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面展开,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那么,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如何贯彻新课改的教育思想?笔者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与实践,认为在数学课堂上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实践和创新的主体,才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创新的个性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技能,塑造学生完美的创造人格。但是在当前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发现:由于受到教学任务和教师本身因素的制约,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忽视,课堂教学仍然以知识传授为主,忽视学生的直接体验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教学严重抑制学生潜能的发挥,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那么,如何使数学课堂既能达到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教学要求,又让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去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科学化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数学学习的主人的几点做法。
一、课堂中参与数学,以疑激趣
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不能“一言堂”,自己一个人独领风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疑问,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使他们的知识与能力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当学生发现自己判断错误时,就会迫切地要求掌握新知识。这时教师就要精心设问,有的放矢,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使学生产生探求新知识的愿望和动力。
二、课堂中创设情境,激发求知
教学情境是指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教学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教学内容,掌握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数学思维的培养。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限制,离不开教师的启发引导。因此,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回归生活”“贴近生活”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探索、思考与解决数学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创设故事情境,使原本抽象的教学内容赋予生命灵性,让学生主动地卷入角色体验中,使学生在其中受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之理的熏陶。
三、课堂中创设活动,体验数学
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现代教学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着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形成数学思维。把抽象的知识学习设计成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具体活动,有趣易理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课堂中自主探索,培养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潜能,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火花,尽量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营造一个学生积极思考、踊跃交流的宽松的氛围,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教师应意识到课堂教学过程是开发学生思维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探寻者,是课堂中的“中流砥柱”,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上台讲解开放性习题,讲解小知识点等,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在这个舞台中尽情地展示自我,释放自我,只有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才会认真学、主动学,才会真正进入乐学境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使得学生在逻辑思维、自主学习、数学表达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了数学学习的主人。
五、课堂中联系生活,实践数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去发现数学、掌握数学、运用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与个人成长的关系,这样,既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的巨大应用价值,体验到数学在生活无处不存,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势利导,时时刻刻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并引导他们获取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真正的数学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张晓斌,张斌.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举例.数学教学,2006(4).
[2]张国良.数学学习方式的优化策略.高中数学教与学,2006(3).
[3]徐太春.浅议数学教育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