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数学教学论文 > 高中数学论文

高中数学变式教学应用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8-20 共2361字

  一、问题提出的缘由

  我们正处在高考命题改革时期,“新高考” 对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重点增强基础性 、综合性 ,突出 能力立意, 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高考” 改革的启动势必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向纵深的发展,高中数学课程的功 能 、内容 、结构 、评价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数学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创新 ,既 要 训练 学 生基础 知 识 、基 本技能,又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而自主创新的能力培养的一条有效的途径就是在 平时教学过 程中着重 对 学生发现问 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就数学而言,解决问题不仅是要知道问题的结果,更重 要 的是掌握 解 决问题 的 思 想、 方 法 、途径。 而“变式教学”的思想与方法是我们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所谓“变式”,就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命题进行合理的转化。 即教师可不断更换命题中的非本质特征; 变换问题中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内容和形式;配置实际应用的各种环境, 但应保留好对象中的本质因素, 从而使学生掌握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

  而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合理恰当地运用“变式教学”,把互相关联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识别问题的本质。 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并力求在遏制“题海战术”、轻负高效方面达到良好效果。

  二、研究目标

  1.以 “ 变 式教学 ” 为研究平台 , 全面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和潜力,激发学生潜能多元化发展。

  2.发 挥学生主体作用 ,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变式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研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从而得到提高数学课堂教育效益的目的,增加数学实践的本领的同时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3.在 严格控制学生活动总量 , 减轻学习负担的前提下, 使学生数学素质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数学基本知识、基本能力有所提高。

  三、研究原则

  1.针 对性原则 . 习题变式教学 , 不同于习题课的教学,它贯穿于新授课、习题课和复习课,与新授课 、习题课和复习课并存 ,一般情况下不单独成课。 因此,对于不同的授课,对习题的变式也应不同。 例如,新授课 的 习 题 变 式 应 服 务 于 本 节 课 的 教 学 目的; 习题课的习题变式应以本章节内容为主,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复习课的习题变式不但要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还要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联系,同时变式习题要紧扣考纲。 在习题变式教学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现状, 切忌随意性和盲目性。

  2.可 行性原则 . 选择课本习题进行变式 ,不要“变”得过于简单,过于简单的变式题会让学生认为是简单的“重复劳动”,没有实际效果, 而且会影响学生思维的质量; 难度“变 ” 大的变式习题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难以获得成功的喜悦,长此以往将使学生丧失自信心,因此,在选择课本习题进行变式时要变得有“度”,恰到好处。

  3.参 与性原则 . 在习题变式教学中 , 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不要总是教师“变”,学生 “练 ”. 要 鼓励学生大胆地 “变 ”,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 变 ” 的规律 , 可以帮助学生使所学的知识点融汇贯通,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以及举一反三的能力。

  四、研究内容

  1.研 究学生 : 着重研究学生平时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发现不足和缺憾,然后着力通过数学变式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来加以克服,观察克服的程度 ,再加 以改进 ,总结经验, 试图发现一种科学的教学体系来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学习意识、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2.研 究教法 : 给出不同条件时如何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解决新问题, 培养学生将几何问题、图形问题 、抽象问题等代数化 ,把握数学知识的核心部分,提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研 究教学 : 不同的课型该用哪种模式体现“变式教学”的精神。

  五、研究意义

  1.利 用变式教学创设教学情境 ,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中数学的大部分概念比较抽象,教师在教学中如果直接抛出概念,学生很难接受。 而如果根据概念类型,设计一系列变式,将概念还原到客观实际(如实例、模型或已有经验、题组等)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 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

  2.利 用变式教学预设 “ 陷阱 ”, 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在概念、定理及公式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有关数学概念 、定理 、公式等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背景的变化,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变化中的不变,明确并凸显出概念、定理及公式的条件、结论和适用范围、注意事项等关键之处,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定理及公式的本质,从而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

  3.利 用变式教学深化基础知识 , 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着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形象地指出:“好问题同某种蘑菇有些相像,它们都成堆地生长 ,找到一个以后,你应 当 在 周 围 找 找 , 很 可 能 附 近 就 有 好 几个。 ”数学教学中,通过对一个基本问题的变式,引导学生运用类比 、联想 、特殊化和一般化的思维方法,探索问题的发展变化,使其在更深入、 更透彻地理解问题的本质的同时拓展了数学思维。

  六、研究方法

  在形式上,将采取尝试法、实验法、比较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变”应“变”,通过合理恰当地运用变式教学,把互相关联的知识通过变式教学融合在一起,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识别问题的本质;在研究过程中, 通过记录比较课后作业的正答率,每一章节配套试题的测验结果,即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来辨别和判定提高数学课堂效益的程度, 研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数学课堂效益的提高是否相关或一致,从而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