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来网络暴力事件不断发生,由于网络暴力而导致的悲剧也屡见不鲜。大学生群体是网络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网络暴力行为的参与和受害群体。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网络暴力的普遍成因与危害及其特点,以大学生群体为主体,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等方面来探索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群体的理论支持和方法支持,提出应对策略,从而为实际的社会工作扩大应用范围,服务更多有需求的群体。以期减少和预防网络暴力导致的危害,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关键词: 网络暴力; 社会工作; 路径探索;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的社会环境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从提出要构建和谐社会,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网络暴力也是在和谐社会中需要关注的一部分。近期在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许多的全国人大代表都对网络暴力行为表达了看法和建议,解决网络暴力问题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什么是网络暴力、如何应对网络暴力也逐渐成为了一项亟待解决的一项议题。
一、网络暴力的类型
徐才淇认为网络暴力的类型分为人肉搜索、传播谣言和语言暴力三个方面[1]。而金佳认为网络暴力的类型分为揭露隐私、传播谣言和语言暴力,与上述不同的是把人肉搜索归为揭露隐私的一部分中[2]。赵亮认为网络暴力分为言语暴力、泄露隐私和暴力延伸三个方面[3]。王长伟认为网络暴力的基本类型分别为网络语言暴力、网络信息暴力和网络暴力游戏[4]。人肉搜索从本质上其实是算作揭露隐私的一部分,暴力延伸来源于网络但其结果又超脱出了网络的范围,所以算是一种网络暴力的后果和延伸,不属于网络暴力类型的一部分。从上述网络暴力的定义上来看,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网络暴力主要会影响受害者的名誉权和隐私权,总而言之,笔者经过在网络上的观察和各学者的结论认为网络暴力的类型分为揭露隐私、传播谣言和语言暴力比较符合网络暴力的本质。
二、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网络暴力的理论支持
(一)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相比于网络暴力的受害者更适合治疗大学生网络暴力的施暴者。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联想、强化和模仿。
1.联想
社会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来源于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其观点认为学习是由刺激和反应联结而成。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联想的观点培养大学生网络暴力施暴者在上网发言的时候尽量不使用具有伤害性和威胁的话语,通过训练过的反应养成良好的、文明的网络发言习惯,每当在网络上发言的时候,就想起训练时的要进行文明发言的过程。
2.强化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受到奖赏后,这个行为会更多地出现在他的生活中,这是一种正强化。行为受到惩罚后,会减少这个行为的出现,这是一种负强化。社会工作者可以在获得大学生认可、尊重、同意的情况下对大学生网络暴力施暴者的网络发言进行监督,如果当天或者某个时间段没有出现对他人的网络暴力行为,就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果出现了网络暴力的行为,就让该大学生检讨自己的行为,通过做检讨的方式从而减少网络暴力的行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方式结合强化的时间、频率和强化物会更好地对大学生施暴者的行为产生影响。
3.模仿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模仿是人类语言和行为学习的重要过程。网络暴力的发展过程也是施暴者模仿其他施暴者的行为才不断发展的。在社会工作者介入大学生网络暴力施暴者的过程中,可以树立一个良好文明的榜样人物,鼓励施暴者向这个榜样人物模仿和学习,在模仿和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网络发言中文明的习惯。
(二)ABC理论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中的ABC理论比较适合应用在大学生网络暴力的施暴者和受害者。ABC理论认为,A指诱发性事件,即社会的热点事件;B是指参与或遭受网络暴力的大学生个体或群体在遇到社会事件之后,对该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即信念;C是指这事件发生后,大学生个体或群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也就是网络暴力行为。通常,人们会认为大学生网络暴力是直接由社会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而ABC理论指出:社会热点事件A只是引起大学生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B——人们对社会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和解释才是引起大学生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合理的信念会引起大学生们适当、适度的情绪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长此下去将最终导致情绪障碍和各种类型的神经症并危害社会公共安全。因此,ABC理论认为有效的帮助是对求助者的非理性信念系统进行质疑,即社会工作者对大学生网络暴力者的非理性信念进行识别和辩论,这个过程可以用D来表示,这样就可以协助求助者克服各种非理性信念,最终使求助者的情绪和行为困扰消除,形成一种有效的理性生活方式,从而达到目标E[5]。
对于大学生网络暴力的施暴者,社会工作者可以找出他们对于社会热点事件中的非理性信念并与这些非理性信念进行辩论,从而使大学生网络暴力的施暴者减少和消除非理性行为的产生。
对于遭受网络暴力的大学生受害者,他们在遭受网络暴力之后,很容易胡思乱想从而出现长期或短期的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会产生自杀等影响社会安定和谐的行为。其实针对这类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和大学生受害者的不理性想法辩论,积极引导大学生受害者理性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避免使问题走向极端。
三、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网络暴力的方法支持
(一)个案工作
个案工作介入大学生网络暴力的优势在于个案工作发展的时间比较长,理论比较多且成熟,是社会工作的直接服务方法之一。其特点是以个别化的方式关注个体和家庭解决物质和心理方面的问题和压力,对于案主隐私的保密效果比较好,并且相比其他方法能够更深入、全面地认识到问题所在,更好地处理问题,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笔者认为大部分网络暴力的受害者在经历过网络暴力后都想要保护好自己的隐私,不想再受到社会舆论的伤害和人肉搜索,需要他人的安慰和关怀,社会工作以其具有个别化和同理心的特点可以很快拉近受到网络暴力大学生的距离,让受害者敞开心扉,更深入地了解事情发展的过程和做出相应的服务计划。社会工作者可以由此及时抓住事情发生的重点,运用专业方法及时解决重点问题,在这过程中让受害者积极参与,最终实现助人自助。大学生群体由于刚离开自己的父母和熟悉的环境,社会经验不足,部分人同时又不重视保护自己的隐私。个案工作因为其保密效果好,在介入过程中不易受到二次伤害,方法理论也比较成熟,视角也更多,个别化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为大学生群体解决、预防问题。
(二)小组工作
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方法之一,在介入大学生网络暴力方面也可以发挥作用。小组工作模式中的互助模式比较适合治疗网络暴力中的大学生受害者,因为在此模式下,大学生网络暴力受害者们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自主选择解决方法,有利于发挥网络暴力受害者的自主性,彼此之间也是同龄人比较好沟通,运用集体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寻求共鸣。此模式的缺点是缺少个别化的关注,因为每个小组成员所经受的过程和所遭受的压力不同,需要个别化关注的内容也不同,而互助模式下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有限,很难在小组中产生影响。
对于网络暴力的大学生施暴者,小组工作中的行为治疗小组和理性情绪治疗小组可以帮助他们减少施暴行为。行为治疗小组可以对网络暴力施暴者的施暴行为进行全方位的治疗,治疗过程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评估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其明确目标并且可以帮助其控制压力和焦虑,从而提升能力进而减少网络暴力行为的发生。理性情绪治疗小组可以减少网络暴力的大学生施暴者的非理性信念和情绪,这一过程帮助其恢复理性的生活方式,通过小组活动的进行,可以有效地预防网络暴力的发生和造成的伤害,减少施暴者进行网络暴力的行为。
(三)社区工作
徐永祥认为社区是指一定数量居民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地域、人口、组织结构和文化是社区构成的基本要素[6]。根据社区的定义,我们可以把大学校园纳入到社区的范围之内,大学校园具备社区需求的所有要素,同时存在着由于升学和毕业的缘故大学生群体流动性大的特点,社区工作者也可以发现大学生们的需求并为大学校园内的大学生服务。由于大学生群体大部分时间都是生活在校园中,学校社工可以更好更快地在校园中为遭受网络暴力的受害者和长期网络暴力的施暴者进行服务,及时发现案主的问题并通过专业方法解决问题。
社区工作应对大学生网络暴力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积极地收集所在大学社区内人员的资料,做到遇到紧急情况可以联系到案主的老师和家长,另外还需要对所在社区的内部情况有清楚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开展社区的活动。另一方面学校社工可以在大学校园中举办关于网络暴力的危害类型的线下活动和宣传讲座从而预防大学生的网络暴力问题,在线上积极运营微信公众号,发布一些构建良好网络环境,预防网络暴力相关内容的文章,可以有效减少大学校园内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徐才淇.论网络暴力行为的刑法规制[J].法律适用,2016(03):103-104.
[2] 金佳.大学生网络暴力行为的危害及治理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2):101-102.
[3] 赵亮.网络暴力的成因及其对策分析[J].新西部,2019(23):109-110.
[4] 王长伟.网络暴力的内涵、基本类型及形成原因分析[J].大庆社会科学,2017(04):110-111.
[5] 许莉娅主编.个案工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76-177.
[6] 徐永祥主编.社区工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