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人口学论文

我国未来25年劳动力供给的预测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5-29 共366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影响劳动力可持续供给的因素研究
【第一章】我国劳动力长久供给问题研究绪论 
【第二章】劳动力供给的可持续性相关概念界定 
【第三章】我国现存劳动力供给的现状 
【4.1 - 4.4】劳动力年龄结构与经济周期 
【4.5  4.6】产业结构因素与制度及政策因素 
【第五章】我国未来25年劳动力供给的预测 
【第六章】维持我国劳动力可持续供给的对策建议 
【结论/参考文献】国内劳动力供给可持续化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5 我国未来 25 年劳动力供给的预测

  5.1 预测方法

  本研究采用 CPPS 人口预测软件,采取分要素人口预测方法,对人口年龄结构的动态变化趋势和过程进行模拟分析,预测和分析模型是基于特定假设条件下:(1)未来人口的生育、死亡模式保持不变;(2)所研究人口不考虑迁移因素对人口的影响。本研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提供的 2010 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的部分数据预测出未来 25 年各年龄阶段的人口数量。

  5.2 预测要素及数据

  为了有效实现对未来 25 年后的人口的预测,选取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数据选取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010 年全国总人口数为1370536875 人,出生率为 11.9‰、死亡率 7.1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4.79‰;在性别结构上,男性人口为 686852572 人,占 51.27%;女性人口为 652872280人,占 48.73%;在年龄结构上 0-14 岁人口为 222459737 人,占 16.60%;15-64岁人口为 998433406 人,占 74.53%,65 岁及以上人口为 118831709 人,占 8.87%;城镇人口为 665575306 人,城镇化率为 49.68%.

  在上述数据为基础,来预测 2015 年至 2040 年未来 25 年内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及城镇化人口数量。

  5.3 预测结果分析

  最近几年,我国沿海和经济发达的地区相继出现了大规模的“用工荒”现象,这种情况充分的表明了在经历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以最快的速度得到了复苏和发展,但是也应该看到,虽然目前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各种措施来解决用工荒这一问题,但都是收效甚微。每到春节前后出现的劳动力严重紧缺这一现象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劳动力个体的市场供给量起初是与工资率成正比的,等它上升到一定量后这种正比行为就不再会发生。根据目前我们所收集的相关资料可以看出,在我国,工资率和劳动力供给量的正相关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还不会形成劳动力供给的“拐点”.从宏观方面来看,社会劳动力参与率与供给水平密切相关。劳动适龄人口增长水平和实际参与社会劳动的比例是影响社会劳动力供给的主要因素,根据相关资料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劳动力适龄人口总量仍在呈不断上升之势,但是市场参与率却在不断下降。究其原因还会发现,这主要是受教育的影响,随着继续教育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更倾向于接受更高的教育,这就使得他们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逐渐延缓,另一方面,随着他们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有些高素质人才(例如读博或者出国深造等)会选择暂时退出劳动领域,这都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劳动力市场的整体的供给水平。

  目前我国劳动力的供给变化较小,那么短缺现象和需求扩大就有着一定的联系。而现代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有限,因此城市工业领域的人员工资报酬仍然处在较低水平,且短期内不会有大幅度的提升。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上所出现的这种情况似乎表明“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或者将要到来。面对这种情况,企业为了满足自身对劳动力的需求,就需要不断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当工资增长成为增加劳动力供给和填补城市和现代产业劳动力需求缺口的基本途径时,就可以认为该国家或地区进入“刘易斯拐点”的发展阶段。

  通过相关的调查资料也会发现,目前供大于需的情况依然存在。在“十一五”期间,每年都有规模庞大的劳动力需要就业岗位,但是根据经济分析预算得出的每年的新增岗位并不能有效满足如此庞大的劳动力需求。许多失地农民“被市民化”后并没有稳定的工作和职业,大都处于半失业的状态。随着近些年来大学的不断扩招,大量的大学毕业生也逐渐被看做就业困难群体,大学生每年就业率不足 80%.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 2020 年的时候大约还有超过一亿的劳动人口的就业问题需要解决。通过以上种种分析可以知道,在 2015 年之前,供大于需还是中国劳动力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也不排除在某些特殊地区出现的供给小于需求的情况,如近年我国沿海地区出现的“民工荒”现象。

  5.3.1 劳动力变化情况

  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因为受到了计划生育等相关政策的限制而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这就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人口环境。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的生育水平就不高,总和生育率还不到 2.0,持续至今都没有很大的变化。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数量还有增长的可能。

  中国的人口在二十一世纪初期将呈现持续增长之势,预计将会在 2030 年出现人口数量的最高值,人口可达到 14.6 亿左右。在 2010 年到 2015 年期间,劳动适龄人口的增长率起初是低于总人口的增长率,最终在 2015 年达到了劳动人口的最高峰,但在 2020 年开始转为负增长,这就意味着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将不复存在,人口老龄化及劳动力数量不足将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严峻考验,如表所示:

  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变化主要受劳动力变动的影响,其中城镇劳动力的变动会产生更为直接的影响。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特点可知,我国城镇人口总数的变化受城镇人口自身和城镇化水平的双重影响。其中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原因都会导致城镇人口数量增加。

  在人口计划生育实施很长一段时间后,我国的人口数量才得到了比较良好的控制,人口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现在我国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老龄化与性别比偏高。调整生育政策,适当提高生育水平相应的就成为了将来计划生育要调整的主要方向。根据以往的经验可知,劳动力的成长周期大概需要二十年左右,因此计划剩余的政策调整对劳动适龄人口的影响将会在计划制定后的二十年才能显现。面对着这种情况,相应的就要求计划生育政策具有二十年的前瞻性,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未来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可能面对的一系列问题。

  5.3.2 劳动力数量的变动

  劳动力供给受劳动力数量变动的影响。决定劳动力数量变动的因素不仅仅有劳动适龄人口,还有劳动参与率。

  劳动参与率反映了一个地区劳动力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程度和经济活跃程度和发展状况。其变化受个人工资水平变动、家庭收入规模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从大的方面来说,劳动参与率的变化不大,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截止到本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城镇总人口和劳动适龄人口将会以比较小的速度增长。在 2010年以后,总的人口增长率将会持续的高于劳动适龄人口增长率,这就使劳动力的负担逐渐变大。

  未来我国的人口变动会受到来自社会的方方面面的影响。根据相关的资料可以看到,我国的城镇劳动参与率显着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而为我们所通俗的讲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都是以潜在方式存在的。利用劳动参与率与劳动适龄人口的数据,就可以推算出未来我国劳动力数量的变动情况,如表 5-2 所示:

  从表 5-2 可以看出,从现在到 2025 年,我国的劳动力数量将是不断增长的,之后便开始不断的减少。从上表可以看出,2015 到 2020 年平均每年增加约 200万,2020 到 2025 年平均每年增加 130 多万。2025 年之后劳动力总量开始减少,并且每年减少数量逐年递增。但城镇劳动力总量持续增加,这表明未来 25 年我国劳动力流动的方向不会改变:从农村流向城镇。

  由于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劳动力数量是不断增长的,但是平均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却逐年减少。按照我国政府的长期发展规划来看,如果想要使未来 10 年人均 GDP 翻番的目标,GDP 就必须以现在这个增速进行发展。但是也必须把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当今正面临的经济结构充分考虑在内。

  5.4 我国未来劳动力供给可能出现的问题

  第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将日益凸显。如果在一个国家中,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了 10%或者 65 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数的 7%以上的话,这个国家就可以被定义为人口老龄化国家。由此可知,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由表 5-3 可知:老龄人口的比重预计在未来 25 年内呈现出增加的趋势,由 2015 年的10.6%上升到 2040 年的 18.9%,增加 8.3%,老龄化问题将日益突出。

  人口老龄化将会从多个方面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力造成影响。首先,老龄化社会加重劳动力的负担、加大其成本;其次老龄化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生产性人口的比例;再次,老龄化会使生产效率低下。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老龄化将会极大地削弱中国的经济竞争力,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二,劳动力供给将出现规模和比重的双重绝对下降,劳动适龄人口老化将不可避免。

  人口的老龄化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劳动适龄人口的规模和年龄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未来 25 年内,全国将会出现这样的一种趋势,15-64 岁的劳动适龄人口数量会持续下降,45-64 岁的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这就会带来劳动力短缺问题、劳动力负担沉重问题等的出现。根据现有的规律可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对劳动力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这就需要广泛引进外来的劳动人口,以用来弥补劳动力减少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