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论文

地震灾害救援中信息不公平的成因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1-30 共4235字
摘要

  1信息公平概述

  1.1 信息公平的概念

  信息技术推动了信息社会的发展,信息社会中存在的信息差距和数字鸿沟问题催生了关于信息公平问题的研究。信息公平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中,人们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分配过程中所体现的平衡与对等状态.信息不公平和信息不均衡所造成的后果不仅是机会不均等的状态,更是制度不公平的体现,可能会衍生出严重的后续问题。政府应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安排消除信息占有和获取能力的差距,维持信息秩序,保障公众生存情报科学第33卷 第9期 2015年9月和发展的基本信息权利.

  1.2 地震灾害救援中信息公平的概念

  地震灾害救援中的信息公平是指地震灾害发生后,由政府、军队、媒体、灾民和其他社会公众收集并传递出的有关灾区灾情的全面的、客观的、准确的信息,并以此信息作为救援救助决策基础的状态。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和主观原因导致的任何不全面、不客观或不准确的灾情信息的收集和传递,或是导致灾情信息无法传递的情况,都是信息不公平的体现。

  2信息公平在地震灾害救援中的重要性

  对于地震灾害而言,信息是救援的先决条件。社会各界的关注、救援队伍到达与救援物资送达都依赖于受灾地区灾害信息向外界的传递。

  2.1 信息公平是全面救援的基础

  地震灾害发生后,网络、电台、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都以强大的力度多角度、多方位地展开灾区信息报道,将政府发布信息、记者采访新闻、灾区群众自身信息、专家问题解析等传递出来,为政府、军队、灾区民众和其他各地群众掌握受灾地区的信息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为救援队伍进入、社会各界伸出援手和灾后重建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基础。但如果由于客观条件和主观意愿的限制,报道不全面、不客观、不准确、带有倾向性,都将导致社会大众对地震灾情认识的偏差,救援可能会偏向在媒体上曝光频率更高的地区,影响救援的全面性。

  2.2 信息公平是及时救援的保障

  地震灾害救援具有时间紧迫性和非逆转性的特点,如果灾害信息不能在灾后第一时间传递和扩散,受灾地区一旦错过黄金紧急救援时间,救援效果将大打折扣。据统计,唐山大地震的抢险救灾中和日本阪神大地震抢险救灾中,抢救时间与救活率的关系如图1所示.

  上图反映了典型的震后72小时救援黄金时间,救援的时间越早,受灾群众的生存希望就越大。影响能否在黄金时间内进行救援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建筑物用途、结构、建筑材料及其结构稳定性等,进入灾区的交通情况和灾区内的交通情况,当地应急管理机构的支持和幸存者的支持,有害物质及次生灾害源,温度、风力、降水、海拔、地形等自然环境以及救援队的装备能力和综合能力等。但在这些影响因素中,来自政府、军队、受灾群众以及媒体的信息支持是及时救援的基础;全面的、客观的和准确的报道能将灾情第一时间传递出来,是及时救援的保障。

  2.3 信息公平是救灾决策的关键
  
  受灾地区传递的全面、客观、准确的灾情信息,将是政府救援指挥中心做出正确决策的关键影响因素。信息公平对灾害救援救助的效率和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地震灾害救援中信息不公平的现象

  如果信息的来源受到限制,就会产生受灾地区信息不公平的现象。这种信息不公平包括信息产生的多寡不均,信息内容失真、信息传播的关注度失衡以及信息反馈的热度不同,直接表象为部分地区信息过剩和部分地区信息缺乏,导致的后果为救援和救助的重复浪费以及救援救助的延误,而错误的信息将导致救援救助的失败。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震中心为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地震发生后,国内外各大媒体第一时间对地震做出了报道,尤其是对震中的汶川县进行了详细的报道,一时间,各类救援和救灾物资涌向汶川县。灾情与汶川同样严重的北川县虽然后来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由于地理位置不处在震中,第一时间的关注度不够。极重灾区绵竹市在地震发生后,汉旺镇由于东方汽轮机厂的缘故受到媒体关注,但清平镇两万多人被困,在地震两天多后没有食品、药品、医护人员和搜救人员的出现。极重灾区青川县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川、陕、甘三省结合部,地理方位上属一个"死角",地震发生后几日,青川县通讯仍是全部中断,交通瘫痪,在震后却犹如"石沉大海",万青川同胞与外界失去联系,青川未得到及时的报道和足够的关注.5.12汶川地震中信息报道不平衡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出现:出现映秀北川捐款资金过剩,青川资金严重匮乏;北川未争取到最佳救援时间;绵竹、青川等极重灾区在灾后几日内物资短缺.

  地震灾害救援中会出现信息流动失衡的现象,信息水平总是随着与震中距离的增加而迅速下降。震中容易受到关注,信息的流入和流出都更为容易,成为"信息富集地",而距离震中较远的受灾地区,即便是灾情比震中更加严重,也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关注,成为"信息贫乏地",这种信息不公平的现象就是灾害信息贫富效应。由于马太效应的存在,"信息富集地"和"信息贫乏地"之间的信息差距将会不断加大。

  4地震灾害救援中信息不公平的产生原因

  4.1 地震灾害救援中的主要信息源

  地震灾害救援过程中,信息传播主要有三大来源:政府、军队等官方机构,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以及网络新媒体。对不同信息源的掌握,将有助于分析信息不公平的产生原因。

  4.2 信息不公平的产生原因

  地震灾害救援过程中信息不公平产生的原因总体来讲包括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大类。从信息传递的过程进行分析,地震灾害救援中信息不公平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1)信息源障碍

  地震发生后,受灾的真实情况由于各种原因被相关部门有意压制,未得到真实披露和传播,被掩盖的信息虽然暂时缓解了由于地震可能会造成的恐慌和担忧,但也容易给外界造成对灾情的错误理解,导致受灾地区错失救援的最佳时机。

  灾害信息搜寻成本高昂,由于人力物力的制约,灾后第一时间内无法实现对所有受灾地区全面搜寻。在有限的搜寻成本内进行搜寻的有效办法是保证搜寻效果的前提下减少搜寻,这也是地震灾害救援中的权宜搜寻策略。这种由于能力限制而采用的权益策略将导致部分受灾地区,尤其是离震中较远的地区信息缺失。

  地震灾害发生第一时间后,灾区群众充当起信息传播主体的角色。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发表意见,就好像盲人摸象,虽然都亲身经历了地震灾害,但每个个体都无法站在全局的角度看待灾情。个体信息的迅速传播是把双刃剑,虽然社会大众普遍承认个体信息传播及时、信息透明的优点,但个体信息的可信度低于传统媒体,甚至会存在虚假信息,成为散布谣言的源头,导致信息真伪混乱。

  由于受教育水平不同、文化素质不同,导致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在信息意识上有较大的差距,对现代通信工具和信息交流工具的使用远落后于城镇居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更是拉大了这些差距。地震灾害救援中,偏远地区的信息源天然弱于城镇的信息源,也是导致信息不公平的重要原因。

  (2)信息加工障碍

  我国的行政区划对地震影响的判断产生了误导,进而影响相关地区的信息加工和报道。汶川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由于关注度的不同和信息加工的不均衡,救援队伍大多都赶往汶川县救援,却忽略了与汶川县隶属于不同城市,但灾情却同样严重的北川、都江堰、绵竹等地。北川隶属绵阳市、都江堰隶属成都市、绵竹隶属德阳市,但它们与震中仅一山之隔。雅安芦山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宝兴县、天全县和成都市的邛崃县在报道和关注上也被忽略。

  一般而言,地震都已震中地区命名。地震发生后初期,各类媒体记者都云集震中,第一时间发回亲身经历的采访新闻报道,有的形成了新闻通稿,被未亲身经历的媒体相互转载。这些一手的信息或转载的信息都加深了社会大众对记者所到受灾地区的印象,对某些受灾地区过度的报道和宣传甚至导致社会大众在地震灾情上的认知偏颇。而记者未到区域,没有大众媒体的频繁曝光,被忽略的可能性较大。通过分析发现,记者所到受灾地区与该地区的道路是否通畅、是否有救援队伍进入有极大关系,而道路受阻、无救援队伍的受灾地区常常成为零报道区域。

  刨根问底是新闻人的职业习惯,追求细节生动、故事感人以煽情刺激受众、吸引眼球,争取更广泛的社会关注是记者职业的重要技巧。但注重持续追踪热点问题以及功利性的报道都将影响社会大众对地震灾害的认知。

  (3)信息传递障碍

  基础设施可能在地震时遭到破坏,导致受灾地区信息传递渠道中断,无法和外界进行信息交流。地震导致道路受阻,不依赖信道传递的报纸也不能及时发行并送达。地震灾害救援中可用信息传递渠道的数量不同,也是造成信息传递差距的重要原因。灾害信息资源的内部共享程度不高,存在"信息孤岛",不能实现信息的最大化共享和利用.

  (4)信息理解和反馈障碍

  灾难报道中真实的现场感受,促使了受众移情的产生,自发的社会救助行为产生,又反过来加强了现场报道,"信息富集地"的信息越来越多,而"信息贫乏地"的信息相对越来越少。信息的反馈又进一步加剧了信息源和信息加工的障碍。政府军队救援和社会救助是在所得到的灾害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的,信息源障碍、信息加工障碍以及信息传递障碍在信息传递的各个环节被放大,最终造成信息理解的障碍和信息反馈障碍。地震灾害救援中信息传递的牛鞭效应将导致救援和救助行为的非理性产生。

  5结 语

  解决地震灾害救援中的信息不公平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思考:第一,提升大众信息素养,普及信息沟通工具使用知识。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信息基础设施欠缺,群众对现代信息沟通工具掌握较少,信息意识淡薄。提升信息素养能培养大众在灾害发生后快速收集和发布信息的意识和能力。第二,加强信息通讯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基础设施被破坏后对灾害救援的影响。第三,统筹安排信息发布,保障各个受灾地区的信息双向沟通顺畅,保障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第四,合理引导媒体报道,尽量减少媒体记者的主观情绪和个人倾向对灾情报道的影响,保障信息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第五,改革信息上报制度,重视信息盲区。当灾区和外界没有任何信息交流时,决策当局应更加关注成为信息盲区的灾区。

  本文分析了信息公平对地震灾害救援的重要作用,揭示了地震灾害救援中信息不公平的现象,深入探讨了造成信息不公平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解决地震灾害救援中信息不公平现象的思路。作者将在此基础上进行地震灾害救援中的信息保障后续研究,为地震受灾地区获得即时、准确、相对平衡的救援和救助奠定信息基础,对提升地震灾害救援救助的效率和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蒋永福,刘 鑫.论信息公平[J].图书与情报,2005,(6):2-5,22.
  2沈光亮.论信息公平[J].情报科学,2008,26(6):822-825,865.
  3王晶红,胡小锋.试析玉树地震72小时灾害报道与危机传播特点[J].新闻记者, 2010,(7):30-3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