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数学教学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德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路径

来源:天津教育 作者:赵睿
发布于:2021-01-05 共3026字

  摘    要: 小学数学学科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数学品质的基础学科,教师要关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向学生渗透严谨思维、理性精神和数学审美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数学的整体认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德育思想,突破对数学狭隘、机械、死板的认知,全面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态度、数学意识和数学精神。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德育; 渗透; 策略;

  Abstract: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is a basic subject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mathematics ability and quality.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infilt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adopt persified methods to infiltrate students with rigorous thinking, rational spirit and mathematical aesthetic concepts, and help students establish the overall mathematics Recognition, improve students' mathematical literacy and moral education thinking, break through the narrow, mechanical, and rigid cognition of mathematics, and develop students' mathematical thinking, mathematical attitude, mathematical consciousness and mathematical spirit in an all-round way.

  Keyword: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Moral education; Permeability; Strategy;

  一、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德育渗透点

  小学数学是必修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有独特的价值,要充分挖掘和提取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元素,利用各种数据、图表、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等载体,向学生渗透德育思想和理念,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心理发展、人格养成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
 

德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路径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元素极其丰富,可以利用主题图、插画、例题、数学小活动等查找学科德育点,教师要厘清教材中的每一个内容,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确定德育渗透点之后,合理创设德育情境,突显小学数学的德育渗透价值和功能。

  在小学数学的主题图中均设有一个情景,教师要挖掘形象、直观的主题图内容,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以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为例,主题图中给出了鸟类、爬行类、哺乳类等三个类群,并在注释中标明了“哺乳类动物”的特点,并初步了解哺乳动物的概念和类型,丰富学生的生物知识,并在提示语“湿地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野生动物”之中,了解和掌握湿地的重要作用,意识到保持湿地、爱护环境、保持野生动物多样性的现实意义。在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分数发明和创造的历史,激发学生了解分数的欲望,顺势进入分数的意义和读写的学习内容之中,逐渐开启学生对分数认识的大门。

  同时,教师还要将学生由课堂带向课外,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引领学生走向生活,突显小学数学的德育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活动与实践中渗透德育元素,以“我是小小设计师”为例,可以让学生充分运用图形旋转、平移等方法,设计出新颖别致的漂亮图案,让每一个学生都兴致盎然地投入有趣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审美观念和意识,实现小学数学学科教育的德育渗透。

  二、适时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德育渗透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取适宜的德育渗透方式,如:教师口头表述式、学生自发感悟式、教师引导式等,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计和调整,真正达到小学数学德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以学习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除法》一课为例,教师采用引导式的德育渗透教学方式,以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时的疑问开始本堂课的引导:“为什么15&pide;3不表示成左边这样的竖式,而要写成右边这样的呢?”引出一系列问题:为什么除法竖式写法有些另类呢?这样书写的好处有什么呢?进而启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探究,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德育渗透,让学生抛开思维的定式束缚,逐渐形成“提问不羞”“有惑必问”的学习态度,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德育渗透,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探寻“规定”中的道理,并要在教学中通过旧知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发对旧知产生怀疑和思考。适时鼓励学生“质疑要趁早”的怀疑精神,培养学生寻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探索精神,以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以数学的思维分析实际问题,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创新、产生怀疑、善于反思、求真求实的德育素养和理念。

  三、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数学学科给人以理性、严肃的老学究之感,然而深入小学数学教材之中,那可爱又适宜的卡通插画、曲直多变的线条、旋转的几何图形,都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美感,教师要通过适当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呈现小学数学独特的生动之美,诱发学生的创造直觉,通过适当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其中之美,在潜移默化中鉴赏和感知数学之美,对学生适时进行德育渗透,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性思维活动,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理念。

  在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游戏”一课中,教师通过课前“小魔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表演硬币“穿”杯子的魔术,硬币无法直接穿过杯子,那只能是拿杯底的手中原本就有一枚硬币,培养学生初步的转换思想。教师对学生进行启迪和引导:“如果让这个黑板擦穿过洞,你们可以找到解决的方法吗?”学生回答:“让洞变大就可以实现。”当洞越来越大时,学生看到即使把边剪得再细也无法超过这张纸的边,这张纸的边缘将洞的大小限制住了。教师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思考:“如果我们要突破这种限制,应当怎么办呢?”学生思考后回答:“剪开。”教师继续提问:“剪完后的纸条是断开的,那么有什么方法是剪完后不用连接,直接就可以形成一个洞呢?”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大胆操作和实践,采用“排骨式”“内排骨式”“面包圈式”“连环洞式”等方法,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和反思,最终探索到剪出大洞的方法。

  四、巧妙运用课堂“突发状况”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并非固定不变的,各种不可控的外部环境干扰对会教学产生影响,教师要善于并巧妙运用课堂的“突发状况”进行德育渗透,将看似“危机”的数学课堂作为德育渗透的良好契机。

  以《认识除法》的课堂教学为例,在分步讲解除法竖式的意义时,教师发现本应预先贴上的小圆片没有贴上,要将15个小圆片贴到黑板上耗时较多,教师巧妙而不动声色地在课堂上将圆片贴于黑板上,并适时让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将这些圆片想象为篮球、排球、苹果、西瓜……在学生兴致盎然的思维活动下,将圆片全部贴于黑板上,使课堂浑然一体毫无违和之感,有效化解数学课堂的突发小状况,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五、注重评价的导向性

  在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教学之中,教师要将德育因素渗透于评价之中,要注重课堂上教师评语的正面导向作用,善于抓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适时恰当地对学生的正面行为进行鼓励,让学生产生内心的骄傲和自豪之感,继续保持优秀的品质,达到水到渠成的德育效果。还要充分利用作业、考试、学业评价表、成绩记录表等课后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和表现进行记录和反馈,要运用积极评语鼓励和引导学生发展,让学生享受到被赞赏、被认可的喜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热情。并要不断完善评价体系,抑制和调控学生的不良行为,及时采取对策进行有效监督和抑制。如:可以设计课堂德育达标卡,对每节课的学生德育达标情况进行统计,并在期中和期末测试时增加德育考评内容,进行学生德育学习的综合评定,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和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晓萍.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
  [2]李冬,刘洋.小议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成才之路,2016(28).

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清泉镇南湖小学
原文出处:赵睿.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J].天津教育,2020(32):26-27.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