在实现工农业两个部门均衡增长的基础上,最终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向现代工业部门转移的二元经济发展思想。这一理论较早地揭示了发展中国家农业存在着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剩余劳动力,农业部门剩余劳动力向工业部门的逐渐转移能够促使二元经济结构逐步消减。刘易斯的理论模型不仅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策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人口城市化研究、城乡人口迁移理论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

  2.2.3 家庭环状理论、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Olson 等提出环状理论,主要观点认为,众多影响家庭功能的变量可以划分为家庭凝聚力、家庭适应能力以及家庭交流这三个维度。家庭完成其功能和家庭凝聚力以及家庭适应性属于曲线关系,家庭凝聚力和适应能力太高或者太低都会给家庭功能发挥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然而家庭交流则对于家庭功能的更高程度的实现起到的是一种积极的推动作用。②布朗芬布伦纳(Urie Bronfenbrenner)构建了个体发展模型,他的理论是比较注重人是发展独立体,把这一个体套入到和其互相制约的四周环境里面,在这个整体中,系统和个体互相制约,互相影响,所以系统制约着个体发展。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周围的环境对于个体的影响做出了比较详尽的分析。因为他承认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相继交互影响着人的发展。③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把人的社会环境如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团体环境乃至当时社会等看作是一种社会性整体生态系统,并且强调每个人的社会生态环境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社会生态系统,即凡是对个体有影响的一系列因素都构成了系统的功能性整体。具体来讲,人的社会行为会受到其他家庭成员、家庭环境的影响,同样也会受到所处的社区环境、机构团体氛围乃至社会文化、制度、风俗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布朗芬布伦纳的这一理论观点评价了人的个体发展在同一时期内横向的各方面因素对个体产生的影响,从而丰富了当时的对个体发展的评价系统,即从人的纵向发展历程经历的各种成长事件对个体发展产生的影响的评价系统。使对人的个体发展研究系统更加的完备。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