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数学教学论文 > 小学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7-26 共708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小学数学教学回归生活研究 
【第一章】小学数学与日常生活融合探究绪论 
【第二章】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及相关概念界定 
【第三章】小学教师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现状调查 
【第四章】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存在的误区 
【第五章】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结语/参考文献】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五章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一、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正确理解数学教学生活化

  陶行知主张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社会即学校。但是,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于局限于教室和书本,教学形式单一,与儿童的生活相脱节,不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素养的形成。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渗透数学生活化的理念,从生活中寻找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同时,使课堂教学从单纯的传授理论知识转变为理论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数学教师要时刻留心生活、思考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保持创作的激情。

  以下是孔老师在教学方面的工作总结一学期的工作过去了,在教学方面,我总结了以下经验和不足。

  一、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在这一学期,我认真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深入挖掘教材,能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备课,找出教学的重、难点。在集体备课中,我认真吸取其他教师的建议,共同探讨新课标理念。为了使学生直观的感受知识,我精心制作教学课件和教具。

  二、上课。上课时,我注重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能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进行分组,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对课堂的掌控能力还不强,使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不充分,对于生成性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这是我其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完善的地方。

  三、作业与辅导。我精心挑选设计学生的课外作业,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布置不同的作业,这既减少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使每个学生得到相应的数学发展。作业的布置注重体现数学的实用性,如布置学生写数学日记或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践活动。

  从孔老师的工作总结中,不难发现,从备课、上课到作业的布置,每个环节都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关注数学与学生生活和发展水平的联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各个方面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探索科学的、新的教学道路。

  二、挖掘、改造、整合教材,寻找数学生活化素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学的中介,然而教材提供的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材料,它需要每一个教师去挖掘、改造和整合。新课改实施以来,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各种新版本教材的编写结合了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实际,体现着数学生活化的理念。

  人教版数学教材在新课导入、例题和练习题设置等方面都体现了生活化。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章节大都以学生熟悉的场景导入,如“位置与方向”中例 1,以学校操场学生这一熟悉的场景导入。“笔算除法”中以学生植树的场景导入。“平均数”中以班级学生的身高导入。三年级上册“年、月、日”一节,教材首先给学生呈现了四幅有趣的主题图,展示了许多十分有意义的日子,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日、北京申奥成功的日子、神州六号升空、植树节、儿童节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判断、说明闰年的判断方法。人教版数学教材练习题的设置体现动手操作、实践、验证的特点。如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后的练习题,让学生测量自己的手掌、身高等,体现了让学生自己操作。如三年级上册学习“估计”后,让学生估计手拉手让学生围一圈,周长大约是多少?人教版小学数学例题选取的是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经验或是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例题中的“想一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索与思考。如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即以一家人不同的分饼过程来理解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五年级上册“解简易方程”的例题设置就是通过让学生自己操作天平,来理解方程的意义。人教版数学教材中设有“你知道吗”、“数学游戏”、“阅读资料”等板块,为学生提供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和过程等。人教版数学教材无论是例题还是练习题都配有形象、鲜艳的图片,即使在高年级,教材也是色彩丰富,且形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并充分利用已有教材。

  但是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又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时代气息,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如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中有一道数学题是“王叔叔平均 1 小时能检测230 个零件,他每天工作 8 小时,共检测多少个零件?”这道题是一道传统的数学题,但是并不能体现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材中的传统题型,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编数学题。解老师就将这道题改为“王老师每天给三年级 1 班的 26 个学生批改数学作业,每个学生做 8 道题,王老师一天要批改多少道数学题?”又如人教版数学课本中多次用游乐场的情境进行导入,这对于城市的孩子可能司空见惯,会引起学生学习的乐趣,但对于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孩子来说却很陌生,反而农村中的许多素材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孔老师利用章丘特产编制了一道数学题,“明水香稻、龙山小米、绿豆、小赤豆是具有章丘特色的农家产品,其中明水香稻的价格是每千克 6 元,绿豆和龙山小米是每千克 11 元,小赤豆每千克 9 元,一个章丘特产大礼盒中有 4 斤明水香稻,5 斤龙山小米,6 斤绿豆和 7 斤小赤豆,如果你要送给姑姑一个大礼包至少多少钱?”孔老师的数学题使学生感觉到亲切,同时孔老师在单位转换方面给学生增加难度,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教师又要不受教材限制,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文化特点等,结合校本课程,挖掘富有特色的生活化数学素材。

  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教育经历、生活习惯各不相同,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状况,在处理教材时,结合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选取一些学生常见、容易理解和容易接受的内容,使学生灵活的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数学素养。旭升小学的数学教师经常利用春秋收获的季节,让学生帮助家长计算粮食和瓜果蔬菜的价格,既让学生运用了所学的数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生存技能。

  教师可以选取学生较为熟悉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学生将来可能遇到的问题等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素材,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补充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和过程,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来龙去脉,培养学生缜密的数学逻辑思维。如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时,周老师就引用音乐课本上的声调 C、D、E、F……或者扑克牌中的 A、Q、K 等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循环小数”时,为了理解循环的含义,王教师举出自然界的例子,如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周而复始;每个星期从周一到周日,无穷无尽等等。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的为学生补充银行存款、手机套餐等学生将来会面对的问题。

  三、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加深数学理解

  促进数学教学生活化,就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38]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探索知识规律,内化数学知识。教师要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观察和动手操作的空间与机会。如在教学圆锥体积时,高教师首先让学生自行制做圆柱与圆锥容器,再进行反复实验,即把圆锥形容器全部的沙子倒向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最后发现规律,也就是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里的沙子总是圆锥形容器里的沙子的三倍。这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又如,在教学比例尺时,于老师让学生先观察校园布局,再自己绘制校园的平面图,并对平面图进行评比。

  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可以引进“玩”这种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如曹老师在讲“相遇应用题”时,让学生在教室前后通过表演理解相向而行、背向而行等行程问题。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小学低年级,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动画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效的理解数学知识,并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去。如在讲《千克的认识》时,王老师制作了大象和蚂蚁扳手腕比赛的动画,比赛刚开始,蚂蚁就败下阵来,同学们哈哈大笑,王老师接着引导大家笑过之后思考,这样的比赛公平吗,同学们在有趣的动画中开始了学习。

  (一)教师的语言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因此教师的语言要具有准确性和逻辑的严谨性。而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趣味化、通俗化、情感化,提高数学学科的亲切感,使学生易于理解,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教师语言要形象生动、娓娓动听,教师要有耐心,循循善诱,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多运用生活化语言,使语言风趣幽默,以激发学生的数学热情。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时间”时,解老师通过创编儿歌的方式教学生朗读背诵,来学习认识钟表:“跑得最快是秒针,个儿高高,身材好,跑得最慢是时针,个儿短短,身材胖,不高不矮是分针,匀速跑步作用大 ”.认识“<”、“>”时,解老师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

  (二)教师的提问

  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有激趣、诱思、导入的作用。数学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入数学知识的教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认识到,问题情境只是一种教学形式,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才是内容。因此在问题情境创设中,应避免为情境而情境,情境不能牵强附会,也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又要注重学生的生命体验,问题情境教学应该在预设的基础,让预设与生成共同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数学问题的来源和应用是多样化的,数学问题情境应具有导向作用,即定向功能。因此在教学中,要围绕一个稳定的情境设计问题,使教学由浅入深,从而使学生层层深入,培养学生数学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是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即运用数学语言,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要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数学感悟。在教学中,教师要防止情境形式化,要突出其核心效能,精心创设教学设计。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曹教师出示小狗推圆轮子车和小熊推方轮子车的图片,让同学们猜谁的车子让人坐着舒服,从而引出问题为什么车轮子是圆形?圆形有什么特征?

  (三)布置作业

  1.设计生活化的练习题

  许多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但仍不能解决相关的生活实际问题。而作业是进一步完善教学的延续,是学习数学生活化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将作业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如在学习了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后,曹老师设计了这样的练习题。今天我们学校对全体同学进行了体检,本次体检项目包括:测量身高、体重、视力、眼科、辨色、血压脉搏、肺活量等。请同学们从中任选一项算出我们班的平均体检水平。

  如学习了估算之后,王老师让学生估算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及运用不同的交通方式所用的时间,以免迟到;估计自己一天、一月的消费,并制定一个消费情况表。学习完长度单位和平均数后,曹老师让同学们测量并计算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

  2.组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数学实践活动,如学习了“年、月、日”.让同学们亲手制作日历。数学广角里的“设计校园”,在数学课本附页,还提供了学生操作的卡片等。教师也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如设置一个场景,有时是超市,有时是游乐园,有时是田间地头,让同学们发现数学,并进行比赛看看谁发现的数学多。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学生能在以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应用和实践数学。做数学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写数学日记

  数学日记是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的一个重要策略。写数学日记,能让学生体会和感悟数学的思想方法,能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能力,能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每日一记”是旭升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特色,学生们用日记的形式记录者每天的数学学习。在日记里,有的学生记录了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数学,有的学生对一天的数学学习进行了梳理,有的学生整理了自己的数学错题,同学们在日记里表达着自己对数学的爱。

  四、创设生活化情境,促进数学体验

  兴趣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进行导入,引入新知,并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便会对数学产生亲近感,并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教学要提高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创设生活化情境应该注意,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出发,提出对学生而言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的问题。在创设生活情境时,要有明确的方向,更多的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

  一个好的生活化情境应该具有以下标准:1.生活化情境必须体现数学知识本质。许多概念和定理可以直接从运算需要和数系发展的角度引出,然后借助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教师在设计生活化情境时要防止给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带来负面影响,在把握数学知识及其本质的基础上适度联系生活。2.生活化情境要能引发学生数学思维。数学生活化不仅要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更要在生活化情境中提炼数学。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学生数学思考,经历思维化的过程,体现数学化。3.生活化情境要指向数学教学目标,教师在选择生活化的题材时要注重生活情境与数学知识之间的相关性及生活化情景的合理性。由于现实问题具有复杂性,学生思维具有局限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妥善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4.生活化情境应该源自真实生活情境。现实生活是复杂的,繁冗的,不规律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立足真实的生活化情境,又要对生活化情境进行合理的改造和净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自然联系。5.生活化情境应该基于学生生活经验。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体系与生活经验,数学生活化的内容一定要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内化和构建相应的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一课时,于教师向学生展示一把摇晃、不稳的椅子,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在学生的疑问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修好椅子的方法。学生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开始探索三角形的特征。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周教师创设了春游的教学情境,通过让学生为春游准备食物,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通过运用学具或实物,让每个学生都分一分、摆一摆,从而真实、轻松地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含义。并能运用所学的平均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如下是曹老师《认识左右》的教学片段。

  PPT 上呈现在马路上一个靠左行走的人被一辆自行车撞倒了的情境。

  师:同学们,假如你是警察,你能分析出这起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吗?

  生 1:大概骑车的人喝醉了。

  生 2:有可能骑车的速度过快了。

  生 3:那个行走的人违反了交通规则:走路应该靠右行。

  师:认识左右非常重要,要不,就像那个人一样被自行车撞倒了。同学们,你们会辨别左右吗?

  生:能。

  师:想一想,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左右的呢?

  生 1:我写字的是右手。

  生 2:我举手发言用右手。

  生 3:我走路时先迈左脚,再迈右脚。

  曹老师创设学生熟悉的交通事故情境,既能形象的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左右的概念,又向学生普及了交通知识和安全意识。结合生活来辨别左右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既方便又形象。

  五、促进学校与家庭、社区之间的合作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是主阵地,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只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协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全面成长。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几乎包揽了孩子全部的事情,严重阻碍了孩子接触社会,体验生活的机会,剥夺了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致使大部分孩子没有独立思考、做事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因此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要通过开家长会、家访等多种活动,与家长沟通,建立家校同盟,及时了解学生情况。

  章丘市旭升小学已连续两年召开家长委员会,教师详细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工作思路与计划等,家长也互相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今年学校还邀请中国家庭教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王志康老师,为旭升小学的全体家长就孩子的教育管理、习惯养成、学习引导、个性发展、家校携手等方面作辅导报告。

  家长还要大胆放手,当好向导,指导孩子自己做事,使孩子从生活中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逐步形成独立解决困难、处理问题的能力。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小管家,就需要家长为孩子提供准确的数据,适当协助孩子进行数据分析,练习题如图一所示,也需要父母协助孩子进行学习。为了鼓励孩子的学习,家长要在家庭中接受并实施孩子好的建议。

  学校要加强与社区的联系,首先社区要为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活动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学校要树立大教育观念,向社区开放教育资源,同时,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开发社区资源,为数学教学在社区中寻找生活化的素材。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