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论文

提高言论写作水平的几点方法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1-14 共2651字
论文标题

  言论是新闻宣传中的“旗帜”和“灵魂”,提高言论写作水平是增强宣传效果的重要环节。

  论点选题要与时代脉搏同步

  言论的作者,有的是以机构名称出现,如社论、本报评论员等等;有的则是以个人出现的署名文章。无论是哪一种,言论的论点和选题,都是作者观点的体现。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提出自己的观点亦即论点呢?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个人或群体,会因各自的立场、角度、视野等等,产生出不同的认知。言论的作者不仅要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认知和观点,而且要使它为人们普遍地接受和认同,这是言论写作成败的关键。在人们认知差异的诸多因素中,以功利关系来考量是主要的。

  那么,言论作者的观点该如何考量呢?他(无论是个人或机构) 绝不可以自身的功利关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应以党、国家、民族的利益,以及人民群众眼前和长远利益为出发点。由于党、国家、民族的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所以只有将这两者统一起来考虑,才能提出既符合两者利益又可引导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如此,言论论点的提出,正是体现了新闻宣传既是党的喉舌,也是人民群众的喉舌。

  时代前进的步伐不停,我们现实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又如此丰富多彩,这为言论的选题提供了广泛的领域。但是作为主流媒体的言论,首先要针对社会现实,体现时代精神,与时代脉搏同步。

  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初期的 1984 年,企业呼吁上面放权松绑、扩大自主权;而习惯于旧体制下工作的领导和主管部门,则把着“人、财、物”的权力不放,以此去管住和吆喝企业。这时,我省某市级党报在头版刊登了一篇千字的评论《评“手中有米好唤鸡”》。作者把“人、财、物”比喻为主管者手里的“米”,企业则是等食、争食的“鸡”。其论点是“:与其‘留米唤鸡’,莫如放米养鸡,使鸡增强活力,促其多下蛋。”

  改革开放是时代的大潮、时代的脉搏。这篇言论正是针对改革初期的主要矛盾,以深入剖析的思辨,通俗形象的比喻,取得了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获得了当年全国好新闻奖。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发出时代的强音?通常的说法是,要有一种能力,即思想敏感、政治敏锐。而这种能力的获得,靠天生的头脑机敏灵活是不行的。那么,靠什么呢?一句话:深入学习,深入实践。

  学习,主要是指学习理论,学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并且不能浅学,而要深学,不能一知半解,而要全面理解。比如,对坚持“改革开放”这一大政方针,我们既要了解“改革开放”30 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又要了解在这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障碍,是如何克服的,有哪些经验教训;更加要学习和了解的是,在现今改革进入“深水区”后,党面对新的矛盾和障碍,正以怎样的方针政策去指引人民群众克服前进中的障碍,步深水、登彼岸,为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之梦而奋斗。

  时代前进的脚步,就是人民群众在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指引下的实践活动。所以,要准确敏锐地把握时代脉搏,就必须深入社会和实践。在那里,你才可以了解到人民群众对党的每一项方针政策是怎样接受和理解的,又有哪些意见和疑惑,也才可以了解人民群众对某些社会问题的不同反映和感受。然后,用你理论学习的成果,及时地为人们解疑释惑,将诸多不同的反映引向正确的方面,这就是思想政治的敏锐力,也就是言论的舆论引导作用。

  从普遍的现象中深挖出大主题

  言论的社会效果,并非完全取决于题材大小。好的言论能以小见大,切口小而开掘深。作者如握一枚小小的探针,以其深入肌理,找出“病因”,针砭时弊,便可一针见血。

  上世纪 80 年代,政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作风严重,常见的现象便是机关下基层“服务”和搞“大检查”。机关人员下去如何“服务”的呢?

  首先是让基层领导丢下手里的工作来接待,安排好吃喝礼品,再东拉西扯谈一气,至于基层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却一点也帮不上忙。某市级党报针对此等现象刊登一篇短言论《害怕来服务的》。作者在文章中引用基层领导的话,喊出:“上帝保佑,你可别再来‘服务’吧,咱们受不起。”同一报纸,紧跟着又发了另一篇短言论,题为《叹为蚊虫辨雄雌》。说的是某卫生检查团到企业检查除蝇灭蚊,发现该企业食堂有一只苍蝇、两只蚊子。在研究扣分时,检查人员之间发生争论:那两只蚊子,究竟是两雌、两雄,还是一雌一雄?意思是,雌蚊能产卵,得多扣分。作者写道:此举值得吗?不错,世界上的事怕就怕认真二字。而在此类事情上认真到如此地步,岂不是俗话说的“吃饱了撑得难受?”接着,作者笔锋一转,直指时弊“:是的,人员多,机构杂,事情少,总得找事儿干,而且要把‘找出的事儿’干到令人莫名其妙的程度。”

  既然是社会现象,那么人们就会普遍地接触到。但接触到了,不一定会去思考或不会往深处思考。言论作者与众不同的就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而要善于从现象中探究根源,揭示本质,与广大读者一起分享对纷繁社会现象的褒贬抑扬。

  有话当要好好说 论事说理皆有情

  言论,其实就是在新闻媒体上发言、说话、讲道理,它是要面向广大的读者、听众和视众的。所以,它不但要有理、有据,亦要有情。理,指言论的论点;据,指支持论点的事实,说理的依据;情,指论事说理的态度和方式,易为人们喜闻乐见,乐于接受。

  论点正确,论据充分,是言论写作成功的基础,但有基础不等于就有了整座建筑。言论写作有两大忌。一忌态度上的霸气:以为真理在握,居高临下,或是胡吹乱捧,或是摆出唯我高明的架势随意教训。二忌方式上的蛮气:论事说理片面偏执,或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或是只讲对与错,不讲对在哪儿,错在哪儿,有点儿蛮不讲理。情,就是在态度上与读者平等,以商量探讨、亲切谈心的方式去论事说理。比如,在前文提到的获全国好新闻奖的言论中,作者并未给政府部门扣上“改革阻力”的大帽子加以指责,而是讲放了该给企业的权,你还可以从市场的角度去协调,找准自己在深化改革中的位置和任务。

  这就叫有话好好说,带着情感说道理,情理交融地写言论,宣传效果自然好多了。当然,言论中的“情”有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心平气和,正面表达,另一种是尖锐、泼辣、幽默、生动。比如,对不良社会现象,后一种就常见。

  上世纪 80 年代的反腐败,不像如今揭出的大贪、小贪,动辄贪上几十上百万元,常见的是某些机关单位弄虚作假,算计公家。那时某市级党报上有篇小言论《吃的奇闻》,说是“如今有人吃图钉、石棉瓦,吃油漆、汽油和办公纸等等”,在引起读者好奇心后道出原委:某单位在花费几千元的发票上,所列名目是上述公费可报销的物品,而实际购买的是鱼、肉、酒之类的食品。这同《叹为蚊虫辨雌雄》一样,都是对不良社会现象的无情讽刺。但“道是无情却有情”,与读者一起表达出对假丑恶的恨,正是引导人们对真善美的爱。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