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内地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困境探析
【第一章 第二章】我国现阶段医务社会工作的状况
【第三章】医务社会服务发展情况的研究方法
【4.1 4.2】医务社会工作服务与外部支持系统
【4.3 - 4.5】社会工作服务发展的优势与困境
【第五章】中国大陆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策略建议
【参考文献】我国医务社会工作建设研究参考文献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理论视角
第一节 研究方法
一、质性研究。
陈向明在《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中将质性研究定义为 "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质性研究一般是与定量研究相对的,笔者之所以选择质性研究原因有一下两点:
1. 本文的研究主题是我国大陆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策略,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变动的过程,也是一个经验的过程,而笔者作为研究者对这个过程中的一系列影响因素及成效无所知晓或者考虑不周全,这就决定了笔者只能以质性这种相对开放的方法做研究。
2.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期望通过分析 C 基金会在发展医务社会工作过程中遇到什么样的障碍,得到哪些系统的帮助及这些系统对其工作的支持情况,以及医务社会工作部在这个生态环境下形成的有效的工作模式来尝试提出一条适合中国大陆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策略。这是一个打散、重组,归纳,总结的分析过程,而定量研究是讨论对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从这一角度来看,本研究更适合做质性研究。
二、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是质性研究的方法之一,研究者选取与研究主题相关的一个或者几个案例,通过深度访谈、观察、影像资料、文件、报告等方式细致,深入的收集资料,了解案例的社会环境及详细发展过程,并探索原因,提出发展策略。
选择质性研究中的案例研究,是因为本文旨在探索适合大陆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策略, C基金会社会工作部在几年来的实践中已经形成了自己有效的工作模式,所以以 C 基金会社会工作部作为案例来研究我国大陆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策略。通过详细分析 C 基金会在发展医务社会工作过程中医务社会工作部本身的工作机制、机构内部的支持情况、合作医院内医护人员的支持情况、社会层面的支持情况以及政府宏观的指引等方面的情况,以 C 基金会作为一个分析对象来尝试折射出一条适合中国大陆民间组织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策略。
C 基金会于 2010 年 10 月份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成立,是一名心脏外科的医生和他的公益伙伴发起的民间实操型非公募基金会,主要为患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提供服务。C 基金会设有秘书处,财务处,综合办公室,事业发展部,社会工作部等部门,社会工作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为 0-16 岁,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以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为主)的贫困家庭患儿及孤儿提供医疗救助方面的专业服务。采用"社工+实习生+志愿者"的联动模式和医疗社工服务理念,从而帮助寻找医疗资源、筹措救助资金、调解医患关系、提供生活帮助、重建生活信心、完善社会关系、疾病健康管理、饮食康复指导等多方面,提供专业的医务社会工作服务,让患儿得到及时的治疗,拥有健康的生命,快乐成长,同时让受助者自助,希望让受助者成为助人者。
(截止到 2012 年 12 月底,救助完成近 600 名患儿)C 基金会的服务对象为患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约占各种先天畸形的 28%,指在胚胎发育时期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或发育异常而引起的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情形。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不容小视,占出生活婴的 0.4%~1%,这意味着我国每年新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15~20 万。先天性心脏病谱系特别广,包括上百种具体分型,有些患者可以同时合并多种畸形,症状千差万别,最轻者可以终身无症状,重者出生即出现严重症状如缺氧、休克甚至夭折。根据血液动力学结合病理生理变化,先天性心脏病可分为发绀型或者非发绀型,也可根据有无分流分为三类:无分流类(如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左至右分流类(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右至左分流(如法洛氏四联症、大血管错位)类①.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指法洛四联症、肺动脉闭锁、右室双出口、大动脉转位、左室发育不良、右室发育不良、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完全型心内膜垫缺损、主动脉弓中断等心血管畸形复杂的疾病.
第二节 收集资料的方法
一、半开放型访谈。
半开放型访谈与结构式访谈相对,并不依据事先设计的问卷和固定的程序,而是只有一个访谈的主题或范围,由访谈员与被访者围绕这个主题或范围进行比较自由的访谈.在访谈的过程中以被访者主观叙述自己经历为主,访谈员对相关问题进行追问,以更加深入,详细的了解被访者经验的事物。半开放型访谈是本研究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笔者在进入实地收集资料前首先针对不同类型的被访者设计半开放型访谈提纲,然后与被访者就访谈的主题进行讨论,根据被访者所述的经验性事物进行深入追问,并不断调整事先设计的半开放型访谈提纲以获得丰富,全面的资料。
笔者有幸认识 C 基金会社会工作部的主管,基于这位"守门员"的关系以及 C 基金会开放、透明的管理理念,笔者进入 C 基金会社会工作部并全职实习两个月,通过访谈了解社会工作部发展的过程及在其发展过程整合各个系统的资源为其服务的策略等。本文涉及到的被访对象包括基金会的管理人员,社会工作部的主管及社工,合作医院的医护人员,病患家长等。
二、参与式观察。
参与式观察也是一种重要的收集资料的方式,笔者在实习期间,深刻体会了社会工作部的工作理念,深入理解了其发展的优势及面临的挑战,同时细致地观察了部门内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及医患间的沟通模式。通过观察助医社工接听咨询热线时的语气和态度,助医社工接待家属时热情平等的交流,专业社工对患儿及家属提供服务时的耐心与理解,专业社工在感受到成就时的兴奋,感到无力时的泪水,实习生在无能无力时的困惑与不解,医护人员与患儿家属的沟通障碍等来更深入的了解 C 基金会社会工作部工作的理念与发展策略。
三、实物收集。
笔者在实习过程中也会接触到社会工作部的一些实物资料,包括助医社工接案时的评估表格,专业社工的个案跟进表格以及结案评估表格和随访情况记录,工作总结等,除了这些记录文件之外,笔者也收集到基金会社会工作部的宣传海报和宣传散页以及视频资料。这些实物资料有助于笔者对基金会社会工作部有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
第三节 理论视角和分析框架
一、理论视角。
1. 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理论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理论,重视个体对社会的适应性问题,强调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感受,重视个体对周围环境中的资源的利用。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组织机构,即强调机构对周围系统中资源的利用,强调机构利用资源以达到适应社会,自我健康发展的目的。20 世纪 70年代,Raschke 提出社会支持理论,把社会支持定义为人们感受到的来自他人的关心和支持。随着研究领域的扩展,社会支持的内涵也得到了延伸。国内学者陈成文指出,社会支持从社会学角度讲,是一定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者进行无偿帮助的一种选择性社会行为.贺赛平指出,个人的社会支持网从社会网络的视角理解,就是个人能藉以获得各种资源支持(如金钱,情感,友谊等)的社会网络通过社会支持网络的帮助,人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危机,并维持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行.
由以上学者们对社会支持系统的理解,可以将社会支持系统理解为由三个要素组成,即社会支持的主体,客体和介体。
1. 社会支持的主体指的是社会支持的给予者,可以是国家,企事业单位,团体和个人。
2. 社会支持的客体指的是社会支持的接受者,既可以是社会弱势群体,也可以是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或组织。
3. 社会支持的介体是社会支持内容和手段的统称。它们是社会支持主体和客体间的纽带和桥梁,国家、企事业单位、团体和个人通过一定的手段将资金,情感传递给社会弱势群体或者有需要的人或组织。
社会支持理论对社会工作实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支持理论既适用于社会中的个体,也适用于组织机构。组织机构在社会支持理论的支撑下,从外界系统获取资源以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 外界系统既可以是宏观的国家政策,也可以是社会中的赞助企业,合作单位,社会大众支持等,支持既可以是物质支持,也可以是信息支持,满足自尊的支持,情感支持,工具性支持和网络支持等。
2.组织发展理论。
组织发展理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组织理论、领导理论大师沃伦·本尼斯创立的。组织发展理论认为一个组织只有完成两项互相关联的任务才能存在下去,一个是适应外部环境,另一个是协调组织成员的活动和维持内部系统的运转。第一项任务要求组织与周围环境进行交流和交换,获取外部环境的支持以发展自身,称之为"外适应"或"适应",第二项任务要求组织经由某种复杂的社会过程使其成员适应组织的目标,而组织也适应成员的个人目标。这一过程也被称之为"互相适应"、"内适应"或"协调".
二、 分析框架。
本文运用社会支持理论和组织发展理论,分析 C 基金会社会工作部采取的服务发展策略,以及社会工作部在发展过程中获取外部社会支持和基金会内部支持的情况。
组织发展理论认为机构的发展需要维持内部运转和适应环境两方面。本研究对社会工作部自身运转方面的分析主要从服务对象,工作队伍,工作方法三方面来进行分析。在环境系统的支持方面,本研究从基金会社会工作部的外部支持系统和内部支持系统两方面进行分析。外部支持系统主要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进行分析;基金会内部支持系统从人、财、物及福利三方面的支持分析。
本研究期望通过总结C基金会在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过程中采取的整合各个支持系统资源的策略,内部提升服务的策略,以推论一条适合我国大陆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