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论文

广播新闻中运用音响艺术营造视觉效果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1-14 共2414字
论文标题

  广播是一种作用于听觉的媒体。特德·怀特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写作与制作》一书中发出“为耳朵而写”的呼吁。这说明广播是声音的艺术,它直接对听众的听觉产生作用。从表面来看,广播和视觉的联系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是,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人的各种感官往往是相通的,通过声音也确实能让人联想到发出声音的场景。“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耳熟能详的声音,至今让亿万人感动。听到毛泽东主席在开国大典时的动人的声音,人们会联想到开国大典时盛大的场面和中国人民自豪的神情。事实证明,一些优秀的广播新闻,也正是充分地运用了音响和写作艺术,唤起了听众的视觉想象,把听众带进了新闻的第一现场,如有身临其境之感。

  一、现场音响,让听众感知新闻现场

  广播是不具形态的线性传播。广播新闻的主要特点就是使用有声语言进行报道。声音能够传真、传情,较具感性,听众通过听觉来感知语言,接受广播新闻的内容。

  而广播音响是录音报道和专题报道所常用的,它是发挥广播优势、体现广播特点的最主要手段之一。音响分为现场音响、资料音响和人物音响。现场音响是新闻记者在采访的现场所录制的人物和事物所发出的各种声音。现场音响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现场感。如在报道整改“四风”突出问题时,记者多运用现场音响,让现场人物诉说如何整改“四风?”用现场音响表达狠抓问题整改,推动作风建设,使作风建设更具体、更真实。通过现场音响,又能唤起视觉效果。所以,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新闻报道中的首选音响素材。如果想让听众跟随你走进新闻现场,就必须运用好现场音响。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视觉效应。

  2014 年,大洼县水稻生产连创十一年丰产,而且水稻生产 80%实现机械化。记者在采访水稻收割中,曾遇到了一个这样的场景:在一片开阔的稻田里,金黄的稻谷笑弯了腰。一位 50 多岁的农民大伯满脸笑容地抱着一捆编织袋向收割机跑来,收割机的轰鸣声和农民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当时,记者意识到这是一个能生动反映“收获的喜悦”的感人的新闻点,于是跑向前去准备采访收割机上的两位农民。两位农民看到记者举着话筒来采访他们,便停止了收割。这时,记者马上示意两位农民,不要停下收割机,于是农民一边收割一边接受采访。

  这段采访录音中,既有记者和农民的一问一答,也有机械的轰鸣声和农民的笑声来作为背景音,既真实生动,又向听众展示了一个立体的、活动的丰收场景,收到了听觉、视觉俱佳的效果。事实证明:运用现场音响,让听众感知新闻现场,能够唤起广播新闻的视觉效果,发挥了广播新闻的独特作用。

  二、资料音响,为听众展示事物形象

  广播新闻和电视新闻相比,广播新闻缺乏视觉的直接观察和实体把握,所以,记者在采写新闻时,就要全方位、多视角地观察事物、回顾事物,用细节描写和资料音响展示事物的形象特征,为听众展示事物的形象。例如,录音通讯《人鸟情》讲述的是盘锦日报原高级记者刘德天数十年如一日保护濒危鸟类黑嘴鸥的故事。其中有一段对刘德天关注黑嘴鸥越冬迁徒的描写“:每年的 11 月,刘德天的心就会随着黑嘴鸥的迁徒而无法平静,他站在异乡江苏盐城的土地上,一次次眺望,一回回寻觅,当他在霞光笼罩的射阳河口终于发现黑嘴鸥时,就像看到自己失而复得的孩子一样……”当时,为了使这篇录音通讯生动形象,运用了资料音响:射阳河口的湿地风声,各种候鸟的鸣叫声……这样的细节描写和资料音响给听众留下的印象是深刻而持久的。它形象逼真,具有很强的画面感,把刘德天的爱鸟形象和黑嘴鸥在霞光中出现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达到了较好的“视觉效果”。

  另外,在采访实践中也可以发现,一些优秀的广播新闻非常注重资料音响。今年,盘锦广播电视台搞了一个专题宣传“总结 30 年发展规律,让历史照进未来”。在这样的宣传报道中,既有细节描写反映盘锦的变化,又有人物音响揭示变化的感受,记者使用了大量的资料音响和今天现场音响进行对比,突出了盘锦的变化。其中,对“向海大道”的发展演变,就运用了资料音响和现场音响进行对比,感人肺腑地道出了盘锦 30 年的巨变。这样的资料音响犹如一幅幅画面、一个个镜头、让虽然不在现场的听众仿佛身临其境,犹如亲眼目睹一般。

  三、人物音响,让听众引发想象

  人物音响是广播新闻中最常用的音响素材。它分为人物言谈、人物对话和采访者与被采访者对话,在这三种人物音响中,无论哪一种音响,只要运用得准,就能引发听众的想象,体现出“视觉效果”。首先,从受众心理学来讲,在人物言谈音响中要运用那些形象生动、表达真情实感的音响。

  比如,一个人听到了“葡萄”两个字,脑海中立刻会浮现出一个个晶莹透明、一串串像珍珠般的葡萄影像,但一个人听到了“果品”两个字,大多数人脑海中却只能是一片空的。这充分证明:形象性的语言更易于让听众产生联想,从而产生“视觉效果”。所以,在选取人物音响时,要注意选取那些形象生动的音响素材。另外,在选取人物言谈的音响时,更要注重那些能表达真情实感的音响素材的选择。因为这样的人物言谈更能引起受众的共鸣,更能引发受众的情绪,进而产生视觉上的联想。

  其次,人物对话或记者与被采访人对话,要选取那些现场感强的音响素材,这样的对话让受众一听就知道对话的双方在哪里,在做什么。我台的一篇录音通讯《生命的延续》讲述了一名普通医务人员将造血干细胞捐献给山东一位病重姑娘的故事。通讯在采写中,采用了受捐小女孩表达感念之情的一段电话录音:“亲爱的并不相识的叔叔,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我对您的感激……”这段音响不禁让听众在感慨的思绪中产生联想,那位小女孩手捧电话,脸上挂满感恩泪水的形象仿佛就在眼前,这就是视觉效果。广播新闻只有这样,听众才能自然地联想起对话双方的动作、形象,甚至联想到对话双方所处的环境,在脑海中产生了视觉影像。

  总之,追求广播新闻的“视觉效果”还有很多的手法和技巧,诸如用生活真实的声音记录生活等。无论是什么样的手法和技巧,都要做到和内容相适应,都要体现出广播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被听众接受和认可,才能巧妙地使“声音”变成“影像”,使广播新闻更加真实、生动、感人。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