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2)
来源:江苏教育研究 作者:金松武
发布于:2017-03-25 共3850字
2.第二课时是数学老师和美术老师一起执教,教学目标为:学生用各种艺术创造手法,创造出丰富的轴对称图形。并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一幅“秋天的风景”创意画,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美。教学分为四个板块。板块一:互动对话,说说你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板块二:小组交流,如果小组来创造一幅秋天的景色,想选择表现哪里的秋天?可以有哪些东西来表现?教师组织交流,确定四种场景:田野里、树林中、大海边、果园里。并要求用轴对称图形来表象场景中的每一种东西。板块三:学生分组进行创造。数学老师负责检查是否都是轴对称图形,美术老师负责解决孩子们提出来的造型问题。板块四:分享评价。每一小组上台用语言介绍秋天场景的想法,小组互相进行评价。数学老师和美术老师分别进行点评。课后小组继续完善。
3.第三课时由美术老师执教,教学目标为:丰富对对称物体的认识,从美学的角度来上一节欣赏课。教学分为四个板块,板块一:从轴对称图形出发,拓展对对称的认识:平移对称,二方连续,感受有序美、规律美。学生尝试剪出这种平移对称的图案。(联系上一节课,指导孩子们怎么剪出连续的珊瑚草、连续的手拉手同学等。)板块二:从欣赏中引出“中心对称”,感受平衡美、稳定美。学生尝试用中心对称的方法剪出对称图案(也是联系上一节课的内容展开)。板块三:不用剪的方式,而是用蘸颜料的方式,来体现对称之美。板块四:引出冬天中有许多的对称美,老师剪出雪花,引发学生对美的赞叹,启发学生用这些对称的创作方式来展现“冬天的美景”.
三、新教学设计实施后的深度思考
1.进一步厘清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学习兴趣的形成,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2.不同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
义务教育阶段分为小学和初中,小学生学习数学有其特殊性。如低年级的学生,无论是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现实的教学活动,都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学生实际生活的经验中提取教学素材,启发和引导学生,让学生感悟数学概念和规律是从日常生活中的数量和数量关系、图形和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来的。即便是高年级的学生,也要注意承载概念和规律的物理背景,使得学生的学习是感悟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我们设计的对轴对称图形教学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创作中对这个知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孩子们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美妙之处。
3.转变课程知识观,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重建课程知识
数学课程必须指向儿童作为未来公民所必需的核心素养,要从知识传授转向学生的生活学习、实践创新、验证探究;要从单一的教教材转向“创造性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课程内容不再是由零散的“知识点”或孤立的事实构成的,而是由核心观念构成。每一门学科都要从零散的“知识点”走向拥有内在联系的学科核心观念。学生的个人知识和学科知识的对话、互动过程,即是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过程。通过让学生经历真实的探究、创造、协作与问题解决,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4.主题式学习在核心素养引领下的教育价值
主题式学习以主题活动为主线,以数学问题为切人口,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为中心,使学生置身于鲜活的现实学习环境中,结合学生自己的经验,密切联系自身生活和社会实践,体验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学习形态,是学生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可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开发以学生需要、兴趣与经验为基础的课程,促进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提升综合学习能力。教学内容的主题化可以带来资源的整合化、组织的弹性化、评价的多元化、师生关系的合作化。
目前我们思考的主题来源可以基于以下四个方面:基于生活真实情境问题的主题式学习,基于数学实验的主题式学习,基于数学游戏的主题式学习,基于数学与文化的主题式学习。无疑,《走进美的世界-对称》我们更愿意放在数学与文化的范畴来讨论。
余文森教授说:核心素养决定一个人的人生的高度、深度,决定一个人生活的品质、品味。学科核心素养指的是受过这门学科教育的人的形象、表现、气质、行为、习惯、能力、素质,即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具体化、科学化、情境化。从这个角度看,核心素养理念观照下的数学教学不应该仅仅是教学数学了!
原文出处:金松武.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新思考——从三年级《轴对称图形》教学谈起[J]. 江苏教育研究,2016,35: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