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从其“自然科学王冠上最耀眼的明珠”之谓不难看出这门课程对于学生学业成长的重要性。但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初中阶段,学生的数学成绩分化非常严重,特别是在八、九年级,表现尤其明显。这种情形,直接造成了数学教师的教学困难。考其原因,既有学生自身与教师的因素,也有来自于家庭和社会的不良影响。下面,我将从前两者出发,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一些对策做必要的总结。
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取的对策
(一)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坚强的意志
对部分初中生来说,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首先就是自身薄弱的意志,畏难情绪严重,遇到一点学习困难就丧失信心,不再努力。面对这部分学生,教师首要采取的方法不是改进教学,而是从点滴做起培养学生坚强的、迎难而上、不解决问题誓不罢休的意志。
教师要告诉学生:初中阶段,学习科目与学习任务的增加,心理压力的增大是自然现象,要积极面对与适应,采取逃避的方法是无法解决问题的。教师还要告诉学生,学习中有一定的艰难和困苦是自然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古训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即使是现在教学所推崇的“寓教于乐”,也是进入学习之中的体验之乐与学习成功后成就之乐,这些“乐”的背后仍然是艰辛的付出。教师所做的这一切,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明白,自己要知道怎样去做,不能做“扶不起的阿斗”,要做顶天立地发奋自强的现代中学生。
(二)培养、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最初的数学学习与动机无关,对数学内容的兴趣才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进而才会思考数学学习的价值等其他问题。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最重要的是在课堂上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其体验到数学的快乐。学生有了快乐感才会产生进一步体验的欲望,进而逐渐在这一过程中对数学学习产生正确的认识,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取得一定的成绩。学生产生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之后,还要注意保持持久。这种持久兴趣的保持,尤其是对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的兴趣保持,需要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与进步给予正确的评价、积极的肯定、热情的鼓励和恰如其分的表扬,进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状态更佳、动力更足。同时,还要辅以教师必要的教学智慧的助力及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交融。例如,建筑施工中,画线挖地基时,多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判断所挖边线是否垂直。把这一点告诉学生,再进行该内容的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必会大增。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要明白教师所为之目的,要在点滴之中培养自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要明白很多学习不是“因为我喜欢它才去学习”而是“因为我需要它才去学习”。
(三)加强学法的积累和调整
教师教学要研究教法还要研究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换做学生即变为不仅要取得一个良好的数学成绩还要取得一套适用自己的数学学习的方法指导、积累与总结。“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可见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关乎学业与事业的成功。事实上,回顾与反思那些学困生的学习方法,会乏善可陈,这也是他们数学成绩不佳的重要原因。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时,学生要做有心人,要深刻反思该方法是否适合自己并作适当调整与总结,形成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教师进行数学思维能力训练,尤其是针对一些几何概念所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训练时,学生要结合几何图形,深入思考、理解图形与概念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这样,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必会形成自己的方法体系,为取得良好的成绩奠定坚实基础。
二、从教师的角度出发采取的对策
韩愈曾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教育中也是这样,学生很多而优秀的堪称导师的教师却很少。而反观教师及其职业,无论是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悔乎”到夏丏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还是从罗梭“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我们都可以看出一点,“爱的教育”才是教育的本真。
在数学教学中,这种力量的影响与作用也是明显的。表现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就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紧密相联,初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与兴趣都伴随着学习情感的投入。而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也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行为,他们对某一学科的兴趣与学习往往是从情感上的愉悦出发,不是因为某一学科重要而展开学习,而是因为喜欢该学科教师而爱屋及乌地喜欢该教师所任学科的学习。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常常依对数学教师的喜爱程度而决定对这门课程的态度。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数学”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保障和促进学生学好数学学科的重要因素。这种情况下,来自于“数学”教师的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学业上的肯定、学法上的指导、精神上的鼓励等就显得非常重要。它会使学生任可教师的努力与付出,将教师的地位“降格”为自己学业上的同伴而接受来自于对方的影响、指导和帮助。以此为基础,师生之间的沟通会进入良性循环,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升成为一种必然。
总之,从教师的能力出发,从教师可以改变的学生因素与教师自身因素入手,找到其症结所在,寻求解决之道是教师职业的职责所系。也唯有如此,才会降低学生数学成绩的分化程度,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而达成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之目标。
参考文献:
[1]宋杰.初中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及改变对策[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3(8).
[2]陈德刚.浅谈初中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09(6).
[3]李要军.初中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J].语数外学习:九年级下旬,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