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人口学论文

河南省人口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4-26 共528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河南省人口结构转变对经济的作用探究
  【第一章】人口结构新特征对河南经济的影响分析引言
  【第二章】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机理分析
  【第三章】河南省人口结构变化特征分析
  【第四章】河南省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结论
  【第五章】河南省人口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人口结构变化与地区经济的关系研究参考文献  

  第五章 政策建议

  长期以来,河南省经济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人口结构也发生了显着变化并产生了一系列问题,鉴于河南人口结构现状对社会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河南政府政府应据需要适时调整和优化人口结构,在控制好人口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人口结构的优化,针对现存的人口结构问题努力创造加快推进人口结构变迁的制度环境,有效解决当前人口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和由此产生的矛盾,与此同时,河南省的城镇化发展必须尽快转变到以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为目标的城乡一体、区域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发展新阶段,使我省劳动力资源出现了相对紧缺,一、打破城乡地区隔阂,推进城乡一体化。

  户籍制度建立的初衷是为了通过登记、了解户籍地居民的基本情况,方便对其进行管理,对维护社会治安以及提供人口统计提供资料也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现行带有明显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使城乡人口和劳动力产生了严重分割,城乡之间的经济活动难以实现便利的互通,进而阻碍了城乡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导致大部分试图通过外迁转移实现就业的农村人口融入迁入地困难,不得不常年处于流动不稳定的状态,在这种转移中,他们实现的就业大多具有短期性,很难在城市扎根立足并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河南省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农村劳动力数量庞大,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应持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合理的人口流动机制的建立,使人口能够在区域间进行合理迁移,同时,在户籍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要谨防因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而导致农村"空心化"现象的发生阻碍城镇化发展,因此,解决河南尤其是农村地区人口结构问题,必须打破城乡之间的地区隔阂,推动实现城乡一体化。

  二、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河南省在近几年来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对行政区划进行科学规划调整,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他们持续不断地向城镇转移以实现就业,就地转变为城镇居民的农民,成为城镇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力量。根据河南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显示,河南省的城镇化率从 2000 年开始,平均每年以 1.58个的百分点增长,河南省城镇化加速发展。

  然而,在城镇化率迅速提高、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中,因河南省城镇化发展质量不高带来的基础设施不健全、社会管理滞后以及公共服务严重不足等问题在城镇日益凸显,除此之外,大量迁入城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受当地户籍制度的限制,不能够同等享受城镇居民所享有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这一问题也日渐突出。不注重城镇化发展质量加重了城市功能的滞后和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限制,使得迁入的农村人口不能够享受到同城镇居民同等的生存、发展条件,大大增加了他们的生存压力,严重限制了外迁农村人口在城镇长期、稳定的发展,不利于城镇化的可持续推进。

  因此建议,为有效解决城镇化发展中人口结构问题引发的各种矛盾,河南省政府要在追求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提高。要积极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有序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农村人口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化,不断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深化户籍、土地、社保和行政管理等制度改革,以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为目标推进城镇化发展,提高减少城乡二元结构下城乡统筹发展的障碍,促进城镇化科学有序健康发展。

  三、适时适度调整生育政策和政策执行力度

  河南省自 20 世纪 80 年代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有效控制了人口数量的大幅增长;然而,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河南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和育龄妇女生育率均有了明显下降,当前河南省人口发展态势发生了很大变化。长期低水平的生育率必将导致少年儿童和劳动人口数量呈现继续下降的趋势,早期巨大的人口基数进一步加剧了人口的老龄化,现如今,河南省低龄化、老龄化等人口结构问题已经远远超过人口数量问题成为河南人口的主要问题,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生育政策,以解决因低生育了因低生育率引发的人口结构问题。

  较低水平的生育率能够有效控制人口数量的大幅度增长,但长期实施鼓励低水平生育的政策会使人口结构失衡,人口发展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特征,对此,根据人口发展的不同阶段,适时调整人口生育政策能够有效调整人口结构失衡问题。生育政策的调整既要规避人口短期波动的冲击,又要有利于人口长期发展,因此,可结合人口发展规律将生育政策调整为不同阶段予以实施:针对河南目前维持低水平的生育率所引发的的人口结构失衡问题,进一步调整完善我国的生育政策可在近期加大实施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并逐步放开两孩生育政策。对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见》中有明确的政策支持;随着人口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还应逐步推动全面放开二胎政策的实施,同时,要严格控制二胎以上人口的生育。中期应力求自主生育。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在生育问题上更加理性,越来越多的人将选择少生或不生,这个时期,政府应减少对人口生育的计划控制,可使人们自主生育;长期应鼓励生育。结合人口的长期发展趋势来看,河南省人口有极大的可能出现负增长,农村老龄化、低龄化、妇女化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政府相关部门应实施鼓励生育的政策,引导人们改变观念,鼓励生育二胎甚至多胎,促进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

  四、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努力向人力资本强省转变

  根据河南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显示,2009 年河南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开始减少,2010 年之后河南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也逐渐下降,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不仅减少了河南省将来可用劳动力的数量,也影响了劳动力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仅仅靠劳动力量的优势促进我省经济发展已不可行,不断提高劳动力的质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河南省要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一是要全面提高教育水平。增加公共教育经费投入,保证农村地区适龄贫困儿童以及农村留守儿童、城市流动儿童能够平等地接受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在稳步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努力提高高等教育水平,不断加强对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义务教育范围的扩展;二是要增加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增加对中高等技术人才的投入,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实际需要,针对城镇失业人员及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高质量、多层次化的在职培训,与此同时,要通过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等措施营造宽松的就业环境,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三是要形成终身学习体系。通过持续不断的教育使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都能够有机会获得自身素质和职业技能的不断更新和提高。

  五、加强迁移人口管理,促进当地经济协调发展

  河南省作为人口迁移流动大省,迁移流动人口规模巨大,因此,加强对迁移流动人口的管理相当重要,对解决当前人口结构不合理问题意义重大。针对人口迁移的动态数据较难获取这一情况,设立专门从事研究、制定人口迁移流动政策的部门,对有关人口迁移和劳动力流动的信息进行收集、发布,逐步建立完善迁移流动人口的科学统计监测系统,有助于完善对河南省人口信息的管理、解决人口迁移流动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同时,也能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合理的人口管理政策提供相关依据。针对农村人口大规模迁移导致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这一问题,应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农村人口合理迁移、流动,同时,应加快推进河南省新农村建设进程,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实现农村发展水平的提高。通过对特定岗位实施特殊的薪酬待遇,加强对高技能和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等手段,留住本地人才,吸收外地人才;与此同时,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引导鼓励迁移流动人口返乡。城乡收入、发展环境、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差别,农村地区教育、医疗以及养老保障制度的缺失以及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的流失使得大多农村人口外迁后往往不愿意返乡,农村人口中较年轻、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劳动力在这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因此,创造良好的农村社会环境,努力改善农民生存发展条件,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引导鼓励农村文化水平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人返乡就业,有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地区城镇化发展。

  六、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老龄化产业

  就河南省目前的人口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几年河南省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将持续增加,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将随之上升,河南省将面临人口结构老龄化日益严重的问题,这一方面增加了养老的压力,使养老等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引起了老年人需求数量的不断增加和需求结构的不断变化。针对这两方面的变化趋势,河南省要抢抓机遇,积极改革与完善养老保险制度,适时发展老龄化产业,主动变发展阻力为发展动力。

  (一)积极改革与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为满足当前当前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对养老的需要,同时,也为了更好的应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趋势,2014 年 2 月,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通过对新农保和城居保合并实施,使城乡居民公平享有基本养老保障。建议重点从以下几点着手对养老保险制度不断进行改革:第一,拓展社保基金来源。可利用诸如遗产税等个别税种对养老保险基金进行补充,发售福利彩票进行筹资,或者将保险基金用于企业持股以获取投资收益;第二,由全国统筹基本养老金。我国当前采用自下而上的统筹方式,虽然较稳妥,但推进过程较缓慢;如实行自上而下的统筹方式,由政府直接出钱承担社会养老责任,则会使政府在民众面前争取到足够的信任和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养老保险基金;第三,鼓励储蓄养老和以房养老,引导子女积极履行抚养义务,减少中央财政压力;第四,发展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险业,培育更多适合于老年人口养老的特殊险种,以适应多层次人群的不同需求。

  (二)适时发展老龄化产业

  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在带来沉重的养老压力的同时,也将进一步导致老年人口需求数量的不断增加和该群体需求结构的不断变化,老龄化社会的逐步推进虽然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制约了河南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为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与老年人的生存、发展相关的生活用品、卫生保健、养老服务等产业都将面临巨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将增加老年人对能够提高自我生活自理能力的日常生活用品或医疗器械需求;另一方面,也大幅增加了老年保健品与药物的市场需求;除此之外,诸如老年人休闲娱乐、理财与医疗咨询及精神慰藉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抓住这一契机,迎合老年人的不同需求,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开创老龄化产业各个行业共同发展的繁荣局面。

  加快老龄产业的发展,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政府首先应通过贷款、税收、补贴等优惠政策引导企业投资老龄产业,鼓励民营资本的投入;为保证老龄产业市场的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应逐步建立统一的行业规范、产品与服务标准、行业准入制度等;在投资于老龄市场之前,政府或企业要根据市场的需求特点和发展动态,针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城乡之间的差异、老龄化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等特征来发展老龄化产业。

  七、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改善农村生活状况

  在农村,土地是养老保障这一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现行的土地家庭承包经营虽然加快了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地区的迁移,但是,那些把土地流转出去的普通小规模经营户因农村二元社会并不能得到充分的社会保障,因此最终选择将老人留在农村以家庭承包的土地为养老保障的不在少数。在城镇化进程中,河南省大量的农村人口被土地束缚,建立合适的社会保障机制,能加快土地流转出去,使留守家中经营承包土地的老人跟随家中外迁的劳动力到城镇养老,土地的流转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率、扩大土地经营规模进而提高农业收入,因此,要保障农村享受城镇化带来的好处,必须要让农民享有社会保障。

  广大农村地区实施的社会保障制度相比于城镇地区相对有限,甚至被排除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这将进一步拉大城乡间的差距,因此,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完善农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村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不断与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衔接,这是保障农民生活的需要,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

  八、培育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对体力型、低素质的劳动力需求量不断减少,对技术型、高素质劳动力需求量则不断增加,因此,通过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基本素质技能来调整农村人口结构,有利于培育新型农民,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逐步建立并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实现依靠科学、技术来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实现。要根据实际情况,鼓励开展各类有关农业生产技能的教育培训,从不同角度、渠道有针对性的对参与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不断培养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性人才。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