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论文

高职校报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发展途径

来源:学术堂 作者:胥帆
发布于:2016-01-25 共3181字

  高校校报作为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越来越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希望通过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来提升学校发展的软实力。作为校园文化建设重要载体的校报,在实时、高效、快速传播的自媒体面前如何不断提升影响力,发挥其全方位育人功能,是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1 高职院校校报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各高职院校校报出报周期一般为每月 2 期,每期 4 开 4 个版,大多数为彩印。第一版通常都是要闻版,主要展示学校近期的工作成就,宣传校园思想文化建设 ;第二、三版通常是综合新闻版,主要报道各部门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而开展的各项活动,包括教育教学精彩案例、教学指导、学习方法探讨、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等 ;第四版通常是文艺版,侧重刊登学生的才艺展示、摄影作品、优秀习作等。同时,为了配合学校的大事要事,如招生宣传、迎新、国家级技能大赛、党代会、教代会等重大活动,还会刊出活动专刊。

  作为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高职院校校报与本科院校校报一样,在传播功能上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肩负思想引导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责任,发挥着育人、导向、宣传、沟通等功能,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2 高职院校校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出版周期长内容少,新闻成旧闻

  重庆工商大学的王世华曾对全国 376 家高校校报584 名从业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样本校报平均出版同期为 17.09 日[2].出报周期长导致时效性差,极大削弱了校报的传媒功效。而且大多数校报只有 4 版,所能刊登的信息量早已跟不上各高校整体的发展速度和读者对所需信息的要求。同时,新媒体的快速传播打破了校报在校园中“一统天下”、“独霸一方”的新闻传播格局,各高校都在不断建设完善新闻发布体系,学校的要闻、大事都以第一时间出现在校园网、微信和微博上,这使得周期长、速度慢的校报常常处于“慢半拍”的尴尬境地,登载的新闻也变成了旧闻。

  2.2 发行范围较为封闭,影响力减小

  目前,高职院校的校报大部分在本校发行,一部分用于与兄弟院校之间进行互寄传阅交流,还有一部分寄给退休职工和合作企业等,传播范围较窄,受众面小。而本校师生通过校园网、学校官方微博和微信等渠道已对校内新闻有所了解,再通过校报了解校园新闻的人并不多 ;校际间的校报互递也是一种程序化的工作流程,大部分的院校收到其他院校的报纸后,一般只是浏览一下版面而已,真正的信息传递效果比较弱。因此,当下高职院校校报的发行方式,与传播迅速的网络相比,其影响力和幅射力已大大减弱。

  2.3 专职人员少,办报成副业

  在王世华的调查中,大多数高校校报的人员配置并不符合标准,在岗人员大多要分担宣传工作的其他事务,普遍存在人员缺乏的现象,这就使得投入在办报上的时间与精力显得不足。校报在文章体裁方面也比较单一,动态消息、散文居多,而通讯、访谈等深度报道比较少,在一些有价值的新闻材料方面不能进行深入挖掘与延续报道 ;再加上一些高职院校的校报编辑是半路出家,文字功底并不过硬,对文章选择和版面设计的经验不足,使得校报的内容和形式不能吸引读者,因而使校报的影响力大打折扣。
  
  3 高职院校校报发展途径探析

  3.1 丰富校报内容,增强可读性

  3.1.1 丰富校报内容根据笔者的实际工作经验,读者阅读校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校最新动态,获知学校在教学、科研、学生活动等各方面的消息。因此,校报要想成为读者愿意看、想看、反复看的报纸,首先就要扩大新闻的报道面。要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不断强化学校的亮点,从各个方面去反映校园中的人和事 ;同时,要让报纸版面经常变化,使读者能不断获得新鲜感,进而吸引他们的阅读兴趣,对校报产生认同与感情,让他们想看、爱看。比如,对学校师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奖的新闻,不仅报道事件,还报道获奖的人的新闻 ;不仅报道获奖人本身,还报道他们的指导老师 ;不仅报道他们的事迹,还刊发他们的感言等。又如,在每年的迎新专刊中,详细介绍学校的生活服务设施、学生社团、当地风土人情和美景美食等,既服务了渴望了解学校的新同学,又为校报赢得了新读者。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报》为例,它专门开设了“教学科研”、“域外采风”、“我们的视角”、“心理氧吧”、“悦读悦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画中有话”等栏目,分门别类地提供教师和学生感兴趣的信息,因而广受读者欢迎。

  3.1.2 增强校报时效性首先要有全局观念,对重大活动或事件要心中有数,发现新闻立即采写、立即发送,要抓住时效性。同时,校报编辑与学生通讯员队伍之间要多沟通,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抓好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在报道手法上,一是讲究宏观信息与微观信息相结合,努力写好背景材料,使微观材料有宏观背景相衬托,增强可读性和新闻价值 ;二是扬长避短,把文章做在“非事件性新闻”、“评论性新闻”上,在组织典型报道上,使劣势转化为优势[3].

  3.1.3追求报道多样性坚持多样化办报思路,让形式更好地服务于内容。

  除了消息、通讯外,还可运用征文、特写、通讯、评论、杂文等多种形式。同时,要做到新闻标题的切题新颖,追求导语精彩、图文搭配、版面生动活泼等 ;精心“包装”整张报纸,给人以美感,提高校报的吸引力。校报编辑部应充分利用通讯员队伍,进行精心而周密的策划选题和独具特色的深度报道,刊出融思想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文章,使师生感到亲切,愿意阅读。《读者》这本格调高雅杂志的成功之处,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和学习。

  3.2 扬长补短,推进校报数字化建设

  在网络媒体的冲击下,高职院校校报要想打个漂亮的“翻身仗”,就需要推进校报数字化建设。数字化校报借助网络平台,可获得与网络相同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大大地增强其时效性和传播效果。读者获取校报的途径更加便捷,编辑与读者的联系也会更加紧密。

  校报数字化生存的方式主要有电子版、网络版、微信公众平台等。校报电子版,一般是将校报的内容原封不动搬到网上,以文章为单位进行链接,实现简单的文字网上浏览,这是校报数字化的雏形;校报网络版,以校报门户网络为依托,除报纸内容外,还增加师生互动、读者投稿、专题讨论、编读往来、资料下载等功能来扩充服务范围。如浙江大学报的网络版,除了可以浏览校报电子版,还增设了“学者访谈”、“教科视野”、“大学时代”、“热点透视”等栏目,深受读者欢迎,其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在工作中借鉴。同时,紧跟时代潮流,开设校报微信公众平台,及时推送信息。如四川大学报、吉林大学报、山东大学报、江苏大学报、山东理工大学报等高校校报已相继开通微信 , 在实践中发挥了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3.3 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提高新闻采写能力

  首先,学生记者是高职院校校报的新生力量,要采取措施吸引优秀的学生记者充实到校报队伍中,要建立激励机制,每年组织评选先进个人,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鼓励他们爱上校报。其次,要对学生记者加强培养,要时常邀请主管宣传工作部门的领导、媒体记者、编辑、摄影师等来校开办专题讲座,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研讨、摄影训练、一线采风等活动,不断提高宣传工作队伍的新闻采写、摄影水平和创新能力。第三,要关心通讯员队伍成长。对校报编辑部的老师而言,学校要在诸如职称、待遇等方面有公平合理的政策和措施向其倾斜,并划拔专项经费保障校报工作的顺利开展 ;对学生而言,老师可以通过谈话、QQ、微信等形式给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议,耐心指导,让学生觉得温暖并产生认同感,进一步增强队伍的凝聚力,以满足校报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13-03-17)[2015-02-20]
  [2] 于媚。大学校报:理念与实践[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
  [3] 康群。增强高校校报可读性和吸引力的方法探析[J].考试周刊,2009,(37):56-57.
  [4] 张洋。充分发挥校报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大学教育,2013(6):16-1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