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 处于知识储备的启蒙阶段和关键时期。 小学阶段教学效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以后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思维模式的成型。而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死板、单调,不仅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为以后的自主学习和终身教育埋下隐患。
数学, 是一门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学科, 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这就需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习效率。
情景教学,就是运用游戏、演讲、故事、舞台剧、朗诵等多种形式活跃课堂氛围,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 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情景教学对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课堂教学应该根据学科特点, 学生的认知能力、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阶段,不断调整教学模式和课程进度,才能因材施教、事半功倍, 用巧妙的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小学生处于天真烂漫、不谙世事的年龄阶段,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兴趣浓厚,爱玩、爱闹,喜欢结伴玩耍、做游戏,同时自己的监督能力和知识探索能力差。 而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较强的空间构建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 需要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加强引导和启发, 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小学生熟悉数学规律, 掌握数学原理。
一、运用游戏和故事创设情景,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景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的方式。 情景教学,结合小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 增加师生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在全面的素质提升中,学习能力自然就水涨船高。
情景教学可以充分运用游戏和故事的方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吨的认识”这节课上,可以设置这样的练习题:某大桥限重 15 吨,下列这些车能够顺利通过。 (1)美羊羊开着装载 5000 千克货物的卡车;(2)喜羊羊带着 2 头 1 吨的大象和载有 10 顿货物的车;(3) 懒羊羊驾驶装有 11 头海象的货车, 每头海象 500 千克。 小学生在看到题目后,就充满答题和计算的兴致,因为《喜羊羊与灰太狼》是小学生爱看的流行动画片,知名度和人气很高, 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兴趣点和小故事结合起来, 让学生感觉数学不再是枯燥无聊的计算和公式, 而是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实用价值的工具。 再比如,在学习“数字的排列 ”这一课的学习时 ,可以设置这样的场景:《西游记》 中的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跋山涉水,历经八十一难,终于拿到了装满经书的宝箱。 结果八戒拿过箱子一看,顿时皱起了眉头, 原来箱子还有密码。 密码是由3、9、8、2 四位数字组成的,需要经过恰当的组合才能组成正确的密码打开宝箱。 这时,就可以很自然地引入数字排列的课堂主题。 让学生分别扮演孙悟空这个智者的形象, 给八戒支招,共同进行数字组合的尝试。 在精彩的故事讲解中, 可以充分满足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需求,同时很自然地引入课程。
二、贴近生活创设情景,满足小学生的求知欲望
小学生年龄较小, 自我监督意识和自律意识较差,主动学习的能力有待提高,还没有充分感觉到探索知识的乐趣和知识运用的实用价值。 数学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要求较高,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创设情境时,紧贴生活实际,拉近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距离, 让学生感觉到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数学知识不是枯燥的公式运算、 图形构建, 而是与鲜活、 生动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
小学数学中教学情景的构建, 也要将知识生活化,拉近知识点和现实生活的距离,在课堂中还原生活场景。 这样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就不再远离现实, 而是变得熟悉和亲切,使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 比如,学习常见图形时, 可以让学生运用动手剪纸的形式,认识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常见图形,然后在剪纸上面作画,画出窗户、房子、气球等不同形状的常见物品,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记忆鲜活、深刻,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
三、引入多媒体创设情景,点燃小学生的探索精神
小学生喜欢色彩绚丽的、动感十足的、充满趣味的事物, 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单纯讲解无法满足小学生的这些需求, 也就无法点燃他们的探索精神。 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可以充分运用充满艺术气息的文字、 色彩绚丽的图片、多姿多彩的视频,甚至历史故事、音乐音响、纪录片、影视资料等创设生活场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发小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自由遨游于数学知识的海洋。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情景的创建,需要教师运用游戏和故事,贴近生活实际,引入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精神,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蒙颂梅,钟宝华.论情景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读与写,2014(3).
[2] 郑 娜 . 小 学 数 学的情 景 教学策略 [J].中国校外教育,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