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研究工作者如何设计计量经济模型(2)
来源:统计与咨询 作者:王涛
发布于:2017-06-06 共4165字
二、经济行为主体的确定及其行为假设。
任何经济模型都可以抽象的看做是各经济主体,在给定的制度环境及行为假设前提下的均衡结果的相关研究。所以建立模型的首要环节,就是明确你的研究主体及其相关的行为假设。这是简化复杂问题的重要手段,因行为主体可以是一个自然人,也可以是一个群体。主体经济行为在不同的制度及决策环境中,往往表现出不确定性,且是较难观察到的。例如对某集团行为做假设时,因集团是由许多个人组成的,所以该集团的群体行为,将是由各个具体人的行为综合而成的。这时的群体行为就完全受个体行为的制约了,若多数个人的行为只追求个体私利,从而忽视或牺牲群体利益时,群体的行为将表现出低效率或不和谐等问题。而在众多个体都维护群体利益时,群体的行为将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高效率及其和谐性的表现。因此在我们建模时,往往是对各类集团的行为属性都是未知的,所以我们要对其行为做出各种假设,并在各假设的基础上进行均衡分析。而不同行为的均衡结果,即所有主体行为相互作用的最终结局是可以观察到的。
因此,经济建模分析多是在给定环境中,对各主体的行为进行设定,然后就各行为的综合结果做均衡分析,最后将均衡结果与现实的经济观察进行实证对比,以证实或证伪该模型的正确性。一般情况下均衡分析都是以不易出错的数理逻辑进行证明的,所以在模型被证伪时则说明是行为假设错了,这时只要我们修改假设就可以了。
经济学的实证分析过程,就是在现有的制度环境下,对各主体行为的假设进行确定的过程。在不断的修正假设的过程中,证实某种假设与现实一致,就可以知道经济主体的隐藏行为。
三、有利于制度安排的机制设计。
制度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如果在现有的制度环境下,人们的行为均衡结果并不符合宏观经济管理总目标的要求,就需要我们重新设计安排制度规则了。基于这种思想,经济学论文的结构多数是由如下三部分组成:一是现实经济生活不和谐的问题表述,主要包括你要研究的问题背景、意义、相关概念的界定、文献的综述与评价等主要内容。二是问题产生的根源剖析,这是论文的核心,也是模型的关键。因为只有制度是人为的,它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方向。一旦其作用不理想,就应该进一步完善或更改制度。所以将问题产生的根源剖析到制度规章的层面,才说明你的论文达到了较高质量的标准。三是可行的制度规章改进建议,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即针对问题产生的制度根源,来提对策和建议才是可行有效的。
在模型的设计上将制度的因素体现出来的方法很灵活,既可以在目标函数中,也可以在各约束方程之中,当然也可以存在于行为假设之中。制度的约束既可以是硬的,也可以是软的,只要在模型中是可以操控的因素,就能够比较静态的分析出它的作用。要改变制度规章,只需在模型中改变相应的约束条件,就可以达到模拟制度规章作用的目的。如果一个制度设计能在模型中得到模拟,则这个制度安排就是有依据的可操作性的好政策。
不过制度的有效性是经济学论文写作时必须考虑的问题,因为制度安排虽然是较容易设计的,但是制度的有效性却很难保证。那么怎样的制度安排才能是有效的呢?博弈论中提到了两个机制设计的条件:一是参与约束条件,即制度的设计要符合参与主体的行为要求,使各主体都有积极性参与到该制度的执行中来;二是激励相容约束条件,即各方行为主体都有着向制度设计者所希望的方向努力的动机。只有当我们所设计的规章同时满足这两个约束条件时,该制度才是有效的。
四、模型设定的形式与技巧。
任何一篇文章都可以看做是一个模型,只不过是形式上的不同。模型就是对现实的简化描述与模拟,如果其描绘的对象很简单,则使用语言描述就可以了。当然在比较复杂的情况下,语言描述较难说明时,则需要使用数学模型了。而数学模型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表达复杂程度不同时问题,具体又可以分为如下两类:
一是单方程模型,即以单一的方程式表述某一经济现象均衡的经济模型。它可以是由一个变量构成的,反映现象某种运动规律的单变量核型;也可以是反映两个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双变量模型;还可以是一个被解释变量与多个解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等多元模型。
二是多方程模型,即以多个方程式的组合构成的反映较复杂关系的经济模型。如多个自回归方程构成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反映经济结构的联立方程模型,由目标函数和一系列约束方程构成的规划模型等等。
设计模型时,规划模型是最一般的形式,我们要将论文的基本思想体现在目标方程中,将各种各样的假设和限制条件都体现在约束方程之中。而将各方程组合在一起,进行系统求解,则它们的共同解就是你要解决问题的均衡点。如果均衡点与现实一致,则说明假设恰当或制度有效,如果有差距则需要通过比较静态分析等方法来查找原因。
原文出处:王涛. 计量经济模型的设计[J]. 统计与咨询,2016,(03):35-37.
相关标签: