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指明了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教师发展的道路,与传统的课程相比,高中数学在学生情感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安排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涉及到教学的方方面面,新的变化对高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作为高中数学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新旧教材的变化,查找自己的教学过程与新课程改革的差距,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
高中数学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基础性较强,对提高高中学生的学习技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数学教师必须改变原来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优化整合教学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适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一、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教与学的问题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在教与学的问题上存在着两个极端,一个是教学过程缺乏互动。数学教师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学生仍然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学活动缺乏互动性,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没有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的另一个极端是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自主性看得太重。无论新课程改革如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是在教学中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是学不到知识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性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吸收。
虽然自主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没有教师指导的自主学习是没有效果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基础较差、自主能力有限的学生来说,他们很难通过自主学习学到知识。
(二)教材编排和教学内容上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对高中数学教材进行了一些改变,新教材增加了许多研究性的知识,与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能力不相适应。另外,有些内容被调整后,编排顺序不合理,课后习题的设置与教材不能很好地搭配,甚至出现脱节,不利于教学的连续性。有些教师为了充分利用课堂的有限时间,过于注重课堂上灌输知识,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没有抓住教材内容的根本,没有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也就实现不了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讲解比较随意,缺乏针对性,结果是教师在课堂上讲了一大堆,学生却在下面听得一头雾水,没有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初高中知识的衔接问题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内容设计上有了大幅度提高,知识面更广、难度更深、教材跨度更大。教材内容的变化使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感到茫然,失去了学习的信心。此时如果学生还是按照初中时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来学习高中数学知识,就会出现学习脱节,即前面的知识不但没学会,还会影响后面知识的学习,形成恶性循环。再加上有些教师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不够,在课堂教学中只是把解题的过程讲解给学生,缺少解题方法和策略的讲解,使学生不能融会贯通,掌握不了解题精髓。这种情况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负担,也会影响他们其他学科的学习。
二、有效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建议
(一)拓宽教学理念,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
新课程改革实施后,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要拓宽教学理念,深刻领会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与其他教师的合作,吸取其他教师的新做法和新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增加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和学生间的能力差别,以便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另外,在教学过程,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二)有效衔接初高中教学
针对步入高中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不适应现象,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掌握知识的程度,找到他们存在的共同问题并进行重点讲解。尤其是高一时的基础知识要讲清讲透,为这不仅是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也是学生以后数学学习的基础。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要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同时要教给学生解题策略,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钻研的意识。
(三)加强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师生之间的互动对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积极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加强师生在教学中的互动。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但自主学习的时间不能过长,并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而且教师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引导,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解决学习困难,也能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展开学习。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校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都要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新课程改革要求,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为全面提升学生素质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